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景在路上-----青甘線大環線遊記(part 2)

來源: 曉芙 2019-07-27 17:01:05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96476 bytes)

  陽關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大名鼎鼎的陽關,在我的想象裏是有城樓的,然而並沒有。到達陽關那一日,風和日麗,藍天白雲。那孤零零的一座烽火台,一眼千年。山丘沙漠,漫山遍野都是曆史的呢喃。

 

這個地方,文石兄一見就愛煞,旁人都在拍照,唯有他選了個山丘,坐在頂上,如老僧入定。入定太久,以至於起身時物我兩忘,丟了眼鏡。

 

 

 

鳴沙山

 

---------我滑沙了,然而並沒有聽見沙鳴。

 

(準備滑沙的我)

我們因前頭削減了不少景點,比如瓦切塔林(喇嘛墓群),蓮寶葉則(經幡)以及瑪曲草原。因此在敦煌多停留了一天。在鳴沙小鎮住了兩晚,天天跑去鳴沙山刷臉。不僅騎了駱駝,還鼓足勇氣滑了一次沙。據門票上介紹,人從沙山滑下來會聽到沙鳴。然而據我的親身經曆,其實並沒有。

 

當年讀《文化苦旅》,非常喜歡“沙漠隱泉”一篇對鳴沙山月牙泉的描寫。暌隔多年,自己終於可以親身體驗一下,卻已經滄海桑田麵目全非。那滿臉皺紋的老尼姑不見蹤影,她所住的月牙湖畔的小破屋亦已經被漂亮的角樓所取代。月牙泉嚴重失水,並且被一圈燈泡亮化(禁錮)。隻恨自己生的太遲,來得太晚。然而人生總是遺憾的。

                        

 

從陽關玉門關一路向西,到達鳴沙山月牙泉。經曆了當地難得的降水,我們在翻越當金山往阿克塞走時,甚至經曆了下雪。七月飛雪,車裏眾人又驚又喜。 7日敦煌景區因橋被毀而關閉,好在我們的票是9號的全無影響。鳴沙山壯觀的駝隊讓人頗有穿越到古絲路之感。第一次騎駱駝,剛開始很害怕這毛茸茸的大家夥,漸漸適應之後覺得很好玩,顛來顛去和坐開在土路上的汽車有得一比。牽駱駝的小夥子說,一般駱駝老了就會喂狗,鳴沙山的駱駝為老板掙了很多錢,因此退休之後會被放到一個有草的地方任其自生自滅。眾生皆苦,身為駱駝生命的意義就在於做人類的娛樂工具,思之可憐。

 

 

鳴沙山,夕陽下連綿的沙山是最美的風景,金黃紫黛,色彩和線條都無與倫比。刀鋒一樣的山脊,大片平坦山坡。被日夜不息的風熨帖不留一絲漣漪。一腳深一腳淺,爬著雲梯上沙山,後來發現光腳其實更好走,脫下我的夾趾拖鞋,在柔軟的沙中緩緩行走,心中害怕漸消,隻剩純粹的歡喜。 

 

 

古墓

------晉代衣冠成古丘


 

 

中午12點左右鳴沙山的人群就不約而同的散去,因為沙子發燙,沒法呆。因此小謝網上一通搜索,找到了一個排名29的網紅景點西晉墓,據說是當時敦煌郡守夫妻的合葬墓。距今約1700年。此墓81年被盜而發現。周邊還有兩千多座古墓。小謝根據導航開到一條土路上,放眼望去無數墳頭,散布兩旁。有些講究的還修了院子。竟是大型現代墓地。新鬼舊鬼,和諧共處。

 

前麵一輛出租,兩個年輕人,看著像情侶,和我們一起下古墓去看。古墓清涼陰森,千年之前的青磚依然堅固,高高的入口處,昭示著墓主人生前死後的宅院大門,又有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大神獸的圖案守護。還有一條會飛的魚,難道是敦煌飛天的寵物嗎?據說意味著墓主人死後靈魂升天。墓室很小,鬥狀的頂上遊藻井,左右各有耳室,分別是廚房和廁所。有個精準的盜洞在左耳室口斜上方,我們有幸親眼見識了某位“摸金校尉”的好手段,鬼吹燈和盜墓筆記的現世版本。


 

 

     離西晉墓幾米遠還有東漢墓。墓主是個有錢人。當時推行薄葬,因此看著也還比較樸素,結構和西晉墓差不多。坐在墓前的涼棚下,建議守墓人開個茶社賺外快。這個景點可能是敦煌最沒遊客的景點了。除了自駕遊的年輕人,正經旅行社是不會來的。兩個工作人員,其中一個年輕點的又賣門票又作講解。他說都雇不到人守夜。文石兄立即自告奮勇,表示願意去上班,晚上寫寫鬼故事,但我覺得他連鬼吹燈都沒看過,估計寫出來也不嚇人。

 

 

 

 

敦煌

 

一座清潔明媚的小城。

 

徜徉在黨河西路,兩岸楊柳依依,不時路過雕欄畫棟。要不是遠遠望見鳴沙山,頗有一種身在江南的錯覺。韓老師要找甜品店,然而張老板很快就走不動了。小謝見狀趕緊跑回停車點開車來接。繞了一大圈,找到網紅甜品店“水果撈”,隻見破敗的店招,上寫水果二字,旁邊是一家清真店。一個中年大媽伸手去推玻璃門,然後搖頭走開。我們幹脆不下車,回頭去找另一家咖啡店。結果一樣灰頭土臉,人家店員完全不在做生意的狀態,冷靜地指出他們隻有茶,其他啥也沒有。

 

      也罷,至少明天還有莫高窟可以去。

 

      數字敦煌展示中心是極好的,然而莫高窟確是令人失望至極。

 

遊人過多,盡管每天限製六千張票,而且要提前一個月預訂,仍然擁擠不堪。莫高窟的售票分ABC三類,我們買的是A類,可以看8個洞“精品”窟,看洞窟也是隨機的。完全看導遊高興。B類可以看12個,C類給特殊人群。

 

      作為藝術生,都知道莫高窟曾經成就了張大千,張大千於19413月,率領弟子與家人離開成都去敦煌,直到194311月才重返成都。在敦煌期間,他整理文物,為洞窟編號,臨摹壁畫276幅。

 

(張大千臨摹敦煌壁畫,圖片來自網絡

     陳寅恪高度評價張大千的敦煌之行:

 

 

“敦煌學,今日文化學術研究之主流也。大千先生臨摹北朝、唐、五代之壁畫,介紹於世人,使得以窺見此國寶之一斑,其成績固已超出以前研究之範圍。何況其天才特具,雖是臨摹之本,兼有創造之功,實能在吾民族藝術上,另辟一新境界。其為敦煌學領域中不朽之盛事,更無論矣。”

 

   在《美的曆程》一書中,李澤厚先生以敦煌壁畫為主要例證,北魏,隋,唐(初,盛,中,晚)五代,宋這些不同時代有著不同的神的世界。不但題材,主題不同,而且麵貌,風度也異。北魏時期壁畫許多血淋淋的故事。佛的本身故事,如摩訶國小王子舍身飼虎,須達孥樂善好施把自己兩個小孩都施舍了;五百強盜造反結果被剜眼,哭嚎震野,佛以藥使眼複明,便都皈依了佛法。因為現世的苦難,當時極端殘酷野蠻的戰爭發動和階級壓迫下,跪倒在這些宗教圖像故事渺小生靈,忍受現實苦痛,寄希望於來世,“在這些藝術圖景中,仍可感受到那通過美學形式積澱著的曆史的現世和人生。”

                               (北魏  錘薩太子舍身飼虎 圖片來自網絡

 

我們此番參觀的洞窟,北魏洞窟壁畫背景是千佛,每尊佛都有自己的名字,洞窟太小又黑,隻靠著導遊的電筒光,我隻覺佛像都麵目模糊。洞窟的主角非壁畫,而是雕塑,不巧看的幾個洞窟,無論北魏雕塑,還是隋唐,都被清代整修過,頭臉呆板,上裝惡俗。唯有下裙逃過一劫,依稀看出一點“曹衣帶水”的風致。

 

隋唐的統一和長期和平穩定,在藝術領域,形成了和北魏的悲慘世界對映的另一種美。不僅雕塑由秀骨清像轉為健康豐滿,表情也由超凡絕塵代之以慈祥和藹。壁畫的轉變也遵循了同樣世俗化的方向。那些殘酷悲慘的畫麵消失了,出現了基於現世,各種幻想出來的極樂世界:“彼佛土。。。琉璃為地,金繩界道,城闕宮閣,軒窗羅網,皆七寶成。”這次看的唐代洞窟壁畫裏,色彩絢麗的飲宴場景,人物成為次要,熱鬧繁複,也的確反映了這種現世的歡樂和幸福。

 

禪宗在中唐以來盛行,壓倒其他佛教宗派,不必出家也可成佛,不必自我犧牲苦修也可成佛。成佛也就是不成佛,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具有一種超脫的心靈境界也就是成佛。“宗教藝術將被世俗藝術完全替代,宗教哲學包括禪宗也將為世俗哲學的宋儒所完全替代。”

 

宋代石窟令人想起宋代的理學,重視的隻有倫常規範。我不記得有沒有看到宋代洞窟的《天台山圖》,也許是看到了但是印象也不深刻。

 

李澤厚先生概括:“在宗教雕塑裏。。。大體可以劃為三種:即魏,唐,宋。一以理想勝(魏),一以現實勝(宋),一以二者結合勝(唐)。他們的美不同。”

 

八十年代末的餘秋雨先生遊敦煌,在莫高窟一連呆了好幾天,傍晚時分等遊客走光了,他還可以沿著莫高窟的山腳來回徘徊大發思古之幽情。

 

在他筆下記錄的當年遊客,有的排著隊聽講解員講述佛教故事;有的捧著畫具,在洞窟裏臨摹,有的不時拿出筆記寫上幾句,與身旁的夥伴輕聲討論著學術課題。而201974日上午,我所見到的遊客,隻有第一種。路過當年那個無知愚蠢的王道士偶爾發現的藏經洞,大家也不過就匆匆一瞥,如此而已。曆史的悲歡,已經蛻變為現世的紛紛攘攘的旅遊景點。

 

    可見不僅出名要趁早,連出門旅遊都要趁早。等一個景點建設極其完備了,也就是枯燥無味麵目可憎之時。景區大門離莫高窟很遠,觀光車的車程近半小時,哪有在莫高窟山下賴著不走的可能。不過這麽說呢,或許對敦煌也不是太公平。至少他的數字影院還是非常精良,高清展示壁畫雕像,效果遠勝實地觀瞻。

    

 

文石兄看了佛祖舍身飼虎的故事,躍躍欲試,打算為著他自己的五世孫成佛打算,找個老虎舍身,可惜莫說此地找不到老虎,便是有,估計也對啃骨頭興趣缺缺。

 

  小謝後麵帶的那個團,是個家庭團,4歲的小孩居然也帶去敦煌,在我看來完全沒有必要。敦煌的分流做得不夠好,如果遊客僅僅為了聽佛教故事,那麽在數字中心完全可以,如果僅僅為了學習繪畫技巧,網絡上的數字敦煌遠比黑乎乎的洞窟來得清晰。不過誠如餘秋雨先生總結的:它是一種聚會一種儀式一種狂歡一種釋放,一種超越宗教的宗教,吸引著遊客們。

 

如果,敦煌洞窟邊上沒有那些醜陋的水泥護欄,如果,每個洞窟沒有鋁合金的門,如果,每日的遊客可以減少六分之五,會不會大不一樣呢?


 

 

 

七彩丹霞

 

--------自然造化的大美。

 

張掖是西漢在河西設立的四郡之一。張騫、班超、法顯、玄奘等都曾途經張掖前往西域;隋煬帝於609年在張掖曾召集西域27國君主使臣,召開了萬國博覽會。那真是一場超級熱鬧的大爬梯(PARTY),瓊林玉宴,鮮花著錦的盛世之歡。可惜從此隋帝國走了下坡路。在曆代帝王中,隋煬帝是唯一走到河西走廊的,張掖應該銘記他。

 

     臨澤是全國聞名的張掖玉米植種基地。玉米種子占全國產量的1/10七彩丹霞景區坐落在臨澤縣內,地貌其實是由於遠古地殼運動,海底擠壓上升,當年的海底凸起變成丹紅山巒,間以黃色赭石白色青色,號稱七彩,其實以紅黃暖色調為主。最值得誇讚的是七彩丹霞景區的設計,人流分流特別好,75元的票價包括觀光車,和水上雅丹115 元票價比起來,顯得票價超值。

   

古詩裏有詠丹霞的句子,讚美自然奇觀:

“有山千丈色如丹,三疊風光一徑盤。

乃見關河千萬歲,丹霞壁立巧工神。

“赤壁丹崖開畫境,億年侵蝕幻奇葩。”

 

 

     景區的觀光車是大巴,分為三站。沒有人留意門票,因此在第一站停留了許久。各種角度的拍照,看到山道上大巴開往遠處,拍下來也是好景致。忽然聽說後麵還有兩站,原來不必“臨淵羨魚”,趕緊排隊上車,繼續前行。三個觀景點,一個更比一個精彩,到達最後一個點時,人潮洶湧,竟不能沿著棧道走到頭。棧道上密密麻麻的遊客都舉著手機相機拍來拍去。拍人像已經不可能,那麽就拍景吧。大音希聲,大美無言。也許此生就來此地一趟,記憶都印在電子相冊裏。

 

回程的大巴基本不停,一氣兒開回入口處。我們是下午四點多入園,玩到晚上八點。四個小時足以閱賞美景。

 

 

崗青公路

 

最後一天,早上從張掖出發,取道國道227,走崗青公路,經過扁都口,祁連草原,門源,仙米國家森林公園等返回蘭州。國道邊的油菜花韶華勝極,那大片的金黃色頗有一統天下之勢。而崗青公路路旁青山相對,綠樹夾峙,溪流蜿蜒,鐵索橋橫。端的是移步換景,一路行來風光綺麗。是日細雨霏霏,雖然大家一再惋惜覺得如果是豔陽晴空會更美,但我覺得山嵐氤氳,水氣迷離也是別有情調。尤其一路上放著韓老師挑選的纏纏綿綿的老歌,十二分的和諧。唯有文石兄有不同意見,覺得背景歌聲是敗筆。

     

小謝說水庫對麵的山上住著人家,文石兄逸性湍飛,打算蓋個尕龍廟,聘請韓老師統管經營,小謝河上擺渡,我做樂師。傳播他的尕龍教,拉動當地經濟。一路玩笑著調侃著,進入甘肅境內。

 

蘭州郊外,土司樓,竹林子,啊都是蘭州人的後花園。雨悄悄停了,夕陽斜照,遠山如黛。停下來拍照。半天不見韓老師,竟是往裏走和農家攀談,那戶農家七七八八的圍在燒烤爐邊烤土豆,土豆切成厚厚的片,用簽子穿了放在炭火爐上烤,微涼的空氣裏,香氣四溢。心梅誇讚“這裏風景真美,”對方也就笑笑並不以為意,頗有點身處桃花源,司空見慣的神氣。韓老師在對方盛情邀請下,嚐了一串烤土豆,大讚好吃,比店裏賣的香。小謝笑道:“那是當然,店裏都切得薄,自己家烤切得厚,烤出來粉粉的才好吃。”

 

進入永登縣,這條美麗的崗青公路就到了盡頭。我們一行上機場高速直奔蘭州中川機場而去。

 

 

小謝

   

 

 

小謝是“蘭州小魚戶外”的司機。

 

          初見小謝是在蘭州站外,一眼瞥見他一襲黑衣,在欄杆外衝著我們揮手。上了車到達“馬大胡子”店,見他長圓臉,濃眉大眼高鼻梁。平頭之上,頭頂一團卷發,褲子至膝,一邊寫著行者二字,去另一邊找悟空,卻是無字。心梅馬上大讚“我們這位駕駛員真是時尚,從頭到腳都好時尚”。初見就驚豔,外表之外,更驚豔的是他的車技。尤其超車時,出手精準,確定對麵無車,車頭稍稍左偏,一踩油門飛越前車,穩穩地插到右前方,起承轉合如行雲流水。看他開車簡直是種享受,好似演奏琵琶曲,既有“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又有“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

 

          小謝不喜客人上車就睡覺,我怕暈車,同伴讓我坐在副駕,就陪他聊天兒。他是娃娃兵,先在武警隊伍裏摔打了兩年,因為學開車,後來又去了陸軍。身為新兵,很吃了點老兵的苦頭。不幸等他熬成老兵,部隊倒是明文規定不許穿新兵的衣服,不許欺負新兵了。

 

漸漸熟悉了之後,小謝也肯說說他的個人生活。兒子很優秀,今年中考輕鬆進了蘭大附中,我們都祝賀他。在夏河吃火鍋時,說起他有個對象,沒結婚呢。我不禁詫異:你沒結婚哪來的兒子?卻原來已經離婚十幾年了。相比“村村都有丈母娘”的“明騷”文石兄,自稱“和女生一說話就臉紅的”的小謝可謂“悶騷”,猶如雙子星座相映成趣。不過我看他叫我們幾個姐順溜得很,也沒見他臉紅。想必是做旅遊鍛煉出來了。

 

 文石兄槽牙幾乎不剩,吃飯局限性大,首要考慮的是“咬不咬得動”?小謝小時候吃糖吃壞了牙,裝了一半假牙,因此我們把他們合並同類項,一起叫做“沒牙的同誌,”小謝微弱地抗議了幾次,“我有牙,”然而並沒有用,一到吃飯,仍然被我們稱為“沒牙的同誌”。

他吃飯吃得很快,量卻不大,據說是在部隊養成的習慣。後來複員開了好幾年的大車,吃方便麵吃到倒胃口。

 

 西北藏區,吃來吃去也就那麽幾樣菜:手抓羊肉,大盤雞,羊肉燜餅。。。那餅不是南方人概念裏的餅,倒像是超級寬的麵條。小謝愛吃麵,但是拒絕吃蘭州之外的蘭州麵,說是水不對,因蘭州牛肉麵用的是黃河水。另外,但凡招牌上寫“蘭州牛肉拉麵”的,多半是外地人掛羊頭賣狗肉;蘭州人的招牌隻寫“牛肉麵”,沒有那個“拉”字。

 

說起來他年齡不大,經曆異常豐富。做過服務員,開過音像店,招手停的售票員,大車送貨員,餐館老板。。。。。。和朋友合夥投資酒廠失敗賠了幾十萬,願賭服輸,倒並沒有把責任都歸到挑事的那人頭上。他進“小魚戶外包車公司”做旅遊也是戰友推薦,做了好幾年了。西北區的旅遊旺季也就七八九三個月,淡季的時候,他就和朋友一起出門旅遊,日子倒也逍遙快活。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古涼州的遺風依然滲透在西北大地上。


 

沉穩,含蓄,溫柔,渾厚。小謝本人亦是大西北風景的一部分,風景在路上。

所有跟帖: 

韓老師的美圖 -曉芙- 給 曉芙 發送悄悄話 曉芙 的博客首頁 (360 bytes) () 07/28/2019 postreply 06:09:43

文章高手,擊節三歎。旅遊文字,由景生情,由情生感悟,感悟自然造化,曆史滄桑,人生百態,民風異俗,直至天地玄黃,六合太虛。順序讀來 -地球人三世- 給 地球人三世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7/28/2019 postreply 11:04:03

謝謝 -曉芙- 給 曉芙 發送悄悄話 曉芙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29/2019 postreply 05:10:00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