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唐朝詩人白居易這首詞描寫了春天日出時的江南風光,訴說了詩人對江 南的深深的熱愛,成為千百年來廣為傳誦的名篇,也激發著讀者對江南美麗風光的深深的向往。
這次回國曆時兩周有餘,除了回自己家鄉和去太太的父母所在城市探親訪友,還隨旅遊團先後到訪了江南地區五座城市,即上海,蘇州,南京,無錫和杭州。出國前,對這些城市可以說是再熟悉不過了,其中有的是自己求學,工作,成家以及長期生活過的地方。即便是相對較遠的杭州,也去過不下三次。國內公路建設的突飛猛進拉近了城市之間的距離,使行走於滬寧杭地區變得輕而易舉;旅行社安排好還算過得去的食宿條件,也使我們沒了後顧之憂。因為是故地重遊,對具體遊覽景點沒有太高要求,蜻蜓點水,走馬觀花,日下一城,前後共計七天。重回這些既熟悉而又有些變得陌生的城市,像是找回了遺留在這裏的一片片記憶的碎片,又親眼目睹了它們日新月異的變化,親身體驗到前所未有的新鮮感,整個旅程還算輕鬆愉快。 以下,就把這次行程中的所見所聞,用捕捉到的若幹鏡頭依次呈現出來吧。
上海的旅程開始於到訪新天地。新天地於2001年由香港瑞安集團投資建設,是一個現代化餐飲、休閑、娛樂和購物的時尚地標。靠近淮海路商業街,周圍有多家高級寫字樓。原本這裏是一個舊社區,充滿著石庫門弄堂平民住宅。重建時,一方麵保留了石庫門建築特色的元素,另一方麵融入新的建築理念,使之變成精品店林立,高檔餐廳星羅棋布的時尚區。
辰光尚早,很多店鋪還沒開張。
新天地中心區的福祿壽雕塑廣場。
老城隍廟位於黃浦區南部,臨近豫園。明朝永樂年間由原金山神廟改建而成。城隍廟內供奉有三位城隍,分別是霍光、秦裕伯和陳化成。清朝道光年間,老城隍廟達到全盛,占地麵積達到約50畝。民國時期,廟宇屢遭火災,民國15年(1926年)重建了大殿。文化大革命期間,老城隍廟受到衝擊,廟宇被挪作他用。1994年,老城隍廟被修複,重新成為道觀。目前,老城隍廟包括霍光殿、甲子殿、財神殿、慈航殿、城隍殿、娘娘殿等殿堂,總麵積約一千餘平方米。
老城隍廟周邊廟會逐漸發展成為上海年代最為久遠的商業區域,各種小吃餐廳、古玩商鋪和小商品市場鱗次櫛比,有綠波廊、寧波湯團店、鬆月樓等著名食府,尤以小籠包、梨膏糖、五香豆等食品最為出名。
上海城隍廟是中國上海著名景點,道教正一道在上海的最主要的道觀。
外灘是上海市中心的一個區域,由一段沿黃浦江的馬路和沿路的建築和設施構成,為上海重要的地標之一。全長1.5公裏,南起延安東路,北至蘇州河上的外白渡橋,東麵即黃浦江,西麵是舊上海金融、外貿機構的集中地。外灘沿路坐擁二十多幢風格各異的曆史建築,有折衷主義的,也有文藝複興式的,還有早期現代式的,故而被譽為“萬國建築博覽群”。自上海開埠後,外灘就開始成為了上海乃至中國的金融及貿易中心,也被稱為“東方華爾街”。1943年起,外灘的正式路名為中山東一路。
夜晚,黃浦江兩岸華燈齊放,乘船遊覽江上,景色美不勝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