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初識日本 - 2

本文內容已被 [ Helvetia ] 在 2024-12-05 12:02:15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2024  初識日本 - 2

 

 

每去一個新地方,總會看見和體驗一些新鮮東西,這也是我們旅行的目的之一。完後能想起來一些,也算是沒白走一趟。

 

《步行》

 

抵達日本後,要走很多路。暫不說在景區裏走,就是在地鐵站火車站裏也要走很多。在巨大的車站裏麵完全失去了方向感,一方麵得依靠各種方向指示牌和標識,另一方麵得依靠手機地圖。哪個大車站都有很多出口,即使同一個方向也可能有多個不同的出口,用手機地圖幫忙,可以找到離目標最近的出口。好在日本的車站裏,室內的信號都很好,你隻需要有手機的電訊網就行。千萬別完全指望WiFi,即使有,有時登陸很麻煩,一家一套程式,還可能國外手機號不管用。

 

在日本,交通是靠左側行駛,絕大多數情況下,人行也是靠左,特別是在車站裏,上下樓梯,還有在路麵街道上,或景點入口處,基本都是靠左行。不過也有些例外的地方,會有醒目的標識指出要靠右行,所以得靈活點兒。

 

《公交》

 

前篇提到,除了長途乘新幹線外,短程都是用 Suica 卡。有些地方,比如東京,有賣 48h 或 72h 的地鐵通票 (Subway Pass),一定要注意,它可能隻實用於地鐵,不適用日鐵(JR)或其它鐵路公司的火車線路,要乘,你必須另外買票。他們的的地鐵站和火車站都連在一起,你可能根本分不清,實際上也沒有必要分清。哪條線能最方便快捷帶你到目的地,這是最主要的,隻要距離相當,車費都應該是一樣的。因此,強烈建議用 Suica 卡(或其它的 IC 卡),見車就坐,坐一段,付一段錢,既不占便宜,可也不吃虧。

 

日本這些大城市的地鐵線路都是使用線路名(比如:淺草線 Asakusa Line,千代田線 Chiyoda Line),如果隻有幾條線,還好說,這麽多條線,這對不熟悉的遊人來說,不容易記,也不好查找。若用數字編號(8號線,15號線)可能會更好(但沒有特色!)。日鐵線路也是用名字,不過,總是跟著以 J 開始的兩個字母(比如:JY 山手線 Yamanote Line,JT 東海道線 Tokaido Line)。

 

《習慣》

 

日本人在火車裏,地鐵上,沒有人打電話,也幾乎沒有人互相說話,能聽到的聲音就是車輪和鐵軌的撞擊聲。有看劇的,聽音樂的,但都是帶著耳機,絕不會讓旁邊人占了便宜跟著聽(;-)。都說日本人盡可能不給別人添麻煩,但是很樂於助人。我們經常找路,問方向,從來都是得到熱心的解答,指向,有時語言交流不暢,有幾次是帶著我們走一段,直到清楚了,才告別。說到語言交流,他們非常勤快地使用語言翻譯軟件,甚至有幾次酒店前台的工作人員,也用手機的語言翻譯軟件,也可能他們覺得,翻譯器能給出更準確的答案吧。

 

日本人的禮貌是出了名的了,點頭鞠躬很頻繁。在寺廟,神社景點處,進門前先鞠躬,跨過大門後,若見到洗手池,必須先洗手,甚至漱口,然後才開始參觀。結束後,出了大門,轉身鞠一躬後再離去。

 

《驚訝》

 

無論是走在大街上,還是公共場所,都非常幹淨,這同時也帶來了一個不太習慣的尷尬,幾乎找不到一個垃圾桶,連衛生間裏也沒有垃圾桶。經常是垃圾在身上背了一天,晚上回酒店才能取出。

 

日本的公共廁所很幹淨,無論是車站裏的,還是餐館裏的,都非常幹淨,而且坐便池都是帶電動衝洗設備的,甚至公園裏的廁所都是這樣,這把現代生活的質量提高到了一個新水平。真沒見過還有哪個國家達到了這個水準。

 

在許多景點,都能看到穿和服的,當然大多數是女性,年輕年長的都有,特別是在關西地區,那也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啊。可一聽說話,Mamma mia,外語學院來的呀。當然,以亞洲人為主(所以從遠處看分不出來),也有個別歐美靚人。這將以往的認知徹底打翻在地,這事也造假?!實際上,幾乎都是各地遊人在店裏租一套和服,再化妝打扮一番,到景點那裏去擺拍。估計這都是二十國集團的首腦們起了個壞頭,到哪兒開會,都搞些奇裝異服穿上擺拍。上梁不正下梁歪,都給帶壞了。

 

每個酒店都提供幾乎全套的洗漱用品,有的直接放在房內衛生間裏,有的是擺在大堂前台附近,隨需隨取。那下次去日本,根本不用帶洗漱袋了。不知道,有沒有統計浪費的程度如何?

 

前篇提到,日本不少地方還需要用現金,可ATM機上一次最多隻能取三萬日元,每次都收220日元手續費。手續費倒不多,可被逼著取過好多次。是不是我沒找對ATM機?還是因卡而異?記得以前在北美也是,一次最多隻能取兩百美元/加元,不知現在是否還是這樣?在歐盟內一次最多可取一千歐元,隻收固定的手續費。

 

說到現金,在日光二荒山神社還看到有人洗錢:從口袋裏拿出幾張紙幣和一些硬幣,放在竹籃裏,用金龍口中吐出的水衝洗幾遍,然後甩幹,再包起來收好。理解為,祈求財源廣進錢生錢。

 

 

 

 

《脫鞋》

 

知道傳統的日本住宅室內設置:都是拉門,睡在地麵的榻榻米上,吃飯也盤腿坐在榻榻米上,進第一道門就得脫鞋。這是我們第一次去日本,主要選擇住在大城市,沒有刻意住民宅的打算,都是住的西式酒店,所以不涉及脫鞋的問題。

 

但是,經朋友支招,外出觀光,包裏最好額外帶一雙厚襪子。不少參訪室內的部分,都必須脫鞋:姬路城的大天守閣和西之丸,品茶室,京都清水寺的正殿,名古屋城的禦室,日光山的輪王寺和東照宮。對有潔癖傾向的遊客來說,這是最佳措施:脫鞋,套上額外的襪子,參觀完後,脫下外層的襪子再穿鞋,這樣就不會將成千上萬人的“足跡”裝進你的鞋裏。有些地方是進出都走同一個門,鞋可以放在門口的架子上或鞋箱裏;還有的地方是一個門進,另一個門出,所以必須手拎著鞋進去參觀,但入口處都會提供裝鞋的塑料袋。

 

 

謝謝閱覽!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