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根據左為老師youtube 視頻記錄整理。如有人認為放在這裏不妥,請提出意見,我會刪掉)
視頻網址:
立憲派的貢獻
湖北新政府的督督選出來了,起義後還麵臨更大的問題,這個問題就是革命軍如何控製武昌。武昌城這麽大,如果秩序維護不好,外麵馬上就要有清廷派兵前來平叛,裏麵再有暴亂,起義的成功能不能能不能守得住都很難說。對於維護武昌秩序,有一個人起到了很重要作用,他就是湯化龍。湯化龍是湖北谘議局的議長,他是當地士紳和工商階級的領袖,他也是標準的立憲派人。
立憲派一直都是在支持清廷的新政改革的,並且他們推動清廷實行君主立憲製。清廷為了預備立憲,在全國各省成立了谘議局,谘議局的議員是地方根據民意選舉出來的。雖然不是每個底層的人民都有選舉的資格,但是參加選舉的人都是地方的士紳,學生,他們能夠代表民意,老百姓也相信他們。谘議局的成立對傾聽地方政府的執政起了很好的監督作用,他們能夠根據民意促使政府改革,地方官員一般也很尊重他們的意見。
谘議局除了代表地方民意,還推動朝廷進行君主立憲的進度。在攝政王載灃執政以後倒行逆施,不斷地收回漢人官員的權力,並且把地方的資產收回國有,在立憲方麵還推出了皇族內閣。這一係列的舉措,使得立憲派隊滿人的改革徹底不抱希望了。湯化龍作為湖北谘議局的議長,他正是對滿清朝廷失望透頂的時候,這時候武昌起義了,他毫不猶豫的加入了起義的陣營。
湯化龍的加入對武昌起義幫助非常大,他使得武昌起義後城市的秩序得到了很好的維持。他擔任政事部長開始組織政府的運作。實際上,除了軍事之外的全部運作都是湯化龍來組織的。他還讓革命軍通電各省,把起義成功的消息傳出去讓各地響應。這個舉措非常有用,就是因為全國各地的響應使起義取得了真正的成功。
湯化龍帶領立憲派的人士加入革命,還有一個重要作用,就是它穩定了西方列強。西方列強最不想看到的就是義和團那樣的民間作亂。立憲派的人,都是當地士紳,他們跟漢口的西方領事關係很好。他們讓列強知道,這次革命不是底層作亂,跟義和團完全不一樣,他們會很好的保護外國人的利益。通過立憲派的運作,使得西方的各國領事承認了革命軍是交戰的一方,他們保持中立。西方列強的這個立場非常重要,這等於是跟清政府有正式外交關係的國家,公然承認清朝內部叛軍同等的地位,這對清政府來說毫無疑問是雪上加霜。
湯化龍還親自通電全國立憲派人士,數說了很多清廷倒行逆施的行為,讓他們都加入革命的陣營。在湖北宣布獨立以後,緊接著就是14個省先後宣布獨立,這是14個省的獨立立憲派都起了重要作用。有一些省份,比如說浙江,甚至是立憲派主導的革命。立憲派人的參與,使得革命變得容易了很多,也溫和了很多。因為立憲派人最大的訴求,就是在革命的過程中,減少對社會的破壞,他們本來就是地方工商教育界的頭麵人物,當然希望盡量的維持穩定。
在立憲派的遊說下,很多地方的滿清官員都順從了革命,很少有反抗的。清朝的地方官員有很多在反正之後還參與了新政府的,也有一走了之的。那對待外國人,他們更小心,不僅革命黨和立憲派很小心,連清軍都很小心,交戰的雙方都想得到列強的支持,所以他們對外國人都加以保護。
革命的力量
其實從武昌起義的這個過程,我們就可以看出來,全國各地革命的力量來自哪裏。武昌起義,首先是革命黨發動了起義,然後是立憲派配合,隨後還有滿清官員的反正,這裏邊就有三股力量,第一股是革命黨,第二股是立憲派,第三股是反正的滿清官員。
第一股革命黨的力量,革命黨有先進的思想,為革命做了很多宣傳也做了很多犧牲。
第二股是立憲派的力量。立憲派代表民間民意。他們一開始推動中國的改革,用的不是革命是立憲,他們想用溫和的方式進行改革。但是在滿清權貴不停的收權和民間資產收歸國有化之後,他們倒向了革命黨。如果立憲派還是幫著滿清政府,革命黨的革命其實很難成功。立憲派是擁有很強大的民間力量的,他們在很多地方都成立了民團。湖北的民團實力又很強,他們辦的民團都是他們自己出錢雇人,自己買槍,用來保衛地方。可以說,正是因為有了立憲派的參與,革命才能成功。
第三股力量是反正的滿清官員,滿清官員有的是威望,湖北就很典型。革命黨發動起義之後,湖北都督都讓黎元洪來做了。黎元洪一開始不想反,他被革命黨人逼著反了,而且還硬塞給他一個最高領導人的位置。革命黨人可以發動革命,但是革命之後,他們在民間和軍中的威望是不夠的,難以服眾。難以服眾,其實很麻煩,如果沒人能服眾,革命軍就會分出幫派,幫派之間你不服我,我不服你,就就內鬥。所以武昌起義之後,選出黎元洪來當都督是很高明的選擇。
在其他省的獨立過程中,就有了革命軍之間打來打去的。就是因為沒有可以服眾的一個領導人。這種革命軍內部的爭鬥,不僅革命軍的實力受到了損傷,而且造成了很壞的影響,使得老百姓對革命黨都不信任了。
在武昌起義之後,算上湖北,全國一共有15個省份先後宣布的獨立,這15個省獨立的過程也都是由革命黨、立憲派,反正的滿清官員這三部分力量推動的。獨立後的新政府也是由這三股力量組成的,有的地方,革命黨的力量大一點,比如說上海、雲南、福建、廣東;有的地方,立憲派的力量大一點,比如說浙江、湖南;有的地方,就是由反正的滿清官員做的都督,比如說江蘇.
在這三股力量之外,還有一股力量,就是幫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