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學的時候很喜歡吃無花果幹,喜歡它的甘甜,回味無窮。有零錢時候總會買上一包,慢慢地抽出一根細條來,慢慢地放進嘴裏,再慢慢地咀嚼。心急了的時候會“狠狠”地抓一把,塞進嘴裏,享受那種“千絲萬縷”的感覺。
吃到新鮮無花果還是剛剛來到倫敦的時候。其味甘甜清涼,細柔,勝似香蕉。其形圓,大於枇杷,成熟變軟。皮色油亮,近於紅紫,剝了皮即可食。看到無花果,心裏麵在想,無花果真的不開花嗎?無花果的樹又是什麽樣子呢?兩年前,一個藏友送給我一棵有一人高的無花果樹,當年就結了果。
《創世記》裏的分辨善惡樹正是一棵無花果樹;在伊斯蘭教裏,無花果樹則被視為兩棵聖樹之一,有許多穆斯林認為無花果樹是一種聖物。佛教與印度教的經書有時會用“無花果樹裏尋花”來形容一件沒意義或沒可能的事情、或一件不存在的事物。無花果之花亦可形容極為罕有的事物。
無花果一般一年可結二次果,即夏果和秋果。現在正是夏果的收獲季節,我每天摘兩個,差不多能夠吃到秋果的收獲季節。
其實,我們平常吃的無花果並不是它真正的果實,而是花托膨大後所形成的肉球,所謂的無花果實際上就是由那碩大的花托以及花蕊等發育而形成的複果。掰開無花果時,會見到裏麵有絲狀物和許多小籽,絲狀物就是花蕊,小杆就是受粉而結出的種子。無花果的花朵隻有小小的花蕊,無花瓣,大大的花托就將那些小小的花蕊包了起來,隻能看到頂上露出的一點粉紅色的雄蕊,而雌花蕊則沿著花托的四壁生長。
無花果的花朵不像其它的花兒一樣那樣顯擺,隻是在默默的開放,它的豔麗不在其表,而在其內。無花果的果實從成型的那一刻起它的花朵就已經存在其果實之中了,隻是它的低調、和謙遜讓很多人認為它不會開花,在這個金玉其外的社會裏,如此有內含的東西是不容易被發現的,因為人們已經習慣了外表的假象影響,當真相出現時,人們卻忽略了它的存在。
人們總是被事物的外表所迷惑,鮮花是很豔麗,可很多人知道,有很多鮮花是不能接觸的,因為很多鮮花都帶有毒性,雖然它們外表很好看,但實質上卻是一個毒物。無花果雖從外表看去,一生無花,但其花是開放在心中,它有一顆美麗的心。
無花果的葉子也能吃,不僅僅味道清香,還具有清濕熱,解瘡毒,消腫止痛之功效。用來裝飾食物也很有藝術性。
部分網上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