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帆愛琴海-雅典

來源: 天涯海角54 2019-08-10 12:34:06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57023 bytes)

雅典希臘語Αθ?ναAthína[a?θina]古希臘語?θ?ναι轉寫:Athēnai)是希臘首都,也是希臘最大的城市。雅典位於巴爾幹半島南端,三麵環山,一麵傍海,西南距愛琴海法利龍灣8公裏,屬亞熱帶地中海氣候基菲索斯河伊利索斯河穿城而過。市內多小山。

雅典是世界上最老的城市之一,有記載的曆史就長達3000多年。現在雅典是歐洲第八大城市[1]。雅典是希臘經濟、財政、工業、政治和文化中心。雅典也是歐盟商業中心之一。市區人口330萬,加上郊區人口共有380萬人口。城市的麵積為39平方公裏,加上郊區為412平方公裏。[2]

古雅典是一個強大的城邦,是馳名世界的文化古城。希臘是西方哲學的搖籃,是柏拉圖學院和亞裏士多德的講學場所的所在地。[3][4]蘇格拉底希羅多德伯裏克利索福克勒斯阿裏斯托芬歐裏庇得斯埃斯庫羅斯和其他著名的哲學家、政治家和文學家都在雅典誕生或居住過[5],雅典也因此被稱作“西方文明的搖籃”和民主的起源地。[6]公元前5世紀和4世紀在文化和政治上的成就對歐洲及世界文化產生重大影響。[7]

雅典至今仍保留了很多曆史遺跡和大量的藝術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是雅典衛城帕提農神廟,是西方文化的象征。

雅典是現代奧運會起源的地方。1896年曾舉辦過第一屆夏季奧運會。2004年,第二十八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在雅典舉行。

帆船清晨靠近雅典港口,見到的大型汽車滾裝船。希臘島與島之間的交通就靠這些滾裝船。

清晨進如城裏,雅典城內的公共廁所別具地中海風格。

城內緊靠碼頭的奧林匹克主體育場,是2004年雅典奧運會的中心,位於雅典北郊馬羅西,是雅典奧林匹克綜合體育場的一部分。體育場可容納55000名觀眾,曾進行開閉幕式、田徑和足球比賽。體育場由西班牙建築師聖迭戈·卡拉特拉瓦設計建造。

雅典至今仍保留了很多曆史遺跡和大量的藝術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是雅典衛城帕提農神廟,是西方文化的象征。 在晨光下遠眺雅典衛城。

雅典是現代奧運會起源的地方。1896年曾舉辦過第一屆夏季奧運會。2004年,第二十八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在雅典舉行。19世紀末由法國顧拜旦男爵創立了有真正奧運精神的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這是第一屆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開幕式場地。

奧林匹克運動會最早起源古希臘,因為舉辦地在奧林匹亞而得名。自1896始每4年舉辦一次,隻有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中斷過3次(分別是在1916年、1940年和1944年),更確立了會期不超過16日的傳統。奧林匹克運動會現在已經成為了全世界和平友誼的象徵。

1896年奧運在1896年4月5日舉行,雖然隻有13個國家300名運動員參加,但是它第一次成為了國際性的比賽。這一屆的冠軍沒有金牌,因此不能被稱作“金牌獲得者”。在這一屆奧運會上,也確定了奧運會由奧委會的各成員國輪流舉辦的原則。

 

現代奧林匹克之父”的法國教育家皮埃爾·德·顧拜旦於1892年在索邦大學把範圍擴大到全世界。

曆屆奧運會從1896年開始,每4年舉辦一次,其中第6屆(1916年)、第12屆(1940年)、第13屆(1944年)由於戰爭的原因沒有舉行,但是屆數仍然按照順序排列。

帕特農神廟古希臘文Παρθεν?ν現代希臘文Παρθεν?νας)興建於公元前5世紀的雅典衛城,是古希臘奉祀雅典娜女神的神廟。它是現存至今最重要的古典希臘時代建築物,公認是多立克柱式發展的頂端;雕像裝飾更是古希臘藝術的頂點,此外也被尊為古希臘與雅典民主製度的象徵,是舉世聞名的文化遺產之一。近兩世紀以來,希臘對該神廟持續進行修復與重建工作。[3]

雅典衛城是希臘最傑出的古建築群,是綜合行的公共建築,為宗教政治的中心地。雅典衛城麵積約有4平方千米,位於雅典市中心的衛城山丘上,始建於公元前580年。

衛城中最早的建築是雅典娜神廟和其他宗教建築。雅典衛城,也稱為雅典的阿克羅波利斯,希臘語為“阿克羅波利斯”,原意為“高處的城市”,或“高丘上的城邦”。

雅典衛城是最著名的衛城,位於陡峭的山崗上,建於公元前5世紀中葉,是為保護女神雅典娜而建的住所。

酒神劇場位於雅典,又名狄奧尼索斯劇場,位於雅典衛城南側,依山而建,天然構成一個略大於180度的半圓形,在三麵山坡環繞之中,設一個開敞式的露天大舞台,坡上依山建起階梯狀的條形座椅,就成了一座龐大的露天圓形劇場。西側的阿迪庫斯劇場現在仍然作為夏季露天音樂會和戲劇表演的場所,東側的酒神劇場作為景點向遊客開放。該劇場建於公元前5世紀,最早是向酒神祈禱的地方。

古希臘最偉大的劇作家埃斯庫羅斯、索福克勒斯和阿裏斯托芬,都在酒神劇場演出自己的作品,而且現存的古希臘戲古希臘雅典的酒神劇場劇,都是在這裏舉行的首演,因此這座酒神劇場,又是後世西方戲劇的奠基地。劇場後來又重修過多次。其中公元前342年到326年的一次,是由利庫爾古斯進行的。這次重修,建起石砌的永久性舞台,觀眾席有64排,分上下兩區,全是石建的座位,能容下一萬多觀眾。劇場裏設有貴族和祭司專用的貴賓席,蓬泰裏克大理石質地的座椅,上麵裝飾著各式浮雕,還刻有座位主人的名字,酒神祭司的座位在正中,正對著祭壇,雕刻最為精美。像這樣的貴賓席,劇場裏設有幾十個,很多都保存到現在。

大約在公元3世紀,劇場經過最後一次修建,在樂池四周加上防水裝置,以便表演海戰的場麵,樂隊則可以移到備用的樂池中演奏。酒神劇場在當時,不隻是上演戲劇,而且很多重大的典禮、儀式、比賽也在這裏舉行。劇場裏大量的大理石浮雕、塑像,都有很高的考古價值。

雅典位於地中海氣候帶和高山氣候帶的交界點,是典型的地中海氣候。

雅典衛城現存的最重要遺跡除了帕特農神廟,還包括山門、尼基勝利女神廟以及伊瑞克提翁神殿。

雅典位於阿提卡的中心平原地帶,四周群山環繞。西麵是艾加裏奧山,北麵是帕尼薩山,東北麵是彭特裏山,東麵是伊米托斯山,西南麵則是薩龍灣

雅典是歐洲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其曆史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 約公元前1000年 ), 雅典成為古希臘的核心城市。從公元前9世紀晚期到8世紀初,古希臘時代雅典就已是一座歷史非常悠久的古城,出現貴族的豪華墓葬,鐵器和青銅生產也發展迅速,達到建立城邦的程度。[9]梭倫是雅典城邦的第一任執政官,庇西特拉圖是他的繼任者。在他們統治時期,雅典工商業有顯著發展。公元前5世紀成為西方文化的搖籃。

公元前492年,希波戰爭爆發,波斯在幾個大的戰役中都遭到失敗,直到公元前449年希波雙方締結和約,戰爭才結束。[10]公元前431年6月,雅典和斯巴達之間的伯羅奔尼撒戰爭爆發,曆時二十餘年,以雅典失敗告終。

中世紀雅典開始衰落,拜占庭帝國統治期間又得到複蘇。在聖戰期間,雅典由於和意大利的貿易往來而興旺繁榮。在奧斯曼帝國統治期間,雅典再次衰落。19世紀,雅典成為獨立希臘的首都。1920年代,由於戰爭的爆發,大量來自土耳其安那托利亞的難民湧入雅典,也使雅典的人口得以膨脹。今天大約有一半的希臘人口生活在雅典。

雅典從1832年希臘獨立戰爭結束後一直是希臘的首都。雅典是阿提卡大區及雅典州的首府。

赫淮斯托斯神廟是一座大致保存完好的古希臘神廟,供奉古希臘神話中的火神和匠神赫淮斯托斯多立克柱式,位於雅典古市集(Agora)的西北側,Agoraios Kolonos 山頂。

從7世紀到1834年,它曾是希臘東正教聖喬治教堂。1833年2月2日,在慶祝第一位希臘國王奧托一世抵達期間,舉行最後一場彌撒。1834年,奧托一世下令將其改作博物館,直到1934年,恢複為古老的紀念碑,並進行廣泛的考古研究。

雅典州的主要城市有雅典、比雷埃夫斯珀裏斯特拉卡利地亞。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獨立的議會和選舉產生的市長。

宙斯神廟位於奧林匹亞村,是為了祭祀宙斯而建的,也是古希臘最大的神廟之一。宙斯神殿建於公元前470年,於公元前456年完工,由建築師Libon設計,宙斯神像則由雕刻家Pheidias負責。直到公元前86年,羅馬指揮官蘇拉(Sulla)攻占雅典,破壞了尚未完成的建築,將一部分石柱和其他建材拆下來之後,運到羅馬。直到今天,在羅馬市中心的古羅馬廣場遺址上,還能看見它們。宙斯神廟尤以象牙和黃金的塑像而聞名於世。

蘇格拉底和他的學生柏拉圖及柏拉圖的學生亞裏士多德被並稱為“希臘三賢”。蘇格拉底出生於雅典,被後人廣泛認為是西方哲學的奠基者。[20]柏拉圖寫下了許多哲學的對話錄,並且在雅典創辦了知名的柏拉圖學院。[21]亞裏士多德 在柏拉圖學院生活了20多年,在許多領域都留下廣泛著作,包括了物理學形而上學詩歌生物學動物學邏輯學政治、政府、以及倫理學

衛城的山門。

雅典娜勝利神殿是雅典衛城裏的一所神殿,英文名稱中的“Nike”是希臘文勝利的轉譯。古希臘民眾在這裏祭祀勝利和智慧之神——雅典娜。在雅典與斯巴達的長期戰爭中,雅典民眾經常來此祈求勝利。

山門上的大理石蓋瓦。

從山上俯看衛城山門。

帕特農神殿高21米有餘,然而材料和工藝精美之極。 一直被美術史家稱之為“人類文化的最高體現”,“世界美術的王冠”。二千四百年前,這遺址上曾經載著世界無比的精美的藝術品。

神廟坐西向東,由46根多立克柱環繞,長邊方向每邊17根,短邊方向每邊8根。

這神殿建築動工於公元前454年,到了前408年完工,曆時46年。全部用世間精良的大理石,即所謂“彭特利庫斯大理石”建成。殿為長方形,向西。正麵和後麵各八根柱子,兩旁各十七根柱子。內陣還有兩排柱,每排六根。 中央供著守護雅典的女神像,即雅典娜·帕提農(Athena Parthenon)。神像全用黃金和象牙雕成,右手執長槍,左手持盾,和平威嚴的一種女戰士。

正在重建中的神廟。

工程在一座寬大的石灰岩地基開工,這塊地基延伸雅典衛城南部的頂峰,提昇其高度。

這座帕德嫩神廟作為祭祀雅典娜之用,存在了近1000多年,公元4世紀時,其歷史比羅馬聖彼得大教堂還更長,卻仍保存良好。雖然過去曾有光榮的歷史,但這時雅典已經降格成羅馬帝國一省的普通城市。第五世紀某時,巨大的雅典娜神像被一位皇帝搶奪,且搬到君士坦丁堡,隨後大約在第四次十字軍東征時,被毀於對該城市的洗劫之中。1456年,雅典陷落於鄂圖曼土耳其帝國手中,帕德嫩神廟又再度被改為一座清真寺

神廟的工程始於馬拉鬆戰役(公元前490~88年)結束後不久,設計構想是獻給雅典娜女神的神廟,內部供奉有雅典娜·帕德嫩巨像。納許維爾帕德嫩神廟裡的現代重製版1:1雅典娜巨像。

當年被額爾金伯爵所拿走的神廟石雕主要藏於英國大英博物館,其他被拿走的的雕刻品分別被收藏在法國巴黎羅浮宮丹麥哥本哈根等地,其他大部份剩餘物收藏仍然屹立在雅典帕德嫩神廟東南方低於地平麵的衛城博物館,而且不久會搬遷到新的建築物去。

還有少數彫刻仍可以在神廟的廟體上看到。希臘政府從1983年開始爭取,要求大英博物館把雕像歸還給希臘[21]雖然大英博物館館方堅持拒絕歸還雕像,不過英國的歷任政府已經勉強地推動館方去做歸還的動作

厄瑞克忒翁神廟(古希臘語:?ρ?χθειον)是古希臘建築的傑出代表,也是古雅典最為重要的神廟之一。

神廟位於雅典衛城北側,建於公元前421年至公元前406年,采用的是愛奧尼亞柱式。神廟是為供奉雅典娜波塞冬和傳說中雅典國王厄瑞克透斯而建。

今天所看到的神廟建於公元前421年-前406年期間,它的設計者是穆內西克萊斯,神廟得名於傳說中古希臘英雄厄裏克托尼俄斯的名字。

女像柱希臘語Καρυ?τις,複數形態:Καρυ?τιδες;也可稱之為女人像柱)是一種作為女性形象雕塑的建築支撐結構,她是用來取代圓柱[a]或是頂樑柱的建築地位,並且乘載著蓋壓在她(女像柱)頭上的柱頂

希臘與波斯之間戰爭的年代以前,女性形象被用來當作裝飾支撐物就已經出現在希臘[2]古代近東地區了。

厄瑞克忒翁神廟的女性形像柱子代表了卡裏埃女性的懲罰。她們體積龐大豐厚,錯綜複雜編排的髮式是對頸部提供靜態支撐的關鍵目的

這些原來的六尊少女像的其中之一,在十九世紀初被額爾金伯爵給移走了,今日被安置在倫敦大英博物館珍藏。

而雅典衛城博物館則保有其他五尊少女像,其神廟現址則由仿製品所替代著。

今天所看到的神廟建於公元前421年-前406年期間,它的設計者是穆內西克萊斯,神廟得名於傳說中古希臘英雄厄裏克托尼俄斯的名字。

這棟建築物的雕刻師和石匠是一個名叫菲狄亞斯的人,伯裏克利曾雇傭他設計和建造了厄瑞克忒翁和帕提農這兩座神廟。

厄瑞克透斯在荷馬的敘事史詩《伊利亞特》中被提及,他是一位偉大的君王,在古風時期統治著雅典,並且厄瑞克透斯和英雄厄裏克托尼俄斯經常被融合為一人。

拜占庭時期,在厄瑞克忒翁神廟內建造了一座基督教堂,直到十七世紀神廟一直都較好的保存了下來,1687年,威尼斯軍隊圍攻了雅典,同時也給厄瑞克忒翁神廟造成了巨大的損毀。

厄瑞克忒翁神廟北門廊愛奧尼亞柱式列柱。

在這個大圓頂建築下, 就是 Athens Dimotiki Agora (中央市場)。中央市場區和圍繞它的迷宮般的街道是一場感官盛宴,但它可能是一個令人困惑的地方,難以駕馭。這個區域街道上的小咖啡館,商店和酒吧都很吸引遊人。您可以在雅典周圍品嚐美食, 希臘糕點,葡萄酒,奶酪和薩拉米香腸。享受正宗的希臘熟食店,參觀傳統食品店,市場和雜貨店,品嚐令人垂涎三尺的地中海海鮮。

雅典衛城俯視雅典,遠方高處的建築為呂卡維多斯山。

城市最早建址在雅典衛城所在的山上,當時比雷埃夫斯港還是一個獨立的城市,如今已經和雅典連成一片。

少數彫刻仍可以在神廟的廟體上看到。

衛城山門的建築圖紙。

山門修複前的原貌。

酒神劇場的入口。

酒神劇場的入口。

路過在老師的帶領下做遊戲的雅典小學生。

雅典(新)衛城博物館是一個現代與古典相結合的建築。坐落於希臘雅典衛城山下。占地約2.5萬平方米,新的博物館使參觀者仿佛置身於時空走廊,在古老與現代間徘徊。

從透過入口大廳玻璃地板看到的考古挖掘物。

考古挖掘出來的麥錫尼時代的陶罐。

厄瑞克忒翁神廟圍牆外的名為卡裏亞特德的6個女性雕像柱保留在衛城博物館裏麵的真品。

公元前六世紀的馬雕。

精美絕倫的衣服皺褶。

衛城博物館內卡裏亞特德的5個女性雕像柱保留的真品。最完整的一個在大英博物館。

英國駐奧斯曼土耳其總督埃爾金於1806年掠奪的大量巴特農神宙大理石浮雕,衛城博物館內隻有少量的複製品。

衛城博物館內的複製品。

衛城博物館內的複製品。

衛城博物館內的複製品。

大英博物館希臘館的雅典帕台農神廟雕塑(The Sculptures of the Parthenon)。

帕台農神廟雕塑通常也被稱作埃爾金大理石雕(Elgin Marbles),在底樓的18號展廳內占據了很大的一塊空間


大英博物館相鄰的17號展廳中令人過目不忘的巨型雕塑涅瑞伊得斯紀念碑也是館藏珍品,曾毀於一次地震,後被大英博物館依原樣修複。

大英博物館內巴特農神宙大理石浮雕原件。

大英博物館內厄瑞克忒翁神廟雕像原件。

厄瑞克忒翁神廟雕像複原圖像。雕像變成為古希臘建築和文藝複興建築風格的標誌和典範,在西歐到處可以看到。

走出雅典衛城博物館, 仍然回味無窮。公元前六世紀,正是東方孔夫子時代,中華文明才剛剛開始啟萌,才開始有了自己的思想家, 而古希臘的科學哲學藝術就如此發達, 遠遠超過了同時代的其它幾個古代文明。這之後,才有了十四世紀的意大利文藝複興, 才發育了西方現代文明。再看看東方,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的那場大革命,革了自己東方文化的命,把僅有的一點點古代文明都砸了。東方的農耕文化長時間內一直視西方的海洋文明為泊來品,垃圾,糟泊,奇技淫巧,蠱惑人心。而其它幾個亞州小國,因吸收了西方現代文明的精華而迅速倔起。再看東方文化的幾次繁榮,哪次不是與其它文明交流的結果?

衛城博物館路邊的橄欖樹。

果實滿枝頭。

衛城博物館的路標。路標是拉丁文和英文的, 同為拉丁語係。

這裏是希臘的議會大廈廣場,是每次政治遊行的集合地。在議會大樓下麵站著兩位穿著希臘傳統服飾的士兵守護者無名烈士墓碑,他們每小時會進行換崗儀式,那也是遊客拍照最多的時候。

盛行於公元前15世紀至公元前1世紀古希臘世界以及附近地區的藝術,古希臘藝術被視為是西方藝術的主要源頭。街頭到處可見的藝術元素。

換崗儀式。你們東方人沒見過吧?咱希臘的古典軍服可是裙式的,酷不酷?要不,你也過來試試?

十二天的揚帆愛琴海結束了, 起程伊斯坦布爾,終點雅典。網上找來風星號(Wind Start)四桅帆船的航空照片,有沒有一種天高任鳥飛,海闊任魚躍的感覺? 最後,謝謝收看。照片均為自拍,少量參閱互聯網,希望給網友一個橫跨數千年完整的曆史感。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thanks,很喜歡,去希臘11,12 月可以嗎?多少天最好? -OrangeCountygirl- 給 OrangeCountygirl 發送悄悄話 OrangeCountygirl 的博客首頁 (47 bytes) () 08/14/2019 postreply 23:28:03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