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盛頓(DC)深度遊(1)—— 華盛頓的三個大教堂

來源: 皮皮遊記 2011-10-14 16:06:10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1740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皮皮遊記 ] 在 2011-10-16 19:11:09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從中國來到美國生活已經二十多年,居然沒挪地方,一直居住在美國首都華盛頓西北的馬裏蘭郊區。每年都會有一些親友從中國,美國其他州或世界各國到華盛頓,不管目的是什麽,旅遊華盛頓是所有來客都不可少的。因為這個原因,我們家就成了大多數親友的臨時落腳之地, 我們自然就是他們的臨時導遊了。

說到華盛頓旅遊點,白宮,國會,林肯和傑佛遜紀念堂,華盛頓紀念塔,再加上越戰,韓戰紀念碑,以及較新建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紀念牆, Smithsonia 七,八個在旅遊區中心 Mall 的免費博物館,阿靈頓公墓 … 都是外來客人的首先必須參觀之處,再擴大一些,又可列出像五角大樓,肯尼迪藝術中心,華盛頓故居,最高法院,國會圖書館,甚至因尼克鬆總統性醜聞事件而聞名的水門飯店等等。有的朋友半開玩笑的問我,“就算你一年當兩次導遊,也有四五十次了,不煩嗎?”其實我還真沒煩,這除了我喜歡陪親友旅遊之外,還有一個原因:我發現華盛頓 DC 這片土地上,還有很多精彩旅遊之處以前沒注意到。這兩年我們曾帶著幾個朋友走了一些上述主流景點之外的地方,居然大受歡迎。 於是就想把它們寫出來,統稱為“華盛頓( DC )深度遊”,供文學城世界風情的朋友們參考。為區別於上述的主要旅遊景點,便稱這幾處介紹為“深度遊”。

這些深度遊景致中,首先要介紹的是華盛頓的教堂。我知道,很多朋友不太願意參觀教堂,特別是美國城市的教堂,一個原因是國外的教堂大多是中國人陌生的天主教或基督教堂,另一個原因是認為美國曆史比歐洲短,教堂的建築和規模也不如歐洲,參觀過歐洲教堂之後就不用看美國教堂了。你參觀過下列幾個華盛頓的教堂之後,可能會改變你的看法。

這一篇中先介紹華盛頓 DC 最大的,也是最有旅遊價值的三個大教堂。它們是:

1 .華盛頓 DC 近郊的摩門教堂 - ( Washington Mormon Temple )

2 .國會大廈以北的聖潔聖母國家朝聖地大教堂 ( Basilica of the National Shrine of the Immaculate Conception )

3 .華盛頓國家天主教堂 ( Washington National Cathedral )


( 一 ) 華盛頓 DC 近郊的摩門教堂 - Washington Mormon Temple

如果你開車沿美東 95 號公路從紐約,費城方向來到華盛頓 DC ,在 95 與 495 號環城公路交點,換 495 向西行,開過約 6 英裏鑽過 97 號路立交橋之後,會突然看到在麵對 495 路的正前方的山丘樹叢上,一座雪白的六個尖頂的建築高聳雲天,猶如天堂一般。見圖1。如果是在晚間,在白色燈光的照明下,更增加了它的神秘色彩。這就是著名的華盛頓摩門教堂。
 圖 1 —— 從華盛頓環城 495 號公路上看摩門教堂。


圖 2 —— 摩門教堂

 
圖 3 ——摩門教堂夜景。

這是一座體現了現代建築理念和宗教建築特點巧妙結合的設計。 1968 年建成。 從幾張教堂外景照片可以體會到華盛頓摩門教堂的設計者的用心良苦。當我第一次來到這裏頭一眼近距離觀看它時,完全被它的宏偉氣勢,簡潔明了的現代設計所震撼,站在那裏足有十幾分鍾凝視它。 直至今日,每當我帶著朋友來參觀再次看到它時,仍然揮不去被它的獨特的建築設計所產生的震撼和神秘感覺。我想,這就是建築設計師想給人們產生的效果,應該說他的目的達到了。我帶來參觀摩門教堂的親友們幾乎都有同樣的感受,並且都說,摩門教堂是到華盛頓旅遊最值得參觀的景點之一 , 也是攝影愛好者最喜歡拍照的地方之一。

簡單說一點細節。

1 . 這個摩門教堂另一個奇特之處是沒有窗戶, 也就是說它並不靠窗戶來采光通風, 從而可以設計成外表全封閉型的建築造型,以增加它的神秘感。也有另一種說法:在整個漢白玉外牆壁的拐角銜接之處,是一縱列透明暗色石料裝飾的“窗戶”, 用於室內采光。

2 . 教堂內部不允許任何教外人士進入,這更增加了它的神秘感。

3 . 教堂對麵有一個 Visitor Center ,設計與教堂同一風格,內部裝備和裝潢非常現代化。 一進大門就有熱心的接待員(都是摩門教徒)迎上來為你介紹摩門教並解答你的問題。 Visitor Center 內有關於摩門教有關曆史,教義和一般知識的展覽。還有一個小放映室,哪怕隻有一個人,隻要你願意,都會為你放映一部介紹摩門教曆史和一般知識的短小影片, 約20分鍾。

4 .從圖 2 可以看到,摩門教堂頂部有六個鍍金尖頂,最高處據說有 88 米高 . 最左一個尖頂上站有一個小金人,大約有 6 米高。據說是由純金打造,重達兩噸。

摩門教是近代基督教的一個分支,是由在宗教信仰,意識形態和文化上相近的幾個後期聖徒運動宗派團體組成,主要是在美國。摩門教徒們都相信《摩門經》是由美國人 Joseph Smit Jr. 在 1829 年翻譯自一組由神傳下來的金屬葉片。 這些金屬葉片分三類,其中第二類稱為“摩門片”, 記載著由摩門( Mormon )和他的兒子摩羅乃對第一類金屬葉片尼腓片內容的注釋和增加。 1830 年 Joseph Smith 出版了《摩門經》,並宣稱複興了“基督教會”。 摩門教徒除了相信《聖經》,也相信《摩門經》。 摩門教的全稱是“ The Church of Jesus Christ of Latter Day Saints”. 中文譯作 《 耶穌基督末世聖徒教會》。 而“摩門”隻是 Mormon 這個人的中文音譯名。 但不知為什麽,一些中國人一見到“摩門”二字,就覺得是有點邪教的意思, 這真是一個誤解,如果一開始譯成“莫門”, 大概就好多了。

Joseph Smit Jr. 去世之後,摩門教內因繼承危機而產生分裂。其中最大的一支由楊百翰( Brigham Young )為會長,遷移到美國猶他州鹽湖城。所以現今的美國摩門教中心和楊百翰大學都在猶他州鹽湖城。 2008 年夏天,我們在去黃石公園的途中,路過鹽湖城時參觀了摩門教總部。 圖 4 是我們在鹽湖城照的摩門教總部教堂的照片。 相比之下,我更喜歡華盛頓摩門教堂的簡單明了但令人震撼的現代風格設計。


圖 4 — 美國鹽湖城的摩門教總部的摩門教堂。

華盛頓的摩門教堂位於華盛頓西北近郊馬裏蘭州 Kensington 。 雖然位於繁忙的 495 號環城高速近旁,但是好像沒有任何公共交通可以直接到達那裏。 有兩種方法去那裏參觀:

1. 如果是自己開車到華盛頓旅遊,或者有親友在華盛頓地區居住並可開車協助前往,則可以沿環城高速 495 號路, 在 495 號路的 33 號出口,下到 185 號路向北開,不到一百米,向右拐入 Beach Dr , 進入一個免費綠地公園,沿 Beach Dr 一直開,到達綠地公園另一端的出口,向右拐上 Stoneybrook Dr , 再開約一百多米右側既是摩門教堂大門。開進大門,內有免費停車場。

2. 如果自己不能開車前往,則可以由華盛頓市中心乘紅線地鐵到 Forest Glen 站下車,然後乘出租車到摩門教堂。 參觀摩門教堂約一個小時,可讓出租車等候,再乘原車返回地鐵站。

(二) 國會大廈以北的聖潔聖母國家朝聖地大教堂 Basilica of the National Shrine of the Immaculate Conception

這是一個較少為外來遊客所知道的教堂 , 我們也是在定居華盛頓十幾年之後才從一位朋友處聽說,幾年前第一次參觀,就被它外觀的宏大和內部的超豪華的裝飾,各種藝術風格的雕塑,浮雕和繪畫所吸引。 說到外觀,這座新拜占庭風格的大教堂是美國第一大天主教堂,世界第八大宗教建築。教堂主建築外部長 140 米,寬 73 米,圓頂上的十字架尖頂為 72 米, 比聞名世界的威尼斯的聖馬可大教堂還要大。

在天主教會中,人們對聖母瑪利亞的敬禮特別的隆重,對她的祈求特別的熱切, 聖母瑪利亞在信徒的心目中是一位“天上的母親”。聖經新約記載,處女瑪利亞由“聖神感孕”而生耶穌,並積極支持耶穌的宣教活動,而被天主教遵為“童貞聖母”, 又稱“聖潔聖母”。正是基於這一點,美國天主教大學的第四任校長沙漢主教提議在華盛頓建立一個國家朝聖地來紀念聖潔聖母,在 1913 年這個提議得到教宗十世的支持。於是這個大教堂在美國天主教大學捐贈的土地上, 1919 年開始動工興建。 但由於上世紀 30 年代經濟大蕭條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停工延誤,直至 2007 年才基本完工。

這座大教堂的名字很長,稱為“ Basilica of the National Shrine of the Immaculate Conception ”。 我覺得這個大教堂的名字很難譯成中文。 在網上的一篇介紹這個教堂的文章中,被譯為“聖母無玷始胎國家朝聖地聖殿”。 這其中的“無玷始胎”四個字,我怎麽看都別扭,讀著也不對勁。想了半天,覺得可以譯為“聖潔聖母國家朝聖地大教堂”,自我感覺比較好。不知是否恰當,還請眾壇友指正。


圖 5 —這座新拜占庭聖潔聖母國家朝聖地大教堂外景,位於華盛頓天主教大學校園內。

 
圖 6 —聖潔聖母大教堂分為上下兩層,分別稱為 Upper Church 和 Lower Church 。 這是 Upper Church 的主廳, 即大教堂的主廳。 主廳內部為希臘風格。主廳上部是多個由馬賽克裝飾的彩色圓頂,是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


圖 7 —上層主廳最前端天頂上的巨大耶穌像,他象是在凝視著世間的一切,包容著世間的一切。站在他的下邊,會感到一股無形的壓力。但注意看他的正前方,站立著一座潔白的聖母像。 在主的威嚴之下, 她是否會給你一些慈祥,寬慰的感覺?


圖 8 , 上層主大廳後牆的照片。巨大管風琴下邊是一幅雕塑的非常細致的巨型浮雕。很值得細細品味一番。它是創作在一大整塊大理石上的巨大藝術作品。石料采自意大利北部,雕刻麵麵積為 780 平方英尺,總重 37 噸。所雕刻的人物表情極其深刻細膩。它是由意大利 Pietrasanta 的 22 個藝術家集體創作的。


圖 9 ,聖潔聖母大教堂下層的禮拜堂: Crypt Church 。

聖潔聖母大教堂下層的禮拜堂稱之為 Crypt Church , 旅遊介紹上稱其為“聖潔聖母國家朝聖地大教堂的心髒”。教堂很多日常的活動都在這裏進行。這個地方是我參觀完這個大教堂後留下印象最深的地方。三個原因:第一,建築設計美麗大方。由圖九可見,雖然舉架不高,但是大跨度的多層 多向拱結構屋頂,給人一種極美麗舒暢的感覺, 一點也不感到壓抑。第二,豪華但不過分的裝潢,包括拱形天頂,大理石貼麵四壁,美麗花紋的地磚,以及整體的淺咖啡色的色調。第三,沒有活動時,很多教徒安靜的坐在這裏作祈禱, 一種宗教神聖的寧靜氣氛會使你經過這裏時不由得保持安靜,不敢說話,輕輕地走路。總之,感覺極好。


圖 10 — 2011 年 9 月 11 日,聖潔聖母大教堂教區在 Crypt Church 舉行祈禱會,悼念十年前 9-11 恐怖襲擊事件中的死難者。我正好路過那裏,留下了這張有紀念意義的照片。

三十多個聖母形象: 從這個教堂的名稱“聖潔聖母國家朝聖地大教堂”可以理解這個大天主教堂是獻給聖母的。在上下兩層教堂或禮拜堂的兩側的側殿裏,一共設置了三十多個獻給聖母的小禮拜堂,而每個小禮拜堂中供奉的聖母,都是不一樣的,反映了美國的天主教移民的不同起源,不同種族和不同的修會。比如波蘭天主教移民供奉波蘭白人聖母, 非洲移民供奉黑膚色的聖母,而來自中國的天主教移民則供奉中國黃色皮膚聖母。三十多個不同種族,不同膚色,不同服飾,來自不同修會的聖母們,在美國華盛頓的這個大教堂內“歡聚一堂”,同時受到美國這個偉大的移民國家的來自世界各地各種族的人民的共同膜拜和尊崇,這恐怕在我們這個地球上是獨一無二的。而這一特征,正是這個教堂最最引人注目的地方,也是它受到美國各種族人民喜愛的原因。類似的情景我隻見到過一次,那就是去年到墨西哥城旅遊參觀瓜德盧普大教堂時見到的黑聖母,那個黑聖母受到墨西哥人的極熱誠的尊崇。但那裏和其他所有的聖母教堂一樣,即隻供奉一個聖母,隻不過膚色變成黑色。

下麵給出這個教堂內的幾個典型的代表不同族裔的聖母形象。


圖 11 , Our Lady of China. — 中國聖母。位於上層教堂( Upper Church ) . 這幅畫原作者是中國畫家 JohnLuHung-Nian (音譯為“魯洪年”)。


圖 12 , Our Lady of Czestochowa —波蘭聖母。位於上層教堂( Upper Church )。


圖 13 — Our Lady 0f the Rosary (in Dominica).- 多米尼加聖母。位於上層教堂( Upper Church )。


圖 14 — Our Lady 0f Africa – 非洲聖母。位於下層教堂( Lower Church )。


圖 15 — 在非洲黑聖母對麵牆上的一幅浮雕,表現了美國黑人從非洲被販賣到美國直至黑奴解放運動和獲得自由平等權利的過程。

去年( 2010 年)九月 , 陪一位北京來美國出公差的老朋友參觀這個教堂,居然見到了一個難得一見的展覽:在下層中央的 Memorial Hall 中,臨時新增加了一個有乒乓球台大小的展台,由一個大玻璃罩罩著, 裏麵站立著二十多個世界各地和各種膚色的聖母模型。仔細觀察,每個聖母的姿態和表情各有不同,但絕對都是慈愛,和祥的。 每個聖母的前麵有一個白色名牌,寫著這個聖母的來源國家名稱。圖 16 是這個展台的全貌,圖 17 是站在中間的日本聖母模型和她前邊標有“ Japan ”字樣的名牌的放大照。 今年( 2011 )八月,又陪另外兩個朋友來此教堂參觀,就見不到這個展覽了。


圖 16 — 2010 年九月參觀教堂時見到的世界各地聖母模型展覽。


圖 17 — 各國聖母模型之一: 日本聖母。


圖 18 —上層教堂的右側廳裏的一幅壁畫,我看不太懂,也不懂是什麽畫派,但覺得畫的很有趣,人物形象也有趣,有幽默感。所以放在這裏,供大家欣賞。

在這個巨大而華麗的大教堂中,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大廳——在下層中央的 Memorial Hall ,可譯為“榮譽紀念堂”。這是一個很大的大廳,圖 17 僅僅照出了它的一角。 大廳的四周和中央布滿了大方立柱,所有的牆壁和立柱表麵都鑲滿了白色或黑色大理石板,上麵刻滿了密密麻麻的人名。據介紹,這些名字是對教堂的建設和發展有幫助的捐款個人,家庭,牧師和宗教團體。這些自願記載到榮譽紀念堂內的名字,將隨著教堂的存在永遠保持下去。


圖 19 —聖母大教堂下層中部的 Memorial Hall 。 圖中最右側是一個聖母像。

參觀聖潔聖母大教堂的方法,

1 .自己開車:最好從市內旅遊區出發,從國會北側,火車站 Union Station 西側的 North Capital Street 向北開約 2 英裏,向右轉到 Michigan Avenue, 再開約 0.5 英裏就到這個大教堂。它的地址是: 400 Michigan Ave., NE, Washington, D.C., 20017-1566.

2. 乘地鐵:乘紅線地鐵到 BrooklandCUA 站下車,向西行,穿過天主教大學( CatholicUnivercity )校園,就到達大教堂。約行 800 米。

3. 開放時間: Nov. 1——March 31: 7:00am___6:00pm

April 1____October 31: 7:00am___7:00pm



(三) 華盛頓國家天主教堂 Washington National Cathedral

華盛頓國家天主教堂在我的華盛頓 DC 深度遊教堂篇(一)和(二)中介紹的幾個教堂中是政治地位最高的,它是聯邦政府級別的教堂,凡是以美國國家或聯邦政府名義舉辦的宗教紀念活動,大多在這裏舉行。 比較引人注目的包括: 1969 年艾森豪威爾總統的葬禮, 2004 年裏根總統的葬禮和 2007 年福特總統的葬禮, 以及 2001 年 9 月 14 日在這裏舉行的悼念活動,為在 911 恐怖襲擊中死難者哀悼。布什總統及前總統福特,卡特,老布什和克林頓都參加了這次悼念活動。

這是一座天主教堂,它的正式名稱是聖彼得與聖保羅教堂( The CathedralChurch of Saint Peter and Saint Paul ),是美國聖公會華盛頓教區的主教作堂。

在 1791 年美國建國不久,美國第一任總統華盛頓就表示了要有一個為整個國家利益服務的教堂,並將此寫入了聯邦政府首都規劃文件中,將其定為首都將建立的主要建築之一。但由於美國建國初期教會組織的分散和某些州政府的離心傾向,直到幾乎一百年後,在 1893 年,國會才通過了包括建設國家天主教堂的撥款法案。 1906 年,兩個英國建築師的設計方案被通過。 1907 年 9 月 29 日,舉行了奠基儀式。 老羅斯福總統在一萬多人參加的奠基典禮上安放了奠基石。

教堂建設初期,克服了很多巨大的困難,包括人工,資金來源,以及從印第安納州采集石料的長途運輸問題。據說大部分的建築資金是來源於私人捐款。但隨之而來的美國上世紀三十年代的經濟大蕭條和四十年代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嚴重影響了大教堂的建造速度。這是這個大教堂總共用了近一百年才最終建成的主要原因。

1990 年,華盛頓國家天主教堂放上了最後一塊石料,全部完工。老布什總統出席了竣工典禮。

這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天主教堂建築。雖然在世界哥特式大教堂中論建築規模僅排第六,在建築曆史,建築規模,內部裝潢,宗教聖物等方麵,也不能與歐洲的多座著名哥特式大教堂相比, 但是,它畢竟是世界上第六大和美國第二大哥特式天主教堂(全長 518 英尺,寬 104 英尺), 在內部裝潢上也下了很大功夫,在加之它的政治地位和作用,應成為到華盛頓DC旅遊的必遊景點之一。


圖20 — 華盛頓國家天主教堂的俯瞰圖。(圖片取自名信片)



圖 21—華盛頓國家天主教堂的外貌。


圖 22—華盛頓國家天主教堂的外部結構之一。

對這個大教堂,我自己或陪親友來參觀總有十多次,但是總認為這是個家附近的景點,隨時都可以來, 所以長時間也沒照什麽照片。直到這次想寫遊記了,才發現一張可用的照片都沒有。於是便在九月四日專程來此照相, 沒想到今年八月二十四日美東地震,震掉了教堂頂上的塔尖(圖-23),別處也發現有一些裂紋,官方決定停止教堂一切宗教,集會和旅遊活動,對教堂進行一次安全大檢修。不知何時再開放。我碰了個閉門羹,隻好僅照了一些外景(圖21,22,23)。可我又不想將一篇沒有內部照片的教堂遊記給大家看,於是就在網上選了兩三張華盛頓國家大教堂的內景放在我的這篇遊記中(圖24,25), 並標記在照片下的說明中,望諸位壇友們多多見諒。


圖 23— 2011 年八月二十四日美國東部地震,震掉了鍾樓頂部的塔尖。
  

圖 24 — 華盛頓國家天主教堂內景之一 —— 主廳。 (圖片取自網上)



圖25 — 華盛頓國家天主教堂內景之二 —— 側廳之一。 (圖片取自網上)


如前所述,華盛頓國家天主教堂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天主教堂建築。 哥特式建築,特別是教堂,是12至13世紀在法國北部形成的一種偉大的和獨特的建築風格。它一改之前的羅曼式教堂的粗糙,沉重和陰暗的缺點, 變成了明亮,輕快,寬敞的環境。 側麵還有明亮的繪有聖經故事的彩色窗戶。它還改變了以前一進教堂就要麵對耶穌的懲惡罰罪的嚴厲麵孔,代之以懷抱幼年耶穌的慈祥聖母微笑著迎接聖徒們進入教堂,因而哥特式教堂大受市民們的歡迎,並立即在西北歐大部地區發展起來,這就使得我們現在在法國和德國參觀的大多數有名的大教堂都是哥特式教堂。 其中較有名的包括:巴黎聖母院,法國夏特赫主教堂,法國韓斯主教堂,德國科隆主教堂等等。這些哥特式教堂從外觀上看,在建築設計上的共同特點是:

1。教堂的正麵都有一對很高的鍾樓,鍾樓下是三個大門,中間一個正對中艙(教堂的正中大廳),左右兩個分別對著鍾樓中線。中央大門上方有一個直徑十幾米的大圓窗,叫玫瑰窗。 玫瑰芬芳,美麗,潔白,是聖母的象征。華盛頓國家天主教堂完全按照這個特點建造, 見圖21。

2。教堂內信徒的禮拜大廳(中艙),聖堂和側廳(又稱袖廳)形成一個十字架,大廳比聖壇長,橫廳比大廳短,被稱為“拉丁十字”。參照圖20。

3。中艙長度很長,寬度很窄,其長-寬度比例可達10:1, 使得中艙呈細長狀,直指向聖壇, 空間導向性極強,把信徒的心引領向聖壇。見圖24。

4。中艙極高,一般可達35至40米。

哥特式教堂在建築結構上,還使用了尖卷,肋架卷和飛卷等特點,由於過於專業,有些我也不怎麽明白,故略去。

華盛頓國家天主教堂的地址是:

Washington National Cathedral
3101 WisconsinAve。, N。W。
Washington, D。C。 20016

最好的到達這裏的方法是自己開車按上述地址到達。最好的參觀時間是星期天,因為星期天地下車庫免費停車。 但要注意時間,最好不要和教堂星期天的彌撒衝突。若要乘地鐵或巴士來,詳細信息可參考下麵網頁內容:http://www.nationalcathedral.org/visit/directions.shtml

在我的“華盛頓深度遊-(2)”中,建議了一個一次集中遊覽三個教堂的安排,在計劃你的華盛頓旅遊時可以參考。

(華盛頓深度遊第一篇完)




  





請閱讀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佛教藝術瑰寶雲岡石窟 ( 續 ) 和應縣木塔 ——晉北神遊之三
  • 佛教藝術瑰寶雲岡石窟 (一)——晉北神遊之二
  • 鬼斧神工懸空寺 – 晉北神遊之一
  • 查普爾特佩克城堡和大學城 ---- 墨西哥城遊記 (5)
  • 改革大道和街心雕塑 ---- 墨西哥城遊記 (4)
  • 所有跟帖: 

    海倫凱勒的墓在國家大教堂裏。 --realblue-- 給 -realblue- 發送悄悄話 -realblue-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0/14/2011 postreply 16:54:46

    隻探訪過國家天主教堂,從你帖子中了解到另外2個教堂。謝謝分享。 -廣陵曉陽- 給 廣陵曉陽 發送悄悄話 廣陵曉陽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0/14/2011 postreply 17:46:09

    這三個大教堂,我最喜歡的是聖潔聖母大教堂。 美麗整潔大方清新,上下層都值得欣賞。 -皮皮遊記- 給 皮皮遊記 發送悄悄話 皮皮遊記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0/14/2011 postreply 18:34:37

    這個新教堂還沒有去看過,下次去DC一定去拜訪一下。 -看風景- 給 看風景 發送悄悄話 看風景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0/14/2011 postreply 20:07:47

    好! 盼更多的 DC 介紹! -嘉崚子- 給 嘉崚子 發送悄悄話 嘉崚子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0/14/2011 postreply 18:07:49

    謝謝。 正在組織素材,將陸續寫出多方麵的深度遊遊記。 如果能告訴我 -皮皮遊記- 給 皮皮遊記 發送悄悄話 皮皮遊記 的博客首頁 (73 bytes) () 10/14/2011 postreply 18:53:05

    博物館.謝謝! -嘉崚子- 給 嘉崚子 發送悄悄話 嘉崚子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0/15/2011 postreply 09:32:20

    看來還得重訪華盛頓!1990年,華盛頓國家天主教堂舉行竣工典禮那天,抵達米國。 -有色眼睛- 給 有色眼睛 發送悄悄話 有色眼睛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0/14/2011 postreply 18:31:55

    好文好片。謝謝分享。 -淡白兒- 給 淡白兒 發送悄悄話 淡白兒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0/14/2011 postreply 18:40:11

    看完了,真是舊地重遊。十幾年前來美國頭次看到1和3教堂,特別感慨,感到很宏偉 -fpxjz- 給 fpxjz 發送悄悄話 fpxjz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0/14/2011 postreply 19:10:31

    很棒的介紹!一點更正:美國國家大教堂不是天主教的,是新教教堂。美國傳統上不是天主教占主流的國家 -看風景- 給 看風景 發送悄悄話 看風景 的博客首頁 (483 bytes) () 10/14/2011 postreply 19:57:12

    紐約的三大教堂,前兩個也是新教的,包括美國最大的聖約翰,第三位才是天主教主教坐堂聖派翠克。 -看風景- 給 看風景 發送悄悄話 看風景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0/14/2011 postreply 20:03:52

    你的更正也是很好的知識介紹。 -八音澗- 給 八音澗 發送悄悄話 八音澗 的博客首頁 (113 bytes) () 10/14/2011 postreply 20:58:52

    謝謝看風景的指正。重要更正:請眾位壇友將本遊記中的“華盛頓國家天主教堂”改為“華盛頓國家大教堂”。 -皮皮遊記- 給 皮皮遊記 發送悄悄話 皮皮遊記 的博客首頁 (501 bytes) () 10/15/2011 postreply 05:42:07

    多謝你的鼓勵。我會找時間分享一下經驗。 -看風景- 給 看風景 發送悄悄話 看風景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0/17/2011 postreply 14:50:04

    好介紹,好文! ---1234567-- 給 --1234567- 發送悄悄話 --1234567-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0/14/2011 postreply 23:48:12

    原來是華盛頓的摩門教堂,的確是宏偉神秘. -蘇.蘇- 給 蘇.蘇 發送悄悄話 蘇.蘇 的博客首頁 (78 bytes) () 10/15/2011 postreply 11:24:34

    喜歡深度遊-又有理由去DC了 -Muttontown- 給 Muttontown 發送悄悄話 (465 bytes) () 10/15/2011 postreply 17:52:03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