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投資人如何在美國風投市場占一席之地?(圖)

中國對美國初創公司的投資日漸升溫,但其中一些投資者發現在美國風投界投到好項目並不容易。

騰訊已經設立了美國投資辦事處。

騰訊已經設立了美國投資辦事處。 圖片來源:QILAI SHEN/BLOOMBERG NEWS

中國對美國初創公司的投資日漸升溫,但其中一些投資者發現在美國風投界投到好項目並不容易。

李雯青(Ivy Li)過去的工作是幫美國公司打開中國市場。她曾在北京擔任風投公司Greylock Partners中國辦事處的董事總經理,並為領英(LinkedIn Corp., LNKD)提供中國戰略方麵的建議。2014年她搬到矽穀,與中國互聯網公司騰訊控股有限公司(Tencent Holdings Ltd., TCTZF, 0700.HK, 簡稱:騰訊)以及新浪(Sina Co., SINA)的兩名前首席技術長創立了七海資本(Seven Seas Partners)。去年,他們在美國風投行業的中心──加州門洛帕克的Sand Hill Road設立了辦公室。

這次輪到李雯青去打開一個海外市場了,而這並不容易。

她開始參加演示日活動,也就是成群的初創公司展示他們的產品,她以為大家在接觸熱門新興公司方麵擁有同樣的機會,結果發現,最好的公司在上場前就已經被其他投資者鎖定。之後她了解到,連續創業者會直接去找頂級風投公司,他們與這些公司已經建立了長期關係。

李雯青說,在一個信息和資本商品化的時代,品牌和人脈變得更有價值;而建立品牌和人脈都需要時間。風險投資行業是長跑,不是短跑。

據Dow Jones VentureSource,在2011年至2016第三季度期間,中國投資者至少參與了576宗投資於由風投支持的美國公司的交易。在那期間,中資參與的信息技術公司投資交易占比從1.7%增至4.1%。

這裏有多個因素。在中國,近年來財富迅速增長的個人和機構一直尋求在海外多元化投資。投資矽穀的初創公司看似比較劃算──盡管近些年來這些公司估值飆升,但仍低於中國的同類公司。此外,中國投資者想獲得可以幫助其提升在全球價值鏈上的地位所需的技術和人才。

阿裏巴巴集團(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 BABA)和騰訊等中國最大型互聯網公司已經設立了美國投資辦事處。與此同時,還有一些富裕的投資者不時飛到美國考察潛在交易,這些投資者即是所謂的“旅行天使”(traveling angels)。

中國財富管理公司諾亞財富(Noah Holdings Ltd., NOAH)的子公司歌斐資產(Gopher Asset Management)撥出160億美元資產中的逾10%投資於美國和其他海外市場。今年早些時候,該公司聘用了自1999年以來一直在矽穀建立關係的資深投資人黃倩(Elise Huang),專注於美國市場。

黃倩稱,經過這麽多年,中國基金仍難以參與最熱門的交易或在一輪融資中領投,因為美國基金能夠向初創公司提供更多的指導以及其他方麵的支持。

在最熱門的交易之外,隨著融資環境趨冷,美國初創公司和投資者對中國資金需求很大。

黃倩說,美國風險投資人歡迎中國的資金,因為他們希望中國投資人能夠參與未來的融資輪次。此外,盡管美國科技公司在中國遇到諸多挫折,中國對美國初創公司仍具有強大的吸引力。

位於舊金山的Walden Venture Capital的合夥人Jay Zhao說,作為一項戰略舉措,他的公司正考慮在明年的新一輪融資中接受一小部分中國投資人,以便能夠同時投資擁有類似技術的中國和美國公司,讓它們相互學習。該公司目前沒有來自中國的有限合夥人。

無人機視覺係統開發初創公司Area17表示,之所以接受七海資本的投資是因為該公司一位創始人與中國無人機製造商深圳市大疆創新科技有限公司(SZ DJI Technology Co.)創始人相熟。健康短信息應用開發公司Lark Technologies則表示,接受Seven Seas投資是因為該公司與中國最大的即時通訊平台騰訊有關係。上述兩家公司的創始人均表示,他們希望得到一位能夠幫助他們進入中國市場的合作夥伴。

但是對中國投資人而言,問題並非僅僅在於如何得到看項目的機會,還在於在機會中如何表現。一些投資人說,有些中國投資人出價過高,因為中國初創公司估值普遍偏高,而他們對美國的此類交易缺乏了解。投資人和初創公司創始人表示,一些中國投資人采取的談判策略有時會給人留下不良印象。

風險投資公司Charles River Ventures合夥人George Zachary表示,這幾個月他碰到一些中國投資人,試圖在最後一刻談條件,為自己爭取更多利益。

Zachary在一封電子郵件中表示,相比美國風投公司,他遇到的中國風投公司在談判策略方麵往往更為不擇手段,這種行為有可能給初創公司創始人和風投業的其他人留下壞印象。

投資者和初創公司創始人表示,一些中國投資者對投資意向書(投資者準備接受的條款摘要)的性質有不同的理解。Lark的Julia Hu說,大多數美國投資者在給一家初創公司投資意向書之前會做充分的盡職調查,但一些中國投資者的做法是,先迅速給出一份投資意向書,然後試圖協商條款。

投資人們說,這影響了中國風險資本家的形象。Walden的Jay Zhao說,他在一家初創公司擔任董事,最近一位中國投資者與這家初創公司進行了接觸,但其他董事對該公司創始人說,要先看看能不能在別處找到更讓人放心的資金。

七海資本的李雯青說,了解當地文化、遵循當地慣例非常重要,這一點無論如何強調都不為過,不好的行為很快就會被所有人知道,這不僅會破壞自己的公信力和聲譽,還會給全體中資風投業者造成傷害。

(本文作者袁莉是《華爾街日報》專欄作家。文中所述僅代表她的個人觀點。)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