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文化雜談】2.美國人為什麽喜歡花木蘭(圖)

來源: 228 2013-07-13 23:31:26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5188 bytes)

【東西文化雜談】2.美國人為什麽喜歡花木蘭(圖)

 
2013-07-13 作者:楚一丁   

 

【新三才首發】花木蘭在美國是一個婦幼皆知的人物, 她知名的程度絕對不下於她在中國。究其原因雖然離不開好萊塢卡通大片“木蘭”的影響,但若論起為什麽在成千上萬的中國曆史故事中,好萊塢的大導和製片們何 以獨獨對花木蘭情有獨鍾,就離不開更深層次的文化探討,而不能簡簡單單地從商業角度去解釋。


美國文化是建立在基督文化基礎之上的,博愛是基督文化給美國社會帶來的主要價值,耶穌基督更是為愛而舍己最高的博愛榜樣。初來咋到美國的中國人稍稍花點兒 心思觀察觀察美國社會就不難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 在中國,寺院和道觀大都建在山裏,而到了美國,教堂卻都建在鬧市。原因為何呢?這就要牽扯到佛道兩教與基督教在修煉方法上的區別:傳統修佛修道求善求真的 人,先要看破紅塵,方可達到舍盡的境界;基督教則是另辟蹊徑,講究為愛而舍己:當你愛他人的程度能達到 愛你的親人的時候,你就不難為他人做出你隻會為親人而做出的舍。同是為達到一個舍的境界,道路的不一樣決定了道場選擇的不同:道士和尚要遠離紅塵,寺廟道 觀當然隻能建在山裏。而基督徒要愛別人,教堂當然就隻能建在鬧市了。要是把教堂建在荒山野嶺人跡不到的地方,哪來的人讓你愛呢?


另一個關鍵的問題是:古來不論是求佛求道還是西方宗教,難都難在一個舍字。和尚道士出了家,了無牽掛化緣為生,舍起來還容易些。紅塵中打滾的人,每天開門 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樣樣離不開少不了。給人多一點,自己就少一分。現代人還有房子孩子車子職場升遷事業打拚,樣樣隻怕不夠,談舍?難嘍。要在凡胎凡 質的凡夫俗子中找一個為愛而舍己的榜樣,更是難上加難。


難嗎?是難。但也不是完全沒有:大名鼎鼎的花木蘭就是一個。而且還是位東方女子,充滿了神秘的異國情調---賣點超群。這就是花木蘭得到好萊塢青睞的原因。


談到花木蘭,很多中國人都會說她是孝的典範。其實這是以偏概全的解釋。應該說:花木蘭是一個忠孝兩全的典範。 這就牽扯到孔學裏講的忠該如何解釋的問題。按孔老夫子在孝經裏的說法,孝為德之本,忠的意思是孝天下,是把天下人都當成自己的父母去孝敬。木蘭之所以被奉 為至孝,是她不但照顧父親的生活,更為年邁的父親完成他的心願。我們許多人對父母的孝就止於對他們生活的照顧,但對老人更多的心願和要求,則往往有些不耐 煩。這就是孔老夫子在論語裏談到的色難:不耐煩,把難看的臉色給老人看。花木蘭沒象一般的尋常女子一樣去責怪父親老胳膊老腿還自不量力,這就是她作為女中 豪傑的不同之處。木蘭深諳中華文化中忠之一字的涵義,所以她不但能理解父親的情懷,而且要代父從軍,替父親完成為國盡忠的心願。這就不但是至孝,而且至 忠,是忠孝兩全。而且從西方文化的角度去看這個忠:將天下人都當成自己的父母去孝敬,這不就是博愛ˎ 這不就是大愛嗎?


明白了忠孝與博愛的異曲同工之妙,當然就不難理解美國人喜愛花木蘭深層次的文化原因。但美國人喜歡木蘭的原因卻遠遠不僅於此,還有更精彩的。


美國文化還有兩個重要的部分:一個是強烈的家庭觀念;另一個則是美國文化的招牌:自由。美國人傳統的家庭觀念與博愛一樣,同源於基督文化。而自由與平權, 則是由美國的國父們如傑佛遜ˎ 華盛頓ˎ 潘恩等所奠定,由後來的傑出領袖如林肯等所鞏固和發展。從一七七三年波士頓茶黨運動打出:“不從民意,就別收稅”("No taxation without representation")的口號是開始,美國文化就一直崇尚“小政府,大社會”。原因很簡單:政府越大,法規越多,個人的自由就越少。那麽如果我 們從崇尚家庭和自由這兩個角度去看木蘭的故事,我們又會看到什麽呢?


木蘭馳騁疆場十二年,戰爭結束時,皇恩加封高官厚祿,不料木蘭卻不為所動。報效國家之後,木蘭的唯一心願是回家侍奉年邁的老父。在這個故事中,如果我們仔 細地玩味一下,木蘭價值觀中不同價值的孰輕孰重是怎樣擺放的呢?忠(不是忠於政府,而是孝待天下人),擺在了第一位;家庭,擺在了第二位;而最不重要的擺 在第三位的是什麽?是皇帝ˎ 朝廷ˎ 政府。用美國人的眼光去看:博愛第一;家庭第二;政府嘛,一個不得不要的東西,越小越好。中西文化殊途同歸了。用孟子的話說就是: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 輕。


在文章的最後,因為談的是花木蘭,所以就得加一句:花木蘭穆桂英楊 家將這些人物,其在中華文化中的形象與其在曆史上的原型有諸多差距。這也是這些人物被後世諸多爭議的地方。但對後世文化和曆史產生更大影響的,是其文化意 義而非其曆史原型。所以我們著重討論的,是文化意義上的花木蘭,而不是在考證在曆史上發生過什麽沒發生過什麽。不論後世傳唱的花木蘭與曆史上真實的花木蘭 區別有多大,木蘭對後世的曆史影響都是無法否認的。

 

【新三才首發 轉載請注明新三才】

最後更新: 周六, 2013年 07月 13日 17:15
  http://www.newsancai.com/gb/traditional/137-prosperity/53164-2013-07-10-00-17-02.html

所有跟帖: 

覺得美國就是希望女孩勇敢獨立堅強。花木蘭正好符合。 -心晴- 給 心晴 發送悄悄話 心晴 的博客首頁 (48 bytes) () 07/14/2013 postreply 07:01:34

美國是一個喜歡征服挑戰的民族,也喜歡崇拜英雄, -5fruitsaday- 給 5fruitsaday 發送悄悄話 5fruitsaday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14/2013 postreply 15:09:39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