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效民:毛的“新村”夢——上山下鄉50周年祭
所謂“新村”,是日本作家武者小路實篤發起的一個烏托邦運動。1918年7月,武者小路創辦《新村》雜誌,開始宣傳他的主張。同年年底,他又購買土地建立一個新村,想把自己的理想付諸實踐。
最早注意到這一情況的是周作人。1919年3月,周在《新青年》發表《日本的新村》,介紹了武者小路的這一試驗。
文章說:近年日本的新村運動,是世界上一件很可注意的事。從來夢想Utokia的人,雖然不少,但未嚐著手實行新村運動,卻更進一步,主張泛勞動,提倡協力的共同生活,一方麵盡了對於人類的義務,一方麵也盡各人對於個人自己的義務;讚美協力,又讚美個性。發展共同的精神,又發展自由的精神。實在是一種切實可行的理想,中正普遍的人生的福音。
此外,周作人還引用《新村》月刊的文章介紹了村裏的情況:“每日值飯的人五時先起,其餘的六時起來,吃過飯,七時到田裏去,至(下午)五時止。十一時吃午飯,下午二時半吃點心,都是值飯的人迭去。勞動倦了的時候,可做輕便的工作。到五時,洗了農具歸家。晚上可以自由,隻要不妨礙別人的讀書;十時以後息燈;這是日常的生活。雨天,上午十一時以前,各人自由,以後搓繩或編草鞋,及此外屋內可做的工作。每月五日作為休息日,各人自由。又有村裏的祭日到那時節,當想方法舉行遊戲。”
這讓我想起自己在1964年下鄉的時候,空白的大腦中也飄過類似的想法。
同年7月,周作人在日本參觀了這個地方。回來以後,他又寫了幾篇文章,進一步介紹了那邊的情況和自己的感受。
據說周作人在新村裏沒有待了幾天,所以他不了解這個試驗主要是靠武者小路實篤的稿費來維持;他也不知道周圍的村民發現新村裏住著一幫怪人,便紛紛提高物價,致使這幫人無法自食其力。
周作人回國以後,不僅通過講演和文字竭力推崇新村試驗,還參與發起了工讀互助團運動。工讀互助團追求無政府、無強權、無法律、無宗教、無家庭、無婚姻的“美好社會”,與新村運動有很大的相似性。
受其影響,毛於1918年夏季,就與蔡和森、張昆弟等人在嶽麓山建立一個半工半讀的新村。幾個人不僅自己挑水拾柴,在自學的基礎上討論改造社會的問題。在此期間,毛草擬了頗為詳細的新村建設計劃,作為改造社會的一種構想。為此,他還拜訪了周作人先生。但是不久以後,他又放棄改良,走上了革命道路。
有人認為,毛的新村實驗雖然短暫,卻映射出他的思想初戀。塑造新民與構建新村的美好理想,從此潛藏在他內心深處,對他的思想行為產生著持久的影響力。
也有人認為,曇花一現的新村運動在五四時期雖然像光彩奪目的肥皂泡沫那樣一觸即破;但是到了1949年以後,這種烏托邦運動,卻以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的方式,全方位地影響了中國社會的走向,改變了一代又一代年輕人的前途和命運。
這正如前兩天微信中流傳的“曙東學長”所分析的那樣,這是一場空前的HJ,其影響與後果,還有待進一步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