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中愛沙尼亞男人大麵積陣亡,為了發展,隻能用戰俘解決問題
2022-02-06 11:32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一個巨型絞肉機,全世界一共死了9000多萬人。這9000萬人裏,蘇聯人占到了2660萬,死亡人數排第一。
因為打仗的都是青壯年,所以死去的也都是青壯年,最後剩下的就是老弱婦孺。整個二戰下來,歐洲出現了嚴重的勞動力不足的問題,蘇聯甚至將60萬日本關東軍俘虜運過去做苦力。
在這些遭受人口損失的國家中,有一個小國損失特別厲害,這個小國就是愛沙尼亞,它遭受的損失有多麽嚴重呢?
根據後來的統計,二戰打完之後,這個國家,每100個人裏麵,男人隻有25人左右,也就是一場戰爭下來,此國男性足足損失了大概2/3。
愛沙尼亞是在1991年蘇聯解體後才獨立的,1940年的時候它被蘇聯吞並,之後就成了蘇聯加盟共和國之一。
為什麽愛沙尼亞人口損失會如此慘重呢?我們來看看愛沙尼亞的具體位置。
愛沙尼亞地理位置
愛沙尼亞位於波羅的海東岸,芬蘭灣南岸,西南瀕臨裏加灣。當時德國閃電吞並了波蘭,並以此為跳板進攻蘇聯。
德軍進攻蘇聯,分成了北、中、南三路。北路走波羅的海三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進攻列寧格勒(現聖彼得堡)。中路走白俄羅斯進攻莫斯科,南路走烏克蘭進攻基輔。
德軍進攻蘇聯路線
其中,愛沙尼亞正好處於德軍北線進攻蘇聯的主戰場上。作為蘇德交戰的主陣地,愛沙尼亞遭到了嚴重的破壞,具有潛在抵抗能力的男子,更是成為殺戮的對象。
同時,由於愛莎尼亞處在蘇德戰場前線,而波羅的海三國人口相對於蘇聯中部和東部,都要稠密不少,近水解近渴,波羅的海三國因此也成了二戰期間蘇聯的征兵重地,大量男青年被派上陣地。
打到後來,由於巨大的人口消耗,蘇聯幾乎所以青壯年男子,能扛槍的都上了前線。但是他們大多有去無回,都死在了戰場上。
整個二戰下來之後,蘇聯男女人口比例嚴重失調,其中波羅的海三國更是嚴重中的嚴重。大量的女子無法找到對象,而剩下來的男子多是老弱病殘,這對經濟嚴重破壞的國家來說,更是雪上加霜。
麵對這種情況,當時的蘇聯提出了兩個解決辦法:
一是移民,也就是從蘇聯其他地方來移居一些男子,充實勞動力。但是,這個方法也是杯水車薪,為什麽呢?
二戰中蘇聯2600多萬人死亡,大部分是男子,這對本身就男少女多的蘇聯來說是致命的,其他的地方男人也不多了,能移民過去的數量很少。
第二,既然其他地方移民很難,蘇聯當局就想到了另外一個解決辦法,那就是戰俘。
二戰後,蘇聯抓住的德國軍隊戰俘有幾百萬。戰俘,關著也是關著,如果能用起來,那可是一股強大的力量。
於是蘇聯當局就想出了用戰俘幫助恢複生產,繁衍生息的辦法。波羅的海三國,特別是愛沙尼亞就將很多德國戰俘留了下來,給房子、給地、給戶口。
當然了,最最給力的福利還是送媳婦兒,“老許,你要老婆不要?隻要你開金口,我這就給你送過來。”
當然了,當時的政策不是真的給送媳婦兒,而是隻要你到那裏去了,娶媳婦兒是一件相當容易的事情,總體上看是跟送差不多了。
在這種政策驅動下,很多德國戰俘加入了愛沙尼亞,以至於到現在愛沙尼亞德語係的人占很大比例。
此外,憑借著此項政策,愛沙尼亞的戰後重建工作進行得非常迅速,經濟活動也迅速恢複,國家發展迅猛。
現在,愛沙尼亞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由於其高速增長的經濟,資訊科技發達,而被稱作“波羅的海之虎”,世界銀行也將愛沙尼亞列為高收入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