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首都布拉格

來源: 天涯海角54 2019-08-10 12:35:30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3689 bytes)

奧匈帝國深度遊, 布拉格是捷克首都和最大城市、歐盟第十四大城市,和曆史上波西米亞的首都,位於該國的中波希米亞州、伏爾塔瓦河 ...。14世紀,布拉格在神聖羅馬帝國盧森堡王朝的查理四世統治下達到鼎盛時期。一九八九年自從鐵幕倒下以後,布拉格再度成為歐洲(和世界)最受歡迎的旅遊目的地之一。它是歐洲居第6位的旅遊城市,外國遊客人數僅次於倫敦、巴黎、羅馬、馬德裏和柏林。在這裏,可以看到世界上最簡樸和最繁複的建築風格,從羅馬式、哥特式建築、文藝複興、巴洛克、洛可可、新古典主義、新藝術運動風格到立體派和超現代主義。

布拉格之春是1968年1月5日開始的捷克斯洛伐克國內的一場政治民主化運動。這場運動直到前蘇聯及華約成員國二十多萬機械化軍隊武裝入侵捷克才告終。天鵝絨革命是指捷克斯洛伐克於(東歐劇變時期)發生的民主化革命,是指沒有經過大規模的暴力衝突就實現了政權更迭,如天鵝絨般平與柔滑。

布拉格建築給人整體上的觀感是建築頂部變化特別豐富,並且色彩極為絢麗奪目(紅瓦黃牆),因而擁有“千塔之城”、“金色城市”等美稱,號稱歐洲最美麗的城市之一。綽號:千塔之城、金色城市、萬城之母、歐洲之心。布拉格的老城保護的相當好,禁止大客車入內,遊人隻能步行進入。

聖維特大教堂。

聖維特大教堂。

教堂屋簷下排水用的小鬼。

小鬼口中吐水,如東方的龍頭吐水一樣。

聖維特大教堂位於布拉格城堡內,是哥特式建築的精彩範例,其中有許多波希米亞國王的墳墓,是捷克最大、最重要的一座教堂。第一座座落於今日聖維特教堂的位置的教堂是一座早期羅馬式圓形建築,建於925年,由波希米亞公爵瓦茨拉夫一世建成。

在1060年擴建為羅曼式教堂,1344年查理四世下令在原教堂的基礎上建造一座哥特式教堂,於20世紀初才修建完畢。20世紀教堂更換的彩色玻璃窗為阿爾豐斯·慕夏作品。

彩色玻璃窗。

彩色玻璃窗。

教堂裏的銀器。

教堂裏的銀器。

教堂裏的銀器。

教堂裏的銀器。

教堂裏的銀器。

教堂裏的銀器。

教堂內的聖徒。

特別有趣的是帕爾萊勒的網狀拱頂。中歐的後期哥特式以裝飾華麗的非凡拱頂為特色,這開始於帕爾萊勒在聖維特主教座堂唱經樓發展了自己的拱頂係統。其他地區哥特式風格也展示了驚人的獨創性和裝飾性拱頂的設計,英國哥特式的垂直風格。一個遺留的問題是受到了何種影響。一些英國藝術和建築曆史學家猜想彼得·帕爾萊勒可能在某個時候前往英格蘭旅行,研究偉大的英國哥特式主教座堂,啟發了他建造聖維特。但是,英國哥特式的使用垂直風格和奢侈的拱頂開始於14世紀末,也很有可能是布拉格聖維特主教座堂影響了英國哥特式的發展。

黃金巷在聖喬治教堂與玩具博物館之間,拐進一條小巷後到了這個小屋林立的黃金巷,宛如童話故事內的小巧房舍,是布拉格最詩情畫意的街道,黃金巷原本是仆人工匠居住之處,後來因為聚集不少為國王煉金的術士,因而有此名稱,然而在19世紀之後,逐漸變成貧民窟, 20世紀中期重新規劃,將原本的房舍改為小店家,現在每家商店內可看到不同種類的紀念品和手工藝品,例如16號的木製玩具、20號的錫製布拉格小士兵、21號的手繪衣服,19號的外觀最有看頭,是花木扶疏的可愛花園小屋。


黃金巷之所以會引起如此名聲,還是名作家卡夫卡曾居住於此的緣故,1916年時捷克著名的文學家、當時隻是一位銀行小行員的卡夫卡(Franz Kafka),喜歡這裏的環境,以每月20克朗租了這裏門牌為22號的房子作為工作室,並在此默默完成了當時不為人知的作品《鄉村醫生》和《致科學院的報告》;而門牌12號住的則是曆史小說家瑪蘭納。

黃金巷的出口,各種風格的房子擠在一起。麵對的一棟,是典型文藝複興式的三角屋頂。而後麵臘燭頭是典型的拜占廷式建築。

新城堡階梯(Nové zámecké schody)是布拉格的一條公共坡道,為步行者而設計,連接小城的Thunovskou 街與布拉格城堡前的城堡廣場,該路也構成小城與城堡區的分界線。

這個階梯最早見於記載是在1278年,在中世紀稱為直路(Strmá cesta)。17世紀已形成目前的外觀。新城堡階梯的名稱實際上是誤導,因為其實它早於布拉格城堡東側的舊城堡階梯(Staré zámecké schody)

公共坡道邊的花園。

公共坡道邊的葡萄園。

公共坡道邊的市容。

當地人的婚禮。戴著漂亮的帽子。

公共坡道邊的市容。

伏爾塔瓦河是捷克最長的河流,發源於波希米亞森林,向北流經南波希米亞州、中波希米亞州和首都布拉格。美麗的伏爾塔瓦河將布拉格城一分為二,橫跨河上的18座古老和現代化的大橋精巧地將兩岸城區聯為一體。

可以乘坐遊船觀賞布拉格的風光。河流周邊和野營點有不少租船的地方。

著名的捷克國民樂派作曲家斯美塔那的交響詩組曲《我的祖國》(Má vlast)的第二首〈伏爾塔瓦河〉就是描繪該河的如畫景色。樂曲的前奏非常非常的優美,蜿蜒曲折,疊宕起伏,大氣磅礴, 勘稱大師級的頂峰之作。

伏爾塔瓦河平靜地流過市中心。

河邊風格各異的建築。

布拉格城堡曾經是捷克王室所在地,現在則是總統與國家機關所在地,這裏也是眺望老城區絕好的觀景台。捷克總統府。

這裏保存著波希米亞王國的王冠。布拉格城堡是世界上最大的古城堡,長570米,平均寬約130米。城堡裏最主要的三個景點分別是[聖維特大教堂](http://place.qyer.com/poi/39882/)、[黃金巷](http://place.qyer.com/poi/38573/)和舊皇宮。

舊皇宮每天中午12點時會舉行士兵換崗儀式,很有特色。

城堡中著名的聖維特大教堂,是整座城市最古老的部分,至今已有1000多年曆史。聖維特大教堂是一座宏偉的灰黑色哥特式建築,參觀重點包括20世紀的彩色玻璃窗、聖約翰之墓和聖溫塞斯拉斯禮拜堂。中期教堂的大型彩色玻璃是布拉格著名畫家穆哈的作品。

保護完整的老城區。

河邊的建築。

小城橋塔是查理橋通向伏爾塔瓦西河岸小城區上的一高一低兩座塔,中間由一門相連。較小的橋塔是這兩座塔樓中較老的一座,是朱迪大橋的一部分,又被稱為朱迪塔(Juditina vě?)。興建於12世紀,是羅馬式建築。1342年2月3日,大洪水衝毀了四分之三的朱迪橋。

1357年7月9日,皇帝查理四世建立新的石橋。新橋後來稱為查理大橋,仍經過舊橋的路線,唯一保存的就是朱迪塔。第二座較高的哥特式橋塔在國王波傑布拉迪的喬治(Ji?í z Poděbrad)在位時期才完成。目前的形式在1879年 - 1883年經過了建築師約瑟夫莫克(Josef Mocker)的修改。繼承了老城橋塔建築風格。內部有關於查理橋曆史的常設展覽會。

查理大橋建於1357年,是一座極具藝術價值的石橋。大橋橫跨伏爾塔瓦河,長520米,寬10米,有16座橋墩,兩端分別是布拉格城堡區和舊城區,以前這裏還是曆代國王加冕遊行的必經之路。

橋上可以觀賞到街頭藝人的表演和一些手工藝創作,還可以買到很多藝術品,例如表現查理大橋的水彩畫,以及身著傳統捷克服裝和宮廷服裝的木偶等。

這座歐洲最古老最長的橋上有30尊聖者雕像,都是17-18世紀捷克巴洛克藝術大師的傑作,被歐洲人稱為“歐洲的露天巴洛克塑像美術館”。

伏爾塔瓦河上的船閘。

伏爾塔瓦河的遊船上。

 

市政廳旁的小教堂屋頂圖案。

泰恩教堂上的鍾樓。

雕像的原件現保存在博物館內,橋上大部分已經換成複製品。其中橋右側的第8尊聖約翰雕像,是查理橋的守護者。

圍欄中間刻著一個金色十字架位置,就是當年聖約翰從橋上被扔下的地點。(圖左十字架處)

查裏橋上的塑像。

老市政廳登頂俯瞰布拉格。老城廣場捷克語:Staroměstské náměstí),或譯為舊城廣場。是捷克共和國首都布拉格老城區的一個古老的廣場,立有宗教改革先驅揚·胡斯雕像,常被稱為胡斯廣場。又因其為布拉格最富名氣的廣場,往往被直稱為布拉格廣場,而臺灣歌手蔡依林則有一首以此為名的歌曲。

從市政廳上遠眺老城區。

廣場的中心豎立著胡斯雕像,這位捷克宗教改革先驅揚·胡斯,因為反對羅馬教宗販賣贖罪券而在康斯坦茨教廷火刑處死,因而引爆了胡斯戰爭

雕像立於1915年7月6日,揚·胡斯逝世500周年之際。

哥德式建築泰恩教堂泰恩教堂捷克首都布拉格老城區的代表建築,自14世紀起就是該區的主要教堂。教堂的鍾樓高達80米,塔頂是四個小尖頂。

從市政廳上遠眺大教堂。

從市政廳上俯瞰市政廣場。

從市政廳上俯瞰市政廣場上的市場和賣藝人。

布拉格老城的聖尼古拉教堂(Kostel svatého Mikuláše)位於捷克首都布拉格老城廣場巴洛克風格,建於1732年至1737年。

教堂內值得注意的有管風琴,以及天花板上描繪聖尼古拉、聖本篤生平和舊約故事的濕壁畫,1735年至1736年由巴伐利亞畫家Kosmas 達米安阿薩姆創作。人造大理石的主祭壇建於1737年。

泰恩教堂上的聖母。

從市政廳上俯瞰胡斯紀念碑。

從市政廳上遠眺歌劇院。

從市政廳上遠眺紅頂教堂。

布拉格街景。當年蘇聯坦克充滿街頭。

從河上看查理老橋。

國家博物館及瓦茨拉夫廣場,典型的文藝複興式建築。

這座新文藝複興式建築,建於1880年,是捷克國家複興的建築象征。據說內部有著華麗的大理石裝飾,不過我們時間有限就沒有入內參觀。博物館外牆比較淺色的部分布滿了彈孔,這是1968年的時候,以前蘇聯軍隊為主的華沙公約組織士兵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士兵們將博物館誤認為是共和國前國會和廣播電台,而進行了攻擊。博物館平台上是一座著名的聖瓦茨拉夫騎馬像(大衛的作品就是將這座著名雕像進行顛覆性改造)。它出自Josef Myslbek的手筆,可以說是布拉格的象征之一。

市民會館是布拉格的音樂廳和地標建築,在捷克共和國的建築和政治史上都是一座重要建築。它座落在舊城與新城之間的共和國廣場。

這座新藝術運動風格的建築是那個捷克民族主義的結晶體,由頂級捷克藝術家進行裝飾。正立麵入口上方是大型陶瓷半圓馬賽克,“向布拉格致意”,是卡雷爾Špillar的作品。兩旁是拉吉斯拉夫沙勞恩的寓言雕塑,而裝飾工作則是約瑟夫馬紮特卡等人的作品。內部有阿爾豐斯·慕夏和馬克斯·什瓦賓斯基等名家的壁畫,全都是民族主義的主題。

市民會館內的主要空間是用於舉辦音樂會的斯美塔那音樂廳,得名於斯美塔那。在1918年10月28日,斯美塔那音樂廳是捷克斯洛伐克宣布獨立的地點。

斯美塔那音樂廳對麵的歌舞劇院,經常上演芭蕾舞劇。

 

查理老橋。

查理老橋。

伏爾塔瓦河上的天鵝。

路過布拉格音樂廳。

布拉格音樂廳音樂會入口處,正有演出,兩個門衛給我作了個pose。典雅高尚表露無遺,再見布拉格。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寫得真好 -ZXCQW- 給 ZXCQW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8/23/2019 postreply 19:15:00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