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漢地紀實(2)

本文內容已被 [ johnh ] 在 2015-02-19 11:31:48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二.統購統銷
 
一切都顯得那麽美好,那麽自如。就像春天裏的陽光和田野,那麽明媚,那麽滋潤
可我們也遇到一個很現實的問題,那就是吃飯的事。我們這些學生,除了一小部分是附近的走讀生外,絕大部分在校食宿。原先吃飯時,分成八人一圈,隻是為了分菜,主食不限,任你吃飽。一天,校長王岩給全體師生作了《關於實行糧食統購統銷政策》的報告,第二天午飯,大家才吃了個半飽,廚房裏就沒飯了。同學們站在飯場裏不走,要求夥食管理員重新做飯,而管理員硬是不出麵,雙方對峙一個多小時。看看快到上課時間,教導主任侯健義才說:“廚房裏立即煮飯,保證大家吃飽吃好。”

但是下一頓還是不夠吃。一連兩三天,沒吃飽的學生都站在飯場裏不肯離去。不知是為了抗議還是為了餓中取樂,大家用筷子敲響手裏的飯碗,起先是雜亂無章,後來還叮叮當當敲出個節奏來。

第四天,學校召開全體師生大會,王校長態度強硬地說,這是少部分學生公然反對黨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的決定,反對糧食統購統銷政策,反對全國一盤棋的策略,是站在社會主義革命對立麵的行為。不執行中央的政策,反對黨中央毛主席的決定,就是現行反革命分子!號召廣大學生認清形勢,改正錯誤,盡早回到革命隊伍裏來。對黨的糧食統購統銷政策,要不折不扣的積極擁護,堅決執行。還抓出一個“典型”人物——強令對統購統銷政策心懷不滿的初二學生朱成明在大會上做了檢討,當場給了記過處分,以觀後效。

會後全校停課,各班回到教室,由班主任老師帶領大家“討論”,題目是:糧食統購統銷政策到底好不好?為什麽?你是積極擁護還是反對?

聽同學介紹,朱成明是漢王人,曾在部隊當過排長,轉業時根據個人要求來學校學習。一次,大家舀好了飯,夥管員不知道有什麽事沒出來吹哨子,大家眼睜睜地看著碗裏熱氣騰騰的飯就是不能吃,他就掏出口哨吹了一聲,餓急了的學生才端碗進餐,同學們頓時把他看成了英雄。誰知沒過兩天,就這麽一個屁大的事,被上升到帶頭反對糧食統購統銷政策,反對黨中央、毛主席英明正確領導的高度。說他是“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離現行反革命分子隻有一步之遙,再不懸崖勒馬就是死路一條。王校長殺氣騰騰的講話,立刻起到了振聾發聵的作用,朱成明的處分收到了殺雞駭猴的效果。誰就是吃了熊心豹子膽也不敢再說吃不飽,更不敢站在飯場裏敲著碗筷不走,隻有傻瓜才會往槍口上撞。朱成明受到這個打擊,未讀完初中就退了學。

按照上級的規定,學生每天供應一斤主糧。這對於女同學和小同學來說也許差不多了,但對於一個個膀大腰圓的小夥子來說肯定不夠。俗話說得好,人是公的(指是社會的人),肚子是私的。主食少了,“人之初,自帶私”的天性就暴露出來了,人仿佛一下子回歸到動物的本能裏,為了生存而爭奪食物。昔日的溫文爾雅變成了一場無序的競爭,甚至吵鬧怒罵。

每頓開飯時,大塊頭們早把飯桶圍得嚴嚴實實,女同學和小個子隻能在外圍幹瞪兩眼束手無策。等到“大人物”解除了包圍,一頭紮進飯碗,飯桶裏的飯也就所剩無幾。為此,學校不得不采取措施,派老師在飯桶旁邊維持治安,按先後順序排隊,先舀好飯的不準動筷子,等最後一個舀好了,夥管員一聲哨響才能吃飯。這時的飯場裏萬籟俱寂,隻聽到像蠶吃桑葉一樣唦唦唦的聲音,除了吃,什麽都不顧!吃得快的還能再舀一碗,吃得慢的,隻能眼巴巴的一臉無奈。自然法則,優勝劣汰。倒黴的還是女同學和小同學,她們是弱勢群體,大家戲稱是“三不快分子”:到飯場裏跑不快;碗裏舀飯舀不快;吃在嘴裏咽不快。況且,新的花招又登場了:有的小碗換大碗舀得滿滿的,來個一次性消費;有的變換策略,“第一碗舀少,第二碗舀飽”。後來,還出現過“三不快分子”去舀飯時,飯桶裏已經空空如也,廚房裏隻得用米湯泡些鍋巴讓她們充饑。

經過幾番較量,夥食上才想出了蒸碗碗飯的辦法。開飯時,一人領一碗,誰也別想多舀一粒米。實踐證明,這是唯一可行的良策,並且很快在有集體夥食的單位普及,頗具特色。

至此,每個人的肚子是私有的,而肚子裏該吃多少則是由公家決定的,這樣的“公私合營”政策就被確定下來。沒想到這一合營經曆了二十多年,直到“我們心中最紅最紅的紅太陽”永垂不朽,住進了紀念堂,鄧小平先生實行改革開放,摒棄了農業集體化,土地回到了農民手中,中國的糧食連年增產,人民的溫飽問題得到了解決,這項政策才被徹底廢除。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