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網: 從昭和到令和:三位日本天皇對二戰的反思與態度【ZT】

本帖於 2025-03-03 08:22:50 時間, 由普通用戶 weed123 編輯

https://www.sohu.com/a/336868427_100055694

距離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已經過去74年了,對於中日韓三國來說,這場戰爭的影響一直回響在曆史中。尤其是對中國和韓國這樣的被侵略國來說,很多傷疤仍在流血。日本作為戰爭的發動者,雖然對於某些戰爭罪行始終不予回應,但耐人尋味的一點是,二戰以來的三位日本天皇,都在私下或公開的場合談論到對戰爭的反思,而且從明仁天皇開始,“反省”和“反對”戰爭成了日本皇室明確表達的一種態度,這或許意味著,在日本皇室內部,早就形成了關於反戰 的共識。

被遺忘的資料

今年的農曆7月15日恰逢公曆8月15日,這一天既是中國的中元節,也是日本的盂蘭盆節和“終戰紀念日”,還是德仁天皇即位後的首個終戰紀念日。每年8月上旬,日本都會迎來密集的哀悼戰爭期,從6日的“廣島原爆紀念日”開始,到9日的“長崎原爆紀念日”,再到15日的“終戰紀念日”,所有日本人都不得不思考戰爭給這個國家帶來了什麽樣的後果。

當然,除了民間的反應,很多人期待日本皇室,尤其是天皇的表態。在戰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內,日本昭和天皇始終三緘其口,不發表關於戰爭的任何言論,這引起了眾多猜測和不滿。

昭和天皇

對於很多亞洲國家來說,昭和天皇的形象很複雜,他似乎就是日本軍國主義的象征,很多學者都認為昭和天皇應當承擔發動侵略戰爭的責任。事實上,在戰爭結束後,美國接管日本時曾一度考慮廢除天皇製,但是在道格拉斯·麥克阿瑟(Douglas MacArthur)的建議下,最終還是穩住了昭和天皇的寶座。不過為了顯示與戰前的不同,日本的新憲法規定:天皇不再神聖不可侵犯,隻是象征性的國家元首。

昭和天皇與香淳皇後

昭和天皇到底是如何看待過去的侵略戰爭,從始至終都沒有官方史料出來作證。有人認為1931年他壓不住關東軍的氣焰,無力阻止日軍對中國的進攻,於是爆發了九·一八事變;也有人認為他對戰爭的情況很了解,並默許了日軍的侵略行為,他戰後的沉默隻是出於戰敗的懊悔。不過,由於缺乏可信資料,關於昭和天皇對待二戰的態度,人們眾說紛紜。不過,新出現的史料填補了過去的空白,人們得以窺見昭和天皇的某些心跡。

田島道治

新資料來自1948年上任的宮內廳(掌管皇室事務)長官田島道治,他在任時與昭和天皇見過613次,他們對話的文字記錄都被妥善保存,但一直未公開。田島道治從1949年2月起履職,到1953年12年退休為止,共留下18本筆記。他過世後,這些資料被他的後人收藏,直到最近才慢慢公開,從目前公開的田島道治記載的資料看,昭和天皇似乎並不如大多數人想得那麽冷酷,他已經表現出反思戰爭的傾向。

昭和天皇反省二戰

在田島道治的筆記中,昭和天皇提到有關“反省”戰爭的事,確切日期是1952年1月和2月。1952年《舊金山和約》簽訂,日本結束了被美國占領的狀態,重新獨立,昭和天皇於1952年5月3日發表演說,肯定《舊金山和約》的作用。根據田島道治的記錄,在演講之前,昭和天皇在與他討論發言稿時,曾提到“聲明裏提到有關反省的句子會比較好”,隨後再度提到“說到反省,我自己也有很多要思考的。”

昭和天皇

此外,田島道治記載天皇對舊日軍的軍閥感到相當“悔恨”,他形容如果日本要重新武裝軍隊,“舊軍閥式的組織我是絕對討厭的。”昭和天皇曾回憶說,張作霖在皇姑屯被炸死後,由於信息不暢,處罰曖昧,導致陸軍認為管理鬆弛,造成了軍部的冒進,等到要挽回時已經來不及了。後來1941年時,昭和天皇任命東條英機為新首相,本來以為借此可以壓製陸軍的軍閥氣息,但沒想到所托非人,軍部反而陷入了更加混亂的狀態,昭和天皇自稱“當然是我判斷錯了。”

香淳皇後懷中的明仁

雖然田島道治記載了昭和天皇的這些話,但這些內容從來沒有公開,因為當年主管皇室事務的宮內廳考慮到新憲法剛剛實施,天皇不宜再對政治有任何評論。時任日本首相吉田茂也表示,如果天皇要在1952年發表“反省”戰爭的話,可能會激起國內的思想混亂,天皇可能會被民意要求退位或讓位,最後昭和天皇接受了建議,沒有說出自己深思熟慮的話。

新任天皇的戰爭反思

因為宮內廳的管控,昭和天皇在二戰後一向以緘口不言著稱,但田島道治的資料,讓人們看到了不一樣的曆史,許多研究日本皇室的學者都感到相當詫異,似乎在皇室內部,早就達成了反對戰爭的共識。自1963年起,日本開始舉行“全國戰歿者追悼式”,至今50多年來,每年的追悼式已經變成了日本皇室表達對於二戰態度的儀式。

德仁天皇

今年是新任天皇德仁即位後,首次以天皇身份參加戰歿者追悼式。在儀式中德仁表示:“在深刻反省之上,我們不要再讓戰爭之禍重新發生。”他使用了“深刻反省”之詞,這一點跟他的父親明仁上皇相同。眾所周知,明仁天皇在退位前,一直致力於反戰的宣傳,可以說是日本皇室反對戰爭的代表。德仁雖然是二戰結束後出生的天皇,但是他從小就跟著父親明仁一起出席衝繩、長崎、廣島等地的終戰紀念儀式,可以說深受父親反戰思想的熏陶。

德仁天皇與明仁上皇

日本名古屋大學教授,皇室學者河西秀哉曾表示,德仁天皇出生在日本經濟飛速發展的年代,沒有經曆過戰爭,但是他在致詞中卻屢次表示現在日本的和平繁榮,都是過去慘痛的戰爭經曆換來的。河西秀哉認為德仁天皇發言稿的用詞,基本上傳承了乃父明仁對他的教導。換句話說,天皇家族在很久以前,就在家族內部形成了反戰思想的氣氛。

明仁上皇是眾所周知的和平主義者,他也是第一個使用“深刻反省”一詞的天皇,原先大家都以為他的反戰觀點是來自幼年時期的不堪經曆,當時為了躲避空襲,他不得不生活在恐懼和奔波中,但現在回過頭來看,明仁上皇的反戰觀,更有可能來自其父昭和天皇。昭和在戰爭結束後,對戰爭的思考,已然成了天皇家族的共同價值觀。

日本反戰能否傳承?

二戰已經過去了74年,目前日本經曆過戰爭的老一輩幸存者越來越少,民間關於戰爭的記憶越來越模糊,從昭和、平成再到令和,日本皇室的一個重要工作,就是持續提醒後人不要再犯當年的戰爭錯誤。

明仁上皇

一直以來我們都認為,二戰後昭和天皇因為顧忌自己的象征性地位,並考慮到當時日本政局的波譎雲詭,所以閉口不談任何關於戰爭的事。但事實上,根據田島道治的記載,昭和天皇在戰後坦率地表達過自己的意見,說出了“反省”“悔恨”等字眼,隻不過這些信息沒有公開。

德仁天皇

雖然在正式的文件中,這些記載因為各種原因沒有被發表,但或許昭和天皇在私底下,透過另一種方式,將反戰的觀念變成了“家規”,用以教育後輩。所以明仁上皇才會說出“深刻反省不再犯”的話,德仁天皇也蕭規曹隨,表達了反對戰爭的態度。或許從此之後,日本皇室還會在各種場合表達反對戰爭的態度,反戰思想未來會成為新的皇室傳統。

參考資料:

《天皇的戰爭責任》井上清

《田島道治:昭和に“奉公”した生涯’》加藤恭子著

《昭和天皇“謝罪詔敕草稿”の発見》 加藤恭子

《昭和天皇と田島道治と吉田茂》加藤恭子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