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哥之美 文明之殤

來源: 菲利斯 2021-04-22 08:40:01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4243 bytes)

 

和吳哥結緣,得益於蔣勳老師的書和同名視頻《吳哥之美》,因姐妹們都是鐵杆的“勳粉”,不約而同地被蔣勳老師那細膩唯美的講座所打動,而蔣勳老師本人更是先後十四次遊曆吳哥,令我們對吳哥的興趣大增,真想去看看它到底有何魔力,讓蔣老師一去再去。於是便相約著結伴同行,去看看這個代表了高棉古典藝術最高峰, 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跡的世界文化遺產,也是保存至今的世界上最大的宗教寺廟群,更是享譽世界、曾被某網站票選世界上最值得去的500個地方排名第一的吳哥窟。

首先或許應該澄清一下“吳哥”和“吳哥窟”的概念。吳哥窟,即是吳哥寺,也就是口口相傳的“小吳哥”,是由12世紀蘇耶跋摩二世所建,也是如今吳哥遺跡中保存最完好的寺廟建築,準確地說“小吳哥”才是真正意義上被稱作世界第八大奇跡的建築。而我們一般意義上的吳哥旅遊,則包括大吳哥城所有寺廟及外圍寺廟在內,指的是整個吳哥古跡群。

其次也需了解一下有關印度教三大主神的知識,以便在欣賞吳哥的浮雕壁畫時更好地理解其展示的文化背景。印度教的三位最高主神分別是:梵天(Brahma),乃創造之神,宇宙之主;濕婆(Shiva),是三隻眼的破壞之神;毗濕奴(Vishnu),是宇宙和生命的守護神。在吳哥的浮雕壁畫上到處可見這三位主神的存在。而吳哥王朝的高棉帝國時期,前幾任國王信奉的都是印度教,因此印度教寺廟居多,直到闍耶跋摩七世,因受夫人影響而改信佛教,才有了與佛教有關的寺廟,譬如他建造的巴戎寺,聞名遐邇的“高棉的微笑”的佛像群便出自這裏,但其實仍處處可見其與印度教的淵源。

到達暹粒的第一天,我們便迫不及待地趕往小吳哥,到達時已是傍晚時分,太陽業已落山了,但暮色蒼茫中的小吳哥同樣美的動人心魄,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那印度教信奉的蛇神Naga以及那威武霸氣的石獅,和一輪明月相輝映,在暮色中披上了一層朦朧美。那蛇神的七個蛇頭及周邊的花紋,那石獅身體上的紋路和腳爪形狀,雕工之細膩、造型之精美,實屬罕見,足見當時技藝之精湛高超,而其體態之威武雄壯,亦彰顯當時吳哥王朝之國力強盛,霸氣十足。

著名的小吳哥是柬埔寨的國家名片,其圖片更是印在了柬埔寨的國旗上,而其日出以神妙壯美、色彩多變著稱,故而自然也是吳哥旅遊的重中之重,豈容錯過?知道遊客眾多,為搶占好位置拍照,我們特地起了個大早,結果到那兒一看,還是晚了,已是人群烏泱泱一片。人們都在紛紛舉著相機,安靜地等待著日出那激動人心的一刻。終於漸漸地天空破曉,霞光萬道映紅天際,一輪金輝緩緩地從小吳哥窟的五座塔後升起,那份壯觀和絢麗簡直無法用言語來形容。因小吳哥是整個寺廟群中唯一一座麵朝西方的寺廟,使得那標誌性的五座塔尖在背後朝霞映襯下形成了不可思議的漂亮剪影,恰恰倒映在小吳哥寺前麵的平如鏡麵的水池中,水池中盛開的紅蓮也在朝霞的映照下熠熠生輝,真真是人間絕景,美輪美奐!如此美景,當之無愧地為柬埔寨的象征!

小吳哥寺除了其設計精巧的宏大建築外,其長達八百米的回廊內側的浮雕壁畫乃是小吳哥寺的精華所在,吸引無數遊客在此駐足流連,其雕刻之精美華麗、技法之嫻熟、人物體態之生動均令人歎為觀止,可以想見當年為此耗費的巨大人力和財力。建造於大約公元九到十二世紀的小吳哥寺,曆經戰火,卻依然保存完好,不能不說是個奇跡,仿佛真的有神靈護佑。

浮雕題材主要取自印度教的兩大經典史詩《羅摩衍那》和《摩訶婆羅多》,東牆是“攪動乳海”的傳說及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的“維護”之神毗濕奴的故事,北牆是毗濕奴同天魔作戰的故事,西牆是活靈活現、神態活潑可愛的“神猴助戰”的故事,南牆則是高棉人與入侵者之間的戰爭場景。從中人們可了解吳哥王朝時期的宗教信仰、戰爭曆史及宮廷文化。

看吳哥浮雕壁畫又怎能錯過婀娜多姿的女神阿普沙拉(Apsara)?在印度教的傳說中,代表善的修羅與代表惡的阿修羅像拔河一樣,善與惡勢均力敵維持著世界的平衡,爭執中攪動乳海,從海的浪花中升起了女神阿普沙拉,象征著新生命的誕生,她們淺淺地微笑著,帶著新生和希望的喜悅,精美細膩的雕工細致地勾勒出她們體態的嫵媚迷人、發型的華麗繁複、千變萬化,還有那曼妙的舞姿、優美的身段,真是光彩照人。她們手持含苞待放的蓮花,神態安詳,扭動腰肢,款款而來……據說,小吳哥寺的阿普沙拉女神像多達1500多尊,為尋找蔣勳老師提起的唯一一尊“露齒微笑”的女神像,我們在此細細地來回搜尋,猛然回首,卻發現她就在身後,大有“暮然回首,那人就在燈火闌珊處”之感。

女神太美,跨越千年依然魅力無窮,以至於今天的柬埔寨舞蹈都以此為主要表現內容,其服飾、發型、裝扮到舞蹈的手勢、腰肢搖擺的動作,無一不是女神阿普沙拉的再現…時光悠悠,女神不老!

聖劍寺,是高棉帝國時期最偉大的國王闍耶跋摩七世為其父親所建。據說有聖劍的傳說故事,但現在卻不知劍在何方了。這裏供奉的主要是代表父係文化及生命圖騰的男性生殖器,當然也隨處可見毗濕奴和濕婆的神龕。

塔遜寺是一座小巧玲瓏的寺廟,據說是闍耶跋摩七世為紀念吳哥全盛時期一位驍勇善戰的將軍所建。其中最難得一見的部分便是塔的東門完全被一顆巨樹包裹住了,而樹幹又不偏不倚地正好留出了門洞,奇妙形成了一個天然的樹洞門,這裏也是電影《古墓麗影》的拍攝取景地之一。遊覽當日,恰逢微雨過後,我們居然拍到了彩虹,真是幸運至極!

比粒寺,又被稱作“變身塔”,也是五座金字塔式的建築,據說是當時皇族進行火葬儀式“變身為神”的地方。建築很高,台階陡峭,但塔頂視野開闊,是觀賞落日的最佳地點之一。夕陽餘暉照著紅磚結構的比粒寺,泛著夢幻般暖暖的金色,而落日照耀下的原始森林,襯著高遠的天空,既唯美又大氣。

東南亞史上最宏偉的國都…大吳哥城,又名大吳哥,Angkor Thom, 意思就是大城,是高棉帝國最長久的國都。全城有五道城門,城牆外均有護城河,上各有橋連接城裏城外,每座橋上都有采自印度教神話故事的大石雕,一邊是代表善的修羅,另一邊是代表惡的阿修羅,雙方正在拔河角逐,中間爭奪的便是那條印度教中的保護神Naga。其中的南門是遊客們進入大吳哥城的主要通道,正如元朝人周達觀在他的《真蠟風土記》中曾記載的,“城門之上有大石佛頭五,麵向西方。中置其一,飾之以金。門之兩旁,鑿石為象形。”現存的石雕大都已破損,但依稀還可見當年之雄偉壯闊。

巴戎寺,又名巴揚寺,就是著名的“高棉的微笑”,也是柬埔寨的地標建築,位於大吳哥城的中心,象征著宇宙的中心須彌山,是吳哥寺廟群中唯一的一座佛教寺廟,也是高棉帝國最後一座國家寺院,由晚年受其夫人影響而改信大乘佛教的闍耶跋摩七世所修建,據說巴戎寺的每座石雕四麵佛都是以這位國王為藍本而雕刻的。巴戎寺共有四十多座佛塔,100多尊微笑的佛像,結構宏偉,線條有力,雕工精細,表情栩栩如生。他們雙目闔起,嘴唇微揚,麵容慈祥平和,佇立千年,對飽經戰亂、殺戮的柬埔寨人民慈悲垂眉,試想一下,站在這一尊尊看遍世間滄桑、莊嚴肅穆、滿懷悲憫的佛像下,還有什麽好糾結放不下的?而如今信奉小乘佛教的柬埔寨人,雖物質生活匱乏貧窮,又曆經戰亂痛苦,卻隨處可見他們露出單純可愛的笑容,那是一種發自內心的喜悅,或許這便是“高棉的微笑”所傳達的強大力量?

巴戎寺外側廊壁的浮雕壁畫,雖不及小吳哥寺的保存完好,但同樣是精美絕倫,除了印度教幾大主神的神話故事及永遠美麗的女神阿普沙拉之外,也是唯一一個有刻畫當時普通百姓生活情景的寺廟,有鬥雞,有賣魚,有手工製作陶坯,有下棋,有看野豬互鬥,也有婦人生產,樸素單純的庶民生活是如此生動有趣。同時也體現了修建這座寺廟的闍耶跋摩七世跟其他國王的不同,除了關心君權神授之外,也對普通百姓生活有了關注。國王本人親眼見證過高棉帝國的鼎盛,也親曆過戰爭的殘酷,目睹過殺戮無數,既看到過國家重建,也看到過滿目瘡痍,晚年篤信佛教,為百姓建了100多所醫院和學校,真正有了悲天憫人的情懷,這也就是為何巴戎寺的四麵佛都有一種慈悲和柔善的神秘力量,留傳千年,彌久不衰。

巴芳寺,位於巴戎寺附近,它的建造時間比大吳哥城還更早一些,是大吳哥城內的最高建築,階梯陡斜,攀爬委實不易,但上到寺頂,俯瞰下方那條架高的長長的石柱引道,蔚為壯觀。巴芳寺在戰亂中損毀嚴重,修複工作艱巨繁重,中間又因政治動蕩而被迫中斷,現如今依然是亂石成堆,甚為遺憾。

出了巴戎寺及巴芳寺,不遠處便是空中宮殿和鬥象台。空中宮殿也是由須彌台重疊成金字塔形,也是須彌山的象征。據周達觀的記載,空中宮殿原有一金塔是國王的寢宮,金塔內住著高棉人奉為神靈的蛇神,國王每夜必到金塔睡眠,可惜現已不複存在。鬥象台是吳哥國王檢閱軍隊及舉行慶典儀式的地方,自然也是吳哥的政治中心。平台兩邊或以三頭的大象為柱,或以大神毗濕奴的座騎金翅神鳥迦魯達(Garuda)為柱,雖以破敗,卻不難想象當年鼎盛時期的壯闊場麵。

塔布隆寺,是闍耶跋摩七世為其母所修建的廟宇,也是吳哥古跡中最大的建築之一。塔布隆寺最奇特最有吸引力之處就在於,它幾乎是一所被叢林所包圍所吞噬的寺廟,巨大的樹木從建築物上拔地而起,粗壯的樹根盤根錯節,緊緊纏繞著寺廟建築物生長,穿過梁柱、屋簷及門窗,渾然成為不可分割的一體,不由讓人感歎生命力的頑強,因此修葺人員也放棄了修複,任其保持原貌,如此反而成就了一個不可思議的神奇景致。電影《古墓麗影》也情有獨鍾地選取了那個被古樹包圍著的門作為古墓的入口,真是天然妙成。

小巧玲瓏的女王宮,實際並非女王的住所,準確地說應該叫“班蒂斯蕾”,是高棉帝國時期雕塑的精華所在,為紅沙岩建築,供奉的是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的濕婆神。女王宮以色彩豔麗、富麗堂皇而著稱,擁有吳哥最美最精致的女神雕像,門楣上的雕刻更是精致細膩,被譽為“吳哥古跡明珠”和“吳哥藝術之鑽”。我們遊覽當日,偶遇泰國來做佛法的小沙彌,他們鮮豔的橘紅色袈裟和古色古香的殘破建築,形成一幅和諧卻有極強視覺衝擊力的最美畫麵,令人難忘。

崩密列,是一座最有廢墟感也最有夢幻感的寺廟,坍塌損毀嚴重,亂石嶙峋,雜草叢生,顯得神秘荒涼又有曆史滄桑感,因而也成了電影導演們的最愛,《古墓麗影》也選取了這地方來拍攝部分鏡頭。

吳哥古跡寺廟眾多,還有東梅奔寺,克拉凡寺,神牛寺,巴孔寺,等許多寺廟,建築風格也大體相同,便不一一列舉了。若有時間,每一座都值得慢慢欣賞。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吳哥國家博物館”,其中展示的1000尊佛像如同在講述柬埔寨的宗教文化的發展曆史,高棉帝國的神話起源及諸王的故事也濃縮在這小小的展廊裏,而裏麵收藏的來自小吳哥寺和大吳哥城的石雕作品也都是精華之中的精華,其精致細膩的雕工堪稱藝術品上的極致,精美到無以言表,很遺憾卻不讓拍照。

吳哥之美,美的驚心動魄,吳哥古跡所展現出來的令人驚歎不已的建築學奇跡,還有輝煌壯麗的城市建設,以及其鬼斧神工般的高超石雕藝術,都足見其當年的文明程度之高,國力之強大。和史上其它強盛發達的文明一樣,吳哥王朝的被摧毀,亦不過是旦夕之間的事,不能不說是人類文明之殤!若不是一位法國生物學家的偶然發現,尚不知這片龐大的吳哥古跡還要被掩埋多久?曾經不可一世的高棉帝國,被摧毀了什麽,又留下了什麽,答案或許就在那永恒的“高棉的微笑”中…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謝謝分享,歡迎新網友。 -林間曲徑金秋時- 給 林間曲徑金秋時 發送悄悄話 林間曲徑金秋時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4/22/2021 postreply 14:35:39

上一張我在吳哥窟的抓拍,美女警察和僧侶。你最後一組照片裏,左上角那張 -KTM- 給 KTM 發送悄悄話 KTM 的博客首頁 (402 bytes) () 04/22/2021 postreply 18:27:32

學習了!這裏麵學問太大了! -來也匆匆London- 給 來也匆匆London 發送悄悄話 來也匆匆London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4/26/2021 postreply 06:48:00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