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聲入人心 第二季 第四期 查理老師點評

來源: 金大班 2019-08-10 08:36:09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6058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金大班 ] 在 2019-08-10 08:37:21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請教環節:

劉岩

《失路之人》選自2017年中國原創音樂劇《虎門銷煙》

劉岩曾經在《虎門銷煙》中扮演的是深陷鴉片毒害而不能自拔的悲劇人物阿忠。這段演唱便是阿忠痛徹心扉的一段詠歎調。結合這樣的人物故事背景再聽這首歌,便會理解其中字字句句的穿透力和藝術感染力。劉岩的演唱如說話一般平易近人,他所有的演唱,在聲音上麵均不做很多裝飾性的技巧,而是選擇平鋪直敘的情感抒發,這樣懇切的表達方式反而可以打動人,因直白而真實。他的音色是特別生活化的音色,帶有一些基本的混聲共鳴,用於常規的傳播。而剩下的全部情感都是通過語氣來體現。以最簡潔直白的聲音麵貌塑造複雜豐滿的人物性格,這是真正的高手。

在高境界的演唱裏,聲音的技巧最終是要化為無形的,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處處有法而不見法”。觀眾聽不出技術的痕跡,隻覺得他就是充滿感情地在說話。但是換一個人去唱,比如換了你去唱,便會出現氣息支撐不足,換聲區音色斷層,高音缺乏穿透與爆發,低音又不夠飽滿紮實的情況。但是劉岩的這段演唱,這些發聲的基本功早已不是問題,全程用混聲來演唱,字字鏗鏘有力,表現這個角色深受毒害又悔恨不已的絕望心境,同時又希望更多人能獲得重生的祈願。如此充滿戲劇張力,又能聲情並茂的穩定發揮,非千錘百煉不能獲得。

其中有一句特別的精彩又耐人尋味:“是該帶著它沉寂於入土的永恒”。尾音上麵突然由強轉弱,最後變成細若遊絲的演唱,從聲音的形象上生動的描摹了生命消逝的軌跡:一點點散去的靈魂之光,逐漸歸於永恒的無邊黑洞。這樣的聲音軌道,如果放在錄音棚裏也會是特別細膩富有美感的一個波形。錄音師也會使勁誇的。從Vocal技術角度,混聲區的強弱轉換在音色不斷層的情況下,是特備難做到的,聲帶的張力變化以及發聲點的壓縮能力,氣息流量和力量在變化中還要求穩的控製力,都要體現的自然無痕。在這首歌裏,劉岩再一次為學聲樂的男聲們做了最好的示範。

張英席

《No Puede Ser》(那不可能)

選自1939年西班牙輕歌劇《港口的酒吧女郎》

西班牙歌曲浪漫、熱辣又滾燙的特性在這首歌裏體現的十分透徹。張英席的聲音出口便是金屬質感濃厚混聲。這首歌是一首升F小調的詠歎調,最高音在A4。樂曲時而在同主音大小調之間來回轉換,同主音大小調轉換給人一種憂鬱和明朗之間的意外的穿梭感。張英席的音色明亮又飽滿統一,整體上共鳴腔體特別的通,全方位立體呈現。頭腔共鳴與胸腔共鳴比例勻稱又相互融合,換聲區依然能夠保持同等質感,整個人就仿佛一個音箱,高中低三頻同時釋放,穿透力十足。

從發聲的技術動作分析,這是由於聲帶閉合良好,聲帶的發聲點足夠壓縮,當喉嚨打開的時候,由這個發聲點發出來的聲音就會向上傳入頭腔,形成共鳴。而其中明亮的金屬質感也是因為聲帶原始發聲點壓縮的好,於是再通過鼻咽腔擴音共鳴,於是就有了我們聽到的樣子。而其中渾厚的那個部分的聲音,則是喉頭比較低,喉嚨腔體寬敞,低頻的部分則向下傳入喉下腔體,形成飽滿的共鳴。基於這些因素,張英席的基本功是非常優秀紮實的。

另外,這首歌的演唱,隨處可見氣息的活躍輸出,氣息是我們發聲的原動力,沒有氣息的輸送,聲帶便無法發聲。而且氣息推送必須和情緒語氣以及節奏的變化同步行進,不然會很容易造成聲音和氣息的不調和,聲音和情感的不搭配。張英席的的氣息連貫而富有激情,氣口的噴薄與綿柔並存。也是很好的教科書。

重唱點評:

徐均朔 鄭棋元

《當時》選自中國原創音樂劇《金沙》

第一次聽到《當時》的男聲版,而且是一場特別精彩細膩的演繹。鄭棋元和徐均朔為以後翻唱這首歌的男聲做了極好的示範。

徐均朔的一開口,用了一點氣聲與混聲的結合來訴說著一幅回憶中的影像,浮雲蔽日,暴雨將至,你轉身、回頭、奔跑,又在黑暗中迷失。這一連串描繪的畫麵頓時躍然眼前,聲音色彩和語氣頓挫間富有詩意之美。有回憶的朦朧感,也有隔著時空距離的寫意,最後“迷失”的強弱音變化更有撲朔迷離的質感。

鄭棋元的混聲很圓潤,在大小變化之間,均能做到每一個發音的飽滿度,氣息的支撐力在橫膈膜處體現的很有彈性,因為聲音的輸送感是收斂而滾動的。這種狀態發出來的聲音特別的打動人心,因為就像內心在哭泣。學聲樂的同學可以試著模仿日常的小聲哭泣,順便觀察自己的氣息和共鳴聲,便會懂得這種狀態的來源。那種收著的激動,如果把情感能量內化到剛剛好,並按一定規則排列恰當,便能從哭泣升華到演唱,那便是藝術。鄭棋元弱唱的時候就是利用了這樣自然本能的感覺。

徐均朔先進入副歌,他的音色偏於流行化,稍顯單薄,但是放在這一段恰好可以做一個 mf(中強),然後鄭棋元重複這一段的時候則順勢推送到 f(強),兩個人的搭配剛好可以組成這樣的層次與推進。符合整體情感邏輯。

注意觀察了這首歌中鄭棋元兩次演唱的“山盟海誓”,咬字的同時,喉嚨腔體的開度再加上氣息的彈性輸出,使得“海”這個清輔音的大開口元音聽起來特別的飽滿熱烈。閉口音的咬字,後咽壁空間的開度依然很寬敞,使得閉口元音一樣的圓潤通透,毫無擠壓。

鋼琴間奏伴隨著兩人的片刻凝視,彼時二人心意相通。然後音樂由弱到強層層推送,已是山雨欲來風滿樓。緊接著又一次重複了副歌,此時徐均朔的聲音戲劇性增強,語言表達更加的熱烈亢奮,重複的那段“滿腹心事說與誰知,為愛的癡辛苦一世…” 伴隨著鄭棋元的悲壯的無詞吟唱。兩人雙雙殉入情感深淵,激蕩起一片心海波濤,和數不盡的梨花帶雨。副歌驚濤駭浪的席卷,紅塵漩渦裏翻滾著哭泣的靈魂。人間之苦,無非情字當頭。

結尾部分,二人出神入化的訴說,逐字逐句的迸出懇切悲涼的感歎語氣。氣聲、混聲的音色切換,混搭著些許的抽泣,些許明暗深淺的調和。一切都是生活與藝術的完美統一。

 

張英席 趙越

《Funiculi Funicula》(纜車)

這首歌來自1880年意大利那不勒斯登山纜車通車創作的宣傳曲。采用意大利民間舞蹈“塔蘭泰拉”體裁創作完成。本季第二期也出現過一首用“塔蘭泰拉”舞曲風格的歌曲,就是當時戴宸演唱的那首羅西尼的詠歎調《La Danza》。對於“塔蘭泰拉”這個體裁的科普請見第二期樂評。

這首《纜車》很多人都是因為過去“老三高”(帕瓦羅蒂、多明戈、卡雷拉斯)的演唱而得知。節奏歡快,充滿節慶氣氛。表達方式上比較灑脫直白幽默,情感簡單而熱烈奔放。這首歌不同於抒情作品,對於男高音來講,在這首歌裏既要凸顯出穩定的音色、還要有持久的爆發力與節奏感,很不容易,這首歌需要男高音比較多的胸腔共鳴成分,因為整體基本在第一換聲區之內徘徊。張英席和趙越的表現非常到位,一開口在男聲最難唱的升F,這個音對於大多數男生來講,起初都是非常艱難的,音色不容易穩住,還有氣息的支撐,以及聲帶閉合都是困難的,一不小心就會破音或者漏氣,或者就用胸聲硬頂上去,十分吃力。但是張英席和趙越此處的聲音則是明亮又結實的強混聲。整首歌在節奏把握和抑揚頓挫之間也有律動感。趙越的胸聲區的色彩是偏於柔和溫潤的,而張英席的胸聲裏也會帶有一點高位置的集中度,金屬亮澤度不改變,所謂全混聲就是這樣的發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上下共鳴一體。其實都來自聲帶關閉的緊致度。由升F大調轉入G大調之後,難度技巧加大了一層,G也在換聲區內,對於音色,以及一切支撐力耐力的控製都有了更大挑戰。兩個人的聲音位置有所提高,共鳴比例偏向了頭腔一些,亮澤度增強。最後的高音B的長音更是穩定堅固。這首歌男高音們都可以去嚐試演唱,用來鍛煉氣息、混聲共鳴與節奏的融合。

 

何宜霖 何亮辰

《Can’t help falling love》(墜入愛河)

1961年美國電影《藍色夏威夷》插曲

這首歌的選擇沒有問題,甚至是一手很好的牌。但是如果兩位男中音能夠堅守住自己最好的音色的同時選擇溫和親切的語氣來詮釋的話一定會很迷人,可以不同於貓王而展現出另一種美。但是他們失算在了為拓展風格,最好的音色丟了不少,變得有點白而無味。另外,在表達上麵,還欠生動與深情,可能需要多戀愛,多觀察、品味生活。

當年貓王的演唱,最妙的就是在音量微弱的同時還能夠呈現出共鳴的溫潤飽滿和細膩纏綿,並且最關鍵的是,在表達方式上有很大的閃光點,語氣溫存,濃情蜜意,配合尾音處的古典式滑音顫音。有一種勾人魂魄,酥人心胸的魅力所在。

流行男中音,在不以高音取勝的情況下,實際上也就意味著不能和男高音一樣,時刻展現聽覺的感官刺激。這種情況下,能抓住人的部分則是渾厚的音色,語氣語感,節奏律動,情感的細膩。而本場兩位男中音的嚐試,棄自己最優越的條件於不顧,音色上麵有些打折扣。另外,語言以及細膩的感情處理都未見十分閃亮的瞬間。而這首歌編曲的失敗,加深了這種無聊的氣氛。律動毫無體現,導致二人隻好從頭到尾睡眠一般的長線條輸出。一首曲子,當不夠緊湊的時候,就一定要有特別細膩精致的藝術處理。如果沒有精巧的音色構思,那麽編曲一定要給足了體現律動節奏的機會。本場這首歌,歌者和編曲都斟酌的不夠周到,有一點可惜了。

 

郭虹旭 毛二

《去流浪》

這是非常令人驚喜的一個演唱。如張英席所說,他們的穩健超越了這個年齡所能駕馭的範圍。

毛二是一個不錯的流行男歌手,高低音之間音色的各種細膩變化都拿捏的很出色。強混聲與弱混聲的來回切換,假聲點綴也恰到好處。體現了靈活自由的控製力。樂感、語感、節奏感均屬上乘。

郭虹旭的聲音兼容性比較強,美聲與流行之間都可以來回切換跨界。而且發聲方法很正統,基本功很好,嗓音條件也很棒。聲音高亢共鳴寬大遼闊。這首歌本身的青春熱血氣質非常適合這樣年輕又激情澎湃的聲音。

這首歌是F大調,副歌部分整個在換聲區F~A4的區間裏反複行走,這是多少男聲頭痛的點。其實男聲最難的不是超高音,超過High C的高音反而簡單。最讓人痛苦不堪的就是F~A這個區間。可是除了男中低音作品之外,很多歌曲的高音都會在這個區域,這就是最能發揮表現力的混聲區。郭虹旭和毛二的表現毫無槽點,他們二人混聲區的音色因風格不同而不同,但是兩人都能堅守住自己聲音的穩定性。並且結合在一起的時候融洽的也非常好。後麵還出現了一個High C,也非常明亮挺拔。這首歌的演唱也可以給流行男高音們做一個良好的聲音案例了。

 

郭虹旭  

《我有一個裝滿星星的口袋》

這首歌的演唱,從技巧和音色乃至情感表達上,很明顯的能夠分出來截然不同的兩種狀態。主歌部分非常的溫馨治愈,單純明淨的內心童話。在情感表達上凸顯細膩撫慰的疼愛之感。。副歌部分,強混聲的高音連番轟炸,情感濃烈,富有張力,由溫暖的治愈係變為劇烈的呼喚與感動。 用了類似哭腔的大共鳴,因為融入了很多胸腔共鳴的緣故,使得這些高音的難度特別大,持續的支撐下來很不容易。我們的高音一般情況下都會首選頭腔共鳴作為主體部分。一個是穿透力強,一個是明亮高亢集中。而想要充滿戲劇色彩的寬大高音,則需要胸腔共鳴的介入,胸聲占比越大,高音難度越大。這首歌的副歌部分便是這樣的一種情況,夠共鳴通道全開,喉頭比較低,同時聲帶壓縮的到位,氣息的能量充沛。便形成了我們聽到的這個聲音。當然,使用得當的話應該可以持久平衡,如果不小心的話還會造成嗓音的損耗。所以,不建議初學聲樂的男聲使用這樣富有戲劇性的大共鳴。不過,當隨著發聲技術的升級,這些能量也自會解鎖。

這首歌選的很不錯,很適合競技,一首歌的能夠讓人在短短幾分鍾之內迅速看到男高音歌手的幾項硬指標。但是比賽有風險,男高音們量力而行最要緊。

 

趙越

《阿裏郎》

聽到這裏我算是全明白了,趙越非常適合這種有東方民族韻味的歌曲。並不是說他不能演唱西方歌劇詠歎調。而是觀察了幾首歌下來,突然發現,原來他的聲音裏一直帶有東方音樂的審美和基因,這是我們的文化根源所賦予的。所以他也可以是一個洋為中用的很好的聲音案例。這首《阿裏郎》是朝鮮民族的一首古老的歌謠,流傳甚廣,版本居多。這首歌的演唱,最標誌性的特色恐怕就是裏麵朝鮮傳統唱腔裏特有的震顫裝飾音。趙越捕捉到了這種風格,拿捏的比較細膩。在這首歌中,聽到了趙越最美的音色和表達。其中充滿戲劇張力的強混聲,以及出現的恰到好處的那聲嘶啞的小破音,聽起來都有一種特別寫實的疼痛感。這首歌兼容了流行唱法的色彩,以及民族唱法和美聲的一些共鳴。是一首跨界演繹的版本了,並且這些不同風格的音色融合的也是天衣無縫。期待後麵他能演唱更多的中國作品。

 

本期最佳表演:徐均朔 鄭棋元 ,劉岩

本期實力擔當:張英席

本期驚喜演繹:郭虹旭 毛二

本期找到自己:趙越 

本期潛力擔當:毛二

 

所有跟帖: 

謝謝轉!一如既往地最喜歡棋元和均朔。同覺得劉岩唱得很棒,趙越的技術更是不得了! -veronia- 給 veronia 發送悄悄話 veronia 的博客首頁 (189 bytes) () 08/11/2019 postreply 21:17:49

最喜歡徐均朔 鄭棋元,還有郭虹旭,他們真的會把你唱哭。 -Decbaby- 給 Decbaby 發送悄悄話 (427 bytes) () 08/12/2019 postreply 09:16:00

+100 -yingjia- 給 yingjia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8/12/2019 postreply 12:40:16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