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股市、債市和大宗商品市場的大跌引發了對過去崩盤行情重演的擔憂,同時也催生了這樣一個疑問:如果金融市場陷入混亂,中國經濟能有多健康?
中國第一季度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速創下六年來最高水平,但峰值可能已過。
在隔岸關注中國混亂金融市場的外國投資者看來,有時中國市場似乎每周都會麵臨一場小型危機。最近股市、債市和大宗商品市場的大跌引發了對過去崩盤行情重演的擔憂,同時也催生了這樣一個疑問:如果金融市場陷入混亂,中國經濟能有多健康?
好消息是,最近的市場波動更多地是中國政府金融去杠杆努力所致,而不是因為出現了圍繞中國經濟增長的新擔憂。中國金融市場中的杠杆已經高到令人擔憂的地步。此外,政府采取行動的同時,高負債企業利潤仍在增長:中國第一季度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速創下六年來最高水平。
上一次債市大跌發生在一年多前,更多地與企業信用有關,當時企業收入增長緩慢,煤炭等部分行業幾乎陷入全行業虧損。觸發大跌的導火索是一連串央企和國企債券違約事件,一些由中央政府或省政府控股的重要工業企業的債券暫停交易,這動搖了市場信心。之前市場相信政府總是會出手救助國企。去年3月底至5月中,債市的恐慌情緒導致享有AA評級的公司債收益率與享有AAA評級的公司債收益率之差擴大了兩倍。
這一次基本沒有跡象顯示投資者在撤離評級較低的債券:債券收益率差值的擴張要小得多(2月份以來AA評級與AAA評級債券收益率之差基本沒有擴大),並且遭拋售最多的是政府債券和高評級債券。這表明,在政府加強監管之際投資者正在通過收縮投資組合來套現,但對於基礎資產並不是特別擔心。
壞消息是從現在開始債務風險可能會再度上升,並且若2017年晚些時候出現政策失誤,或者是資本外流重新加快,可能引發更大範圍的危機。
目前關鍵的房地產行業保持了良好勢頭,但4月份通脹和投資數據顯示,整體經濟增長的周期性高峰已經過去。隨著下半年企業定價能力減弱,會有更多的企業開始感受到借貸成本上升帶來的壓力。周二中國央行向貨幣市場的流動性投放量創下1月份以來的單日最高,反映了中國央行的擔憂。
未來形勢很大程度上將取決於中國央行能否保持其漸進緊縮步伐。目前,隨著美元走軟加之中國加強資本流動管控的舉措奏效,資本外流有所緩解,但今年晚些時候若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簡稱:美聯儲)進一步加息,那麽目前這種平衡局麵可能會被打破,迫使中國決策者再次在人民幣貶值與流動性短缺之間麵臨兩難選擇。
如果這一輪監管收緊導致房地產投資失去動能,或者出現資本外流加速,那麽債市投資者或許會麵臨更加嚴峻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