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哈馬遊記(一):天堂島和亞特蘭蒂斯

來源: yuntai 2023-02-12 13:49:36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0114 bytes)

上一篇博文提到,我們計劃中8夜9天的巴哈馬和百慕大郵輪之行,由於百慕大海域天氣狀況不佳,船方不得不更改預定的航程,百慕大不去了,改在巴哈馬首都拿騷停靠(參見博文:《在大西洋上迎來新年第一縷朝霞》)。這樣一來,原定的航程中在巴哈馬隻看一個挪威郵輪公司所有的私人小島大馬鐙礁(Great Stirrup Cay),這下子增加停靠位於新普羅維登斯島(New Providence Island)上的首都拿騷(Nassau),順道又可遊覽位於天堂島(Paradise Island)上的度假仙境亞特蘭蒂斯(Atlantis),可以去更多的景點打卡了。

巴哈馬是位於北美洲西印度群島北部的大西洋上的美麗島國。陸地麵積1.39萬平方公裏,在世界上位列第160名。按2022年的一項統計,差16個人就剛好41萬人。巴哈馬地形以平坦低地為主,眾多島嶼上擁有完美的粉狀沙灘,周圍環繞著湛藍澄澈的海水,景色絕佳超美。全境包括 700 個島嶼和 2,000 多個散落在大西洋和加勒比海的珊瑚礁,距離佛羅裏達州最近的地方僅約 90 公裏。

這裏的氣候極其溫和,低緯度、溫暖的熱帶墨西哥灣暖流和低海拔賦予巴哈馬溫暖而無冬的氣候。 每日的溫差波動最小(在任何給定的 12 小時內通常低至 3 °C(5 °F))。與美加兩地相比,冬季的一、二月份溫暖卻又不燥熱,典型的冬季早晨在 21 至 23 °C(70 至 74 °F)。數量眾多的基督教教堂、精心照料的街巷道路、富於當地特色的各種禮品商店,現代化的酒店設施以及以英語為母語的居民,加上繁忙地穿梭於美國東南部沿海地區和拿騷的郵輪,所有這些因素加在一起,使這裏成為極為理想的洋溢著濃鬱熱帶風情的度假勝地,生活在北美的朋友們都應該去那裏看看。

在出行前和航行中,了解巴哈馬的曆史和現狀感覺很有意思。

屬於英聯邦國家的巴哈馬實行議會製君主立憲製,所以,當今的英國國王查爾斯三世也是巴哈馬的君主即國家元首。巴哈馬總督是巴哈馬君主即英國國王查理三世在巴哈馬的王室代表,由君主根據巴哈馬總理的推薦任命。 總督保持政治中立,並且隻根據總理的建議行事。 總督更像一個禮儀角色,比如向為巴哈馬及其社區做出貢獻的個人和團體授予榮譽;在國外旅行時,是巴哈馬及其君主的代表。 總督通常為五年任期, 自1973 年 7 月 10 日巴哈馬獨立起,已有 11 人先後擔任總督。

獨立前的數百年間,巴哈馬總督中至少有3位曾經也擔任過英國派駐香港的總督。還有一位鼎鼎大名的做過英國國王之後又到這裏當總督的,他就是被稱為“不愛江山愛美人”的英王愛德華八世(溫莎公爵)。他因執意迎娶離過婚的辛普森夫人而在1936年12月11日被迫退位,隻做了326天國王。1940 年 8 月,他被任命為巴哈馬總督,與他的美國妻子來到這裏,他雖不喜歡這個職位,將巴哈馬稱為“三等英國殖民地”,但他在任期間因對消除貧困所做的努力而受到讚揚。

巴哈馬的曆史也跟美國有緊密的聯係。美國獨立後,有大約 7,300 名保皇派及其非洲奴隸,來到這裏,獲得殖民地政府的安置。1807 年,英國廢除了對包括巴哈馬在內的英國屬地的奴隸貿易; 巴哈馬的奴隸製最終於 1834 年被廢除,這個時間比美國早了大約30年。所以,當時的巴哈馬成為獲得自由的非洲奴隸的避風港。 一些北美奴隸則從佛羅裏達逃到了這裏,美英之間甚至為此出現緊張關係。 美國擔心此舉危害國內大量奴隸貿易的穩定性及其價值,認為英國不應將被迫進入其殖民地港口的美國國內船隻視為國際貿易的一部分。 美國直到南北戰爭時的1863年才由林肯簽署《解放奴隸宣言》,廢除奴隸製,解放所有奴隸。

更“八卦”地說,巴哈馬還是改寫美國當代曆史的地方。1964年春天,現任總統拜登就是在這裏度春假時認識來自紐約雪城大學的內莉·亨特的,以後拜登才選擇去雪城大學修讀法律學位並與內莉結婚。試想,如果拜登沒有來巴哈馬,他就不會遇到內莉;那他後來就不會前往雪城讀法律;不讀法律,他後來從政的經曆就都要改寫了,能否成為美國總統就更說不準了(參見博文:《訪拜登總統的母校雪城大學》)。

這段八卦也從一個側麵說明,巴哈馬是美國人熱衷到此一遊的所在。其實,自19 世紀末起,就有人把巴哈馬群島尤其是新普羅維登斯島一帶稱為“西半球的療養地”("sanitarium of the western hemisphere")。到 20世紀20 年代後期,這裏已成為公認的度假勝地。 今天的巴哈馬,就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而言,是美洲最富有的獨立國家之一(僅次於美國和加拿大),經濟以旅遊業和離岸金融為主。

新年第4天的清晨,當我們的郵輪進入位於新普羅維登斯島拿騷郵輪碼頭時,放眼向東方望去,晨曦初露,霞光繼而穿過雲層灑向周邊的海麵,島礁,一派壯觀動人的景象。

東方那一片巨大的建築群,就是巴哈馬最著名的亞特蘭蒂斯度假村。

我們隨著人流下了郵輪,走出郵輪碼頭。

我們乘坐的郵輪。

隔壁泊位停靠的是一艘維京的郵輪。

出了碼頭,先找到前往天堂島上亞特蘭蒂斯度假村的小巴士。小巴沿著海灣大街(Bay Street)一路向東,再經過連接新普羅維登斯和天堂島之間的大橋,行駛大約3公裏,就進入了亞特蘭蒂斯。 結束在天堂島的行程以後,返回拿騷市中心所在的新普羅維登斯島時才注意到,兩島間還有第二座大橋位於第一座大橋的東麵,通常以它們相對的地理位置稱之為“東橋”和“西橋”。兩座橋都是單向行駛的,去的時候走西側的橋,回來時走東側的橋。2012年,巴哈馬政府以世界上第一位黑人奧斯卡影帝,後來擔任過巴哈馬駐日本大使和駐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大使的西德尼·波蒂埃(Sidney Poitier)的名字命名為“西德尼·波蒂埃爵士大橋”。

亞特蘭蒂斯天堂島是位於巴哈馬群島天堂島的一個以海洋為主題的度假勝地。 它圍繞占地 62 公頃(154 英畝)的水世界而建。這座引人注目的鮭魚粉色度假村占據了天堂島的天際線,在豪華酒店、娛樂中心、水族館和水上樂園中令人回味地再現了亞特蘭蒂斯的傳奇。

亞特蘭蒂斯最早出現在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的《對話錄》中,柏拉圖通過書中角色克裏蒂亞斯的對話,將亞特蘭蒂斯描述為一個比利比亞和小亞細亞加起來還要大的島嶼,是大西洋上的一個傳奇島嶼,傳說中是擁有高度文明發展的古老大陸,國家或城邦,擁有數不盡的寶藏,用不完的財富,但是由於腐化而走下坡。 而眾神“因為人們迷失了方向並轉向不道德的追求而變得憤怒,”作為懲罰,眾神眾怒之下,引發地震和海嘯,導致亞特蘭蒂斯一晝夜之間沉入海中。傳說中的亞特蘭蒂斯島經常出現在文學作品、電視節目、電影和流行文化作品中。比如2001 年的迪斯尼動畫電影《亞特蘭蒂斯:失落的帝國》。從古至今,許多考古學家和曆史學家不認為亞特蘭蒂斯隻是個神話傳說,他們希望在世界某個地方找尋到蹤跡,全球有超過一千處地方被懷疑是亞特蘭蒂斯。

在巴哈馬的天堂島上所建起的這片龐大的建築群,將世人對於亞特蘭蒂斯的傳奇遐想還原成一處真實的圖景,人們置身其中很自然地可以想象遠古時代那個擁有無數寶藏和財富的神奇王國。

亞特蘭蒂斯度假村建築群外景

門前一組飛馬噴泉的青銅雕塑靈感源自古希臘神話中有翼神馬。

亞特蘭蒂斯酒店正門一入口處。

亞特蘭蒂斯酒店內高大寬敞的大廳

水族館裏遊弋著品種多樣,大小不一的海洋魚類,水下部分按照古代傳說中沉入海底的亞特蘭蒂斯城邦的景象打造而成。

擁有各種高檔名牌店鋪的購物中心

豪華氣派的亞特蘭蒂斯會議中心

建築內部地麵,牆壁,穹頂等處,裝飾著各種海洋生物的形態和生活場景,令人仿佛置身海底世界,別具特色,饒有趣味。

亞特蘭蒂斯劇院

帝國宴會廳適合舉辦各種會議、音樂會和其他活動。 我們走過時,這裏正在舉行國際“莎士比亞戲劇協會”的年會。

占地 141 英畝的水上世界冒險樂園。

藍天,白雲,紅樓,綠樹,碧水,美景處處,洋溢著濃濃的熱帶風情。

度假村的遊艇碼頭,專為停靠大型遊艇而設計,沿岸有適合遊人踱步的步道。

碼頭的東側是富於當地特色的購物中心,眾多大小不一的商鋪售賣著琳琅滿目的紀念品。

可以說, 夢幻海洋主題貫穿亞特蘭蒂斯所有景點,吸引著所有遊人來此遊覽,激發起人們無窮的想象力,令人流連忘返。

謝謝瀏覽!敬請參閱相關博文:

在大西洋上迎來新年第一縷朝霞

巴哈馬遊記(二):多彩的拿騷

巴哈馬遊記(三):大馬鐙礁的椰風海韻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