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上文輸入DeepSeek,請它改寫成散文,結果把題目也改了。還給加了海軍陸戰隊的段子“再來一次”,

本帖於 2025-04-01 14:28:25 時間, 由普通用戶 萍蹤新語 編輯
回答: 參加直升機水下逃生測試萍蹤新語2025-04-01 03:34:50

把上文輸入DeepSeek,請它改寫成散文,結果它把題目也改了。還給加了海軍陸戰隊的段子“再來一次”,形容本人是“鐵棺材裏的一粒塵埃,隨波逐流”。:)

 

《水下三十秒》

 

我屏住呼吸,在漆黑的水中摸索著那根救命的氧氣管。金屬的機身正在下沉,氣泡從四麵八方湧來,像一群受驚的魚。六十秒——這是救生衣上那個小氣瓶能給我的全部時間。

 

"右手順著管子找呼吸嘴。"教練的聲音突然在腦海中響起。我的手指觸到了那個橡膠的凸起,急忙塞進嘴裏,用力一吹,鹹澀的海水從嘴角溢出。第一口空氣湧入肺部時,我才意識到自己剛才一直憋著氣。

 

這不過是訓練的第一課。

 

真正的考驗在模擬艙裏。我們像沙丁魚般擠在那個鐵罐子裏,等待著入水。"低頭!護胸!"教練的吼聲被淹沒在轟然入水的聲音中。水從腳底漫上來,冰冷,緩慢,不容抗拒。我數著:一、二、三...水沒過下巴時,我深吸最後一口氣,想起了"滅頂之災"這個成語的來曆。

 

五秒。教練反複強調的五秒。太早破窗,水壓會像一堵牆把你推回來;太晚,意識已經開始模糊。我用手肘抵著窗框,另一隻手握拳推擊。水下的阻力讓每個動作都像在噩夢中奔跑。安全帶勒在腰間,是此刻唯一的依靠——鬆開它,你就會變成這個鐵棺材裏的一粒塵埃,隨波逐流。

 

最可怕的是側翻。七成墜海的直升機會在十秒內倒扣過來。當訓練艙突然翻轉時,我的血液都衝向了頭頂。氣泡、繩索、裝備,所有東西都在跳舞。那位總記不住步驟的女士就在我對麵,她的眼睛瞪得很大,嘴裏吐出一串氣泡。奇怪的是,最後她卻是第一個浮出水麵的人。絕境中的求生欲,原來比任何訓練都來得強烈。

 

水麵上的陽光刺得眼睛發痛。我數了數,全組都在。遠處的電子屏顯示著殘酷的數字:全球直升機事故死亡率是客機的七倍半,海上墜毀的生還率隻有百分之六十八。這些數字突然變得很具體——它們不再是一份報告裏的統計,而是我剛才那三十秒裏的每一個選擇。

 

訓練結束前,我看到海軍陸戰隊的學員在進行進階訓練。他們帶著全副武裝,在更刁鑽的角度下逃生。有個小夥子連續三次都沒能解開安全帶,水麵上浮起一串急促的氣泡。教官把他撈起來時,他吐著水說:"再來一次。"

 

回去的路上,我摸了摸口袋裏的證書。這張紙每四年更新一次,因為人的求生本能需要反複練習。就像那位女士證明的,本能一直都在,隻是需要被喚醒。而喚醒它的代價,可能是水下的三十秒,也可能是戛然而止的人生。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