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熱的日子》 被誰抑製成了黑白的紅燒帶魚?

本文內容已被 [ BaysideCPA ] 在 2024-08-05 18:01:22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這幾天新聞報道中國很多地方烈日炎炎,加上濕度很高,當地人像上了蒸鍋。比如杭州,2024年8月4日的體感是52度。這令我想起來, 上個月去羅馬尼亞那幾天。天氣也是炎熱。

那就說說羅國彩色電影《炎熱的日子》吧。1977年出品, 於1979年被做成了配音抑製片, 也同時被抑成了黑白的, 片名定為《沸騰的生活》。

 

當年觀影聽不到原作演員們的聲音甚至也看不到演員們的真實銀幕形象。抑製片像深度油炸食品,像很多人愛吃的紅燒帶魚。

 

啊,不對,被抑製成了黑白的紅燒帶魚:

 

原片因而顯得相對天然少油少鹽,像不像清蒸魚?

 

為什麽要配音呢?一個關鍵原因估計是如果搞字幕風險比較大,有心人士會趁機對照私學外語, 還有可能聽到不該聽的台詞。一經抑配就算做了無害化處理了。各抑製廠的同誌們多年一直努力讓觀眾聽眾看到聽到他們想讓人們看到及在廣播裏聽到的洋片子的部分情節。(孩子評論: “That's stupid - some moments in movies are meant to be silent”)。

 

相關但獨立的話題:誰看過於洋和王曉棠在電影裏被剪掉的那段倫巴?僥幸看過的扮演廣播播音員描述一下?

 

Anyway, 按說讓人看《第八個是銅像》學了超小語種比如阿爾巴尼亞語問題不大, 但看《狂野的心》(被抑製成《冷酷的心》),《葉塞尼亞》及《瑪利亞》偷學了西語可怎麽得了喲?那口子不能開, 要統一嚴格管理啊。

 

 

出於對美國文化的向往但囿於意識形態的分野,前蘇東國家進口了很多墨西哥電影及電視劇作為替代和寄托。蘇聯搞了的,我們也要搞啊!

五十多年前蘇西和蘇中關係進一步惡化後, 羅國憑借其語言和西歐語言既同源也沾邊, 比斯拉夫語各國有明顯語言優勢地理位置也比東德穩妥(防潤), 成了整個蘇東板塊唯一一個與西方貿易的窗口。各外事司外事局的同誌們因而常往羅國公務。有個特別好學的江同誌當年年近五旬趁常駐羅國的機會自學了羅語甚至之後進而學了西語。

作為貿易窗口的一個優勢就是收入比較高, 電影都搞能彩色的, 經濟實力藝術追求製作水平時尚品味音樂配器比別家當年領先了不少。在《炎熱的日子》裏,年青人聽著美國音樂跳迪斯科,女性穿低胸露肩裝,主角的妻子都穿著比基尼在海邊嬉水啦!不知當年齊總書記是不管還是管不住了。

被抑製成了黑白的之後的《沸騰的生活》裏比基尼海邊嬉水:

彩色原版《炎熱的日子》裏年青人聽著美國音樂跳迪斯科:

大家也來說說你們看過的抑製片或譯製片?

 

答案: 《沸騰的生活》由北京電影製片廠抑製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