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二戰的發起國,德國的戰鬥力不可謂不強大,它不僅有著幾百年傳統曆史的老牌國防軍,還有希特勒納粹黨組建的黨衛軍,靠著這兩支武裝力量,二戰之初的德國勢如破竹銳不可擋。
德國戰敗之後,投降的國防軍受到了戰俘的優待,名將曼施坦利、古德裏安等得以善終。但對於俘獲的黨衛軍,卻大多當場槍決。
同樣為納粹政府衝鋒陷陣的德國國防軍和黨衛軍,究竟有什麽區別,為何下場各不相同呢?
一、軍隊組成不同。
雖然納粹時期的德國國防軍,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魏瑪共和國時期組建的。但是它的傳承基礎,卻來自於德意誌帝國時期的容克地主階級,這是一支由軍事貴族組建的軍隊,素質較高榮譽感強。
一戰戰敗後,德國國防兵力和裝備都受到極大約束,軍事力量被縮減到10萬人的規模。這個名為德國臨時國防軍的部隊在組建過程中,對於留用的士兵可謂是精挑細選,他們大多數人出身於德意誌軍人世家,具有強烈的騎士精神。個個都按未來軍官的標準選拔和培養,因此整體素養非常高。
黨衛軍則來自於武裝黨衛隊,是希特勒在啤酒館暴動失敗後,在1925年組建的納粹黨自有武裝組織。成立之初隻有200人,隸屬於納粹黨衝鋒隊,他們大多是追隨希特勒的底層平民,直接聽命於希特勒。在長刀之夜血洗衝鋒隊之後,黨衛隊從衝鋒隊中獨立出來,此後迅速擴充。
希特勒上台後,黨衛隊成為專門保護納粹高官的安全機構,後來隨著希姆萊兼任德國內政部長,黨衛隊成為德國的國家安全憲兵組織。
(德國國防軍)
二、隸屬管理不同。
由於國防軍中的容克貴族軍人們,對於希特勒這個一戰下士,大多持不屑的態度,因此希特勒對於國防軍並不信任,他更傾向於扶持自己的黨衛隊。
1933年3月,希特勒組建警衛分隊,在黨衛隊中精挑120人,組成一支屬於希特勒的武裝部,這就是後來武裝黨衛軍第一師的前身。
1935年3月,希特勒廢除凡爾賽條約全麵擴軍。在大量擴充國防軍的同時,黨衛隊也開始成立完全軍事化的軍事力量,成立黨衛隊特別機動部隊,初期共11個營8500人。
1938年納粹德國確定國防軍為國家的軍事力量,而武裝黨衛隊則是直接聽命於希特勒的精銳部隊。這支隊伍全部由納粹黨員組成,絕對服從黨首希特勒的命令,以忠心耿耿著稱。
1940年,隨著希特勒對國防軍將領的日益不信任,黨衛軍開始急劇擴張。到1945年時達到120萬人,鼎盛時期發展到45個師。他們的銜級也和國防軍將校尉的軍銜不同,而是突擊隊員、小隊長、中隊長、大隊長直到全國總指揮的九級進階製。
可以看出,國防軍隸屬於德國政府管理,為國家榮譽和利益而戰。而黨衛隊則聽命於希特勒本人,是維護納粹黨掌控政權的私人政黨工具。
(德國黨衛軍)
三、戰敗下場不同。
如果說二戰之初,國防軍的閃電戰所向披靡,橫掃歐洲。黨衛軍則更多的是承擔戰俘的處理,他們建立集中營,瘋狂屠殺戰俘和猶太人。或是對國防軍中有異見的人員進行暗殺逮捕,這些行為讓擁有騎士精神的國防軍大為不齒。
不過二戰後期,很多國防軍部隊麵對失敗士氣低落毫無鬥誌,但黨衛軍開始成為抵抗盟軍進攻的主力。在殺奔德軍途中,盟軍部隊一路上能遇到的頑強抵抗,都來自於黨衛軍。
柏林被攻克後,國防軍大多放下武器投降,但黨衛軍卻仍然戰鬥到最後一刻。由於他們被極端民族思想洗腦,一個月內追隨希特勒自殺的人數多達63000多人,戰鬥至死的達70000多人。
德國投降後,盟軍對德國軍隊進行清算。很多國防軍將領雖然遭到羈押,但最後都無罪釋放,像曼施坦因和古德裏安這樣的軍事天才,還被邀請成為北約的軍事顧問,得以壽終正寢。
而黨衛軍中士以上官兵,都悉數被捕。當時有人認為黨衛軍也是軍人,理應也以戰俘政策對待。但時任紐倫堡軍事法庭首席審判長那瓦倫斯淡淡地說,軍人不會對內開槍,不會屠殺平民,更不會忠於某個政黨某個人。所以他們是匪徒,不是軍人。
紐倫堡審判結束後,所有被關押的黨衛隊員,都被就地處決。黨衛軍頭子希姆萊,明知難逃受審處死的下場,也在被捕後服毒自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