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三期“新疆之歌”古代西域曆史節目發到城裏,令大家至少可以了解如下冷知識:
1 愛因斯坦所在的阿什肯納吉猶太人(即名流最多的一支歐亞猶太裔)其實是可薩突厥人--愛因斯坦是猶太人(基於母係信仰的文化族屬)也是突厥語係的曆史上可薩帝國流亡歐洲的後裔(基於生物學血緣),哥薩克也是他們,可薩帝國人民的民族屬性有突厥語部落、波斯人、烏戈爾人、斯拉夫人、哥德人和高加索人等等;
2 山西人、“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即公子重耳,他是半個華夏族半個土生維吾爾,但不是突厥---晉文公家的事情最能說明為什麽維吾爾的起源不是突厥!
3 山西是一個神奇的地方,是上古三皇五帝創造華夏文明之光的重鎮,也是夏商周三代到先秦兩漢時期,九州大地上原住民裏兩大力量---即農耕的華夏與遊牧的草原原始印歐部族交戰與融合的邊界,從這裏直到新疆三山兩盆的廣袤大地,都是他們相愛相殺的舞台,直到漢武帝青年時期,在今天的山西朔州還發生了被匈奴軍臣單於識破的馬邑之戰,雖然功虧一簣,但劉徹憑借馬邑之謀結束了漢朝自漢高祖劉邦時期以來對匈奴奉行的和親政策,同時也拉開了漢匈全麵戰爭的序幕。
----------------
(接著上期)虞係包括加入虞係的原先夏係的親戚羌戎與夏係的文明交界線就在如今的山西----太原即大原,大原之戎狄的地方。這裏就牽涉到赫赫有名的晉文公重耳的血統了。
戎也是華夏老家保留地的古羌,與西邊的白人鄰居吐火羅人通婚,繼續優生學的漂亮後代--最著名的就是周王室,一個西戎部族;他們姓姬,可以追溯到羌夏最早的姓氏之一軒轅。
晉文公重耳這個山西著名人物卻是周天子按照周禮禁忌的同姓通婚的近親產物。他媽媽與他爸爸家族都姓姬,但是卻屬於不同部族,根子都是羌夏的分支西戎。他爸爸家族是華夏化了的,遵循周禮的,父係農耕文明的姬姓周王室後裔。他媽媽家族是依舊母係社會的遊牧畜牧文明的姬姓赤狄部族後裔,類似女王---古代人的姓表示血統,氏表明自己主宰的地方,所以晉文公媽媽是狐氏,以狐狸為圖騰的母係戎狄部族赤狄的女王公主--赤狄與白狄隻是表示他們混血程度不同。白狄也就是鮮虞,後來戰國時代中山國建立者保留狄人塞人的白種血緣多些;赤狄則偏羌夏多些,戎狄少些。
曆史上這狐狸圖騰的青丘戎狄部族美女特別多,夏代的王後妹喜,大禹的王後塗山氏,N多個驪姬王後妃子,甚至烽火戲諸侯的周天子王後褒姒都有此血統,後麵三國時期著名美女甄洛(無極中山國後代)也是如此。
晉文公他爸爸媽媽各自部族同姓為姬的親上加親,貴上加貴的傳統不是個例,比如釋迦牟尼佛的爸爸媽媽都是釋迦族同姓不同氏族;古埃及等甚至為了保證王權,有親兄弟姊妹形婚製度,共同執掌不同氏族封地的王權。
晉文公他爸爸媽媽的祖先大概是一對西戎姬姓的兄妹,各自在本家的父係部族(黃種的羌夏為主)當男王,在本家的母係部族(包括羌夏與戎狄)當女王,然後彼此再象林黛玉賈寶玉那樣姑舅通婚(在父係社會一方看來)---生下來的男孩紙繼承父係的姓與王權,姓姬;女孩紙繼承母係的姓與女王權,也姓姬。
這樣看來,周天子親如兄妹的戎狄母係女王西王母也應該是姬姓狐氏這樣的可能性不小(下一期我們講到現在如火如荼的話題---大麻的過去與現在之我見時候,樓主我會說到這位西王母,先打個預告廣告)。
晉文公他媽媽舅舅的老家赤狄來頭不小,屬於著名的大原即太原戎狄中赤狄,後來更是改名為大名鼎鼎的回鶻,維族的祖先。所以晉文公他媽家是維吾爾,當時他媽媽家說一種上古華夏語與印歐語係吐火羅語或者東伊朗語係混合語言,晉文公還是重耳年代,有十幾年都躲在舅舅家流亡,肯定也會這種方言--現在山西方言還是有很多這種混交語係的詞匯。回鶻變成說突厥語的民族是最近一千年的事情。
而土耳其等是被突厥帝國征服的原來東羅馬拜占庭帝國的特洛伊、希臘以及亞美尼亞人後裔,此後才開始說突厥語的,他們喜歡亂認爹不管了;
這裏要說說同樣被突厥壓迫的回鶻,也就是維族祖先,盡管語言變化了,但曆史歸屬感還是華夏的--維族也就是回鶻王與大唐帝國聯手,第一平定了安史之亂,第二滅了曾經幾乎滅東羅馬拜占庭的突厥帝國。
晉文公家裏的山西話是真正的虞夏以來中國華夏整個曆史源流真正的活化石,比粵語客家話還要久遠且綿延不斷的活化石,最近這些年山西話研究已經成為了中國大陸語言曆史以及國際漢學界的一門顯學了。
晉語最早可追溯至漢代揚雄《方言》中所述的“趙、魏之西北方言”。西夏官方語言詞典《番漢合時掌中珠》中可以看出很多痕跡都與晉語都有切合。昨天叫夜來,早晨叫早期,黃昏叫黑將,中午叫燒窩;
在古代,“床”是遊牧民族家具---晉中方言保留了床的原始意義。如晉語“有塊小床床咧,圪坐圪坐再吃飯哇。”“窈窕”也是山西話裏麵的古代詞匯。
恓惶這個詞匯也是古華夏語與遊牧民族語言交匯的痕跡---山西話裏麵保留的。還有一大堆戎狄胡話,鴿子叫樓樓,貓頭鷹叫凸絲怪,鬆鼠在山西話裏是“圪蜊”(跟沿海客家話“蛤蜊”一個音,跟蒙古新疆少民語言也一樣),螞蟻是毛太祖詩詞裏那個古典的“蚍蜉”,雀斑跟客家話與西北少民話一樣叫“蠶沙”,拳頭叫“圪都”,山西有些地方管爸爸叫哥哥,這是鮮卑人叫法,管母親叫姐姐,這是羌的說法。
膝蓋叫個其,被子叫蓋窩,還有山西話跟很多新疆蒙古語是一樣的--圐圙 kū lüè又譯為“庫倫”,指土圍牆--將某東西圈起來可以說“把它圐圙住”。讀“kuo luan”。做名詞時一般加兒化音,讀“kuluaner”。如月暈,可以說“月亮四周有個圐圙兒”。
呼啦圈也是山西話裏麵的胡言亂語----即“環兒(huár)”之反切,意與“環”同,通常寫作“胡拉兒(hú lar)”,作為前綴時作“胡拉(hú lā)”,如“胡拉圈兒(hú lā quār)”。
張海在《懷姓九宗研究》中,論證了晉文公他外公家的狐氏赤狄所屬的懷姓九宗出自鬼方,為媿(隗)姓。
鬼方國曾經多次和商王武丁發生過激戰---
鬼方源自曾與軒轅黃帝聯姻的氏族−大隗氏,塔是商周時居於我國西北方的少數民族,主要分布於今陝西東部、山西北部和內蒙古西部,是商朝時期的外患。但鬼方和華夏民族也有聯姻關係。殷紂王與鬼方亦有聯姻,而且鬼侯已位列三公(《帝王世紀》記載“紂以鬼侯為三公。鬼侯有女美,而進之於紂”)。
通過《汲塚周書》、《易經》、《山海經》、《古本竹書紀年》、《史記·殷本紀》和出土的《小盂鼎》及商周甲骨卜辭等進行了解鬼方也有很多是早在史前時期就生活在中國北方草原的印歐族群,即是堯舜以前居於北野的山戎、獫狁和熏粥統一後之舊部。
從傳世和發掘的青銅器銘文、史料典籍和姓氏源流等多方麵分析,懷姓九宗是戎人的一支,夏時稱河伯族,商時亦稱鬼方,至周時方稱懷姓九宗。
在商王武丁時期了。約在公元前13世紀之時,如今的延安屬獨立的方國鬼方之域。或許是因為鬼方國給中原帶來了一定的災難,因此商王武丁時期,他老婆即著名的女祭司、女王王後婦好曾發動大規模的討伐鬼方的戰爭,而這件事情,在《周易·既濟》中有所載:"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
按照甲骨文的記載,鬼方最終還是被武丁打敗了。而敗亡之後的鬼方到底何去何從?是遠遁、隱匿抑或遷徙,史書沒有明確的記載。當然,會發生的情況也不外乎這幾種。
同時,可以肯定的是,至遲到商代末年,鬼方已經進入中原--成為皈依的大原之戎,大戎即後來的赤狄、回鶻。等到武王克商以後,原本屬於商朝統治的鬼方便從屬於周。由於周朝的統治方式和商朝,有很大的不同,因此鬼方人不斷被內遷至中原。周成王分封給晉國的始封者唐叔虞之懷姓九宗,史學界一般都認為就是鬼方之隗姓,到周平王東遷,它已經和其他周朝的諸侯一樣同列、同朝了,並且逐步與華夏族融合到了一起。
《左傳·定公四年》記載,周成王“分唐叔(叔虞)以大路,密須之鼓,闕鞏,沽洗,懷姓九宗,職官五正。命以《唐誥》,而封於夏虛,啟以夏政,疆以戎索。”這裏的“啟以夏政,疆以戎索”,實際上是晉國建國初期的根本治國方略,就是在中央政權的建設上,堅持夏朝的先進製度,但是在地域管理方麵又遵循當地遊牧民族的風俗。在晉國建立初期,真正的宗周貴族是不多的,叔虞隻帶去了“懷姓九宗,職官五正”等少量姬姓族人,大部分還是土著居民。
晉國大夫狐氏到底出於姬姓王室,還是當地土著民族,在史籍中無考。事實上,晉國的“胡”風一直是很濃厚的,從西周初期受封於唐邑,後改唐為晉,建立晉國,晉國人與周邊民族通商、通婚的現象一直就十分普遍,國君也不例外。 《左傳》中稱,晉獻公“又娶二女於戎,大戎狐姬生重耳,小戎子生夷吾”。司馬遷也認為,“重耳母,翟之狐氏女也”。
太宇網友說要有形象化的部分--嗯,估計晉文公家裏的女眷也就是樓主這種由N代色目祖母們與父係客家漢人婚配的後代樣貌吧,這是可以證明我們漢人的華夏先祖們也曾“天蒼蒼野茫茫”,征服、融合了嗜血的青銅時代遊牧武裝部族的樣貌吧,雖然樓主生長江南;
一句話,分子人類學證明,漢人父係很純,華夏祖先們的文韜武略令我們沒有被換種洗過血。文治武德才是走向崛起與複興的必須端倪,千萬別黃鼠狼下耗子一代不如一代,最後讓人家白左的LGBTQ等西方式政治正確一步步誘導自我閹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