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老潘與“鋼青近”
講到“鋼青近”,就得先介紹介紹一下綽號“大老潘”的潘敬行。
五角星上漫畫大老潘聲名遠播
話說1968年4、5月間,“聯指”紅色區的五角星掛著一幅巨大的宣傳畫,吸引著過往行人的眼球。
標題是“土匪大軍鋼青近罪行圖”,畫麵是一個標明“司令大老潘”的瘦長高個子的主,滿臉橫肉,上衣打開,顯露長長的胸毛,肩上扛著一杆帶刺刀的步槍,刺刀上吊有幾隻雞,長滿手毛的一隻手拖著一條張開血口的大狼狗,後麵隱約可見幾個暴徒押著幾名衣冠不整、披頭散發的少女。這幅畫下邊寫有一段文字,格外醒目。上曰:“土匪大軍鋼青近是一群殺人不眨眼的暴徒,他們打、砸、搶、抄、抓無惡不作,欠下我無產階級革命戰士筆筆血債,號稱司令的大老潘還是強奸婦女,殺人成性的劊子手!”
這幅漫畫的作者是誰,不得而知。雖說功底遠不及造反大軍之“聽驚雷戰團”王培堃的漫畫,但好歹算是少有文藝人才的聯指派的一份傑作。根據這幅畫又油印了十六開大小的黑白宣傳單,廣為散發。平頭當時作為小學生集體組織參觀位於魚峰山下工人文化宮舉辦的,六八年九、十月在紅色政權——柳州革委會建立後舉辦的階級鬥爭展覽會上還展出過。大老潘從此便聲名鵲起名揚整個柳州。
一時間,在聯指控製區域,柳州造反大軍鋼青近這個名字臭名昭著,不明真相者,提到鋼青近,如聞公園的老虎跑上大街。連扛槍抬炮的,聯指最狠打的“一反到底”、“紅劍兵團”,包括扛槍進城剿匪的農伯們,聽到“鋼青近”這三個字,無不心驚肉跳、兩腳篩糠,不少膽小的居然棄槍而逃。當然,聯指頭頭們是不怕死的,他們恨不得抓住大老潘、小老潘之流,恨不得把鋼青近一網打盡,全部千刀萬剮,斬盡殺絕。
“鋼青近”的由來
“鋼青近”(全稱:鋼鐵青年近衛軍)其前身是“12.26”紅農造反兵團,由一幫柳州市最早一批上山下鄉插隊的知青、待業青年和產業工人組成,領頭的是1964年初中畢業插隊鹿寨雒容竹耳村的潘敬行(綽號:大老潘)、潘思再(小老潘)。
讀者也許要說,知青上山下鄉運動不是1969年以後的事嗎?在此,有必要囉嗦幾句。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中國發生了令所有當代中國人和家庭無可避免地卷入其中的兩大政治運動,即文化大革命和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運動。知青下鄉文革前全國有三百多萬人之眾,文革中高達一千七百餘萬,而周恩來是上山下鄉運動的始作俑者。
知青運動遠去,知青研究漸熱。法國漢學家潘鳴嘯(MichelBonnin)先生的《失落的一代》(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9年中譯本),乃“知青學”集大成專著。知青研究再演“敦煌故事”(敦煌在中國,敦煌學在國外)──知青運動在中國,知青學在國外。
若非讀到此著,將終身不了解這場運動的全局性信息。如從一九五六年起上山下鄉就和解決失業“結合”起來了;一九六三年周恩來計劃十八年內動員三千五百萬知青下鄉。上山下鄉乃是中共政府在實踐中摸索出來的解決失業之策──借助紅色意識形態,將無法解決的失業大包袱甩給農村。
“鋼青近”和另一支“狗牯連”(青年近衛軍,由一幫血氣方剛的狗牯仔組成。柳州方言“狗牯仔”意即悍勇鬥狠的小青年)是造反大軍直屬戰鬥隊,都是一支紀律嚴明、敢打硬仗的勁旅,令“聯指”聞風喪膽。在反圍剿、反鎮壓、反屠殺的絕地反擊戰中,續寫了一個又一個傳奇。形成了一股強大的力量,構成了有力威懾,是造反大軍非對稱條件下戰勝對手或遏製對手戰略冒險的中堅力量。
“鋼靑近”下屬有警衛團、毛澤東思想文藝宣傳隊、有一縱隊、二縱隊、四縱隊,主要頭頭潘敬行(大老潘,負責武衛)、劉和鳴(大老劉,負責文攻)。主要骨幹:阿柳(莫柳福)、小老潘(潘思再)、胡子、黃龍貴、李木希、馮四眼、小四眼,以及從都安、宜山、忻城、羅城被迫害逃到柳州的韋老黑、莫祖德、黃四龍、歐陽等等,一個個有綽號身手敏捷,俠肝義膽,古道熱腸,好似《水滸》裏走出來的英雄豪傑。
(二)水廠保衛戰旗開得勝 “鋼青近”一戰成名
鏡頭反轉,拉回到1968年的柳州,局勢繼續惡化。
1月11日,“聯指”又借故進攻設在手工業局宿舍的造反大軍總部。
2月3日,“聯指”為了爭奪位於鐵橋北端的自來水廠,挑起水廠大規模的武鬥,繼而企圖占領位於映山街的大軍總部,把大軍從柳州河北片打跑。幾經拉鋸,但被造反大軍頗有傳奇色彩的“鋼青近”擊退。
第一次惡仗發生在2月3日、4月22、23日,位於河北雅儒路的水廠,本是造反大軍統轄的範圍,附近的染織廠、郊區政府和手工業禮堂,一直都是大軍的據點。2月3日晚,夜霧正濃,漆黑一片,“聯指”突然從柴場方向進攻鐵橋口的郊區政府,因為大軍麻痹大意,加上勢單力薄,防不勝防。“聯指”武鬥隊很快直插到水廠、染織廠、手工業禮堂,守鐵橋的部隊裝聾作啞,躲在小樓上看熱鬧。
而在映山街房屋修建隊的造反大軍總部,此時頭頭們卻心急如焚——最怕的是“聯指”控製了水廠,隨時可以對映山街、中山西路一帶大軍駐地停水,麵臨的是幾萬人被渴死的危機。於是大軍總部便成了水廠保衛戰的臨時指揮部。廖偉然、梁定國等複員軍人是正、副指揮員。他們調兵遣將,組織反攻隊伍。“鋼靑近”作為直屬部隊,理所當然地成了主攻。
“上門武鬥,自帶棺材”
大老潘臨危受命,組織精幹力量,跑步進入雅儒路口的陣地,在向手工業禮堂發起進攻時雙方交火。年僅24歲的李木希中彈身亡,血染雅儒路石橋。23歲的趙柳寶被打穿了腸子,失血過多也“出師未捷身先死”。目睹親密的戰友倒在眼前,大家隻有一顆複仇的心,什麽也擋不住了。大老潘率領他的戰友們,眼睛差點滴血了,輕重機槍、衝鋒槍、炸藥包全部上,拿下手工業禮堂,直奪染織廠,逼近水廠,背回戰死的白先義(年僅22歲)的遺體和其他受傷的戰友,取得了水廠保衛戰的勝利。
此後,水廠收複後又失守,從2月3日起到4月23日,拉鋸戰打到4月28日,這在柳州文革史上可謂是最激烈的惡仗。
後來平息了水廠一帶的武鬥之後,在“5.19”造反大軍全部撤退到河南片之前,“聯指”再也不敢越過鐵路這邊那塊“鋼靑近”寫有“上門武鬥,自帶棺材”的大橫標語牌一步。
(三)大老潘抗命拒炸覃連芳大樓
下麵說說柳州武鬥繞不過去的覃連芳大樓。該樓現已拆除,莫說如今的八0後、九0後不知,就連文革當年過來者也未必真搞清楚覃連芳,一句“舊中國軍閥”的臉譜標簽,未必能概括覃連芳作為桂係抗日名將以及實業家豐富多彩的一生。
那是教義和概念中的覃連芳,抽象的概念一旦進入曆史就會顯得格外的具體和豐富。同樣是將軍治省,象新桂係的黃紹竑、伍廷颺、覃連芳對柳州城建的貢獻,是壯佬韋國清難望其項背的。現摘錄一二以鉤沉往事:
柳州古稱龍城,華南工業重鎮。桂係時代,廣西是當時少數幾個能夠建立工業體係的省份,柳州的重工業全國有名,其實在30年代末其工業已成型。中共建政後,八桂通衢的柳州作為湘桂、黔桂、枝柳鐵路的交通樞紐,柳州鐵路局成為全國八大鐵路局,唯一不在省會城市的鐵路局。
“穿在蘇州,玩在杭州,吃在廣州,死在柳州”
柳州地處廣西中北部,柳州市區青山環繞,水抱城流,柳江如黛呈U形蜿蜒繞城而過,有上抵融安、三江,下達梧州、廣州,直抵香港的舟楫之便。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的柳江河上百舸爭流,從沙街到東門城樓一帶的江麵貨船連成一片。自古就是八桂物資商貿的集散地,有"八桂商阜"之譽。
北宋時期柳江上遊的龍江以及融江地區之間的大量木材沿江而下於柳州集散,柳州木製品從此聞名於世,尤以柳州楠木棺材最為著名,成為後來柳州棺材相關諺語:“穿在蘇州,玩在杭州,吃在廣州,死在柳州”產生的曆史背景。柳江北岸江濱沙街舊時有條專售棺材的街市,整條街都是棺材鋪名喚長壽路(如今柳州的旅遊紀念品就是一方小小的棺材,取“升官發財”之意)。
抗戰時期,張自忠以上將銜集團軍總司令職親臨前線,戰死沙場。噩耗傳出,舉國震悼。1940年5月28日,當時國民政府發布國葬令,以張自忠與學界泰鬥蔡元培先生共享國葬殊榮。蔣委員長就令時任廣西省長的黃旭初在柳州準備上好的楠木棺材運往重慶入殮英雄。
圖1:柳州全景圖。1934年的柳州——桂係統治下的一座繁華的商業城市,“桂中商埠”早已形成。柳江上百舸爭流,貨船連成一片,這是後麵圖片中難得一見的!
圖2:1958年的柳州——文革尚未開始,柳州城顯得平靜祥和。但柳江上已鮮有貨船的影子。橫臥柳江的是河北培新路直通連接河南太平西街的浮橋。有網友將各個時期的柳州全景圖來對比,結果發現,同是將軍治省,新桂係治下三十年代的柳州,要比韋國清治下六十年代的柳州還要繁華而富有生氣。
覃連芳大樓就鶴立雞群地屹立在長壽路後邊的河岸上,正好位於從南至魚峰山、北抵人民廣場的柳州中軸線上,正在修建的柳江公路大橋從其樓邊經過,是柳州當時少有的高樓,被譽為“柳州第一樓”。
圖3:位於河北柳江橋頭新桂係覃連芳將軍的私宅“芳園”。
覃連芳其人其事
覃連芳是新桂係的柳籍中將將軍,著名的實業家。即當年聞名天下的桂係“鋼七軍” 二十四師師長(新桂係名單中有不少人是參加過抗日戰爭的愛國將領,如著名的台兒莊戰役,帶兵參戰的柳州籍將軍就有覃連芳、徐啟明、秦鎮、陳烈等多人)。
覃連芳字武德,壯族,生於清朝光緒21年(1895年)十一月初三,祖籍湖南衡陽,他的先輩很早就遷入廣西馬嶺,後來遷移到今柳江縣百朋鎮琴屯村金陵屯(原馬平縣四都金陵村),曾祖父覃少海是清代當地名士;父親覃魁元,前清朝秀才,有妻三房,共生七子三女,覃連芳為譚氏庶母所生,排行第四。
覃連芳幼時隨父讀書啟蒙,甚為勤奮,少年時代進馬平縣立兩等小學,1910年畢業後,考入桂林廣西陸軍小學(辛亥革命後陸小停辦,改為陸軍速成學堂),與桂係巨頭李宗仁(1907年考中第2期但因入學報到時遲到十分鍾,被取消入學資格。1908年再考中第3期)、白崇禧(1907年入學,後因病退學)、黃紹竑(第4期)(於文革中慘遭迫害,1966年8月31日含冤自殺)、黃旭初、桂軍名將廖磊、李品仙、俞作柏、夏威、鍾祖培、周祖晃、張淦、蘇祖馨、葉琪、徐啟明、尹承綱等為先後期同學,而後升入武漢的湖北陸軍中學,恰值辛亥革命爆發,武昌新軍起義,覃連芳隨新軍參加了對清軍的作戰。民國成立後,考入保定軍官學校,保定六期步科畢業。
1918年,覃連芳到廣州七總裁府謀職,任中尉差遣,後回到廣西,擔任舊桂係省防軍連長,不久進入南寧講武堂擔任區隊長,中隊長等職務,廣西“民十政變”期間,覃連芳投靠劉震寰部擔任統領,隨劉部進駐廣州。當時覃連芳的三哥覃連升在沈鴻英部任職,兄弟二人常有書信往來,而沈恰恰又是劉的死對頭,劉震寰疑心覃連芳通敵,將覃連芳革職扣押,後被釋放。1924年,覃投奔李宗仁部,曆任營、團、旅、師長等職。
1931年第七軍駐柳州期間,覃連芳兼任柳州建設處處長,曾主持開辟了柳州城內由西大路起,連接慶雲路,直通東大路,貫穿城外東台路的大馬路,還擴建柳侯公園,建築公園門頭,修整羅池,重修柳候墓等,又修立魚峰南麵上山石級直至山頂。並親自設計修造安放在柳候公園的國民革命軍陸軍第七軍陣亡將士紀念塔,整個塔的造型尤如一柄刺向蒼穹的利劍,象征著所向披靡、橫掃千裏的第七軍雄風。
1937年“七.七事變”後,抗日戰爭爆發,覃連芳被李宗仁委任為三十一軍副軍長,兼一三一師師長。同年6月,他因“徐州突圍”有功,升任八十四軍中將軍長,後自持有功,與上司李品仙不和,被蔣介石下令撤職查辦。1941年6月,覃連芳出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戰區軍風軍紀巡查團主任委員,蔣介石特準他掛上將軍銜。後因他大刀闊斧處置蔣幫嫡係將領,被蔣幫軍政要人群起攻擊,蔣介石又以“濫用職權”的罪名,將他撤職,並通報全國,永不錄用。覃連芳被撤職後,不久就回柳州開設“芳記”和“英記”兩個鋸木廠,在私宅“芳園”接待親朋舊友。1947年,覃連芳以廣西機械工會名譽理事長身份,當選國民代表大會代表,次年3月,他到南京出席國民代表大會。1959年,覃連芳老死在香港。
圖4:負責設計修造紀念塔的第七軍二十四師師長覃連芳
圖5:國民革命軍陸軍第七軍陣亡將士紀念塔
國民革命軍陸軍第七軍陣亡將士紀念塔位於柳侯公園東北端,坐北向南,塔基為八角形,塔高四十英尺,塔的四麵,上刻有七軍將領的題詞以及李宗仁、白崇禧撰寫的碑文。正南麵是廖磊軍長的手書:“國民革命軍陸軍第七軍陣亡將士紀念塔” ,正東麵題字為“護黨救國,雖死猶生”。塔座有李宗仁、白崇禧序記,塔身有黃旭初題字:“捐軀報國,氣壯山河,千秋萬載,式是巍峨”。整個塔的造型尤如一柄刺向蒼穹的利劍,象征著所向披靡、橫掃千裏的第七軍雄風。負責設計修造紀念塔的是第七軍二十四師師長覃連芳,紀念塔於1932年10月奠基,1933年4月落成,同年10月10日(雙十節),全市軍民在此舉行盛大的落成典禮。右圖黑白照片上與塔緊鄰的是柳州著名的柑香亭。中共建政後,將碑文鏟除改成“柳州解放紀念碑”(見左圖)。
扼交通咽喉要津的覃連芳大樓
1968年初,柳州市唯一的一座柳江公路大橋尚未完工,高高的幾個橋墩從江中聳起,寬暢的橋麵已從江南鋪向江北,隻是接口處尚未合攏連接起來。沒有槍聲的時候,南來北往的行人,一般是從柳州鐵橋火車軌道外兩邊一米寬的人行通道過。或從鬧市五角星下的培新路直通連接河南太平西街的浮橋過河。1968年的“4.20”事件後,浮橋被“聯指”拆去一大段,於是,曾為柳州百姓服務了近百年的浮橋成了顧影自憐的擺設。火車不通了,兩派在南北橋頭各設有沙包工事,武裝把守。行人也是不敢再走鐵橋通過。
於是,柳江邊上的船家佬的小船成了人們過江的唯一交通工具。因為此時北岸的中山西路到航運局,南岸的穀埠街碼頭都是造反大軍的“解放區”。從水路走花幾分錢也落得個安全。誰知後來“聯指”有高人指點,馬上武力搶占河北柳江大橋旁的覃連芳大樓,並加蓋了一層,成為名副其實的“炮樓”。
加上廣西軍區暗中給“聯指”狙擊手提供部隊都未裝備的新式狙擊步槍,這可苦了兩岸百姓和大軍人員,嚴重威脅了柳江兩岸、映山街、中山西路及曙光中路一帶的造反大軍駐地的安全。從此江麵上再無民船敢冒險。因為,白天“聯指”武鬥人員從高樓的槍眼往柳江河麵打冷槍;晚上,幾盞探照燈交叉反複射向河麵,稍有動靜,“聯指”狙擊手格殺勿論。
命運的無常在這座城市中展現得淋漓盡致,甚至有些無辜的普通百姓穿過街口,或走在街上就無端地被大樓居高臨下的“聯指”槍手冷槍斃命。白天“聯指”可從飲食大樓封鎖小南路囗、光明路口;覃連芳大樓封鎖車渡馬頭和沙街及柳江河麵;郵電大樓封鎖蓮塘路口;新華書店封鎖青雲路口。所有上述路口隻要發現有人通過就開槍射擊,他不管你是不是大軍的人,還是廣大的平頭百姓。從五月九日至十九日共打死打傷共七人,死者因外圍被“聯指”包圍封鎖無法到郊外埋藏隻得埋在市二中的足球場內。
某晚,天馬派出所的蘭姓民警有急事需過江,船家佬不敢開船,他自恃遊泳功夫了得,一個燕子甲蘭刀子姿勢優美地縱身下水,隻遊出幾十米,探照燈掃過發現有人“偷渡”,覃連芳大樓上槍手就是一槍,可憐蘭警官年紀輕輕就血染柳江,枉送了卿卿性命。
大軍李定餘麾下的“工總”宣傳隊女兵表現軍民魚水情的舞蹈《洗衣歌》是保留節目,可姑娘們在柳江邊洗衣遇襲逃跑則沒那麽姿勢優美了——她們白天到小南路巷子下麵的河邊沙灘洗衣服,覃連芳大樓槍手幾個點射,將姑娘身邊的銻桶貫穿幾個窟窿,嚇得姑娘們花容失色,隻恨爹媽少生一條腿呼啦啦跑得辮子都直,連遺棄的衣服、銻桶都不敢再回去要了。
造反大軍上上下下恨得牙癢癢的,尤其“鋼青近”司令“大老潘”當時正“殺拐”(談戀愛),其女友就是“工總”宣傳隊一員。“為拐死,為拐亡,為拐跌進蓮花塘”(拐,即螞拐,青蛙,柳州江湖黑話切口,意即女友。男泡女稱為“殺拐”;女追男為“殺蛇”。溫情脈脈的談戀愛,在龍城男女口中竟是如此豪放的比喻,可見柳州民風之剽悍)“大老潘”平時就對女友極盡騎士風度護花使者之能事,覃連芳大樓“聯指”槍手的公然挑釁行為,無異於在憤怒的公牛眼前揮舞紅布頭,“是可忍孰不可忍!”覃連芳大樓在大軍血性漢子眼中,早就是眼中釘肉中刺,必欲拔之而後快。
大老潘抗命拒絕炸樓
於是,大軍作戰部做出決定,炸掉覃連芳大樓。從軍事決策來看,無疑這個決定是正確的,再說,炸掉這座大樓也不難,作戰部思來想去還是選中“鋼青近”,讓大老潘去完成這個任務。大老潘二話不說,白天就做好了充分的準備,一噸TNT炸藥、雷管、引線和滿罐的兩個氧氣瓶,板車都樣樣俱全,隻等夜幕降臨就動手。
大老潘挑了馮四眼等幾個精壯漢子,詳細分配了各自的任務,從小南路照相器材門市部樓頂看著不遠處的覃連芳大樓,心想沒幾個鍾頭這座大樓就要夷為平地了,老百姓坐船過河就安全了,多麽神聖的使命啊!
晚上十點正,“鋼青近”炸樓小分隊準時出發。大老潘以身作則,拉著裝有炸藥和氧氣瓶的板車,悄悄地從曙光中路靠近覃連芳大樓。正在這時,潘敬行突然想到一個問題,於是立即悄悄地向大家發出撤回去的命令。幾個小兄弟莫名其妙,傻呼呼地推著板車回到大軍作戰部,搞不清潘司令葫蘆裏到底賣什麽藥。
作戰部的梁定國和廖偉然以為大老潘還沒有準時出發,因為按時間要求,這時早該聽到一聲巨響。誰知大老潘臨陣退了回來,他理直氣壯地說:“莫炸了。炸了覃連芳大樓,肯定會把柳江大橋炸塌,柳州人盼了多少年,才盼到這座橋,毀了這座橋,有罪呀!到時我們會成為全柳州人民的千古罪人啊!”
大老潘這麽一說,使在場的頭頭都受到震撼,沒有誰敢回答,但也有個別頭頭還是堅持炸掉該樓。大老潘動情地說:“實在要炸,我服從命令,但我有一個請求,你們下個書麵命令,簽上你們的名字,大橋毀了由你們負責。我一個人去炸,炸藥一響,我就不回來了,我有了女朋友,就在工總宣傳隊,麻煩你們關照她。”(1)
牛皮不是吹,大哥不是推。關鍵時刻,大哥要罩得住兄弟,以身作則。《天下無賊》中黎叔有句經典台詞,“大哥心裏要容得了兄弟”——此言不虛。
一席話擲地有聲!哪個敢下這道命令,哪個敢簽這個字呀!結果,覃連芳大樓始終沒有炸,柳江大橋當年年底通車,至今成為柳州人南來北往的主橋。覃連芳大樓後來也因柳江大橋人行道加寬於上世紀九十年代難逃拆除之運。
當晚在覃連芳大樓據點的柳州“聯指”及縣份民兵祖墳冒青煙,逃過被一鍋端一劫,事後額手相慶得給大老潘燒高香“感謝不炸之恩”,要不是大老潘一念之差及時醒悟,成噸的炸藥一聲鈍響,覃連芳大樓灰飛煙滅,樓內的眾生豈不都死翹翹上西天?!
可一個多月後的“6.24”造反大軍據點河南柳鐵長樓大爆炸,大軍則死傷慘重,誰炸的?因何而炸?想達到什麽目的?至今仍是一樁撲朔迷離的無頭懸案。暫且按下不表。
歐致富坐鎮覃連芳大樓放大軍一馬
鑒於河北保衛戰此等彈盡糧絕的局勢,造反大軍常委開會作出從河北撤退的決定。
就在大軍瀕臨絕境之際的1968年5月18日,廣西軍區司令員歐致富、55軍副軍長霍成忠率十人工作組到柳州“解決武鬥問題”。製止“聯指”對造反大軍趕盡殺絕,並有意放造反大軍一馬,從而為軍方創造在柳州布下一盤更大棋局——讓瀕臨絕境的造反大軍於5月19深夜、20日淩晨乘夜色撤過柳江,被各縣進城民兵包圍壓縮在河南穀埠街置造反大軍於死地一隅,於是,在柳州上演了一出由軍方導演的造反派“5.21”劫軍列及“5.25” 部隊配槍被搶事件的連環好戲。
據白鑒平說,20日白天,歐致富對白說:“知道你們大軍要撤到河南,我親自坐鎮(位於河北柳江邊上的)覃連芳大樓,不準聯指向你們開槍,你們才沒遇到什麽麻煩。”(《難忘的歲月——廣西柳州文革紀實》。中國文史出版社。2013年8月內部出版。第254頁。)
接著發生了震驚全國柳州造反派“5.21”劫軍列事件,以及“5.25”調動部隊“空槍圍剿”拱手送槍造反派的連台好戲。
題外話:李傑姨爹的假牙
1974年的夏天,家住河北橋頭的李傑姨爹帶我們一幫豆子鬼到覃連芳大樓前的柳江遊泳(當時該樓還駐有持槍守衛大橋的“工糾”),給我們這幫愣頭青講述了這段文革中覃連芳大樓的傳奇。
李傑姨爹祖籍廣東,高挑的個子玉樹臨風一表人才,與姨娘當時在汽車總站是公認的郎才女貌的一對。當時我隻知李傑姨爹是造反大軍的成員,為此吃了很多苦頭,如他在遊泳中,將滿口假牙卸下來刷洗,真牙全被“聯指”“七三”布告後秋後算賬給敲掉了。
而豁達的李傑姨爹對當年的苦難隻字不提,直到四十年後從事文革研究的今天,我從劉貴寶(造反大軍作戰參謀)處核實,當年在箭盤山旁軍營關押造反大軍排級以上“戰犯”集訓隊五十人員名單中與白鑒平、廖偉然、大老潘等大軍頭頭排名的“李傑”,就是汽車總站的李傑姨爹,曾經在造反大軍68年天雷地火般絕地反擊韋國清軍事圍剿中,有過如此壯懷激烈的表現。如今他已屆年逾八十安度含飴戲孫的晚年。
圖6:柳江大橋(背景是馬鞍山)。1963年,柳江大橋由上海市政工程設計院設計,由中國著名橋梁設計大師林元培先生主持設計,時任市政院副總工程師的劉作霖擔任了柳江大橋的總設計師。橋梁全長:608.04米,1968年10月建成,從1968年12月26日柳江大橋通車至今已有近50年的曆史。
柳江大橋也象個行業標杆使後建的偷工減料腐敗的“豆腐渣”工程之壺西、壺東兩大橋相形見絀:1998年1月24日,由柳州市委書記劉知炳親任“指揮長”興建,建成後又被評為“優質工程”的柳州市“壺西大橋”的行人道及護欄轟然倒塌,導致四人死亡,三人重傷;2000年7月7日晚,雷雨交加,一輛滿載乘客的柳州市公交公司6路公共汽車,由西向東駛向漆黑一片的壺東大橋(路燈的保險絲被雷電擊斷),因撞在施工的隔離水泥墩上(當時大橋剛啟用兩年正在進行維修橋麵的施工),致使汽車失控,向左衝出,撞壞大橋護欄,倒扣沉入柳江主航道約4米深的江水裏,釀成死亡79人的空前慘案——這就是震驚全國的柳州“7.7”特大交通事故!
(未完待續)
《觀察》首發
(聯絡本文作者請發郵件到:xiaopingtou@gmail.com)
本文節選於小平頭長篇文革密檔揭秘《破解文革柳州驚天大案謎局――“七.三”布告出籠的台前幕後》
草稿於2011年3月29日於挪威北極小城Honningsvåg
完稿於2014年4月15日於丹麥哥本哈根
注釋:
(1)本節參考並引用了《難忘的歲月》一書中《大老潘和“鋼青近”》(作者:勞力、阿昭)的部分資料。中國文史出版社。2013年8月內部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