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塔赫納(Cartagena),全稱卡塔赫納·德·印第亞斯(Cartagena de Indias),位於哥倫比亞北部加勒比海沿岸,是該國最具曆史和文化魅力的城市之一。其豐富的殖民曆史、迷人的海灘和充滿活力的文化,使其成為哥倫比亞最受歡迎的旅遊目的地之一。
城市於1533年由西班牙征服者佩德羅·德·埃雷迪亞(Pedro de Heredia)建立之後,迅速成為西班牙帝國在南美洲的重要港口之一。由於其戰略位置,這座城市曾是黃金、白銀等貴重金屬運往西班牙的主要集散地,同時也成為歐洲殖民者、非洲奴隸和原住民文化交匯的重要地點。
曆史上卡塔赫納曾多次遭到海盜襲擊。英國海盜弗朗西斯·德雷克(Francis Drake)1586年襲擊卡塔赫納。法國海盜巴朗·德·波因西(Baron de Pointis)1697年襲擊了這座城市。加勒比海盜在17世紀和18世紀確實得到了英國政府的默許甚至支持,尤其是在英西對抗的背景下。英國政府通過“私掠許可證”(Letters of Marque)授權私掠船(privateers)襲擊西班牙的商船和殖民地,以削弱西班牙在美洲的貿易壟斷。世界著名的海盜弗朗西斯·德雷克在16世紀就受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的支持,多次襲擊西班牙港口和艦隊。到了17世紀,牙買加的波特皇家港(Port Royal)成為英國私掠者的主要基地,他們對西班牙在加勒比的殖民地造成了巨大破壞。英國和西班牙爭霸世界,什麽合法合理,什麽不合法合理,曆史給我們反複上課。有些人就是不明白,戰爭無所不用其極,哪有什麽法理?
為了保護港口及其財富不受海盜侵襲,西班牙人在16至18世紀修建了堅固的城牆和堡壘。其中最著名的是聖費利佩·德·巴拉哈斯城堡(Castillo de San Felipe de Barajas),這是西班牙人在美洲建造的最強大的軍事防禦工事之一。這些防禦係統至今仍保存完好,並在1984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城堡的建設始於1536年,由西班牙殖民者修建,以防禦英國、法國及海盜對卡塔赫納港口的襲擊。由於卡塔赫納是西班牙帝國在美洲的重要貿易樞紐,經常遭到敵對勢力的覬覦,因此城堡不斷擴建,最終形成了一個極為堅固的軍事防禦體係。到了17世紀和18世紀,該城堡經曆了幾次關鍵性的改造,加入了更多的防禦工事,如複雜的地下隧道、隱蔽的炮台和厚重的城牆,使其成為美洲最堅固的堡壘之一。
1741年,英國海軍上將愛德華·弗農(Edward Vernon)率領龐大的艦隊進攻卡塔赫納。英國方麵派出186艘軍艦,近27,000名士兵,其中包括英國皇家海軍、海軍陸戰隊、加勒比地區的民兵及美洲殖民地的誌願者。他們裝備有上千門火炮,試圖迅速攻占這座城市。然而,西班牙指揮官布拉斯·德·萊索(Blas de Lezo)僅憑不到4,000名士兵和6艘戰艦堅守城防,依靠城堡的堅固防禦體係和巧妙的戰術擊退了英軍。經過數周激戰,英國軍隊因疾病和補給不足而被迫撤退,這場戰役成為西班牙美洲殖民史上的一次重大勝利。
如今,聖費利佩城堡不僅是重要的曆史遺址,也是遊客了解卡塔赫納殖民曆史的最佳場所之一。城堡內設有博物館和導覽活動,生動再現了16至18世紀的戰爭曆史,使遊客能夠深入感受這座城市的傳奇過去。城堡在一個高地上,上麵景色極佳,可以俯覽全城。如果在卡塔赫納隻能參觀一個景點,我推薦這個城堡。
當然,迷人的城市還有許多其他迷人的景點。卡塔赫納擁有眾多保存完好的殖民時期建築,展現了西班牙巴洛克和安達盧西亞風格的獨特融合。老城(Ciudad Amurallada)是遊客的必遊之地,這裏的鵝卵石街道、色彩斑斕的房屋、裝飾精美的陽台和古雅的教堂,讓人仿佛置身於16世紀的西班牙殖民地。
我們在景點之間多次打車以節省時間,看了不少地方。其中值得一提的地標包括:
——聖佩德羅·克拉弗教堂(Iglesia de San Pedro Claver),以紀念17世紀致力於幫助非洲奴隸的聖人佩德羅·克拉弗。
——鍾樓門(Torre del Reloj),這是通往老城的主要入口,也是卡塔赫納最具代表性的建築之一。
——博利瓦爾廣場(Plaza de Bolívar),四周環繞著殖民時期的建築,如宗教裁判所舊址和卡塔赫納黃金博物館。黃金博物館我們沒有入內。
——赫塔塞曼尼(Getsemaní)是另一個充滿活力的社區,以其街頭藝術、酒吧和音樂文化聞名。街上的壁畫有不少,十分有趣。這裏是體驗當地風情的理想去處。
——卡塔赫納城牆(Murallas de Cartagena)。這座由西班牙人修建的防禦城牆環繞著老城區,是卡塔赫納的標誌性建築之一,遊客可以在城牆上漫步,欣賞加勒比海的壯麗景色。
此外,卡塔赫納對哥倫比亞的大文豪,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加夫列爾·加西亞·馬爾克斯的生活和創作影響深遠。馬爾克斯就是《百年孤獨》的作者,文學成就極高。後來不少名人多多少少模仿他,包括中國的莫言。1948年,他在當地擔任記者,並被這座城市的曆史、加勒比風情和神秘氛圍深深吸引。他的小說《愛在瘟疫時》(又譯《霍亂時期的愛情》)以卡塔赫納為靈感,描繪了城市的街道、建築和浪漫故事。如今,卡塔赫納設有馬爾克斯文學遊覽路線和文學節,以紀念這位諾貝爾獎得主的文學貢獻。許多他的書迷前來探訪與其作品相關的地標。我同他的銅像合影留念表示敬意,讀過《百年孤獨》,慚愧沒有完全看懂,看過《愛在瘟疫時》的電影,看懂了。
(大文豪,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加夫列爾·加西亞·馬爾克斯標記點)
我們的中午飯是在老城中一家叫 La Mulata的餐館吃的。我們點了海蝦飯和炸大口銀鱸( mojarra),味道都非常出色。這是一家地道的加勒比風味小餐館,我強烈推薦。 La Mulata 是西班牙語,直譯為“混血女子”或“褐色女子”。“Mulata” 這個詞通常指非洲裔與歐洲裔混血的女性,在拉丁美洲、西班牙和加勒比地區的文化中較為常見。
“畫胖子大師”費爾南多·博特羅(Fernando Botero,1932-2023)是哥倫比亞著名畫家和雕塑家,以誇張豐滿的人物和物體風格聞名,被稱為“博特羅風格”。他的作品常帶有幽默和社會批判色彩,廣泛展出於世界各地。在老城中有一尊他的胖女的雕塑叫格楚迪絲“Gertrudis",不是什麽女神或名人。當地人相信把手放到胖女的乳房上會有好運。所以塑像的乳房被摸得金光閃閃。
哥倫比亞的咖啡很有名,質優味美。買一些回去自用和送禮都很好。我們船上的一位旅友買了十幾袋,準備回去送人。上檔次啊。
沒有時間去其他地方,這是遺憾。做功課得知,除了豐富的曆史文化遺產,卡塔赫納還以其加勒比海的美麗海灘和周邊島嶼聞名。最受歡迎的度假勝地包括:
——巴魯島(Isla Barú),這裏的白色沙灘和碧藍海水吸引了大量遊客,尤其是著名的普拉亞布蘭卡(Playa Blanca)。
——羅薩裏奧群島(Islas del Rosario),這是由27個小島組成的海洋國家公園,以其豐富的珊瑚礁生態和潛水活動而聞名。
——博卡格蘭德(Bocagrande),這是卡塔赫納的現代區域,擁有許多高端酒店、購物中心和長長的海濱大道。
這些地方我們都沒有時間去。
遊輪碼頭前有一個小動物園,裏麵有不少火烈鳥,鸚鵡,金剛鸚鵡、孔雀等動物。它們不怕人,距離很近也不跑。是一個拍照的好機會。有時工作人員還將金剛鸚鵡放在遊客的手上,肩上,頭上拍照。免費的。在一些加勒比和南美文化中,鸚鵡象征著好運和財富,特別是綠色或金色的鸚鵡,代表財富和繁榮。
這是充實的一天,我們心情十分愉快。在後麵的行程中,遊輪停靠的城市都不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