1949年9月21日,第一屆政協會議在北平召開,共有662人參加了會議。在這次大會上,確定了新中國的名稱、國歌、國旗;並選舉毛澤東為中央政府的主席,朱德、劉少奇、宋慶齡、李濟深、張瀾、高崗為副主席。
細心的人會發現,在6位副主席中,共產黨與民主人士各占了一半。結果出來之後,台下一片嘩然,有不少高級領導私下議論:共產黨打天下,民主人士坐天下。
尤其是李濟深的爭議最大,因為他過去曾是一位大軍閥,幫助蔣介石殺害了不少革命人士。周恩來獲悉眾人的想法後,深感如不做通大家的思想,會影響李濟深以後的工作,於是他親自去向代表解釋,稱如果當初聽他的話,有可能就不用長征。
李濟深1885年生於廣西蒼梧的一個貧苦家庭,曾就讀於保定軍校。
清廷的腐敗無能,使李濟深有著很強的使命感。武昌起義爆發後,清廷派兵鎮壓起義軍,李濟深聞訊後與同學將保定漕河鐵橋破壞,延緩了清軍南下的速度,為起義軍贏得了寶貴的時間。不久後,李濟深就南下投奔到孫中山的北伐軍中。
由於李濟深作戰勇猛,指揮有方,他逐漸在北伐軍中嶄露頭角,成為孫中山麾下的一員戰將。
四一二政變後,李濟深奉命回到廣州發動四一五政變,派兵包圍了全國總工會廣州辦事處、省港罷工委員會等革命組織,解除了工人的武裝。根據不完全的統計,在四一五中,有超過2000人死於反動派的屠刀下。
雖然李濟深幫助蔣介石清黨,但蔣介石的野心不斷膨脹,開始鏟除國民黨有較高影響力的人物。在擔任國民革命軍總參謀長期間,李濟深致力於調解蔣介石與桂係李宗仁之間的矛盾,但由於蔣李的關係不斷惡化,蔣介石認為李濟深暗中聯合李宗仁發難,便將其革職,軟禁在湯山,直到九一八事變後才被釋放。
但李濟深並沒有被蔣介石收買,反而對“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十分反感,在一·二八淞滬抗戰時,李濟深支持蔣光鼐、蔡廷鍇十九路軍的行動。
十九路軍抗日情緒高漲,但隨著江西蘇區紅軍的實力不斷增強,讓蔣介石寢食難安,調集十九路軍南下圍剿紅軍。這道命令,引起十九路軍大部分官兵的不滿,因為他們剛和日軍交過手,不願意中國人打中國人,讓日寇漁翁得利。
尤其是1933年日軍占領山海關後,讓蔣光鼐、蔡廷鍇更加意識到聯共反蔣抗日,勢在必行。
在這種背景下,發生了震驚中外的“福建事變”,成為李濟深從“反共”到“聯共”的轉折點。
早在蔣介石調十九路軍南下圍剿紅軍時,蔣光鼐就獨自決定不再參加內戰,帶著妻兒回到了老家。但蔣介石考慮到蔣光鼐上海抗戰有功,既然不想帶兵,那就讓其擔任閩綏靖公署的主任,但他對蔣介石失去了信心,遲遲沒有去上任。
當時福建的情況十分複雜,蔡廷鍇進入福建後,遇到了很多棘手的問題,多次電請蔣光鼐盡快到福建上任,但他依舊不為所動。最後,蔡廷鍇決定親自到虎門,邀請蔣光鼐“出山”。
蔣光鼐
蔣光鼐到村頭迎接蔡廷鍇一行人,但也知道他此行的目的,便先開口“封住”蔡廷鍇的嘴:“我的家鄉盛產荔枝,幾位遠道而來,我請你們吃荔枝,但隻敘舊,不談政治。”
蔣光鼐與蔡廷鍇一行人談笑風生,同行的第二軍軍長香翰屏幾次想插入正題,但都被蔣光鼐將話題轉到別處。
晚飯過後,蔡廷鍇、香翰屏再次勸說蔣光鼐:“你是有曆史地位的人,難道就這樣盡完責任了嗎?”
蔣光鼐站了起來,看著遠方,表示自己不願意再從政,隻想做一個不問世事的普通百姓,並讓蔡廷鍇、香翰屏盡快回到福建,處理軍政事務。
見“軟”的不行,蔡廷鍇直接表示,如果蔣光鼐不回到十九路軍中,自己一人難撐危局,也要回到羅定老家休養,之後也不會再來求他出山……
最終,蔣光鼐在蔡廷鍇、香翰屏的反複“勸說”之下,同意與他們一起回到福建任職。
蔡廷鍇
但由於十九路軍已是蔣介石的“心頭大患”,在蔣光鼐到任後不久,蔣介石就以加強“領導”的名義,改組福建省的領導機關,讓蔣光鼐改任福建省長,公署主任一職由蔡廷鍇擔任。
綏靖公署主任的職務比福建省長還大,蔣介石這一手意在離間兩人的關係,蔡廷鍇看出了蔣介石的“陰謀”,上書表示公署主任一職仍由蔣光鼐擔任合適。但蔣光鼐則大度地表示,如果蔡廷鍇不趕快就任,拖得太久,蔣介石定會再派其他人來擔任,到時候福建的形勢將會更複雜。
話分兩頭,1933年5月,陳銘樞到香港與李濟深會晤,準備醞釀一場“反蔣抗日”的行動。
陳銘樞是十九路軍的老領導,在一二八抗戰之後,陳銘樞“倒蔣”失敗被迫辭職,而李濟深過去是陳銘樞的老長官,兩人又都是“倒蔣派”,不謀而合。
李濟深、陳銘樞雖然個人影響力比較大,但手上畢竟沒有兵權;而老部下蔣光鼐、蔡廷鍇在福建經營得還不錯,於是陳銘樞認為福建是“起事”的最佳地區。
陳銘樞來到福建後,就向兩人表示,他已聯合各黨派反蔣,要立即組織一個獨立政府。但兩人雖然都表示支持反蔣,但卻反對立即組織政府,因為一切尚未做好準備,倉促起事,恐會遭到不測。
陳銘樞
正當幾人在醞釀事變時,我黨中央先後發表了《告閩粵白軍士兵書》《告全世界工農勞苦民眾宣言》,明確表示,願意與閩粵的國軍合作抗日,共同反蔣。
紅軍的主張與陳銘樞、蔣光鼐的想法相吻合,於是便委派陳公培為代表,前往蘇區與紅軍取得聯係。
8月,陳公培首先到達了彭德懷紅三軍團的駐地,達成了與十九路軍停火的協議。為加強與紅軍進一步的合作,蔣光鼐又在9月派徐名鴻、陳公培再次進入蘇區,麵見毛澤東、朱德等紅軍高層領導,並簽訂了《反日反蔣的初步協定》,根據這一份協定,十九路軍解除了對蘇區的封鎖,使大批物資得以進入蘇區。
10月,陳銘樞、李濟深邀請支持反蔣的代表到香港舉行會談;大家情緒激昂,認為蔣介石民心盡失,隻要福建率先響應,一定會得到各方的支持。
但唯一握有實權的參會者蔣光鼐卻一言不發,因為他的心裏十分地矛盾——雖然支持反蔣,可組建政府的時機卻不成熟,然而見大家的熱情高漲,如果自己提出與眾人不同的看法,有可能會讓大家認為他並沒有合作的誠意。在這種情況下,蔣光鼐決定“破釜沉舟。”
幾天後,李濟深、陳銘樞也從香港來到福州,做好起事的準備。
11月18日,李濟深、陳銘樞等主要領導召開了事變前的最後一次會議,但大家的意見依舊不能統一。
蔡廷鍇認為要推遲時間,應該先解決福建境內的雜牌武裝,鞏固內部,蔣光鼐也支持蔡廷鍇的主張。但陳銘樞則堅持要盡快起事,最後還說道:“我們是抗日反蔣,即便最後失敗了,我們也是光榮的……”
見他將話說到這個份上,大家隻好同意盡快起事。
1933年11月22日,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在福州宣布成立,由李濟深擔任主席。
因日軍在華北虎視眈眈,中華共和國的初衷也是反蔣抗日,因此成立後得到了社會各界人士的支持,但19路軍的綜合實力與蔣介石的大軍相差甚遠,且又缺乏群眾基礎,劉和鼎等人也是麵和心不和,失敗是早晚的事情。
其實,在“福建事變”的第二天,蔣介石就著手部署鎮壓十九路軍的軍事行動了。
而在符合應對蔣介石大軍的戰略上,福建革命政府內部爭論不休——蔡廷鍇認為應先發製人,調集部隊到閩北作戰;而蔣光鼐則認為,應該將重心放在閩西南,背靠紅軍行動;而李濟深、陳銘樞等則認為這兩個意見都不行,一個保守、一個冒險,應該在福州一帶布防。
12月,國民黨反動派調集十幾萬的大軍進入福建圍剿十九路軍,蔣介石更是親自到前線督戰。在大兵壓境之下,十九路軍接連失利,李濟深主動與紅軍取得聯係,希望能獲得支持。
當時蘇區進行第五次反圍剿,毛主席雖然預感到中華共和國在缺乏群眾基礎的情況下倉促成立,恐難以維持太久,但這對深陷包圍的紅軍來說,是一個脫困的好機會。紅軍如果能與十九路軍相互配合,將紅軍的主力開到蘇浙皖地區,迫使蔣介石抽調圍剿蘇區的兵力回援,不僅可以粉碎敵人的第五次反圍剿,還能有效地支援中華共和國。
雖然毛主席提出了正確的建議,但因當時中央的大權掌握在博古、李德等人手上,毛主席的建議遭到否決,認為不能與李濟深等中間人士深入合作。於是,最後隻能看著十九路軍一步步地被蔣介石逼入絕境……
直到中華共和國即將失敗的前夕,在周恩來的不斷爭取下,博古、李德才同意派紅軍挺進福建,但為時已晚。
1934年元旦過後,水口、古田等地接連被占,十九路軍內部士氣低落,毛維壽、張炎等將領也在準備投降。見大勢已去,當初從全國各地聚集而來的“反蔣”人士紛紛四散,李濟深、蔣光鼐等人也逃亡到香港。
由於博古、李德拒絕與李濟深合作,中華共和國成立僅短短幾十天就消亡,猶如曇花一現。
新中國成立後,毛主席在與李濟深、陳銘樞、蔣光鼐、蔡廷鍇等人交談時,曾說道:“沒有你們那個人民政府也就沒有現在的人民政府啊!”同時也批評道:“那時候你們搞得太‘左’,反而把自己孤立了!”
蔣介石解決了福建事變之後,繼續調集大軍圍剿中央蘇區。在錯誤指揮之下,紅軍一敗再敗,最終在1934年10月被迫離開蘇區,開始長征。
江西蘇區
盧溝橋事變爆發後,日寇大舉侵華,在這危急時刻,蔣介石下令釋放過去因犯錯而被關押的官兵,以原軍銜充實到部隊中;同時,還恢複了李濟深等人的黨籍。
1943年9月,軍事委員會撤銷了桂林辦公廳這一機構,擔任主任的李濟深被調任參議院的院長。但早已對蔣介石失去信心的李濟深,遲遲沒有到重慶上任,而是回到蒼梧老家,與共產黨遊擊隊共同抗日,南方局派出狄超白到蒼梧協助李濟深的工作。
第二年的11月,周恩來向李濟深傳達了一個消息:共產黨準備在西南敵後建立一個民主政權,希望李濟深可以協助。得到消息後,李濟深開始了“南巡”,到各村鎮發表慷慨激昂的抗日演講。
由於李濟深的影響越來越大,蔣介石擔心他會“投共”,於是親自寫了一封信,讓其盡快到重慶上任。但李濟深不以為然,給蔣介石發報:在沒有發動人民實行民主抗戰前,我是絕不會去重慶的!
蔣介石收到電報後異常憤怒,立即叫來戴笠,讓其派人去暗殺李濟深。好在警衛及時發現,李濟深才幸免於難。
很快,李濟深與蔣介石的“嫌隙”被日本人獲悉,華南的日軍高層認為這有文章可做,便讓汪精衛派出一個李濟深過去的老部下,給他帶了一封信,表示可以讓其做華南“偽”政府的領導人。但李濟深與汪精衛不是一路人,他嚴詞拒絕了這個請求。
李濟深
1948年底,國民黨的主力大部分都已被消滅,蔣介石政權風雨飄搖。李濟深成為李宗仁以及美國都要爭取的對象,因為李濟深在國民黨內的影響很大,舊部眾多,且一直以“反蔣”著稱,美國希望李濟深可以出麵成立一個“第三政府”,以代替蔣介石,並能在美國的支持下,與共產黨“劃江而治”,但也遭到李濟深的嚴詞拒絕。
當時居住在香港的民主人士紛紛響應毛主席的號召,北上準備參加新政協,但都遭到港英政府的重重阻撓,尤其是李濟深,更是他們“重點關注”的對象。
1948年6月,李濟深在香港的家中
為了監視李濟深的行動,特務在住所外麵設置了一個監控點,以雜貨鋪為掩護,看過去就是李濟深的衣帽間。時間一久,特務們發現了一個規律,隻要李濟深的外套拿走了,則說明李濟深出門了,如果外套還在,則仍在家中。
周恩來對接應李濟深的工作安排得很仔細,派出潘漢年親自到香港接應,同時指示,一定要乘坐蘇聯的輪船、且要在大連軍港上岸。閱讀更多好文,敬請訂閱“從老故事裏,讀到那個崢嶸年代”。
潘漢年帶著周恩來的指示來到了香港。
早在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蔣介石派人在上海準備抓捕周恩來,負責到廣州發動政變的李濟深,則奉命抓捕周恩來的夫人鄧穎超;當時鄧穎超難產住院,為躲避特務的追捕,被迫連夜出逃,最終造成終身不育……
1948年,毛主席發出“五一”號召後,見一個個民主人士都前往解放區,李濟深也在思量,畢竟自己手上“沾滿”革命者的鮮血,過去做過的事不得不考慮,如果去了解放區,共產黨會是什麽態度呢?
但當他見到潘漢年後,得知周恩來不計前嫌,事無巨細地為他安排北上,李濟深十分感動。
聖誕節是西方國家的重要節日,香港被英國實際“統治”了幾十年,也成為香港的一個主要節日。
那年的聖誕節這一天,香港的街道上熙熙攘攘,熱鬧非凡,李濟深的家中也是高朋滿座。在對麵監控的特務一直盯著李濟深的衣帽間。
入夜後,李濟深準備開始行動。
潘漢年擁有豐富的地下鬥爭經驗,他早已發現門前的雜貨鋪有些異常,當李濟深要去衣帽間拿外套時,潘漢年攔住了。外麵的特務見外套還在,認為李濟深沒有出門,便放鬆了警惕。
在第一屆政協會議上,李濟深當選中央人民政府的副主席。與此同時,李濟深與其他44名代表聯名提出《請以大會名義急電聯合國否認國民黨反動政府代表案》,成為新中國的第一號提案,在國內外產生很大的影響。
雖因過去的經曆,李濟深當選中央政府副主席讓不少人議論紛紛,但周恩來明確表示:
不要總是計較民主人士的錯誤,李濟深先生發動福建事變反蔣時曾主動和中央蘇區聯絡,如果當時中央沒有出現左傾,江西和福建兩地就可以聯合起來粉碎蔣介石的圍剿,紅軍長征可能就不會發生……革命不革命,也是變化的。過去不革命的人現在革命了,就是進步;過去革命的人現在不準別人革命,就是落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