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越北極(圖)

來源: 唵啊吽 2007-05-26 06:58:53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4130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唵啊吽 ] 在 2007-05-27 04:33:37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看地圖上的飛機航線都是弧線而不是直線,這是因為地球是圓的,球麵上最短的兩地途徑畫出來就是弧線了。

 

飛機距離有不同。飛機飛得高了,離地心的距離越遠,從幾何學的角度來說飛的距離越遠。所以,現在你做飛機,看到GPS屏幕上飛行的報告,有地麵距離,飛機高度,風速等。

 

從幾何學來說,非得越高,飛機要飛的距離更遠,但是從動力學的角度來說,卻是飛得越高,飛的距離越短。為什麽呢?因為飛機飛行耗能,是與飛機與空氣的摩擦力成正比的。空氣密度按麥玻分布,隨高度增加按幾何數量級降低,而幾何距離隨高度按線形增加,兩權相比,飛得越高,飛機耗能越少,飛到外空了,就成了衛星了,不需要動力也能飛了。

 

所以,飛機飛越兩地的距離,要按照相對空氣的速度來算。如同樣是從中國到北美飛越太平洋,從中國飛往北美一般要比從北美飛往中國多飛兩小時左右,這是因為大氣環流由西往東的緣故,中國到北美順風,北美到中國逆風。如果中國和美國兩個導彈基地同時對射導彈飛越太平洋,中國導彈要比美國導彈提前到底,中國占上風。

 

美國當然不會那麽苯,既然太平洋逆風,那麽射導電就不走太平洋,走極地好了,地球是圓的,中國和美國在地區兩頭,幾乎任何方向的幾何距離都差不多,隻要找順風方向就可以了。如果沒有風的話,兩國都在北半球,飛越極地仍然是最短距離。

 

飛機就是這樣,既然飛越太平洋從北美到中國要多化兩小說,那麽就走極地好了。這次我座飛機去香港就是如此。飛機起飛了,不是像以往一樣西向過太平洋,而是折向東北。我開始還以為是上錯航班了,馬上掏出機票核對,沒錯呀,是到香港的飛機呀,怎麽往東走呢。很快飛機就折向北飛,飛越北極,飛越西伯利亞,然後由北朝南縱跨中國,比從太平洋飛到香港省了四個小時,那是我乘飛機從北美到香港耗時最少的一次。


飛機起飛後忽然折向東北,嚇得我趕快套出機票看看有沒有乘錯班機。


俯視北極。看GPS屏幕估計這是地磁極附近的北冰洋麵。夏天了,冰裂了。


西伯利亞凍土


中國北方貧瘠的土地


香港海灣


香港港灣



請閱讀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飛越北極(圖)
•  李白·樂府·采蓮曲
•  美國是個綱,吳儀綱舉目張
•  古琴曲:陽關三疊(圖)
•  菊花台

所有跟帖: 

這個帖子獨辟蹊徑:)有點學問:) -DeepCreek- 給 DeepCreek 發送悄悄話 DeepCreek 的博客首頁 (86 bytes) () 05/26/2007 postreply 07:28:20

就是這樣。由西往東越太平洋,再由極地回程 -唵啊吽- 給 唵啊吽 發送悄悄話 唵啊吽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5/26/2007 postreply 09:25:00

哪個航空公司的?國泰? -九月九- 給 九月九 發送悄悄話 九月九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5/26/2007 postreply 19:15:02

加航。十五個小時從多倫多到香港 -唵啊吽- 給 唵啊吽 發送悄悄話 唵啊吽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5/26/2007 postreply 20:03:36

飛過西伯利亞的時候也拍了些照片,沒你拍得這麽豐富。 -水芭蕉- 給 水芭蕉 發送悄悄話 水芭蕉 的博客首頁 (46 bytes) () 05/26/2007 postreply 20:57:25

不容易。很多想拍的景,不是碰上黑夜,就是碰上多雲。 -唵啊吽- 給 唵啊吽 發送悄悄話 唵啊吽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5/26/2007 postreply 21:34:22

要考慮地球自轉 -maugham- 給 maugham 發送悄悄話 (58 bytes) () 05/27/2007 postreply 17:36:24

我開始也這麽想,可是飛越太平洋多了,發現恰恰相反 -唵啊吽- 給 唵啊吽 發送悄悄話 唵啊吽 的博客首頁 (30 bytes) () 05/28/2007 postreply 12:48:11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