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可不是“采石場”,那是巨大的石像製作工場。你這裏一張照片也沒有,難道沒去?如真沒去,那就太太太太可惜了。專家們有關石像的假設和

來源: 梁徐 2014-08-26 17:42:27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3198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梁徐 ] 在 2014-08-26 17:59:19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回答: 複活節島三日(中)及衣食住行小黑貓2014-08-25 11:48:39
解釋很可疑,恐怕是以訛傳訛、人雲亦雲的居多。我來炒炒冷飯,摘錄幾段當年寫的文字。全文請看我2011年7月的三篇博客。

“道旁石像越來越多。除了躺著的趴著的,多數立著,但都埋在土裏,有的土掩到了眼皮底下,有的才埋到肘子。還有些石像隻剩下臉部,猶如表現天災人禍世界末日的浮雕。立著的或斜躺著的石像大多背山朝海,像觀景也像警戒。密集處石像腦袋湊在一起,很有點焦灼、緊張、期盼的氣氛。
就近看得仔細,發現1)石像的耳朵極長,不是劉備那種“兩耳垂肩”往下的長,而是往上的長,耳廓幾乎與頭頂等高;2)它們的相貌各有特色,最明顯的區別是有的像澳大利亞土著那樣扁鼻梁大鼻翼,有的則如北歐人那樣高梁尖鼻;它們的嘴唇也有明顯的厚薄之分;3)它們中絕大多數容貌齊整,沒有嚴重的風化;4)個別石像的脖子上刻有紋身似的花紋,一座石像的胸前刻著條多桅帆船,不過克利斯多夫說有些花紋可能不是鑿刻石像的工匠的本意而是後人的錦上添花。
如果說坡上這一二百座入土的石像堪稱奇觀,那麽轉過山坡看到的就是匪夷所思了。
導遊書上稱這火山口是個采石場。這哪是采石場啊?這整個麵南山坡,分明就是個石像製造工場!
采石場通常出石材石料,除了鋪路砌牆的石板石塊,粗料得經過石匠雕刻家的鑿刻才成材成形。而這裏是一步到位,出產的就是終端產品,而且是批量生產。
坡上有十幾個人工削平的垂麵。我們看不到高處垂麵下的情況,而道邊的一個垂麵一目了然:其右依山勢斜躺著個石像粗壯厚實,僅剩背部還未與山體分離;垂麵下前方水平躺著的石像看上去相對苗條細長,其一半露在土外,另一半無從判斷是尚待鑿刻還是已經完成;垂麵底下內陷,裏麵躺著的石像臉部神情安寧坦然,足可媲美四川大足的臥佛。這石像至少十幾米長。
Rano Raraku山上最大的石像高21.6米,重約 270噸,遠遠超過我見過的已經立於神壇的那些(據介紹,島上最大的上過神壇的石像叫Paro, 高9.9米, 重82噸,其帽寬2米,高1.7米,重11.5噸)。
山上最奇怪的一座石像叫Tukuturi。它是個1955年才被發現的完全寫實的雕像,跟島上其他所有石像都風馬牛不相幹。 首先,它模糊的臉形看上去非常亞洲,魯迅式的胡子更讓我感到眼熟。其次,它的手臂跟身體比例相稱。第三,它長腿。第四,它雙手擱在膝蓋上跪坐著,腰背挺直,臀部微突,像華夏的祖先,也像榻榻米上的日本人。最後,它的材料是Puna Pau出產的火山渣石,即製造高帽的那種。 沒有人能夠解釋Tukuturi。哪怕是荒唐的假設都沒有。唯一的猜測是,它代表大師級的石匠、整個工場的總督CEO。隻是我從沒機會領教如此溫良恭儉讓的老板。”

所有跟帖: 

Rano Raraku當然去了,60刀的門票不能浪費呀。‘采石場’我是從英文quarry翻譯過來的,其實用誕生地更合適些。 -小黑貓- 給 小黑貓 發送悄悄話 小黑貓 的博客首頁 (582 bytes) () 08/26/2014 postreply 20:35:02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