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小報”尋根第56篇。
文革“結束”至今39年了,文革的事兒,可以算現代史。39年舊,許多當事人仍在,自然有許多故事。這裏介紹一個當時講當時的故事,也許可以幫助朋友們理解現在講的一些文革故事。上小報:
取自1970年夏天津小報“文藝革命”。
此文標題說的很清楚,這是“革命故事”。“故事”,可以放開了編。幾個月後同一個小報特為對“故事”加以規範:
所以這篇“我是一個紅小兵”的真實性不是討論的重點,返讀的注意力,放在圍觀1970年咱國社會的“文革價值觀”。
這篇故事的主角是“小紅”,一位女孩,文革時的小學“紅小兵”。
主要配角,小紅媽,街道“積極分子”。
配角戲不多,一頭一尾露了兩麵。
上 來,配角把故事給鋪襯好。街道積極分子小紅媽聽從太祖指示,做磚坯“備戰”。而當時社會治安有一些問題,磚坯做出來放在街上需有專人“看護”,不然有不確 定的風險, 而看磚坯這個“備戰”值班,比不上帶著太祖紅寶書去開街道“緊急會”重要。分不了身怎麽辦?當時的孩子不很受寵,可以派上小學的女兒獨自在晚上隻身涉險站 崗。圍觀到的價值是:帶著紅寶書開會盡興>“備戰”看護磚坯>上小學女兒的人身安全。
剩下的戲都是主角小紅的。
小紅看到磚坯,就想到“美帝國主義和日本鬼子侵略中國、屠殺中國人民”。然後有了太祖領導翻身, 翻身了讓美帝、蘇修羨慕嫉妒恨,要來破壞翻身。結果是小紅懷著“拚了”的激情,轉著圈的用“邊疆巡邏”陣式護磚坯。
這 個小紅“大聲想出來”的價值有些疑問。比如,“美帝國主義…..侵略中國、屠殺中國人民的罪行”有待取證。何時?何地?殺多少人?另外,抗戰中幫助咱國從 咱家打走來侵略的“日本鬼子”的美國、蘇聯倆“盟國”咋就“老想”著“對我國發動侵略戰爭了”?怎麽一下子就從三打一的抗日成了一對三的受氣包?(這不是 成心破壞40多年後的抗戰70年大閱兵嗎?)太祖爺如何英勇騰挪成為受氣包的,欠個交待。
小 紅給媽頂班讓媽去學紅寶書盡興而毫無怨言,因為小紅覺得看護磚坯很神聖。神聖到冷了也不回家添件衣服。其實磚坯們承載的風險並不是那樣大,小紅在取電棒和 搬磚坯的時候都曾丟下磚坯於身後,讓它好自為之。不過取電棒與搬磚都屬於“磨刀不誤砍柴工”之類問題,是為了磚坯。為了磚坯讓磚坯承擔點兒風險可以;而穿 衣服是為了小紅個人,為個人讓磚坯承擔風險萬萬不可。
從 冷了不加衣服,進而把家裏的爐子熄火、把塑料床罩貢獻出來,把自己徹底淋濕,都在拱一個主題, “我是毛主席的紅小兵”。為太祖獻身,幫著太祖弄磚坯“備戰”,好防止美、蘇、日打過來傷到太祖。為了這個神聖,磚坯也自然神聖了,小女孩的身體風吹雨打 冒風險,不是很值得嗎?
至於被從雨濕前搶救出來的磚坯如何幫助“備戰”,又如何幫助太祖的世界革命大功告成,還有那麽重要嗎?
最後說一下,小紅故事的真假不論,當時的價值確實有如文中所述那樣。老漢在1970年也在上小學,也做過磚坯。雖然文革結束前從沒見過海,可這並不影響老漢喜愛那首歌“我愛那藍色的海洋”:
我愛那藍色的海洋,祖國的海疆壯麗寬廣, …….毛主席揮手指引航向,我守衛在海防線上,保衛著祖國無尚榮光。
孩子,磚坯,太祖,備戰,巡邏,還有個想象中的大海。
這歌老漢現在已經不唱了,可調調有時候還會潛入腦袋裏的MP3中,*_*。
小紅你還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