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憂慮怎麽辦?學會這6招 輕鬆克服(圖)

項最新研究解釋了導致人們過度憂慮的原因,並給出了解決辦法。

愛發愁的氣質從何而來呢?遺傳因素占一點點,後天的環境影響是主因。

愛發愁的氣質從何而來呢?遺傳因素占一點點,後天的環境影響是主因。 圖片來源:ZOHAR LAZAR

前不久,馬龍(Penelope Malone)吃了一張交通罰單,這讓她過去一個月天天寢食難安。她說,多少次從夢中驚醒,“就像麵包從吐司機裏砰地彈出”,發現隻有淩晨4點。

罰單金額?大約200美元。

馬龍今年63歲,退休前曾在亞特蘭大一家人力資源外包服務供應商任經理。她說:“我是世界上最憂慮的人。有時會過於關注某些事情,沒辦法不去想它們。”

對於這些自尋煩惱者來說,好消息是,某最新研究解釋了導致人們過度憂慮的原因,並給出了解決辦法。

對大多數人而言,憂慮是解決問題的一種形式。憂慮過程中,你會分析未來的困難,在挑戰到來前思考辦法解決,這是有積極意義的。研究人員把這種憂慮稱為適應性憂慮,並且指出了人們最常憂慮的五個方麵:感情生活、財務狀況、工作、缺乏自信和“失去目標的未來”。

但有些人已到了杞人憂天的程度。有慢性憂慮症的人無時無刻不愁,而且是事事發愁。這裏又有一種病理性憂慮者,也就是說,愁緒已經影響到了身體機能。他們不僅會為工作受挫等實際問題煩心,也會為下周天氣這種可能根本不是問題的事情坐立不安。

這種愛發愁的氣質到底從何而來呢?英國薩塞克斯大學心理學榮譽教授、研究了幾十年焦慮問題的戴維(Graham Davey)說,遺傳因素占一點點,後天的環境影響是主因。我們從孩童時代學到的應對威脅的方法,是否得到過父母的溫柔安慰,以及遭遇的痛苦經曆,所有這些都會影響我們的憂慮程度。戴維博士表示,雖然憂慮和焦慮密切相關,但二者又不盡相同,憂慮基本屬於認知問題,而焦慮則有很強的生理表現。

戴維與同事在查閱了50多份關於憂慮的科學研究報告後,去年12月份在《生物心理學》(Biological Psychology)期刊發表了最新研究成果。他們的研究表明,過慮的人認為,要是他們不為一件事情或一個困難的方方麵麵傷透腦筋,就會有不好的事情發生。

從最開始的擔心到後來的日思夜想,這到底是怎麽回事?戴維的研究給出了答案。多慮的人對負麵事件或威脅容易極度敏感。在意識到有威脅之前,他們的大腦就已經在關注它了。意識到以後,他們會將所有可能的糟糕情況逐一梳理。這讓他們感覺很不好。於是,潛意識就把這個不好的感覺當成一種應繼續擔心的暗示,因為他們還沒找到解決辦法,最終形成一個惡性循環。戴維說:“有慢性憂慮症的人不相信自己能找到有用的辦法,所以他們會繼續發脾氣,人變得消極起來,而消極又暗示他們應該繼續擔心下去。”

人們很難對過度焦慮喊停,因為它觸發的腦部區域負責維持精神興奮,和焦慮有所關聯。但專家表示,有一些方法可以教你不要過於擔心。

首先要正視現實。洛杉磯某私人診所的心理醫生Judy Rosenberg建議,問問自己,你感受到的強烈情緒和你擔心的狀況是否相符。“答案一般是否定的。”

往好處想,不要隻想著最壞情況。紐約梅裏克持有臨床社工執照的Christa Schorn稱,這會讓你感覺不那麽消極,可以放鬆心情,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

做計劃。把你準備應對這個問題的思路寫下來,越具體越好。這會讓事情顯得更可控。

設置定時器。給自己定15分鍾,在這段時間裏想怎麽擔憂都行。時間一到,必須喊停。

(在腦子裏)大喊“粉碎!”想象這樣一個畫麵,你把各種憂愁統統塞進碎紙機,看著它們被一一粉碎。

分散注意力。聽聽音樂,鍛煉身體,讀本好書,或看個電影。當你享受生活的時候,很難關注消極的事情。

馬龍承認,自己為很多事憂心忡忡,比方說股市、朝鮮,是否會錯過重要電話等。她說,吃罰單這件事她擔心的不是處罰金額,而是非她能控製的事情,例如她為何吃了罰單,如何向法官解釋自己的行為。

她的這些擔心有用嗎?然並卵。後來的實際情況是,“法官要去機場接人,所以他撤銷了指控。”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