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波士頓,難忘的馬拉鬆(一)

來源: 森林朝陽 2013-09-27 21:09:51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47878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森林朝陽 ] 在 2013-09-30 19:28:28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四月中旬的波士頓,馬路上的行人當中有許多還穿著厚夾克。但是街道兩旁已經綠樹成蔭了。濃密的、嫩綠色的針葉林襯托著一幢幢錯落有致的紅磚樓房,看上去有一種別致的和諧之美。而隨處可見的盛開的鮮花就更是整個波士頓市容街景當中的畫龍點睛的一筆了。


此刻為2013414日上午,第117屆波士頓馬拉鬆比賽的前一天。 John 和他的一家人正站在波士頓公園(Boston Common) 遊客中心門外,等候著導遊帶領他們參加走進曆史的遊覽項目,踏上聞名遐邇的波士頓自由之路The Boston Freedom Trail)。

導遊來了。她一身18世紀英國婦女的裝扮:頭戴一頂小沿女帽,身著一件介於淡綠色和米色之間的長裙。她向自己麵前的遊客介紹說她叫伊麗莎白,祖籍蘇格蘭,是在1749年移居波士頓的。John 知道導遊此刻已經開始進入角色,要把遊客們帶入曆史。

伊麗莎白的一口濃重的本地口音 – 那種很像英國人所操持的英語發音讓John 感到很獨特。此外,她開朗又不失中規中矩的舉止和態度,讓John立刻就聯想到之前在波士頓的餐館遇到的幾個老(女)服務員。於是他覺得他似乎已經認識到了波士頓在文化氛圍方麵與自己所居住的加州的不同:這裏仍不乏英國人的嚴謹和淡雅,而加州則讓你處處感覺到墨西哥人的隨意與熱情。

      波士頓公園是一大片遼闊的草坪,中間環抱著兩個看似相連的平靜的湖泊。現代的建築隻在它的外圍周邊林立著。伊麗莎白此刻站在一顆矗立在公園中央的老榆樹下,跟大家說起波士頓人的來曆。



原來,在1630 4 月至6月間,一支由十一艘商船組成的 、乘載著700多名(純淨派)清教徒(The Puritans)及其家屬的英國船隊,在首領約翰.溫斯洛普(John Winthrop)以及他所乘坐的阿爾貝拉(Arbella)號旗艦的帶領下,從英國來到馬薩諸塞灣殖民地。此時距乘載第一批英國北美殖民者以及少數(純淨派)清教徒的五月花號商船抵達麻省普利茅斯,已有10年的光景了。這些清教徒及其家屬之所以冒著生命危險飄洋過海,主要就是為了爭取宗教的自由,為了掙脫傳統英國教會的迫害,為了在自由的天地直接麵對上帝,並實踐自己反抗傳統、與羅馬天主教陳舊的理念及作風勢不兩立的決心……  

      為了自由而背井離鄉,在大西洋上漂流兩個多月,然後來到陌生的土地開拓新的生活,這讓John感到多少有些費解。他認為他仍需要了解這些清教徒的個性,同時也要重新審視自由的概念,盡管他任何時候都似乎感受得到自由的魅力。

聽著伊麗莎白的富有波士頓特色的英語,看著她在遼闊的綠地中間隨風飄逸的古裝,John不由地想象著當初清教徒到達麻省達薩利姆(Salem)時的情景:烏雲翻滾的天空之下,旗艦阿爾貝拉號在大西洋洶湧澎湃的波濤上起伏著。當船隻將要靠岸時,男女老少清教徒們都靜靜地坐在他們的首領約翰.溫斯洛普麵前,聆聽登陸前最後的布道。溫斯洛普操著典型的英式英語,聽起來似乎缺乏激情,但卻字正腔圓,每一個音節都準確無誤地傳遞到聆聽者的心靈深處:

就在前麵這塊土地上,讓我們親手建起一個山岡上的城市(a city upon a hill),一個純淨的基督慈善社會,一個讓每個人都能夠自由地、直接地麵對上帝的地方,讓整個世界都刮目相看吧!”

      阿門!

      ……



      據伊麗莎白介紹,溫斯洛普一行人在上岸以後,經過大約三個月的輾轉,終於在薩利姆以南16英裏的地方駐紮下來。163097日,溫斯洛普正式將這個定居地命名為波士頓。

A city upon a hill山岡上的城市– John 開始不斷地思索這句話的含義,同時也不禁產生了幾分感慨:這些清教徒們恐怕怎麽也不曾想到,再過一百多年,他們的子孫就跟自己和祖國分道揚鑣了!

 

 

 

我身後的這座樓房就是美國第一所公立學校 -- 創立於1635年的波士頓拉丁學校舊址。這個雕塑是該校最著名的肄業校友本傑明.弗蘭克林。

 

John 有些突然地察覺到,自己此刻已經在伊麗莎白的帶領下,離開了波士頓公園綠地,來到了不遠處一座白色的樓房前頭。

 

 

伊麗莎白對大家說,當初來到波士頓的純淨派清教徒是一個曆來重視教育的、知識階層的新教(The Protestant)派係基督徒。他們當中有不少人畢業於英國的牛津、劍橋兩所大學。1635年和1636年,也就是阿爾貝拉號旗艦在薩利姆登陸以後的第五年和第六年,主要由這些純淨派清教徒組成的馬薩諸塞灣殖民地政府撥專款先後建立了這所拉丁學校和哈佛學院(即哈佛大學的前身)。拉丁學校實際上也就是哈佛學院的預備學校。因為哈佛學院當初的創辦宗旨是培育牧師,所以拉丁學校的課程理所當然地側重於拉丁文、希臘文等課業。這所預備學校雖是由政府出資建立的,但學生還必須要付學費,而且並不便宜。所招收的那些78歲的男孩子, 按說應該在校學習7年,但實際上真正能夠支持孩子念完七年的家長為數有限。本傑明.弗蘭克林當時就是因為家裏付不起學費,而隻在這所學校讀了兩年就退學了。因此,波士頓拉丁學校可以說是一所名副其實的、專門培養少數社會精英後代的貴族學校。

 




伊麗莎白自豪地告訴大家,在《美國獨立宣言》上簽名的56名建國之父當中,有5名就曾就讀於波士頓拉丁學校。他們是本傑明. 弗蘭克林、塞繆. 亞當斯、約翰.漢考克、羅伯特.佩恩以及威廉.胡培爾。

但接下來的講解讓John 覺得在這五名拉丁學校傑出校友當中,伊麗莎白似乎唯獨對塞繆.亞當斯情有獨鍾。

 塞繆. 亞當斯,那個牌子的啤酒味道不錯嘛!

John半開玩笑地衝著伊麗莎白就說了一句。

可是你知道嗎,其實這種啤酒跟國父塞繆.亞當斯並沒有什麽實質性的關係。

伊麗莎白接著如數家珍一般地講到,塞繆.亞當斯家祖祖輩輩的確從事與啤酒釀造有關的生意。但並非親自釀造,而是銷售用於釀造啤酒的原材料麥芽。她還告訴大家,到了塞繆他父親這一代,他們家族的生意已經相當紅火了。塞繆的父親同時擔任教會的負責人並且還在當地政府做官。因此他有足夠的財力讓兒子塞繆從7歲開始就讀拉丁學校,並於7年以後考取哈佛學院繼續深造,直到畢業。至於為什麽要讓孩子讀哈佛,伊麗莎白的解釋簡單扼要:塞繆是他父母12個孩子當中僅存活下來的三個當中的長子。父母希望他長大以後成為一名牧師,而這個職業在當時的社會上是最受尊重的。

……

John凝視著麵前這棟白色小樓,一邊聽著講解一邊想象著:284年前,這棟小樓裏的一間教室,在每天書聲朗朗的小孩子中間,有一個其貌不揚的小男孩,一個並不是很開朗的,總是一副若有所思的樣子的小男孩。也難怪,那麽多兄弟姐妹相繼夭折,這對於一個七八歲的小孩子來說,即使不曾親眼目睹每一個兄弟姐妹的死去,他內心裏的陰影也一定是不容忽視的。他幼小的心靈裏一定有許多對於死亡的恐懼與不解。多虧他那虔誠的父母,尤其是母親,讓他從小就堅定了信仰,毫不動搖。

 

John 的思緒仍舊圍繞著塞繆.亞當斯在翻騰的時候,伊麗莎白已經帶著遊客們來到了舊南區會所教堂(Old South Meeting House)。



據伊麗莎白介紹,在距今280 多年前,這個名叫舊南區會所的教堂曾是波士頓教會活動的一個最集中的地點。不過讓他感到多少有些始料不及的是,被這個教堂所接納的信徒們從一開始就包括了波士頓各個階層的人士。富人、窮人、英國人、法國移民甚至奴仆都不受限製。此外,教堂裏談論的話題也絕非僅限於宗教禮儀和傳道。關乎市井生活的話題往往是最為熱門的。同時,與其他宗教場所類似,這個教會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普及市民教育的重要機構。

緊接著,伊麗莎白繪聲繪色地告訴大家,1771年,這個教會接納了一個十七八歲的黑人女孩為正式會員。她名叫菲麗絲.惠特利(Phillis Wheatley),是一個在七、八歲大的時候從她的祖國 – 非洲的塞內加爾被拐賣到波士頓的女奴。當時波士頓的一個裁縫約翰.惠特利和妻子蘇珊娜正打算找一個奴仆給蘇珊娜做幫手,於是他們就來到了波士頓碼頭。但在挑選奴隸的時候,一個衣不蔽體,弱不禁風、而且顯然是重病在身的小黑女孩讓這對夫婦不禁產生了憐憫之心。因此他們就把這個黑人小女孩買了下來,帶回家裏。然後,按照搭載她和其他奴隸的那艘輪船的名字給她起了個菲麗絲的名字,並讓他們自己的女兒教菲麗絲學英語,讀《聖經》。可是誰曾想到,沒過多久,菲麗絲的驚人的領悟力和記憶力讓惠特利全家人都覺得這個小黑姑娘聰穎過人。因此,他們繼而又讓菲麗絲學習拉丁文和天文學。結果不出三年,菲麗絲又給惠特利全家人帶來了新的驚喜:她不但各門功課成績優異,而且還用英語創作出了一篇篇動人的詩歌。全家人於是認為菲麗絲簡直就是個天才。惠特利夫婦更是被菲麗絲創作的詩歌感動不已。感動之餘,他們認為應該讓更多的人讀到菲麗絲的詩作,分享他們的感動。於是夫婦倆便開始四處奔波,爭取讓菲麗絲的詩作得到公開發表的機會。然而那是一個黑人被當作奴隸進行自由買賣的年代,在媒體上發表黑人的作品是令人難以想象的事情。然而惠特利夫婦從未放棄努力,不斷地四處聯係,爭取讓菲利絲的作品得到公開發表。與此同時,菲麗絲小姑娘也從未中斷自己的詩歌創作。相反,隨著年齡的增長和學識的豐富,她的視野更加開闊,詩歌創作的主題也從生活到宗教乃至科學不斷擴展。

五六年的光景過去了,惠特利夫婦的努力奔波仍不見什麽結果。直到1771年他們舉家轉入舊南區會所教會以後,情況才開始出現了某種轉機。

本來,惠特利夫婦決定全家人轉入舊南區會所教會是為了方便身患哮喘病的菲麗絲。但就在他們被這個教會正式接納為會員之後不久的一天,教會專門舉行了一次別開生麵的鑒定會。十幾個波士頓各界的知名人士被邀請到舊南區會所,對菲麗絲進行麵試,以鑒定這個女黑奴的學識與才能。幾個小時以後,菲麗絲順利地通過了麵試,而考官們則在麵試結束時共同起草並簽署了一份正式鑒定書,證明女黑奴菲麗絲的學識和創作能力確切無疑。之後不久,在波士頓城外六十多英裏的羅德島,終於有一家出版商決定出版菲麗絲的詩集。而這本詩集的扉頁,就是那十幾個波士頓的知名人士在舊南區會所教堂為菲麗絲所簽署的有關她這名女黑奴學識與能力的鑒定書!

1773 年,隨著菲麗絲的第一部詩集的正式出版,這個年輕的女黑奴一躍成為美國曆史上第一位女性詩人。


聽著伊麗莎白的講解,看著菲麗絲的素描肖像,John 覺得這個女詩人似曾相識。她像誰呢?John的腦海裏如走馬燈一樣迅速地閃現出一個又一個他所熟悉的美國非裔女性:短跑名將艾麗森.菲利克斯?不對。歌手惠特尼.休斯敦? 不對。前國務卿賴斯? 也不對……他一時想不出來,但卻突然意識到,原來美國黑人的命運跟其他北美白人殖民者一樣,是從一開始就與美國這個國家的誕生和發展密不可分的。隻不過直到後來很長一段時期裏,他們是奴隸,沒有自由。John因此特別想知道菲麗絲是否真正算作一個幸運兒,想知道她在自己的第一部詩集出版了以後,生活上有了怎樣的改變,以及在通往自由的道路上她是如何走下去的……

而伊麗莎白接下來的介紹,著實讓John 感到心灰意冷。他了解到,菲麗絲的幸運隻不過是在她的第一部詩集得到出版之後一段時間裏曇花一現。那以後不久,隨著她的主人約翰.惠特利夫婦相繼去世,她開始孑然一身麵對著殘酷的生活挑戰。她雖然一邊打工一邊頑強地堅持創作,但第二部詩集始終未能得到出版。最後終因體弱多病和生活拮據,在年僅三十一歲時就無聲無息地死去了……   

 

這時伊麗莎白已經把遊客帶到了下一個參觀地點 –素有自由的搖籃之稱的費尼爾廳(Faneuil Hall)。John注意到,此刻伊麗莎白的身後,是一個看上去比較雄偉的人物雕塑。他身旁的遊客看著雕塑不禁喊了一聲:你好啊,薩姆!”--對了,這正是塞繆.亞當斯!

伊麗莎白對於費尼爾廳的介紹簡單扼要:它從1742年建成以來就是一個樓下是市場,樓上是會議廳的政經共同體。之所以被稱為自由的搖籃就是因為這個地方哺育了一大批為了美國的獨立而做出貢獻的自由之子。而他們當中首當其衝的、具有領袖地位的一個,就是塞繆.亞當斯。


 

據伊麗莎白介紹,自打從哈佛畢業以後,塞繆.亞開當斯便開始經曆一個又一個的人生考驗。自己創業,他卻把老爸給他的啟動資金的一半借給了朋友,打了水漂兒。在會計事務所上班,不到半年就讓老板受不了了,說是塞繆整天想的是國家大事,根本沒心思工作。這也難怪,事實上早在哈佛上學期間,少年塞繆就開始鑽研歐洲啟蒙運動的早期思想家約翰.羅克(John Locke)的論著,對政府的職能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從哈佛畢業以後不久,他就組織幾個朋友創辦了周刊雜誌,並奮筆疾書,不斷發表文章,力陳個人的生命、自由、以及財產的神聖不可侵犯,尤其是北美各殖民地居民的個人利益不容忽視;他強調政府保護每個人的生命、自由及其財產不受侵犯的道義與職責,尤其是政府的產生與存在的社會契約性。由此可見,少年塞繆早已顯露出非凡的誌向,他的人生之路似乎早就注定是一條無私無畏的自由之路。隻不過,他從一開始就好像不太在乎現實生活的殘酷挑戰。

後來,隨著父親去世,塞繆家道中落。他於174927歲時結婚,可是僅過了八年,妻子便因病而早逝。而這八年婚姻當中他又先後目睹了自己膝下的四個孩子相繼夭折,最後僅活下來兩個。但是,殘酷的生活挑戰從未讓塞繆對自己的理想產生過懷疑,在自己的自由之路上他從未因生活的困難而彷徨。

費尼爾廳,伊麗莎白提高了嗓音,就在我身後的這座樓房--費尼爾廳裏,塞繆先從一名普通的市場管理員做起,然後當選為波士頓市稅務官,波士頓市議員和馬薩諸塞省議員。但是遠比他的職位更重要的,是他的理想、智慧和領導作用。他在波士頓普通市井民眾當中的親和力和號召力,他所起草和發表的文章,以及就在這所大廳裏他所發表的一次又一次的演說,都使他得以擁有來自波士頓各階層的眾多的擁戴者和追隨者,其中包括後來第一個在《美國獨立宣言》上簽名的約翰.漢考克、美國曆史上第二任總統約翰.亞當斯(他的堂弟)、以及在美國獨立運動史上聞名遐邇的其他精英人士,當然還有那些因為受到了他的思想言論啟發而逐漸認識到每個人的利益都不可侵犯,認識到無比神聖的自由的價值的波士頓(乃至北美其它殖民地)的普通市民們。

伊麗莎白的不乏慷慨激昂的介紹讓John 感到有些振奮,但也正因為如此,他希望了解一些具體的事例,從而讓自己更加接近塞繆.亞當斯,這個美國獨立運動曆史上的傳奇人物。

 

從費尼爾廳向西南方向步行大約300米左右,在馬路的右邊矗立著一個暗紅色的小樓。樓頂左右兩端各建有一座鍍金的、相對而立的動物雕塑。左邊的是獅子,右邊的是獨角獸。這讓John 聯想到,在他所收到的波士頓馬拉鬆比賽賽事有關文書上,幾乎每一份都印有這種獨角獸的圖形。這時空中開始飄落雨滴,不過好像沒人理會。大家都安靜地注視著麵前的這座樓房,以及站在樓前麵對他們的、表情莊重的伊麗莎白。

我身後的這座樓房是(英屬)麻省官邸舊址(=The Old State House),樓頂左右兩端的動物雕塑是大英帝國王權的象征。



伊麗莎白接著開始講起距今二百四十多年前在這裏發生的、日後證明對世界格局和曆史的改變都產生了深遠影響的事件。

1764年,卷入英法等歐洲列強的七年戰爭結束以後,大英帝國議會決定通過向北美殖民地居民征稅來彌補七年戰爭所造成的國家財政虧損。隨即,《糖稅法》 Sugar Act),《印花稅法》(Stamp Act,和《湯申法案》(Townshend Acts)在接下來不到四年的時期內接踵而至。

同一年,塞繆.亞當斯在作了七年的單親父親之後,迎娶伊麗莎白. 威爾士為續弦。這不能不說是一件令人欣慰的事情。然而他接下來的人生曆程卻無情地表明命運並沒有讓他的欣慰駐留多久。1768年麻省政府開始正式追究他在擔任稅務官期間未能完成稅收目標的責任,同時責令他個人賠償一千四百多英鎊,以彌補因他而導致的省政府的財政損失。盡管塞繆自己清楚,而且了解他的人也都相信,他並非瀆職或貪汙,隻不過就是常常因為同情中下層的納稅人而沒有嚴格地督促他們按時繳稅,甚至有時他還讓人覺得他對那些人拖欠的稅務視而不見。但不管怎樣,他終於惹上了官司,而且曠日持久。

      可是,塞繆卻並沒有因為自己官司纏身而顧此失彼,從而忽略了他曆來重視的,包括他自己在內的殖民地居民相對於大英帝國的自由與權益。恰恰相反,他義無反顧、勇往直前的舉止和言行,甚至讓人感覺似乎是他個人的官司在某種程度上反倒更加激發了他抵製大英帝國稅法的鬥誌和決心,盡管麻省和帝國各自的稅法是兩個幾乎毫不相幹的政府行為。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非但他鼓動、號召大家抵製帝稅的動機在北美殖民者當中從未受到過質疑,相反他的政治盟友卻與日俱增,而且其中不乏在他個人官司中曾尖銳指責過他的某些上層精英。而至於在波士頓中下層民眾當中,他的追隨者則更是源源不斷。因此,他的觀點和言論一如既往地深入人心,及至久而久之,也不知從什麽時候開始,他竟有些匪夷所思地成為一呼百應的政治領袖了,盡管他總是那麽溫文爾雅,說話缺乏底氣,甚或在演說當中偶爾做出的振臂的手勢,也都顯得顫顫巍巍的。

      對於接踵而至的帝稅,塞繆.亞當斯從一開始就發表了強烈而清晰的反論口號:沒有席位便沒有稅務(No taxation without presentation)。他向廣大的殖民地民眾表明,在大英帝國議會裏沒有殖民地代表席位的前提下,殖民地居民沒有義務向大英帝國賦稅。據此他號召民眾一致行動,抵製課稅的英貨。與此同時,他還建議波士頓及麻省議會向英王提交請願書,以促使英國議會收回成命,停止征稅。

沒過多久,波士頓民眾抵製帝稅的行動便形成了星火燎原之勢。與此同時,民間的一些秘密結社甚至開始采用極端的手段對負責監督征收帝稅的英國官員及其家屬進行暴力恐嚇,甚至打家劫舍。迫於這種危險的局勢,大英帝國任命的麻省殖民地長官終於在1768年請求帝國政府向波士頓派兵,以協助征稅的實施,並保護有關官員及家屬生命財產的安全。

但事實證明,派兵這一舉措非但沒有帶來預期的效果,反而如火上澆油一般令事態更加惡化了。一方麵派駐波士頓的英國士兵當中有些人對波士頓民眾態度粗暴,非打即罵;另一方麵波士頓人也並非等閑之輩。他們好像根本就不怕那些持槍的英國士兵,而且還時不時地借故揶揄、挖苦甚至於辱罵這些身穿紅色製服的英國軍人。結果雙方你來我往互不相讓,矛盾不斷激化。

終於,在177035日這一天,就在麻省官邸 -- 這個樓頂左右兩側立有象征英國王權的獅子和獨角獸雕塑的建築物門前,一個英國哨兵與波士頓當地一個店鋪的小學徒因為付賬的事情發生了爭執。沒想到這兩個人越吵越激烈,直至後來士兵用槍托把小學徒擊倒在地上,小學徒隨即哭喊起來。他的哭喊驚動了四五十名過路的波士頓居民。這些人立刻就把持槍的士兵團團圍住,並大聲質問、訓斥和辱罵。士兵見狀不妙,立刻向身旁的哨所呼叫求救。不一會兒,八個持槍英軍哨兵在哨長的帶領下急忙趕來營救被困的戰友。這個時候不知是誰把附近教堂的大鍾給敲響了。隨著這鍾聲一下一下地鳴響,聚集在英國士兵周圍的民眾很快就超過了二百多,而且還有人開始向士兵們投起了雪球和石塊兒。哨長見狀當即警告市民們:

我可告訴你們啊,你們要是TMD施暴的話,我們可要開槍啦!

哪曾想市民們根本就不吃他這一套,當即就把他罵了回去:

我操,瞧你丫一身紅皮,整個兒一個油燜龍蝦,你學過開槍嗎?

你們丫挺的要是敢開槍的話,今兒個就別TMD想活著回去!

老子我今天還真就TMD活膩歪了,你們幾個SB看清楚了,往這兒開,開,開呀!

……

大夥兒正嚷嚷著呢,這時候不知誰扔過來一大截樹杈子,一家夥飛到一個士兵的臉上,把他打了個大趔趄。結果這哥們兒氣的大叫:“我靠,開就開!

砰、砰、砰、砰、砰……”



誰也沒想到,士兵們還真的開槍了。事後在法庭上,肇事的士兵供稱當時確實聽到了開槍的命令,但同行的哨長堅稱自己從未這麽做過。無論如何,三名波士頓居民當場死在這幾個英國士兵的槍口下,同時還有其他6個受傷的,其中兩名傷勢過重,事件之後不久也相繼死去。

第二天,波士頓市議會舉行會議,成立事件調查委員會。塞繆.亞當斯立刻當選為委員會總負責人。他隨即召見麻省代理省長,要求英軍立刻撤出波士頓。與此同時,他責成委員會起草並公布事件真相報告。

幾天以後,波士頓乃至遍及北美十三個殖民地的許多報紙上都相繼出現了相同或相似的通欄標題:波士頓大屠殺!

…… 

當伊麗莎白帶領大家來到埋葬著塞繆. 亞當斯等波士頓籍《美國獨立宣言》簽署者,以及其他著名愛國誌士,包括波士頓大屠殺的烈士的墓地(Granary Burying Ground)時,John不由地想起,包括塞繆.亞當斯在內的56名北美各殖民地代表簽署並發表《美國獨立宣言》,宣告北美13個殖民地脫離大英帝國的統治的那一天是177674日,也就是波士頓慘案發生的六年以後。


     
正在他即將重新陷入思考之際,他的電話響了。是他遠在加州的朋友Dave

我不知道你幾點開始比賽,祝你跑出好成績啊!

接完Dave打來的電話,John 已經無心再傾聽伊麗莎白講解了,盡管他還有許多問題想問個究竟。

坐在回旅館的出租車裏,他悄悄地戴上耳機,隨即開始傾聽拉赫瑪尼諾夫的第二鋼琴協奏曲第一樂章,即景生情,獨自回味著剛才在自由之路上所感受到的一幕幕曆史情景引子部分鋼琴緩慢的、由弱漸強的小調式和聲的發展,讓他仿佛看到黎明之前清教徒們搭乘的船隻在碼頭微弱的燈光下漸漸地啟航,開始海上的漂泊。接著由弦樂組合奏出的低沉莊重的第一主題,立刻把他帶到了波濤洶湧的大西洋上,讓他體會到遠航的清教徒們所承受的巨大的壓力和他們在爭取自由的道路上所麵臨的嚴峻的挑戰。不久,由鋼琴奏出的柔和的大調式第二主題所引發的樂段,以大提琴舒緩流暢的旋律、單簧管的恬靜的主題變奏,以及圓號的浩淼的旋律背景烘托為特色,又讓他仿佛看到那些來到了新世界的清教徒們胸懷堅定的信仰,日出而作,日暮而歸,在平凡而有序的生活當中開拓新的天地。但是隨著鋼琴彈奏出急促而緊張,仿佛疾風落葉般的一段間奏,長號帶領銅管樂組轟然般地予以回應,引導出弦樂組與木管樂組交織演奏出低沉的、令人感覺不安的第一主題變奏,而此時鋼琴全然已被蓋過。但沒過多久,不甘於被淹沒的鋼琴開始執拗地與弦樂和木管樂之間交替演奏。所有這些都讓John體會到,自由之路坎坷不平且風雲莫測。同時讓他仿佛親眼看到了菲麗絲和塞繆以及波士頓市民們麵對生活的考驗勇敢而頑強地努力著,奮鬥著。而正當表現波士頓精英和市民們奮戰正酣的弦樂組速度減緩,高歌向上,似乎是勝利在望之際,小號突然介入,戰鼓鳴響,隨後引領出銅管樂組氣勢磅礴、威風凜凜的齊奏,讓他仿佛親眼目睹著那些進駐波士頓的持槍的英軍士兵,張牙舞爪地威脅著抗稅的波士頓居民。但緊接著弦樂組與鋼琴緩慢而強有力地兩次同步奏出完整的第一主題,則讓他又仿佛看到越來越多的波士頓市民在以塞繆.亞當斯為代表的殖民地精英們的帶領下向大英帝國作出頑強的、殊死的拚搏與抗爭。不久,旋律更加緩慢下來,令人想到一場慘烈的血戰終於休止。圓號帶領巴鬆管和整個木管樂組演奏出淒涼、靜寂的旋律(第二主題變奏),隨之引出一段鋼琴的悲愴而又孤獨的,猶如挽歌一般很慢的柔板,這讓John的腦海裏浮現出麻省官邸舊址樓前,波士頓市民們被英軍士兵開槍驅散以後的情景:空蕩蕩的街頭,八九個市民倒在血泊中,死者的靈魂在空中飄蕩著,俯瞰著被驅散的市民 ……但出人意料的是,第一樂章並沒有在淒慘的音樂描述中結束,相反,鋼琴在柔板的最後一個和聲之後緊接著有些突然地重複奏出一組充滿跳躍性的芭音,並隨著節拍逐漸加快,整個交響樂隊的合奏被帶動起來,使第一樂章在短促有力、逐級攀升的主題和聲中嘎然而止。而這在John 看來,正是對塞繆.亞當斯以及所有北美殖民地精英們帶領廣大殖民地民眾在通往理想,自由和獨立的道路上,前仆後繼、百折不撓的英雄主義精神的最為貼切的音樂表現。

至此,John 感覺心裏頭有些衝動,恨不得波士頓馬拉鬆比賽立刻就開始。

http://www.youtube.com/watch?v=uJRHht55E1M

 

 (待續)

所有跟帖: 

多謝介紹! -嘉崚子- 給 嘉崚子 發送悄悄話 嘉崚子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9/27/2013 postreply 23:38:16

在第二張照片的地方,大膽的鬆鼠 -wave_forest- 給 wave_forest 發送悄悄話 wave_forest 的博客首頁 (147 bytes) () 09/28/2013 postreply 07:21:40

寫得很翔實喲。。。頂! -coach1960- 給 coach1960 發送悄悄話 coach1960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9/28/2013 postreply 07:47:37

介紹的很詳細 -林間曲徑金秋時- 給 林間曲徑金秋時 發送悄悄話 林間曲徑金秋時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9/28/2013 postreply 09:07:23

多謝上麵各位,多謝教練。字體編輯不靈,導致大小不均。各位受累了。希望得到指點。 -森林朝陽- 給 森林朝陽 發送悄悄話 森林朝陽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9/28/2013 postreply 17:18:52

謝謝分享,本人剛從那裏回來,隻會朋友了,沒有仔細玩,在這裏欣賞了。 -油菜心- 給 油菜心 發送悄悄話 油菜心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9/30/2013 postreply 08:39:21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