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bbs.wenxuecity.com/memory/1801557.html
(一)兵役問題。我們主張兵員補充首先要從政治上動員群眾,其次要從組織上去動員群眾。在河北許多壯丁都組織在不脫離生產的自衛隊中,再由自衛隊中的勇敢分子組織成半脫離生產的基幹自衛隊。這種基幹自衛隊,有時要配合遊擊隊作戰,這樣就可以在戰鬥中逐漸地鍛煉地方武裝,然後再由基幹自衛隊中抽調勇敢分子,加入縣遊擊隊或軍區遊擊隊。這樣做法民眾並不感覺到是強迫和威脅。但是石友三是主張征兵的。在他活動的各縣如棗強、南宮等,到處設立征兵機關,實行強迫服兵役,以致群眾不是逃跑,便是賄賂。他們公開的對群眾說,如果你們不願當兵,可以拿錢來,我代你雇。代雇兵役的價錢,已經由一百六十元漲至二百六十元。如果民眾自己雇請,則以檢查身體等為名,實行多方的敲榨。這種做法,民眾是反對的。
(二)存糧問題。在大會上有人說,十八集團軍把河北的糧食統統集中到太行山去了。這不是事實。第一方法不對,第二時間不符。因為我們存糧的方法是存在群眾自己家裏,隻存在登記簿上,不是集中貯藏的。在河北鬥爭的環境下麵,隻有分散保存,才不致為敵寇所搶掠。而石友三在南宮一帶卻是把糧食集中起來,屯積在一個地方,敵寇一來,全部拋棄,這是十分笨拙的辦法。
去年夏天河北大雨,敵寇決堤,冀中、冀南水災慘重。說我們在八月間搬糧上山這是不合事實的。這就是我們在糧食問題上和石友三的爭執。
(三)碉堡問題。我們在河北平原堅持遊擊戰,以劣勢的裝備和敵人快速部隊作戰,我們是反對築碉堡的。我們隻有堅決地改變地形,把道路挖成溝,把城牆拆成平地,才便於作戰。而石友三則到處築碉堡,敵人進攻又讓給敵人。這是我們同石友三所不同的做法,也就是我們同石友三磨擦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