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伊瓜蘇
廖康
伊瓜蘇是印第安土著瓜拉尼人稱那瀑布名字的譯音,意思就是大水。其水量據說沒有美加之間的尼亞加拉瀑布大,其高度比不上東非維多利亞瀑布,但其寬度遠超二者。伊瓜蘇是巴西與阿根廷之間將近三百股大大小小的瀑布組合而成。雨季時眾多瀑布連成一體,形成一個馬蹄形的大瀑布,巍巍壯觀。這類介紹在當今信息時代很容易查到,但親眼看見伊瓜蘇瀑布的感受,絕非幾個數字,幾個形容詞能夠表達。
走上巴西九十年代末修建的景區棧道,便開始進入這瀑布王國。眼前的景象真是個神奇的世界:茂盛碧綠的樹木遮不住遠處奔騰的水流,透過林葉空隙可見跳躍的銀白,沒有樹木的空間露出前麵平緩的河流。遠處,藍天白雲下,無數條銀光閃閃的水流從一眼望不到邊的森林裏奔湧而出,好像就是從那些樹木的縫隙間衝出來一樣,連成一段段寬闊雪白的垂簾,這些垂簾間隔很窄,連成一道城牆般的瀑布。不,再走一段,就會看到那是兩道瀑布城牆,其間是一巨大平台,鋪著水,蓋著灌木,興許是喬木。離得遠,看不清楚。總之半是水光,半是綠毯,也有些突出的礁石。從那平台上流下第二道水牆,組成這道水牆的幾個瀑布間隔寬些,其間的林葉更加茂密。洶湧的大水漸流漸緩,河麵越來越窄,終於變成一條柔軟的水帶,向東飄去,消失在樹林裏。
這隻是伊瓜蘇的結尾,往前走,才逐步接近瀑布的開頭。棧道和瀑布如同剪刀張開的兩刃,向中間合攏。越走,水流的衝擊聲越大,林葉透露出的瀑布也越大。當然,這剪刀的兩刃並非筆直,而是彎彎曲曲的。我走著走著,就被包了進去。最後,林木全無,眼前豁然開朗,伊瓜蘇的全貌展示在我麵前。連為水牆的瀑布構成一個巨大的馬蹄,馬蹄的中心,棧道變成了棧橋,插入平台,立於水上。大水在三麵轟鳴落下,隆隆之聲包裹著我,遠勝環球影院的音響。水霧騰騰,水花時濺。很多遊客身著雨衣,但我寧願讓水霧包裹著我,任憑大水的小花撲打到臉上,清冽而令人激昂。此時,我融入了伊瓜蘇。
從阿根廷一側觀看伊瓜蘇別是一番景象。先坐火車進入林莽。我也見到幾個背包客沿著鐵軌徒步行進。下火車左拐,便走上觀光棧橋。一段段鐵架木板棧橋七拐八拐,也許拐了十幾折。每一折都有河上不同的美景,從河水裏左一叢,右一叢冒出樹木或灌木,兩岸更有鬱鬱蔥蔥的樹林。這條寬闊的大河是伊瓜蘇瀑布的源頭之一,流水先緩後急,漸漸形成奔騰的激流和猛進的湍流。棧橋的盡頭是一平台,腳下的河水一股股爭先恐後狂奔,掀起白浪,轟然衝下斷崖,如同山崩地裂,湧起騰騰水汽。我雖在其上,仍被迷得淚眼摩挲。幾番擦拭,稍離欄杆,隻見無數巨大的白龍在我前邊、左邊、右邊翻滾著,扭動著,相互拍打著,似乎還試圖抵抗重力的吸引而向上跳躍著,最終還是一頭衝下去,紮下去,砸下去,落入水潭。但他們好像不甘心墮落,發出巨大的轟鳴,噴起漫天水霧。我吸入水汽,吞下他們的抗議。此時,伊瓜蘇融入我心。
2025年3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