賭是快樂的:(節選)

來源: 賭遍全球 2014-03-22 10:14:24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0464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賭遍全球 ] 在 2014-03-24 22:27:40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賭是快樂的

 

 

        快樂原則是人類行為的最高準則,所有生物都是因為這個才得以存在,得以延續。假如有誰發明一個絕招,讓男女之事變得痛苦,整個人類的麵貌必將徹底改觀。幾千年來,賭博這個東西一直魅惑著人類。人們選擇去賭,必定因為賭的過程是快樂的,盡管賭的結局因人而異。賭的感覺之所以美好,在於它對人們希望的滿足。
       
經曆過賭博環境的人都知道,場上場下完全是兩回事。世界上很少有人能完全控製自己的行為,也許你會不相信,但這卻是事實。賭場裏的玩家,如果能控製了自己的行為,那他一定有過人之處,而且他一定會立於不敗之地。
       如果自己不能控製自己的行為。是什麽在控製著我們的行為?你一定認為這個問題很可笑,當然是自己,是自己的大腦在控製著自己的行為。事實上並非如此,許多情況下我們的行為根本不服從思維意識的指揮。
       每個人都有過控製不了自己行為的經曆,例如:因為憤怒而做出一些令自己後悔的事情,或者說出使自己後悔的話;自己暗戀的情人,做夢都想見到,但是卻不敢去見她;知道對自己有傷害的事情,卻控製不住自己,如吸煙、酗酒、吸毒等等,人人皆知這些行為有害,卻有無數人時常在做。最令自己控製不住行為的是使你害怕和恐懼的事物,當人遇到令自己恐懼的事情時,都會身不由己地逃避這種環境,雖然你的心裏知道根本沒有什麽事情。還有許多行為是理智不能控製的。
        有許多行為學家都指出,人是情感動物,當理智與情感發生衝突時,往往是情感占上風。還有人指出,無論是男人還是女人,都是被心而非腦指揮。事實上我們的行為在很大程度上是受製於我們的情感。也就是說內在情感控製著我們的行為。
        情感是如何產生的?如果你能仔細體驗一下就可以感覺出,情感不是來於我們的思維,而是產生於我們的內心深處。情感是我們內在自我精神體對外在自我生命體的行為和對外部事物所做出的反應。
       情感通常表現為兩類:一類是對我們的發展有利的,稱為建設性情感,有快樂、熱情、幸福、滿足、興奮、愛、浪漫等等。一種是對我們的發展不利的,稱為破壞性情感,有憤怒、恐懼感、嫉妒、貪婪、悲痛、沮喪、孤獨等等。在我們的內心世界,無論產生何種情感,都是內在自我對某些事物或行為的一種詮釋。
        我們必須知道,情感的產生是我們自己對某些事物或行為的詮釋,而不是外在事物或者行為能夠令我們有這種情感。例如打罵這種行為,往往會使人產生破壞性的情感,如果這種行為發生在戀人之間,被詮釋為打是親、罵是愛,則會使人產生建設性的情感。
        我們的內心對事物和行為的詮釋,並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成長的過程中被灌輸和學來的。例如 對黑暗、屍體等事物的恐懼,是我們在孩童時期,被灌輸迷信的東西,鬼、怪、精靈等如何害人,而逐漸形成得。一具屍體,會使普通人產生巨大的恐懼感,但不會令法醫產生一絲恐懼。從這點也可以得出,情感是能夠控製的,學會控製自己的情感,進而就能控製自己的行為。
       建設性情感和破壞性情感,這兩種情感都是內在自我對外部世界的體驗,而這種體驗必然會表現到外在自我生命體上,生命體對建設性情感的感受是快樂,對破壞性情感的感受是痛苦。事實上就是痛苦和快樂這兩股力量控製了我們外在自我生命體的一切行為。
        是什麽在控製著賭場裏的玩家,贏錢的快感與輸錢的痛苦這兩種情感,是控製你行為的根本所在。
       為什麽有人贏了錢還想賭,輸了錢仍然想賭,贏錢後的快樂感會促使你的內在自我繼續去尋找快感。輸錢後的痛苦,又會使你的內在自我去逃避痛苦,逃避痛苦的方法是去贏回輸的錢,如果你不能掌握控製快樂與痛苦這兩種情感的方法,你就永遠逃不出這個怪圈,贏也要賭,輸也要賭。
       控製我們行為的力量是什麽?我們的一切行為,其直接或是間接的目的隻有兩種,不是追求快樂,就是逃避痛苦。
        以創業為例:我們去創建事業,是為了獲取財富,為自己帶來幸福、快樂和成就感。有些人不敢去創業,是因為害怕創業失敗給自己帶來痛苦。仔細想一下我們的所有行為,學習、工作、交友、看書、做家務、教育子女、健身,旅遊,購物,上網……所有的行為,直接或間接的目的都是為了追求某種快樂,或是逃避不做這些事而帶來的痛苦,就象看書、學習是為獲得愉悅感,也是為了逃避因無知給自己帶來的痛苦。
       控製人的行為的根本點在於,內在自我精神體對這種行為的情感上的認知,然後再反應到外在自我生命體上,通過生命體對這種情感的體驗,是快樂的還是痛苦的,繼而影響的外在生命體的行為。因此,控製行為最簡單的方法就運用快樂和痛苦兩種力量,把快樂套在你想要的行為上,把痛苦加在你不想要的行為上。運用這種方法,你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改掉不良習慣,培養出良好的行為習慣。
      每一個成功者之所以能夠成功,就在於他能控製自己的行為,向著目標進取。失敗者之所以失敗,就是他們放任自己的思想和行為。如果你想生活富裕、事業成功,就必須學會控製自己的行為。
      下邊用戒煙為例說明如何運用快樂、痛苦兩股力量來改變人的行為。戒煙是許多人認為很難做到的事情,有的人曾多次戒煙都不成功,我有許多朋友都吸煙,他們也知道吸煙對健康不利,有位朋友戒了多次都沒有成功。有一次我問他為什麽戒不了煙,他說:你不知道,戒煙太難受了,沒事的時候兩隻手都不知幹什麽,坐不下,站不住,內心就象有一隻小手在抓撓你。他從內心認為戒煙是這麽痛苦的行為,他的意識裏肯定在逃避這種行為,難怪他戒不了煙。   還有一位朋友吸煙多年,後來一下子戒了煙,我問他是如何戒得煙,他說:我忍住一天沒有吸煙,第二天忽然感覺喉嚨裏痰少了,也清爽了,幾天不吸煙後就不咳嗽了,人也有精神了,吃飯也香,感覺身體輕鬆了許多。原來戒煙使他感覺這麽快樂,他能不戒煙嗎?能否戒煙,就看你把戒煙這種行為是跟快樂聯在一起,還是和痛苦聯在一起。這全在於你自己。
       在運用痛苦和快樂兩股力量來控製自己的行為時,要把握兩點。第一點:痛苦和快樂能否影響我們的行為,這要看痛苦和快樂的程度,程度不同的痛苦和快樂,其作用力的大小是不一樣的。第二點:外在自我生命體在痛苦或快樂的作用下是否會采取行動,關鍵還要看內在自我精神體對行動結果的預測。例如,因為某種原因使你很痛苦,你會采取行動來逃避這種痛苦,但是,你的內在自我精神體預感到如果采取行動後,結果有可能會令你更加痛苦,那麽內在自我也會使你放棄行動。
    前不久,我遇到一位老同學,他的精神看上去很不好,我問是怎麽回事,同學講:單位的效益很不好,每個月還不到幾千元錢,真想辭職不幹了。我說:那為什麽還不趕快離開,自己去幹些自己的事業。老同學回答:現在掙錢太難了,還是等等在說吧。我的同學對工作、收入很不滿意,這令他很痛苦,但是他又不想離開。有兩個原因,一是這種痛苦他暫時還能忍受,還未到促使他采取行動的程度。二是對未來的恐懼,擔心辭去工作後什麽也幹不了,會給他帶來更大的痛苦,因而不采取行動。我的這位同學有著相同思維的大有人在,他們不滿足於目前的現狀,卻又不想去改變,甚至不敢去想,他們欠缺的不是資金、技能、社會關係等等,他們缺乏的是不知道如何去控製自己的思想,不知道如何改變內在自我對事物的認知。
       創建自己的事業,是人們談論最多的話題,也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事,但是采取行動的人卻不多,原因在於人們對創建事業的認定存在誤解。提到創業,反映在人們內心世界的首先是風險、曲折、怡怡怡艱難、失敗等等,令人望而生畏的情景和感受。有這麽多令內在自我產生痛苦的東西,肯定不會使人采取行動。如果把創業的認定調整為機遇、拚搏、財富、成功等,就會使人產生興奮和快樂的情感,這樣的情感才能促使人們采取行動。
      
事實上,人們對創業的認知存在許多誤導,這裏邊有很多原因,無論是文學作品還是那些成功者自己,對創業過程的描述都是一樣的,任何事業的成功都是經過了無數次的失敗,經曆了多少磨難和艱難險阻,忍受了多少痛苦,最終才取得成功。好象隻有這樣才能顯示出事業的珍貴和成功者的偉大。
       實際情況絕非如此,成功者之所以能夠成功,付出汗水、辛勞是肯定的,但是一個人要成功的首要條件是熱愛他的事業,成功者都是在享受著他們的工作,他們把創業看成是一種生活,把創業當做是一種快樂,而絕非是痛苦,他們離開了自己事業才是最大的痛苦。要創建自己的事業,首先就要改變原來對創業錯誤認識,把創業當作是一種快樂的行為,隻有這樣才能成功。

 

小賭怡情,大賭傷身。筆者拙見:賭博實屬人類的一種普遍社會行為。李老勝既無能力關說政府因勢利導,更無法扼製人們天性,維建議國人小賭娛樂。西方很多人基本不賭,遇賭隻拿出一點點錢,買個希望,絕不追加,純屬娛樂。我們華人努力工作,為愛為家為國勤勞一生,在適當情況下為什麽不能也快樂地娛樂一下呢?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