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馬拉雅以及珠峰, 一些過去的記憶和資料

來源: lubx 2009-03-06 23:06:46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1460 bytes)

喜馬拉雅, ABC, 空氣稀薄。

 我迷失在狂勁的風雪之中。雪暴在無情抽打山峰的時候,將我推到雪經的一邊。4000米的高原上,風暴發出飛機引擎一樣呼嘯的聲音, 能見度很低,大概2米,我盡力地避免在峽穀的底部前進, 以免被雪暴埋沒,但對高處地形的不了解促使我小心翼翼往前走去, 一邊警惕著別離斜坡或懸崖的邊緣太近, 一邊遲疑地辨別著行走的方向。呼吸在強風地點中顯得困難。寒冷的空氣使我的鼻腔和喉嚨開始疼痛,沒有冰爪, 冰鎬的支持,登山杖發揮了十分重要的第三條腿的作用。

『空氣稀薄。』

我 是懷著一種夢幻般的野心和決心成長起來的,也帶有不宜察覺的野性和對浪漫情緒的不現實的追尋。沒有它們,我可能會更快樂一些。我思考得很多,大學的愚蠢的教導式教育並沒有真正的傷害到我獨立的判斷,對極限 的挑戰就象遠方的高山總是使我著迷,吸引著我的靈魂。我無法肯定不屈不撓是否真可以創造奇跡,但我目標高遠,以至於我不能確定我是否有必要活到老去。因為 普通人一生可得到和享受的東西在我而立之年之前我應可以得到並遠遠地摒棄在身後。這種有些天真的想法真的伴隨我來到喜馬拉雅

空氣稀薄。

風力繼續加大, 高地的寒冷,雪晶無情地按摩著我冰凍的麵頰。我並不是很有雪暴經驗的職業登山者, 甚至也不算是有許多經驗的業餘登山者。大量的登山前自覺的運動和訓練是我手中不多的王牌。但這些底牌被幾天的腹瀉和不能進食抵消到幾乎為零。

『喜馬拉雅』一直如磁石般吸引著『瘋子』、愛出風頭的人、無望的浪漫主義者和那些對現實舉棋不定的人們。 但具有神秘魅力的探險後麵呈現出的堅韌不拔和無拘無束的流浪生活是對我天生舒適和安逸特性的解藥。

空氣稀薄。 

登山的精神在於對自己極限的挑戰,縝密的策劃,非凡的勇氣和忍受別人無法忍受的苦難並從中得到快樂。他們也許津津樂道山的高度和媒體無邊的吹捧, 但真正的登山者會更仔細地觀察行走的線路並做更大強度的努力。“英雄”是界外人對高度稱呼,登山者的“英雄”是在歡呼聲中的決然冷靜和在危險前爆發的力量和勇氣。

空氣稀薄。 

每次夜裏看著喜馬拉雅方向上空, 『那種淒涼的、夢幻般的美』。密密麻麻的星星被塗抹在冷酷的夜空裏。想著一輪明月從海拔 8000 米高的安娜普那 I 號峰的山肩上升起。月光沐浴著我腳下這塊閃著冷光大地時。我都會不由自主地向遠方的她走去。

 

#1,行走在天堂和地獄之間

 

#2。 路漫漫。 登山的人

 

#3  雄鷹傲然而自得地飛翔 

 

 

#4 『那種淒涼的、夢幻般的美』

 

 

#5 危險還是有的, 不能避免時。 就坦然直麵挑戰

 

 

#6 神諭的光芒穿透喜馬拉雅,燃燒著天空。 我的意識也重生

 

 

我去的是安納普爾那I峰的方向, 

安納普爾那I峰可以是最難攀登的, 也是最危險的

 

轉載十一郎的文字:

截止2004年底珠峰登頂為2249人次,遇難186人,登頂死亡率為8.27%。

2003年2月初稿,2006年初再統計。

二、關於14座8000米級山峰攀登難度的對比說明:
    珠峰在全世界14座8000米級別的獨立山峰中(另有8座8000米以上山峰是非獨立山峰),其傳統線 路(南北各一條,也就是各種商業客戶以及中國人攀登的線路)的攀登難度,僅僅比卓奧友峰、加舒布魯木Ⅱ峰和洛子峰稍難一點。
    在這14座山峰中,難度排在第一等的是:安納普爾那I峰、喬戈裏峰、南迦·帕爾巴特峰、瑪納斯魯峰、幹城章嘉峰。其中,安納普爾那I峰登頂死亡率高達51%,也就是說,10個登頂者中,有5個以上沒回來,喬戈裏峰是39%,最低的幹城章嘉峰是25%。
    打個比方:攀登珠峰傳統線路和攀登K2,好比一個是走樓梯上摩天大樓——而且是有向導的,另一個是爬外牆上摩天大樓——而且很可能是在台風天氣下。
    難度排在第二等的是:道拉吉裏峰、馬卡魯峰、西夏邦瑪峰、加舒布魯木Ⅰ峰、登頂死亡率都在10%以上。
    難度排在第三等的才是:布洛阿特峰、珠峰、洛子峰、加舒布魯木Ⅱ峰和卓奧友峰。登頂死亡率都在10%以下。

三、各項首次記錄:截止2001年
1922年:7名夏爾巴遇難於雪崩,是珠峰首次攀登報告。
1953年:5月29日,人類首登,夏爾巴Tenzing Norgay和新西蘭人Edmund Hillary由東南山脊完成。
1960年:5月25日,中國隊首次由北山脊登頂珠峰。
1963年:首位美國人James Whittaker登頂。
1963年:5月22日,Willi Unsoeld和Tom Hornbein首創西山脊轉北壁線路登頂。
1965年:5月20日,夏爾巴Nawang Gombu成為第一個兩次登頂珠峰的人。在珠峰的前17次登頂中他占了2次。
1975年:5月16日,日本人Junko Tabei成為首位登頂珠峰的女性,她由東南山脊完成。
1975年:5月27日,中國西藏的潘多是第二個登頂珠峰的女性,也是首位從北側登頂的女性。
1975年:9月24日,Dougal Haston和Doug Scott Summit首創西南壁線路登頂。
1978年:5月8日,奧地利人Peter Habeler和意大利人Reinhold Messner由東南山脊線路首次無氧登頂。
1978年:波蘭人Wanda Rutkiewicz成為首位登頂珠峰的歐洲女性。
1979年:Hannelore Schmatz成為首位登頂後下撤時遇難的女性,她也是第四位登頂的女性攀登者。
1979年:5月13日,前南斯拉夫的Andrej Stremfelj和Jernej Zaplotnik首創西北脊路線登頂。
1980年:2月17日,波蘭人Krzysztof Wielicki首次冬季登頂珠峰。
1980年:5月10日,日本人Tsuneoh Shigehiro和Takashi Ozaki首創北壁直上路線登頂。
1980年:5月19日,波蘭人Jerzy Kukuczka和Andrzej Czok首創南麵柱狀山脊路線登頂。
1980年:8月20日,意大利人Reinhold Messner首次單人、首創東北山脊轉北壁路線、首次無氧登頂珠峰。
1982年:5月5日,首位加拿大人Laurie Skreslet登頂。
1982年:5月4日,11位前蘇聯攀登者首創西南柱轉大中央溝轉西南壁脊路線登頂。
1983年:10月8日,美國人Lou Reichardt、Kim Momb和Carlos Buhle首創東壁轉Kangshung壁路線登頂。
1984年:5月23日,首位印度女性Bachendri Pal登頂。
1984年:10月3日,澳大利亞人Tim Macartney-Snape和Greg Mortimer首創北壁轉北峽穀路線並無氧登頂。
1984年:10月20日,Phil Ershler成為首位由北側登頂的美國人。
1985年:Dick Bass成為當時年紀最大的登頂者(55歲)。
1986年:5月20日,加拿大人Sharon Wood首創西肩部轉Hornbein峽穀路線,成為北美洲首位登頂珠峰的女性。
1988年:5月12日,英國人Stephen Venables首創東壁-南坳-東南山脊路線登頂。
1988年:9月29日,首位美國女性Stacey Allison從東南山脊線路登頂。
1988年:10月14日,新西蘭人Lydia Bradey成為首位無氧登頂的女性。
1989年:5月16日,墨西哥人Ricardo Torres成為首位拉丁美洲無氧攀登者。
1989年:墨西哥人Carlos Carsolio成為首位拉丁美洲無氧登頂者。
1990年:10月7日,斯洛文尼亞Andrej和Marija Stremfelj成為首對同時登頂的夫妻。
1990年:5月10日,新西蘭人Peter Hillary(艾德蒙·希拉裏的兒子)成為首位第二代登頂者。
1990年:10月7日,Jean Noel Roche 和兒子Roche Bertrand aka Zebulon成為首家同時登頂的父子。他們同乘滑翔傘下撤,17歲的Roche Bertrand也是當時最年輕的登頂者。
1992年:9月25日,Alberto Inurrategui和Felix Inurrategui成為首對同時登頂的兄弟。
1993年:4月23日,夏爾巴人Pasang Lhamu成為首位登頂的尼泊爾女性,但在下撤時遇難。
1995年:5月11日,日本人Kiyoshi Furuno、Shigeki Imoto和夏爾巴Dawa Tshering、Pasang、Nima首創東北脊全程路線登頂。
1995年:5月14日,首位巴西人Waldemar Niclevicz登頂。
1996年:5月20日,eter Kuznetzov、Valeri Kohanov和Grigori Semikolenkov首創北壁的諾頓溝(北-北東)路線登頂。
1996年:5月10日,丹麥人Lene Gammelgaard沿東南山脊路線成為首位登頂的斯堪的納維亞女性。
1999年:夏爾巴人Babu Chiri成為首位並且是唯一的在頂峰睡覺的人,並創造了在頂峰停留21小時的最長時間記錄。
1999年:5月13日,Katja Staartjes成為首位登頂的荷蘭女性。
1999年:5月5日,墨西哥人Elsa Avila Carsolio成為首位拉丁美洲登頂者。
2000年:5月17日,Nazir Sabir成為首位巴基斯坦登頂者。
2000年:Davo Karnicar成為首位全程滑雪下降者。
2001年:Roche Bertrand和妻子Claire Bernier Roche共同乘滑翔傘下降到ABC,成為首對一起從頂峰飛翔下撤的夫妻。
2001年:Stefan Gatt成為首位采用單板滑雪下撤的攀登者。
2001年:Marco Siffredi成為首位全程單板滑雪下撤的登頂者。
2001年:美國人Erik Weihenmayer成為首位盲人登頂者。
2001年:中國西藏的Karsang Tendup成為首位登頂的犛牛工。
2001年:Evelyne Binsack成為首位登頂的瑞士女性。p.
首次祖孫前後珠峰登頂:夏爾巴Tashi Tenzing——Tenzing Norgay的孫子。
首位西班牙人無氧登頂:Oscar Cadiach。

編後語:
    珠峰不是今天才開始被人攀登的。就珠峰而言,所有能夠發生的偉大和英雄故事,該發生的早就發生過了。
    對於那些依靠保姆式攀登上去的人而言,說什麽世界第一、吹什麽英雄壯舉,確實應該臉紅。
    作為戶外愛好者,要小心,不要盲目地被國內媒體的喧囂所蒙蔽。知道曆史,才能了解我們處於什麽樣的現實——這個道理,不僅僅適用於登山。

  誰是英雄

    ----
十一郎

 2003年春夏之交,我以登山愛好者的身份,參加了一次得到大量傳播的珠穆朗瑪峰攀登活動。由於那是電視媒體有史以來第一次全程直播世界最高峰攀 登,由於當時正處於特殊的非典時期,所以那一年的攀登活動,每個參與者不僅完成了原本預期的攀登訴求,而且收獲了許多意料之外的“東西”——在此,我隻能 用“東西”這個詞匯去指代這些意外收獲,因為實在難以用一個簡單的褒義或貶義的詞語去形容。
    在珠峰待了近兩個月之後,我們回到城市,驀然發現外部世界對我們的解釋與定義,似乎與登山本身相去甚遠。其中有一件讓我印象深刻的事情,發生在下山後的一次采訪中。
    當時正值非典後期,一位年輕的女記者問我:“作為抗非典的英雄,您對我們的讀者有什麽特別的話嗎?”
    “抗非典英雄?”我聽了她的問題,有點犯迷糊。
    “是啊。”女記者用很鼓勵的神情看著我。
    我要承認,那個時候我剛從高海拔下來,腦子比較傻,但即使是現在,我相信我的回答也依然不會有什麽不同:“當非典在廣東出現的時候,我正在北京訓 練;當非典肆虐全國的時候,我們已經進山了。就我個人而言,我對非典缺乏直觀的體會和認識,我們這次攀登活動的起源也早於非典的出現。所以,很不好意思, 我沒法回答您的問題。”
    其實,當我聽說自己成為“英雄”的一刹那,心裏還是很激動的。畢竟,每個人內心或多或少都有些英雄情結。而在和平年代,“英雄”更是一種稀缺的榮 譽。可我無法違背基本的理智,想象自己是位“抗非典英雄”,畢竟我們沒有為此做過什麽實際的貢獻——或許,這樣的光榮應該更適合於一位盡責的、普通的護 士。

說英雄,什麽是英雄

    在我們說起“英雄”這個詞的時候,更多的是指那些利他行為者——為了公共利益、犧牲個人利益的人。在戰爭年代,英雄是批量產生的;而在現代社會、和平年代,英雄似乎離我們越來越遙遠。
    也許是由於“英雄”的稀缺,媒體才喜歡尋找各種各樣的英雄;也許是由於我們每個人都有些英雄情結,充當英雄是才成為一種強烈的內心虛妄。可究竟什麽是英雄?
    就我所知道的國內登山界,自上個世紀90年代末,民間登山逐漸興起之後,活躍於公眾視線的攀登者,大部分是業餘登山愛好者。對於普通人而言,他們 的成績或許是高不可攀的。但到目前為止,沒有一位國內業餘登山愛好者在攀登任何一座7000米以上山峰時,不是倚賴職業高山向導的服務和帶領才取得成績的 ——有些人在山上甚至連燒水、做飯這樣的能力都不具備。
    當然,山上山下環境的迥異、登山行為與社會行為在價值取向上的不同,卻往往使得公眾看到的僅僅是一些指標化的表象。於是,一個在攀登中自身能力不足、卻善於攉取最大資源自我吹噓的人,成為公眾心目中的英雄,也就不奇怪了。
    更深一步去想,英雄的價值,不在於“錢、權、勢”這些物質層麵的優劣,“英雄”是純精神層麵的東西——不具備相應的內在修養,談何英雄?

說英雄,購買英雄?

    有一種所謂的現代商業思維認為,什麽都是可以通過交換獲得的。但這個規則,並不通用於任何事物。
    2000年初攀冰訓練的時候,我和同伴們聊天時戲言登山者必須“三有”:有興趣、有時間、有經濟基礎。因為有興趣,才能受得了訓練的罪、吃得了登 山的苦,才能逐漸提高自身的攀登能力;必須有時間,才能從事長周期的高海拔攀登;必須有一定的經濟基礎才能負擔登山的投入和因登山而帶來的損失。
    但這個“三有”的標準,並不高得嚇人,特別是後兩點。以四川一座海拔5500米以上的技術型山峰為例,如果隊伍成員都是合格的攀登者、能夠自主解 決困難的話,7天的攀登周期、以成都為起點,包括交通、運輸、食宿、其他消耗、裝備折舊等全部開支,人均費用也就人民幣一千五百元左右。登山並不是“富人 的遊戲”。
    在而今這個追求商業利益的和平年代,為做英雄而去當消防隊員、醫生等,似乎風險太大。而作為“英雄”,在現實生活中是有名利回報的。於是,登山成為了某些人獲取英雄光環的一條捷徑。
    2002年,為了獲得“XX城市最高峰處女登”的光環,就有一位從業於媒體的登山愛好者,不顧同伴的安危、玩了一次高山假失蹤;並在下山後,立刻 拋開隊友和前來救援誌願隊伍,帶著小蜜趕回成都,據說隻為了把自己的“首登”版本及時發布出去。事後,他獲得了來自報紙讀者的追捧,但也遭到登山愛好者的 鄙夷。更為有意思的是,時隔3年之後,另一支隊伍重新登頂那座山峰,最終發現這位“處女登英雄”當年根本登錯了山峰、並很可能刻意隱瞞了這個事實。
    2004年,一位來自西南的年輕女性,參加一次“保姆式”旅遊登山活動時,到達了珠峰海拔7028的北坳營地。回去後,她受到了當地的大力宣傳和 熱烈炒做,竟然被“授予‘XX登峰女英雄’的榮譽稱號”。珠峰攀登全程從海拔5200米開始,頂峰是海拔8848米。海拔7028米的北坳營地,僅僅是高 度上的中點而已,並且攀登珠峰真正的難度集中在7500米以上。即使這樣,該女英雄的“攀登”,也是依靠年輕的藏族高山協作大力幫助才勉強上去的。公共媒 體宣揚的所謂英雄,到底有多少水分,可見一斑。
    記得2002年,那位年輕藏族協作的老師曾告訴我,有一年他在珠峰協助外國隊攀登,在北坳收留過一隻流浪狗。我有時會促狹地想,應該給這隻流浪狗 掛一個銅牌——“無後援SOLO珠峰”,然後每年攀登季節都把它放在珠峰大本營,讓那些熙來攘往的名利之徒,先受些基本常識的普及教育。
    做英雄,固然輝煌。但如果用現實的金錢、權力等去交換一個所謂英雄稱號的話,那麽這種交換本身,就早已背離了“英雄”的實質內涵——更不要說那些必須依靠他人犧牲才能勉強完成的人了。

“英雄”——多少荒謬借爾之名

    中國的登山,起步於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末,那是一個為完成政治任務不惜犧牲一切的年代;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的中國登山界,則著重於通過國際聯合攀登解 決自身的經費問題,依然是政府壟斷的行為;經過最近十幾年的演變,國內的登山已經發展到民間登山者的自我實現階段。對於一名不以此為謀生手段的攀登者而 言,登山的價值或許隻在於完成個人的內心願望,登山的意義或許隻體現在當事人的內在體驗。
    當有人聲稱登山是貴族運動的時候,當有人試圖以金錢、權力或社會手段借登山去購買“英雄”這種個人榮譽的時候,我們或許要思考一下,這樣的登山是不是遠離了它的真實內涵?這樣的交換會不會遺失了更珍貴的東西?
    皇帝新衣的故事總會在各個角落裏上演。在這個現世的、商業化的、和平年代,麵對“英雄”的誘惑和迷失自我的危險,作為登山的人,也許需要更多的理智和清醒。

 

攀岩時的風度和禮貌

By  

http://www.doyouhike.net/forum/172783,0,1,0.html

爬了幾年了,根據自己的一些體會,提一點點看法,大家斧正。
有時多些人一起爬也是件快樂的事情,或許注意一些小事情,會讓你攀岩時更快樂些。

一)觀眾
1)請勿喧嘩
絕大多數情況下,攀爬者不需要你的指點。當然,除了技術討論時間。

我所經曆的很多這樣的事情:一位在下麵不停的喊:“上左腳,側身,站起來,右邊有個大點,抓住,對了,休息一下.....",從起步開始一直結束。當你正 努力的試圖onsight一條線路,正在琢磨難點處的動作時,旁邊的線路上有位老兄爬上來:“這裏有個手點,上高腳...."。我想此時,你努力忍住不說 出聲的唯一回答,就是“閉嘴!”

即使是初學者,除了關鍵的時候可以提示一兩句外,也不需要告訴他每個動作怎麽做,

三、四個聲音同時喊叫更會讓他無所適從。如果要教他,等他下來再給他講解或看其他人攀爬效果也許會更好。

偶爾的加油聲和喝彩聲可以鼓勵攀爬者的鬥誌。除此之外,所做的就是靜靜的看著攀爬者。把線路交給攀爬者,讓他自己去應付和體會吧。

2)不要幹擾保護者
當上邊的人正在難點處顫抖著努力不衝墜時,你拿了一個削好了皮的蘋果,對正在保護的他親熱地說:“張開嘴,咬一口!”,這無疑讓上邊爬爬心驚膽戰。

後果不止是心理上的,還有安全上的隱患。
如果想讓他分享蘋果,最好還是等他做完保護以後。另外要管好你的狗,別讓它去扯住繩子或舔保護者的臉。

3)不要嘲笑和貶低其他攀爬者。
誰都有開始的時候,看到別人在簡單的線路笨拙的做動作,也許就是幾年前你自己的樣子。

4)注意保護器材
看著別人在自己新買的繩子上踩來踩去,並把快掛粗暴的扔在石頭時,誰都會惱火的。

5)至於保護環境、保護動物、別亂扔垃圾等這些是基本的東西,不需要每次都需要人提醒了。

二)攀爬者

1)尊重線路。
也許這條線路對你來說太簡單了,你可以選擇不爬,但沒必要一定要通過穿著拖鞋完成它的方式來蔑視它。

當你完成一條線路時,可以說它很簡單,但通過貶低它的難度的方式來提高自己,不會使其他人對你有額外的尊重的。

攀爬更高的難度和比其他人強是件值得高興的事情,但要知道牛人之外有更牛之人,懂得攀爬的樂趣在於攀爬的本身會讓你自己更快樂些。

2)叫喊時別過分粗俗
據說叫喊可以提高20%的力量,些微的粗話也許可以接受。但過分粗俗的髒話不會把力量提高到30%的。

曾見過的一位中國的攀爬者做每個動作都加一句不同形式的英文,也許他是在炫耀他的高水平的外語。但你也要顧及有多位女士和孩子在場。

3)別過分賴在岩壁上
雖然大家都很佩服你鍥而不舍的精神,但你要替你的保護者和其他人想一想,如果實在上不去,就下來歇一歇,或者換條線路。

曾有一位呆在一個地方一個多小時,還是個可以很舒服地站著的平台。下麵的叫喊聲也充耳不聞,原來是耳朵裏塞了MP3上去的!我想下次沒有人願意替她打保護了。

當然,你和搭檔在攻某條難度線路是例外。

4)記得要謝謝你的保護者。
想一想,即使你在上邊呆了一個小時了,你的搭檔還在下麵耐心的保護你,雖然脖子有些酸,安全帶勒的腰痛,但仍毫無怨言。所以等你安全的降下的時候,對你的搭檔說聲感謝是應該的,即使是在一起已經爛熟的好朋友。

5)別讓陌生人保護你
當然,你確信他是個經驗豐富、合格的保護者,也未嚐不可。但人家未必還願意呢。
如果自己的信任的保護者正忙著,那稍微等等吧。

三)保護者
1)安靜
別一直對著攀爬者大喊大叫,除了有關安全的提示外,或偶爾的加油鼓勵,讓他自己爬吧。

2)要專心
把注意力放在攀爬者身上吧。如果要打鬧、逗狗,等保護完了再做吧。

3)不要主動去替陌生人做保護
如沒必要的話就不去做。畢竟,是把生命交到你手上的事情,人家拒絕你這份熱情也上很正常的

 

所有跟帖: 

大頂! 還有1988珠峰南北雙跨越也值得一提。 -看風景- 給 看風景 發送悄悄話 看風景 的博客首頁 (108 bytes) () 03/07/2009 postreply 08:40:18

很珍貴! -泉水- 給 泉水 發送悄悄話 泉水 的博客首頁 (72 bytes) () 03/07/2009 postreply 08:42:32

trekking 的安全要注意 -lubx- 給 lubx 發送悄悄話 lubx 的博客首頁 (3673 bytes) () 03/07/2009 postreply 09:04:43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