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貶值提振經濟 在全球化的今天還是真理嗎?(組圖)

幾十年來,經濟學界一直認為,一個國家的貨幣突然貶值對這個國家的經濟增長是有利的,因為這個國家的出口會因此在全球市場上變得更有競爭力,也更有利可圖,這反過來會促進這個國家的國內生產和就業。但這種理論似乎越來越站不住腳。


倫敦Corringham碼頭上的集裝箱。

倫敦Corringham碼頭上的集裝箱。


幾十年來,經濟學教科書上一直這麽寫著:一個國家的貨幣突然貶值對這個國家的經濟增長是有利的,因為這個國家的出口會因此在全球市場上變得更有競爭力,也更有利可圖,這反過來會促進這個國家的國內生產和就業。

但如果這個理論不再正確了呢?

經濟學家和政府官員越來越懷疑這種理論站不住腳了,特別是在那些製造業產能不斷萎縮而且供應鏈越來越多地與其他國家交織在一起的西方發達經濟體內。一種新的觀點認為,本幣貶值帶來的絕大部分優勢都會被零部件進口成本的上升所抵消。

英國正在成為檢驗全球化是否減弱貨幣貶值效益的一個案例。盡管金融危機、去年6月23日的脫歐公投以及新一輪的政治不確定性讓英鎊遭受重創,但英國出口並沒有像教科書裏寫的那樣做出反應。

去年6月份英鎊下跌後,英國米德爾斯堡化工製造商Chemoxy International Ltd.生產的化學品在出口市場上的價值因為匯兌原因增加了約20%,但由於進口原材料的成本也跟著上升,這個好處幾乎完全被抵消了。

Chemoxy首席執行長Ian Stark稱,該公司對國際市場的依賴程度很高。該公司產品逾60%出口,化工原料約85%進口。Stark稱,英鎊走弱並非革命性影響。

從汽車製造商、食品加工企業到木材廠,英國各類公司正在經曆同樣的問題。

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所長Adam Posen稱,匯率變動對出口的影響已隨時間流逝而減弱,2008年金融危機後英鎊大跌並未造成大家本來預期的出口增長。Posen在2009年-2012年擔任英國央行決定利率的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

貨幣幣值與經濟增長之間是否有關聯?如果有,究竟是怎麽的關聯?對這些問題的看法也左右了國際政治。例如,美國製造商長期抱怨美元強勁的影響,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也指責日本和中國人為保持低匯率,箝製了美國出口。

1992年,英國退出歐洲匯率機製後,英鎊在9月至年底這段時間下跌了11%左右。歐洲匯率機製是歐元的前身,它要求英鎊保持在較強水平,超出了英國政府能力範圍。之後英國出口大振,一改貿易逆差局麵,連續五年實現順差,經濟開始複蘇。

2007-2010年,英鎊兌主要貿易夥伴貨幣下跌近25%,且一直不見回升,政府由此樂觀地認為出口將增加。2012年,時任財政大臣奧斯本(George Osborne)計劃在2020年前將出口額從當年的4,990億英鎊提高到1萬億英鎊。但截至2016年底,英國出口額僅增至5,470億英鎊。

當英鎊在英國退歐公投後再次遇挫時,英國出口額也未能獲得大幅提振。汽車製造商阿斯頓﹒馬丁(Aston Martin)的表現很能說明問題,該公司80%的車輛銷往國外。英國脫歐公投前,1英鎊兌1.50美元,紐約市場的跑車售價為15萬美元,換成英鎊為10萬英鎊。而現在1英鎊兌1.27美元,同等銷售額能多兌1.8萬英鎊。但由於該跑車一半以上的零部件都必須從國外購買,匯兌利得受到拖累。

阿斯頓﹒馬丁首席執行長Andy Palmer稱,在過去10年,許多汽車部件供應商遷至海外,其後果是這種效益不複存在。




南安普頓一個碼頭上的一艘集裝箱船正在卸貨。


近幾個月,英鎊從脫歐公投後的低位反彈,目前英鎊兌美元跌15%,兌歐元跌13%。鑒於英國即將與其最大的貿易夥伴歐盟“分手”,分析師對英鎊仍持悲觀看法。上周五英鎊兌美元大跌1.7%,因首相特蕾莎﹒梅(Theresa May)率領的執政黨保守黨(Conservative Party)未能在提前舉行的大選中贏得足夠席位獨立組閣。

全球經濟學家圍繞匯率對發達國家貿易的影響爭論不已。近期來自世界銀行(World Bank)及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簡稱OECD)的兩份報告稱,匯率波動對幾個發達經濟體貿易活動的影響正在減弱。

OECD的報告稱,2008年英鎊的暴跌以及2012年日圓兌美元的下跌給貿易帶來的影響很有限。研究稱,證據表明企業正越來越融入到全球供應鏈中。在1995至2011年間,OECD國家出口商品中的進口占比從14.9%升至24.3%。

5月份國際清算銀行(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發布了用於預測實際有效匯率的新數學模型,實際有效匯率是衡量貨幣幣值強弱的一個指標。該行稱,標準的匯率模型沒有考量深入發展的全球供應鏈,因而變得越來越過時。

包括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簡稱IMF)一個研究團隊在內的其他經濟學家則不接受上述觀點。他們得出了不同的結論,認為幾乎沒有證據表明匯率對貿易的影響隨時間流逝而減弱。

IMF團隊在分析中指出,匯率大幅貶值(發達經濟體貨幣貶值至少13%,或新興經濟體貨幣貶值20%)能夠在五年時間裏帶動出口量增長10%。

但IMF也做出了補充說明。其論文提出,隻有當經濟並未發揮全部潛能時,比如經過一輪低迷之後,貨幣貶值的效果才最為明顯。這份分析還指出,金融危機削弱了企業利用貨幣貶值機會的能力,因為可供利用的信貸不足。

上述分析的作者總結道,但是總而言之,彈性匯率在促進解決貿易失衡方麵依然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自從英國投票決定脫歐,海外消費者就開始更多地購買英國產品。根據英國國家統計局(U.K.’s Office for National Statistics)最新公布的數據,在截至4月份的六個月裏,英國的出口數量同比增加了3.1%。但同期進口數量的增幅更大,為4.9%。

英國國家統計局在最新報告中稱,貿易赤字沒有明顯收窄。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