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10年,巨額經費從哪來?原來都靠這名“推銷員”zt

 

 “大炮一響,黃金萬兩”,這一句話說的是戰爭對金錢消耗是非常大的。戰爭不僅是憑雙方的戰術,更是一種軍事實力和經濟實力的較量。

在中國近代史上,人們都好奇孫中山是一個流亡於海外的革命人士,他在1894年創辦了興中會,然後到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推翻清政府的統治。在十多年的期間,革命黨人一直從事反清革命活動,在革命活動中耗費的巨額經費從哪來呢?其實就是靠一名推銷員。這個推銷員就是領導者——孫中山本人。

現在我們看看事情的由來。我們在一些電影和電視劇中,看到革命黨人都是穿著一身西裝革履,表麵紳士,實質是很窮的。

革命黨人本身很窮

很多研究清末民初革命材料,都證明革命黨人是一個地地道道的窮黨。1905年,孫中山在日本成立了同盟會,表示革命黨正式成立,已經公開化。

這些革命黨人都是大清的叛國賊,雖然大多數出身家庭優渥,來自於地主、士紳、官僚甚至富有的華僑家庭。但由於從事反對清政府的革命事業時候,就與原有的富裕家庭已經是劃清界限了,不再獲得原有家庭的經濟資助。除了個別革命黨人是清朝的公費留學生,但大多數革命黨人,都是沒有正式工作,在海外流亡過程中都是不名一文,連生存都非常困難。

史料記載,在清末革命黨領導的九次大規模軍事起義運動,隻成功一次,除了鬥爭經驗不足和敵人太強大,根本原因還是經費短缺,這一切證明了經濟是基礎。

如革命黨領袖孫中山為了革命事業,把家裏值錢的東西都典當了,最後老婆孩子吃飯都成了問題,無奈之下,全家隻能依靠關係並不好的大哥孫眉救濟才能維係生活。

還比如號稱民國元勳”——民國著名國學大師章太炎,也是革命黨報紙《民報》的總編輯和創建人之一。可惜就是這一位滿腹才華的國學大師,當時年近40歲,擔任報紙發行人時候,收入微薄,一日三餐都要依靠鹽篤飯支撐。“鹽篤飯”乃是浙江方言,就是筷子蘸一小碗鹽混著米飯吃,可謂生活非常拮據。

那麽,革命黨人這麽窮,經費怎麽來的。一開始,革命組織的正常運營都是靠著革命者掏腰包,一些革命人士為了資助孫中山反清事業,也不惜把家產變賣。如興中會的成員黃永商,把自己在香港居住一棟洋樓都賣出去,就是為了資助革命黨1895年的廣州起義經費。

但這些錢永遠也不夠革命活動的開銷。於是,孫中山作為革命黨的領袖,也自覺承擔籌集革命活動經費的責任。

 

章太炎

交同盟會會費的籌集方式

如孫中山在日本東京創建同盟會時候,就以要求會員繳納會費的方式,籌集活動經費。在1905年同盟會通過的《同盟會章程》中,規定所有入盟申請人必需支付至少一元日幣的會費和年費,主要用在同盟會的日常生活開支

根據留下的花名冊,在1906年登記在案的,一共有956人。這956人中,很多是留學生,年齡大約20—40歲之間,一些是公費留學生,月薪10-30日元左右,一元會費是沒什麽壓力。

除了交會費籌集經費之外,還有所謂的“捐贈”方式籌集會費。年收入在200日元以上的會員,按5%比例捐贈。年收入1200日元以上的會員,按照10%比例去捐贈。

根據孫中山在190611月書信中,可以看到同盟會活動開銷也是非常節儉,每個月經費開支隻是幾百日元。

《民報》報刊宣傳的籌集經費方式

但是幾百日元,也隻是夠會員印發刊物,做做宣傳,難以支撐大事業。於是,孫中山就指示同盟會中文采斐然的文人和筆杆子,創辦了報刊,專門從事反清輿論宣傳。

由於同盟會設置在日本,自然很難被清政府追捕。19051126日,機關刊物《民報》的創立,使革命黨人有了宣傳的喉舌由於革命黨人原本如章太炎、汪精衛一類的牛逼知識分子也很多,文采斐然反清文章一刊登,自然獲得了社會民眾的關注,銷售量大增。

而且,革命黨人的知識分子也知道,空洞的理論宣傳很難獲得民眾支持,於是采用與現實利益有關的口號宣傳,更能吸引民眾購買報紙或者捐贈革命活動。

於是,革命黨人筆杆子,就在《民報》上宣傳,革命即生意也就是說押寶革命“比跟清政府捐官買官帽子,更是有利可圖”一類的誘惑語言,押錢在革命事業乃是比捐官更劃算的生意。通過這一種通俗易懂又利益性很強的口號,吸引民眾源源不斷捐款。

於是,當時一些立誌報國的年輕人,腰纏萬貫的商人都願意捐款給同盟會,從事反清複明的革命活動。1906年底《民報》周年大會上,參會讀者6000人,當場捐贈181人,收到世界各地華僑捐贈匯款230多筆,還有不少私人大筆捐助。如1907年,日本股票商領木久五郎收到了一萬元捐款,直接資助惠州起義。

尤其在1906年前後,日本與清朝合作,引起了社會極大憤慨。再加上革命黨人陳天華投海自殺抗議後,反清仇恨輿論蔓延。對清政府絕望的人,就更願意支持革命黨。

當時令人驚掉下巴,就是清政府宗室重臣善耆,他直接大手一揮捐款數萬元資助革命。他的捐贈,給人感覺是“自己挖自己的祖墳”、“自己挖自己的牆角”,但可能是善耆看到革命事業的聲勢浩大,把晚清政府被推翻,無私奉獻上萬元,就是想給自己留一條後路吧!

由於革命黨人利用《民報》喉舌的大力宣傳,使得《民報》銷售量大增。如《民報》第一版出版時候,銷售量大約是五千冊,到了第四版出版時候,也到了一萬多冊。

清政府宗室重臣善耆

我們現在覺得一萬多冊銷售量仿佛不算什麽,當時國內影響力最強大《申報》發行量也僅僅兩萬多冊,可以看到《民報》巨大發行量帶來了巨大的社會影響力,再加上每一份報紙兩毛的售價,也使同盟會獲得了巨大的利潤。

這一段時期,由於革命黨起義活動規模比較小,《民報》發行與籌集資金足夠資助革命運動。但是,一切好日子並沒有維持太長。

不久,孫中山被迫離開日本,《民報》被封,章太炎入獄,在日本的革命黨人由於缺少核心領導人物,隻能半正式告別了日本,又把革命戰場撤退到了中國國內,與清政府直接麵對麵交鋒。

發行債券的資金籌集方式

由於革命活動如同吞錢的無底洞,需要經費開銷地方很多,為了籌集到更多資金,孫中山想到了很多辦法,比如發行債券。

早在革命初期,也就是同盟會初成立的時刻,孫中山就發行了革命債券。他拿著同盟會的債券奔走在世界各個國家的上流社會酒吧,以及街頭巷尾中。

孫中山發布的革命債券,也就是承諾革命勝利後的五年內,每年償還投資者本金加利息的五分之一。也就是政府每年返還20%的本金和利息,一共返還五年。如此豐厚的利潤,也自然吸引了很多官僚和資本大亨來購買債券。當時僅僅在法國,孫中山就獲得了數萬元的革命經費。

孫中山演講的籌集方式

同盟會革命黨人的屢次起義失敗,使得革命債券的公信力也隨之下降。於是,孫中山也積極動用自己的口才,環遊世界各地發表演講,鼓舞華僑和革命人士,為同盟會的革命活動籌集資金。19075月至19085月僅一年,南方三省共發生6次起事,他親自籌集了20多萬元。

1907年的防城起義中,孫中山成功遊說越南華僑捐款;1910年廣州新軍起義,他在美國單筆征募3萬元。

在同盟會革命事業中,籌集資金最大來源還是南洋也就是東南亞一帶華僑的募捐。當時廣州黃花崗一共耗費19萬元,其中大部分是由孫先生從南洋等地募集的。

可以看到,孫中山為革命事業籌集資金奔波的努力,被稱為辛亥革命的“財政部長”是理所當然的。雖然他不擅長軍事,很少統兵,可是由於他的努力籌集經費,才能支撐革命活動的巨額開銷。所以,孫中山是革命活動的推銷員,一點也不為過。

孫中山為籌集革命資金付出之努力

但是,革命資金也不是這麽容易籌集,花費了孫中山很大心血,甚至差一點付出了生命。如在1896年的“綁架案”中,幾乎要了孫中山的命。

在1904年的寒冬之中,孫中山沒有籌集到一分錢,然後為了節省革命活動開銷,不得不在美國紐約的貧民窟中忍饑挨餓。白天出去打零工,忍受各種歧視。而且,與善於利用華僑捐款為自己開公司開銀行買房的保皇黨領袖康有為不同,孫中山籌集到的巨額經費,沒有用在改善自己生活,全部用在革命事業。

孫中山先生為革命事業籌集經費,幹出做推銷員的努力,可以看到他天下為公的大公無私品性。孫中山的一生致力於反清的革命事業,多次流亡國外,過著顛肺流離的生活。他這一份品性,不僅是所有革命黨人成功縮影,也是用著這一種大公無私和無私奉獻的精神,領導辛亥革命成功推翻清朝統治。

所有跟帖: 

每次起義都沒份,原來隻是出錢人。。。。。 -401.king- 給 401.king 發送悄悄話 401.king 的博客首頁 (70 bytes) () 12/24/2023 postreply 06:29:21

辛亥革命的錢全是搶來的!沒有誰會捐款!而且專搶中國人的錢莊! -五湖大人- 給 五湖大人 發送悄悄話 五湖大人 的博客首頁 (296 bytes) () 12/24/2023 postreply 07:14:21

你太小了!根本不知中國曆史! -五湖大人- 給 五湖大人 發送悄悄話 五湖大人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2/25/2023 postreply 05:49:27

共產就是強盜的別名。 -chufang- 給 chufang 發送悄悄話 chufang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2/24/2023 postreply 09:19:11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