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他-亞尼桑納自駕遊

本帖於 2017-12-06 07:54:14 時間, 由普通用戶 賦閑翁 編輯

猶他、亞尼桑那 自駕遊 —5/28 – 6/5/2016

賦閑翁

人間五月天,快樂似神仙。踏入猶他大回環,一切煩勞都不見。

五月末是美國紀念日長周末。 周六,我與太太及好友夫婦一行四人從明州踏著黎明,搭機飛往拉斯維加斯。下了飛機,租好了車。按計劃,開始了我們的猶他大回環自駕遊之旅。

猶他大回環,周長大約1500英裏,由六個國家公園,紀念碑穀,以及河湖,沙漠,風景美鎮, 和極富特色的數個州立公園組成。最著名的國家公園有錫安,布萊斯,國會礁,拱門,天然橋,大穀地,大峽穀。由於上百萬年大自然的洗禮,使得那裏的地理地貌形成了非常壯觀,多彩多姿,光怪陸離的山穀奇石。奇型怪狀的、天然的石山,石柱,石門,石橋,石壁,石磊,石雕,石像,石窟,配以紅黃灰褐白的色調,渾然天成,輝宏大氣,與我所見過的青山綠水截然不同,這種大自然的傑作,給人有一種返古歸真、震撼無比的感覺。

第一站,錫安 (Zion,Utah

這是我第二次遊覽錫安。錫安離拉斯維加斯大約一百六十英裏。沿著十五號公路向東北方向開,約兩小時四十五分鍾車程即可到達。由於便捷,去錫安的來自各國的遊客較多。美國的國家公園的門票很便宜。 若以車記,每輛車二十五之三十美元。若以人記,則每人十五美元。對於年滿六十二周歲的遊客,無論是否是美國公民,花十美元即可買一張終身遊園卡。從此進美國任何一個國家公園,再也無須買票。當我們到達錫安時,已是中午時分。因為我的年齡已榮幸達標,花了十美元,我們一行四人就開車進了園門。時值長周末,來自各國的遊客如織。我們好不容易在遊客中心找到了泊車位。在簡短谘詢了園林指導後,我們決定搭乘園內的免費大巴進行旅遊。在錫安,每年的夏季,大約五月下旬到十一月中旬,為了減少擁堵,園中規定隻能坐大巴旅遊。大巴服務從早晨六點開始,晚上九點四十五結束,每十到十五分鍾一班。遊客可以在任何景點隨上隨下,十分方便。

與猶他其他國家公園不同的是,錫安不僅有色彩斑斕,形狀獨特的奇石,更有一條流經此地的叫做處女河 (Virgin River) 的高山之水,把錫安裝點的粗獷中透露著一絲絹秀,萬豁中滋潤了一方綠蘊。動植物的種類也因此較多。真是一方水養一方人。早年土著人出沒於此,打獵采果,現已不見蹤影。涓涓山水順石而下,直奔數百裏之外的米的大湖(Lake Meed)。處女河的落差是相當大的,一英裏的落差竟達到七十多英尺。正是這山水,溪流,以及風雨的作用,經久不息地改變著山石的形狀。

錫安的景點很多,主要有窄穀地(Narrows),石窟(Grotto),哭泣石(Weeping Rocks),以及大彎(Big Bend)等等,都是觀景留影的好地方。其實,錫安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它的山間遠足小道(Hiking Trail)。最著名的有天使落地(Angels Landing)和窄穀地,號稱是徒步旅行者的天堂。

雖然我們這次由於時間有限,隻是遊覽了下翡翠池(Low Emerald Pool),沒能領略天使落地的魅力。而當我回憶起去年的登山,仍然感到興奮不已。那一次,當我們從石窟出發,踏上通往天使落地的征程,立即被高聳人雲、如幻如癡的山石風景所迷倒。當爬到山腰時,俯身往下看,山腳下是蜿蜒流淌的處女河,一隻小鹿正在河邊汲水。山間的綠鬆,荊棘配以紅山石,一幅絕無僅有的彩畫呈現在眼前,令人如醉如癡。山穀裏還不時傳來山蛙和飛禽的鳴叫聲,仿佛歡迎我們去向那天使之地。向上看去,山路曲徑而上,漸漸地消失在山穀之間,是乎離天使地已經不遠。殊不知,當我們登上那可見之道,再往上看,又是一段山路伸向更深的山穀之間。每一段山穀形狀各異,怪石林立;每一段山路曲徑通幽,引人入勝。快要登頂的山路逐漸變得越來越難走。時值東季,雖然氣溫大約十度左右,山道上還是有積雪。而最後的大約二三十米,兩邊是陡峭的懸崖,主要靠扶著鐵鏈才能較安全的登頂。這時,俯瞰腳下,才意識到山路的陡峭,絕壁的魅力,無怪乎天使要降落於此。整個來回行程約四個小時。當我們坐進汽車時,才真正地感到疲倦。然而,當下一個景點展現在我們的麵前的時候,興奮的荷爾蒙又會將我們的情緒推向新的高潮。

天使落地 – 錫安

與天使落地齊名的是窄穀地,去那兒要從景點的最後一站,叫做Temple Of Sinawava的地方步行而至。處女河從山穀中流過這裏。如果逆流而上,河水逐漸沒及腰間,在大約10度左右湍急的水裏,如果沒有適當的裝備:登山杖和防水衣褲,想要到達真正的狹窄穀地觀賞那裏的奇景是比較困難的。看到不時的有人穿著濕透的衣褲從上遊走回來,我們被他(她)們的勇氣所折服,同時產生一絲不能前往一飽眼福的遺憾。而當我們站在滿是鵝卵石的淺水裏,任憑涼涼的清澈無比的處女河的撫摸,聽著山穀深處傳來的處女河的吟唱,看著兩邊陡峭的,天然彩繪的山石絕壁,呼吸著充滿水花的、濕潤的、及其富氧的空氣,也會感到一種無與倫比的享受。

窄穀地 – 錫安

乘大巴旅遊錫安,著實是一個明智之舉。我們花了大約八個小時的時間,就玩了大部分的景點。當我們拖著疲憊的身體趕回在斯普林代爾(Springdale)的酒店時,已近晚上十點鍾。大部分的餐館已經準備打烊。幸好還有一家比薩店仍然營業,我們饑腸轆轆地飽餐了一頓當地的明爐比薩,感覺味道好極了。

第二天清晨,當我們走出旅館才意識到,斯普林代爾竟是如此的美麗。百十來人的小鎮,坐落在群山之中。朝霞透過山顛,為五顏六色的房屋披上了金色的坎肩。四周透紅的山脈,綠樹簇擁的山腳,活力十足晨跑的年輕男女,興趣盎然準備出發的旅友們,一切是那樣的生氣盎然,和諧多彩,英姿勃發,仿佛置身於仙境一般。無賴,我們的計劃是趕往下一個景點。匆匆留影以後,我們啟程開始了第二天的旅遊。

第二站,亞利桑拉州的裴菊(Page,Arizona

從斯普林代爾到裴菊,要經過著名的9號和89號觀景公路。蜿蜒的道路盤旋在崇山峻嶺之中。駕車於此,實在是一種享受。開車沒多久,就見前麵的車輛都停了下來。向前車打聽才知,原來前麵是隧道。該隧道雖然有倆車道,但在旅遊旺季,隻能允許單行。我們下車耐心的等了十多分鍾,才見遠處一輛掛著小旗的車開道,緊跟著長長的車隊,緩緩地開過來。當我們在領頭車的帶領下駛入隧道時才知道,隧道裏一片漆黑,隻有每隔幾十米,才有人工開鑿的窗口透過一絲亮光。現在我才明白,如果無人管理,若在隧道裏出了車禍,不光出事者本人,對所有的遊客來說,都將會是無法彌補的損失。沿途觀景點不斷。我們邊走邊停,拍照留念,躑躅山間,山風拂麵,山鷹盤旋,山道蜿蜒,山穀之間,柏樹點點,齊山異石,雲淡藍天,遐意至極,飄飄欲仙。一個多小時的車程,我們花了兩個多小時。

當我們趕到裴菊,已是中午時分。到裴菊的目的是遊覽那裏的上下羚羊穀,鮑威爾湖,和馬蹄掌灣。裴菊比斯普林代爾大但是沒有斯普林代爾美。 可能是由於地勢較平坦的緣故。幾條街上到處都是旅店,餐館和旅遊商品小店。有個小插曲值得一提。在裴菊,我們在Homeaway.com預訂的住處是一個民宅。不知何故,我的T-MOBILE的手機在那兒的信號不好。我一時找不到房東的電話。沒有房門的鑰匙我們進不了房子。情急之餘,我們想起到附近的一個小旅館問問,在那裏,說不定還可以上無線網查詢。值班的是一位三十多歲的女服務員。當我們說明了我們的情況,她立即給了我們店裏的無線網的密碼,然後又熱情地幫我們打電話到Homeaway查詢房主的電話號碼。接著又不厭其煩地幫我們打電話給房主。終於房主聯係到了我們,告訴了我們進房子的密碼。直到這時,我一顆緊懸的心才放了下來。真是天涯處處有好人,絕地逢生又一春。

據說,中午時分是進上羚羊穀拍照的最佳時間。然而,由於我們沒有預訂,問了由印第安人經營的幾家遊覽羚羊穀的旅遊公司,他們都說沒有空位。我們一臉沮喪,因為我們的時間有限,住兩晚後我們必須趕往下一站。情急之餘,我們進了一家賣工藝品的由印第安人開的小店詢問。女店主非常熱情,她幫我們打電話然後指點我們直接到下羚羊穀看看,因為下羚羊穀是不要預訂的。

上下羚羊穀在98號公路的兩邊,距離裴菊也就七八公裏。當我們趕到下羚羊穀,已是下午兩點半鍾。當天的氣溫大約三十攝氏度。遠遠看去,周圍一遍土黃略帶紅色的沙石,很多人都在那荒地裏排隊。進入簡易木頭攔截的大門,每人必須用現金買八美元的門票。在裏麵的荒地上有幾間簡易的小屋,印第安人在那裏售票。看來那女店主說的沒錯,我們仍有機會看看下羚羊穀。我們又花了每人二十美元訂了票。在擁擠的小屋裏,我們又等了大約四十分鍾,才聽到一位身材不高、胖胖的、皮膚雍黑的、具有典型印第安人胖臉盤的小夥子叫我們的名字。我們一組十二個人,他就是我們的導遊。在烈日下,我們被領著加入了長長的站在荒地裏的隊列。原來這是排隊進入下羚羊穀。放眼望去,光禿禿的岩石和黃沙,看不出有什麽稀奇的地方。很快就有人中暑暈倒了。為了避免更多的人中暑,印第安工作人員趕快組織人送來了瓶裝水。就這樣,我們又頭頂烈日在荒地裏排了三十多分鍾的隊。忽然看到前麵的人群一陣騷動,原來我們已經接近入口。我們一組十二個人跟著人群魚貫地向下順著扶梯進入了下羚羊穀。神奇的石景展現在我們的眼前。說到奇,第一奇就在於它不顯山不顯水,在荒漠無垠的沙石地上,遠遠看不出任何痕跡。第二奇在於石壁的色彩。陽光從細細的石縫中輾轉射入十來米的地下,光線又通過折射和反射,在黃中帶微紅的石壁上產生了五光十色的彩圖,時而像變臉王換上紫色的外套,時而又穿上金黃色的披風。這第三奇就是石縫和石壁的形狀。人們在石縫中觀賞彩色的石壁,最狹窄的地方僅容一人側身而過。石壁的形狀有的像奔走的動物,有的像大石銅錢掛在牆上,有的有整齊化一的道道橫紋,有的長得像魚的脊梁。我們在裏麵聽到的就是哢嚓的相機聲,人們嘖嘖的驚歎聲,還有導遊催促我們快向前走的聲音。整個行程大約四十五分鍾。當我們爬上扶梯回到地麵時,異口同聲地說,在烈日下排隊等候值了。

魚貫而入下羚羊穀

有道是:

荒山禿嶺黃沙飛,頭頂烈日排長隊。觀前不知何為奇,竇生疑惑顯後悔。忽聞遊人尖叫聲,魚貫遁入峽縫嘴。光幻陸離萬象生,如此奇景催人醉。

下羚羊穀 – 裴菊

遊畢下羚羊穀,看到天色還不晚,我們決定繼續遊馬蹄礃灣,去看那裏太陽落山的景色。然而,停車後,再走兩點四公裏的沙土路,當我們趕到那兒時,太陽已經偏西。這時恰好一片大烏雲蓋住了夕陽,我們很遺憾地沒有搶到太陽落山的鏡頭。盡管如此,馬蹄礃灣的風景還是飽了我們的眼福。站在海拔1300米的絕壁上,四周都是懸崖峭壁,俯視腳下泛著綠色的科羅拉多河繞著中間的一個高高矗立的巨石流動,洽洽形成了一個馬蹄礃的形狀。大自然的造化讓我們驚歎不已。在毫無保護的懸崖上,一些膽大的年輕男女爬到高懸的孤石上拍照。膽稍小的人則趴在石頭上向下看。人頭在餘暉下攥動。天已漸黑,還不斷地有人趕來。離開馬蹄礃灣,天已全黑。好在我們這次住的是民宅,廚房餐具食材佐料齊備,不用擔心找不到餐館吃飯。飯飽酒足後一覺睡到天亮,我們又精神抖擻地開始了我們第三天的旅行。我們決定放慢我們的腳步,輕鬆地欣賞鮑威爾湖

馬蹄掌灣

鮑威爾湖並不象人們通常映像中的湖。她其實是建築格蘭峽穀大壩而形成的,是科羅拉多河的一部分,跨越北亞尼桑那至南猶太。全長約315公裏。大部分的湖麵,確切地說是河麵,不是很寬,湖水兩麵是獨具特色的猶太紅石形成的懸崖。在藍天白雲的襯托下,紅石岩被陽光照得著澤澤生輝,明暗有致。在泛著藍綠色波光的湖麵上蕩漾,時而湖道變窄,懸崖撲麵而來,時而湖道急速拐彎,紅白相間的山石翩然而至呈現在眼前。不時地看見身穿比基尼劃著彩色舢板的姑娘和秀著肌肉開著白色快艇的小夥,一幅幅 --風和日麗景萬千,萬物祥和情更幽-- 的畫麵躍然而至,賞心悅目。

鮑威爾湖

一個半小時的鮑威爾湖遊船,在不知不覺中很快就過去了。我們仍然有將近一個下午的時間。我們決定一不做二不休趕到上羚羊穀碰碰運氣,看看是否能遊覽一下更加為人熟知的上羚羊穀。天上無難事,隻怕有心人。我們如願以償,盡管我們參觀的時間並非最佳的攝影時間。幾間破舊的小屋就是上羚羊穀的售票點。幾個印地安人在那裏售當天的參觀票。靠山吃山,當地的印第安人守著這上下羚羊穀,就可以靠穀吃穀了。上羚羊穀距售票地點有幾公裏,人們必須乘坐由印第安人開的改裝敞篷皮卡抵達。沿途黃沙地被數十輛疾駛的皮卡攪得沙子漫天飛舞。人們必須用手絹,衣角等蓋住口鼻以避沙塵。與下羚羊穀不同的是,上羚羊穀是在地麵上,上窄下寬呈八字型。光從頂部的窄縫射入,照在本身就是彩色的石壁上,形成光怪陸離的,由淡藍,紫,赤金,金黃,橘黃,土黃,土紅組成的立體石彩圖。我們的印第安女導遊一會兒指給我們看一個像林肯頭像的石頭,一會兒讓我們抬頭看一組像飛奔獅子的畫麵,真是色彩豐富,石景離奇,無奇不有。與下羚羊穀各顯各的魅力。上下羚羊穀給我的印象是:

上羚羊,百米長。乘皮卡,黃沙揚。八字型,立地上。觀石壁,較寬敞。最佳時,正午光。前後看,不一樣。色斑斕,形誇張。動物奔,人朔像。 奇幻地,超想象。

下羚羊,地下藏。荒蕪地,不張揚。烈日曬,無遮擋。扶梯進,深數丈。V字型,一人巷。怪石驚,猛獸藏。仔細看,有雕像。仰頭視,魔幻光。問誰造?唯天上。

上羚羊穀 – 裴菊

第三站,布萊斯峽穀國家公園 (Bryce Canyon, Utah )

第四天的清晨,我們又折回98號公路向布萊斯峽穀國家公園進發。就在98號公路上,有一個可以抽簽到波浪穀(The Wave)去的國家公園服務部。據說波浪穀是一個非常神奇的地方,那裏是攝影愛好者的天堂。為了保護那裏的地理地貌,隻能通過網上抽簽,每年才有150個幸運兒拿到10天的準許證在每年最好的四五或九十月前往那裏。而在98號公路上的國家公園服務部,每天都會有一天遊的十個名額通過抽簽產生。抽簽必須在每天9點半鍾進行。我們好奇且順路去看了一下,然後繼續前進。

布萊斯峽穀其實並非峽穀,其風景是由成群的拔地而起的象尖頂塔一樣的有些灰白,有些泛黃,有些泛紅色的石柱組成。高高聳立的石柱有的竟然高達45米,非常壯觀。遠眺過去,就像成群的列隊站立的威武士兵,有的還戴著頭盔。每對還有領頭的將領。看上去較為鬆軟的石頭為何能如此整齊劃一的站立在哪兒,這實在是大自然的造化。查了資料才知道,這是一種稱之為石林(HOODOOS)的地質結構,其形成是長期的冷空氣和雨水的侵蝕作用於河湖裏的沉積岩石所致。這使我想起了中國雲南的石林。那兒的石林石柱是青色的,而布萊斯石林則是泛白,黃,或紅色的,這可能是因為而布萊斯石林含有較多的鐵元素造成的。盡管布萊斯距錫安不算太遠,但布萊斯的地勢要比錫安高出三百米之多。冬季的氣溫也比錫安低很多,一月份的氣溫大約隻有零下13攝氏度。

布萊斯也有很多遠足小徑。遊人可以走下高處觀景的小路,到石林的底部去仰望,觸摸,感受它們的神奇。我們沿著納瓦侯環道(Navajo Loop Trail)下到穀底。在那裏可以拍到最具布萊斯標誌性的風景照。在看似動植物無法生存的紅土地上,竟然還有拔地而起直衝雲霄的勁鬆與石林竟高比武,還有調皮的小鬆鼠嬉戲石間。當然太陽升(Sunrise),太陽落(Sunset),激勵地(Inspiration),和布萊斯全景(Bryce Panorama View  Point)是必須去的景點。

布萊斯峽穀國家公園

納瓦侯環道小徑 -布萊斯峽穀國家公園

從布萊斯出來,已是下午六點多種。我們的下榻是靠近國會礁的淘瑞(Torrey,Utah)。 林園警官建議我們沿著62然後24號公路前往較為快捷。我們卻選擇了風景更為美麗的12號公路。高低崎嶇的12號公路穿越著名的大階梯埃斯克蘭特風景區。沿途高山峻嶺聳立四周,落日為多彩的山穀披上了一件金色的外套。沿途不時地看到鹿,牛和一些小動物躑躅路旁,不時地聽到烏鴉和飛禽的叫聲。我們一路欣賞美景,拍照留影。不知不覺,落日已被山尖擋住。我們這才意識到,天色已晚,我們要開夜車了。在大山裏開夜車是較危險的,隨時都有撞到動物的可能。隨著夜幕的降臨,隻有我們一輛車的車燈在閃爍,山路崎嶇,忽高忽低。 我們極其謹慎地駕車。在路上看到驚秫在路邊的鹿,蟎珊在路上的牛,忽然竄出的黃鼠狼似的動物。好在有驚無險。兩小時二十分鍾的路程,我們用了大約三個半小時。當我們到達目的地時,已是晚上十點鍾。旅館服務員聽說我們開夜車從12號公路過來,她也感到很驚訝。回來後聽我的同事說,他也剛去過淘瑞,是騎著摩托車穿過12號公路去的。他說那條路是摩托車愛好者的最愛之一。看來我們選擇12號公路沒錯,隻是選錯了時間。

第四站,國會礁(Capital Reef National Park

國會礁距淘瑞僅十幾公裏。數千年以前,土著人在此打獵,居住。其中的一支叫富瑞蒙特的土人在石壁上刻有他們在此活動的石畫。後來摩門教徒在十九世紀初進入該地區,在此建立了農莊和學校。他們早年的房子還保存至今。國會礁公園呈狹長形,長約97公裏,寬隻有9.7公裏。園內到處都是泛紅的沙岩絕壁和泛白的象國會圓頂建築一樣的沙岩,公園的名字正是來於後者。在此隨處可見峽穀,懸崖,石塔,和石拱門。 有些景點必須開過沙石路,然後徒步行進才能到達。在毫無遮陰被驕陽烘烤的土石小徑上步行還是需要一定的體力和耐力的。我們在公園裏照了一些相,徒步行走了兩個小時左右就離開了,因為我們需要在天黑之前趕到蒙蒂塞洛Monticello,UT)。因為我們呆的時間有限,國會礁並沒有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國會礁國家公園

在去國會礁的路上,我們在一個叫煙囪石的景點處停留照相時,看到兩個身穿鮮豔黃色摩托服,頭戴摩托車帽的男女也在那裏。我們起初還以為他們是巡邏的警察。當我們靠近時,那個女的開口用中文跟我們搭訕起來。聊起來才知道,他們也是遊客。那位四五十歲左右的女士幾年前從北京來到美國,現居住在紐約。她過去在北京是個中學教師。顯然她的英語表達能力有限,因為她想向那位白人男士介紹我們時說的英語很隔巴。很難想像他們平時是如何溝通的。他們告訴我們,男的喜歡騎摩托而女的喜歡旅遊,這樣正好滿足了他倆各自的愛好。可以想象騎摩托車在大山裏馳騁是相當刺激的。

第五站,天然橋國家紀念碑穀地和其它 (National Bridges National Monument, Monument Valley

我們之所以選擇蒙蒂塞洛住是想除了遊覽天然橋國家紀念碑地以外,有時間還可以看看附近其它的一些景點,例如印第安人保留的紀念碑穀地 (Monument Valley),鵝頸州立公園(Gooseneck State Park)等。我們在蒙蒂塞洛好好休息了一晚。清晨,我們開始了天然橋國家紀念碑穀等地的旅遊。請注意,這裏所謂國家紀念碑,並無任何政治上的含義,隻是代表美國政府命名的一個特別的地理地帶,旅遊勝地。天然橋國家紀念碑穀位於猶太州的東南部,距較為著名的旅遊城市默阿布(Moab,Utah)80 公裏。

天然橋國家紀念碑穀主要由三座個天然橋組成,而三座橋都可以在園內的觀橋路(Bridge View Drive)上企及。天然石橋的形成是由於上百萬年來雨水河流對峽穀裏的石頭的侵蝕造成的。比如在阿姆斯特朗穀(Armstrong Canyon)的歐瓦丘摩橋(Owachomo Bridge),它的頂部現在隻剩下較薄的3米左右石拱,隨時都有坍塌的可能。若僅僅在觀橋路上或觀景道上遠看天然橋,則不能完全體會到大自然的魅力和不可思議。我們一行在斯帕普橋(Sipapu Bridge)順著陡峭的小徑,樹枝搭的木梯,和較陡的石壁來到了它的底部。在一百八十米左右的底部,感覺空氣涼爽濕潤了許多。穀底有許多灌木和小樹,在滿是鵝卵石的河道上還有一灘灘積水。走近橋底,舉頭仰望:寬闊的巨石橫跨峽穀,藍色的天幕高懸之上,褐紅色的沙石環繞四周,悠悠的山風蕩漾在寂靜的穀底,我為之陶醉,為之遐想。數百萬年的大自然的雕琢,才成形了這巧奪天工的石橋。人類的文明史隻不過寥寥數千年。為何小小的人類總是在你爭我奪,相互指責,為了什麽主義相互殘殺呢?

斯帕普橋 - 天然橋國家紀念碑穀

殊不知,天然橋國家紀念碑穀在1997年被命名為世界上第一個國際黑色天空的公園。設想一下,在夏季的夜晚,涼風息息,一片寂靜,仰望太空,15000多個閃爍的星星點綴著黑色的天幕,那是何等的養眼養心。而在猶他的其他地方,特別是在城市,隻能看到大約500個星星。所謂黑色天空是衡量天空受光汙染程度的指標,夜裏天空越黑,表明天空受到的光的汙染越少。黑暗還提供給夜行動物生存的空間。人類和植物的晝夜節律也都依賴於黑暗。

正午時分,我們結束了天然橋國家紀念碑景點的遊玩。我們決定到70公裏外的鵝頸州立公園去。鵝頸州立公園四周都是荒山禿嶺,來此參觀的人相對較少。泛著綠色的科羅拉多河的支流三灣河(San Juan)在三百米之下的穀底蜿蜒流過這裏,魔力般的在山穀中刻畫出兩個大眼睛。中間隔開兩眼的巨石從上看下去就象餓頸子的形狀。這可能就是鵝頸的來曆吧?這兒有點像裴菊的馬蹄礃灣,隻不過形狀和顏色不同。因為整個地區未被開發,看上去既有震撼也有點蒼涼的感覺。然而,就在三百米以下的河道上,我們竟看到四五隻彩色的橡皮船在河上漂流。不知這些勇敢的漂流者是從哪兒開始漂流的又會在哪兒結束?

鵝頸州立公園

鵝頸州立公園離著名的墨西哥帽子(Mexican Hat)不遠。我們一不做二不休趕往了墨西哥帽子。 四周到處都是紅砂石,各種奇形怪狀的石頭拔地而起。奇特的大大的墨西哥紅帽子挺立在細細的頸子上,好像隨時就會被風吹跑一樣。午後的驕陽如烈火當空,烤得我們炙熱難耐。我們照了幾張相後就匆匆離開了那裏。

墨西哥帽子

要知道,我們現在已經在印第安人管轄的紀念碑穀地。隨處可見當地印第安人留下的草棚和一些標記。提示人們這兒是印第安人領地,人們在此必須遵守他們的法規。想當年整個北美洲都是印第安土人的天下,如今他們隻能在這不毛之地立足,頗有淒涼之感。好在五十多年前的1964年,當地的部落領袖決定利用本地的石景資源開發屬於當地印第安人的公園,現在的紀念碑穀納瓦侯部落公園(Monument Valley Navajo Tribal Park)就是其中的一個。從墨西哥帽子向西南方向開車大約25分鍾,就到了該公園。公園很大,如果開車沿著紅沙土路進去,要開大約一個多小時。公園裏主要是宏偉的拔地而起的巨大石牆,石柱,和石林, 有的高達三百多米,十分壯觀。站立在公園中心的石台被納瓦侯部落人稱之為雨神台,是部落人求雨和感謝雨神的地方。每個大石柱,石牆,石台都有自己的名字,有的根據它們的形狀,有的根據部落人的想象和信仰而命名。如果想在那兒深度遊,可以參加當地印第安人導遊團,也可以在那裏野營。由於連日以來馬不停蹄的旅遊,我們為了節約體力和時間,我們沒有開車進到公園的深處。盡管這樣,當我們趕到當晚在默阿布(Moab)的住宿地時,已是晚上九點多了。

紀念碑穀納瓦侯部落公園

在默阿布,我們也是住在民宅。我們的住所離默阿布鎮中心大約5公裏。開車幾分鍾即可到達。這是一個兩層樓的具有兩個睡房和兩個廁所的聯排別墅。看來主人平時並不住在這兒。家裏的擺設比較舒適大方,處處都很幹淨。屋裏鍋碗瓢勺,梳洗用具,臥具,電視,無線網一應俱全。陽台上還有燒烤的爐子。從陽台上看出去,就可以看到遠處紅石的山脊。周圍環境非常安靜優美。我們四個人住兩個晚上的租金也就440美金。相當於一個晚上一個睡房110美金。價廉物美,經濟實惠。這要感謝互聯網。是它提供的平台加上創業者的辛勞開創了很多的新生事物,大大地改變了人們的傳統思維和理念。現在是:外出住私宅,購物網上訂。付款用手機,打車滴滴行。電訊用網絡,談話是微信。傳統受挑戰,觀念日日新。

第六站,拱門國家公園(Arches National Park)和峽穀地國家公園 (Canyonlands National Park

拱門國家公園距默阿布隻有6公裏。據介紹,園內有大大小小2000多個拱門。除拱門外,還有大量的象教堂尖頂似的石塔,象魚翅一樣的沙石翅,天然的自我平衡的石塊,各種形狀怪異的褐紅色的石柱等等。這些奇形怪狀的石頭的形成是因為它們的底部是上千尺厚的鹽堿地。數百萬年前,當海水逐漸蒸發以後,逐漸沉積的砂石經過漫長歲月的風雨冰雪的侵蝕和沙石的重量造成鹽堿的蒸發作用,底部、外表或中間較鬆散的沙石被帶走後而變成的奇特形狀。

我們在參觀中心短暫地看了一些介紹公園的短片以後,驅車上到高達海拔一千七百多米的石頭組成的天然藝術殿堂,這兒的景觀讓人歎為觀止。在法院塔景點處 (Courthouse Towers),或三三兩兩或金雞獨立般高高矗立的巨大石柱, 石塔, 和石牆直插雲霄,有的像三個正在傳播小道消息的小市民 (Three Gossips),有的像一隻站立的山羊 (Sheep Rock)。廣漠無垠的蔚藍天空襯托著在晨曦下泛著紅光的褐色的石碑,美的令人叫絕。在平衡石景點 (Balanced Rocks),一塊巨大的不規則的像土豆一樣的石頭橫空站立在一根幾十米高的石筍尖之上,這不就是阿基米德所說的:“給我一個支點,我能撬起整個地球”的生動寫照嗎?

平衡石 - 拱門國家公園

要不是前方還有拱門景點的誘惑,我們會在這些風景處流連一整天。當我們趕到最為著名的精巧拱門景點帕車處時,已過餉午。要想真正地觀賞拱門的容顏和感受她的魅力,要有一些不怕苦的精神,因為從帕車的地方到達拱門要走4.8公裏的山石路。然而,當我們揮汗站在拱門下拍照時,連聲直呼:值得,值得!在海拔1474米褐紅色的有點陡峭的石山上,上天之手將幾塊石頭拚接在一起,建成了一個高聳的巨大拱門。這是上天所賜的凱旋門,仿佛向人類展示大自然的肌肉,她的神秘,她的不可抗拒。

精巧拱門 – 拱門國家公園

從精巧拱門下來,我們都感到有點饑渴。然而,還有好的景色等待著我們前往。稍事休息,我們即趕往魔鬼園(Devil’s Garden),那裏有隧道拱門(Tunnel Arch),鬆樹拱門(Pine Arch),景觀拱門(Landscape Arch),牆拱門 (Wall Arch),黑色拱門(Black Arch),分隔拱門(Partition Arch), 納瓦侯拱門(Navajo Arch), 和雙O拱門(Double O Arch)等等。 要到任何一個拱門,都要徒步經過沙土小徑:烈日當空照,黃沙滿天飄。若要去拱門,徒步方可到。要想觀賞所有的拱門,至少得要走4至5個小時。考慮到我們有限的時間,我們決定到最近的景觀拱門看看。景觀拱門是世界奇跡之一,是世界上跨度最長的天然沙石拱門, 跨度達91.4米。由於暴風雨的侵蝕,她的最細的地方隻有3.35米。不時的有石頭從拱門上剝落。1995年6月21號發生的大規模的沙石剝落迫使政府關閉了穿過拱門的石徑。時不我待,若有機會,一定要去看看。否則,不知道哪一天,該拱門就壯烈犧牲了。
 



景觀拱門 - 拱門國家公園

看了拱門和天然橋才知道,天然橋是架在峽穀之間的,而拱門則是拔地而起的。天然橋的形成主要歸功於河流溪水的作用,拱門的成因則是雨水冰雪的功勞。這些自然景觀也有自己的壽命,大自然的變化是永恒的,不可抗拒的。

離拱門國家公園不遠還有一個國家公園,那就是峽穀地國家公園。 該公園由三大旅遊景點組成:天空之島(Island In The Sky),迷宮(The Maze),和針石(The Needles)。天空之島和迷宮處於峽穀地國家公園的是從主要入口到達。而針石在距離默阿布的主要入口約一百一十公裏之外的的偏遠地方。由於遊人較少,所以那裏並無大門。我們從拱門公園出來,已是下午三點左右。我們按圖索驥,到達針石的入口處已近五點。園內幾乎無人,遊客大廳已經關閉。遠遠地我們似乎看到了針石,但是如何抵達那裏,我們心裏無底。好不容易看到一輛迎麵開來的小車,我們連忙示意問路。開車的是一位中年女士。她似乎對針石較為熟悉。在她的指引下,我們開入了進入針石的黃土山石小路。路麵狹窄而且崎嶇不平。難怪介紹公園的網站上建議到針石最好開四輪驅動的越野車。我們大約開了二十幾分鍾的山路,路麵變得越來越遮,越來越不好開。盡管我們感覺離針石已經不遠,考慮到天色已近黃昏,為了避免可能的差錯,我們隻能望洋興歎,止步前行。我們好不容易地掉轉車頭,無功而返。在回來的山路上,我們依依不舍地搶拍了一些針石的遠景。遠遠看去,針石風景果然壯觀。望不盡的針尖似的石頭拔地而起, 紅與土黃相間,層次分明,蔚為壯觀。由於我們準備的不充分,這次隻能留點遺憾。

針石 - 峽穀地國家公園

第二天,也是我們在猶他大回環的最後一天。我們想利用半天時間再訪峽穀地公園,看看天空之島和迷宮。進去以後才知道公園之大,非半天一天可以玩得夠的。天空之島是很容易遊覽的景地。其實,天空之島也有拱門,隆起的拱門(Upheaval Arche),而且不需要走很多路就可以到達。站在拱門之上,腳底下三百多米的懸崖之下是一望無垠的沙石大峽穀。從不同的角度望去,景觀巍然不同。順著Upheaval拱門向下看,初升的太陽將拱凹不平的穀床的細節展現在我們眼前,一種說不出的神奇和宏偉的地貌,神秘而遙遠。看似穀底的石麵,仿佛有個巨人在上麵又踩了一腳,腳趾處向下塌陷下去,形成又一級穀底。放眼望去,好像在遙遠的天邊,雪山依稀可見。那是科羅拉多的雪山。是我們即將路過的地方。冰冷安靜的雪山仿佛在向炙熱的大峽穀中的我們召喚,離別的時候到了。是的,我們已經沒有時間繼續深入細遊天空之島和觀賞迷宮的景點。中午時分,我們懷著依依不舍的心情,離開了峽穀地公園,沿著70號公路,向東北方向的科羅拉多的落基山脈進發。我們的目的地是丹佛。

隆起的拱門-峽穀地國家公園

天空之島 -峽穀地國家公園

過了猶他州,我們感覺一直在向山上開。是的,我們已經進入落基山脈。路兩邊的大山已然變了顏色,青色的山石陪伴著逐漸增多的蔥綠的鬆樹,沿途的老鷹河(Eagle River)急速地向西流去,把我們帶入了較為熟悉的青山綠水之中。當山間的積雪映入我們的眼簾時,我們已經爬上了兩千多米高的地方。繼續向上,路旁也可看到積雪了。從滿是灼熱紅石的猶他來到白雪相伴的落基山脈,幾個小時之間,我們好像踏入了兩個完全不同的世界。

一路向東,直奔丹佛

在開往丹佛的70號公路上,有一個著名的叫喬治敦(Georgetown)的依山傍湖的小城。  在淘金熱的鼎盛時期,因為在小城附近發現了銀礦,小城的人口一度達到一萬多人。隨著銀礦的枯竭,她的人口降到隻有兩三百人。以後隨著旅遊業的興起,小城以她的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曆史遺跡,逐漸重新拾回了曾經逝去的繁榮。如今,這座小城已經是科羅拉多州的旅遊熱點之一。 爬上山腰,整個小城盡收眼底。在夕陽下,古老的尖頂教堂,五彩的老劇院,白色的百年老旅館,掩映在綠樹叢中的各色民宅,一切都靜靜地偎依在重山峻嶺之中。給人一種安詳靜穆的感覺,完全無法想像當年淘金挖銀時的瘋狂炙熱的景象。短暫的停留之後,我們戀戀不舍地離開了這座美麗安靜的小城,直奔丹佛,打道回府。

喬治敦小城

後記

行程:約2500公裏

時間:5月28日出發 – 6月5日返回

住宿:斯普林代爾(旅店)- 裴菊(民宅)- 陶瑞 (旅店)- 蒙蒂塞洛(旅店)- 默阿布(民宅)

花費:約900美元 /人(吃住行,不含機票)

路線:拉斯維加斯-錫安公園-裴菊-布萊斯公園-陶瑞-國會礁-蒙蒂塞洛-天然橋國家紀念碑穀地-峽穀地國家公園-默阿布-拱門國家公園-喬治敦-丹佛

其實通常遊猶他大回環要麽從拉斯維加斯要麽從鹽湖城出發,然後回到出發地。因為我們去過大峽穀而且想要穿行落基山脈,所以選擇了這樣的路線。

所有跟帖: 

謝謝分享 -tang07059- 給 tang07059 發送悄悄話 tang07059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2/05/2017 postreply 07:36:04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