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倫散漫遊(十一)沙士比亞故居、科茨沃茲鄉村風光

沙士比亞故居 — 斯特拉福德(Stratford-upon-Avon)離牛津不遠。那天,農場老友小雲夫婦開車陪我們去,猜想他們這是第N次去那兒了。老董又當司機又當導遊,還順帶讓我們瀏覽了科茨沃茲地區田園風光。我跟小雲一路聊著半個世紀前的農場舊事,知青歲月的“陳穀子爛芝麻”,不思量,也難忘,伴著我們的文豪朝聖一日遊。

沙士比亞故居:斯特拉福德(Stratford-upon-Avon)

斯特拉福德坐落於雅芳河畔,沃裏克郡(Warwickshire)鄉間,地處英格蘭中部的交通要衝,是個商業興盛、手工業發達、吸引周遭農民牧人的集市城鎮。走在街上,滿目典型的英格蘭小鎮風光。令人不知是“地傑人靈”呢,還是“人傑地靈”。

鎮上莎士比亞酒店、英迪格酒店(上下圖)和不少建築,都保持了伊麗莎白時代的立麵,裸露的木條和白色鑲板形成格式牆麵,很有特色。

莎翁故居遺址和紀念館

莎士比亞的雕像,高高地“站”在鎮中心的Henley街上。莎翁雕像右後麵的三棟聯棟樓,就是他的故居。看得出,正在部分修繕。

莎翁故居邊上紅磚外牆房,是莎士比亞紀念館,得在這裏買票。隻有從博物館,才能進入故居。我們買了通票(the full story ticket)。這樣,莎翁故居、新居和他太太家的安妮·海瑟薇農莊就都可以參觀了。

館內展示了很多莎翁紀念品和最初的劇本手稿。牆上是用各種文字寫的沙士比亞金句。

這幅搶眼的《威廉·莎士比亞在環球劇院》是菲利普·薩頓(Philip·Sutton)的作品。他為倫敦皇家藝術學院1988年夏季展覽畫了這幅肖像。

莎士比亞戲劇銅鑄幣。

 

這是莎士比亞故居的正麵。

1564年4月23日,莎士比亞出生在這張火爐邊的床上。那一年,由於鼠疫的爆發,斯特拉特福鎮失去了15%的人口。許多受害者是尚未有強大免疫係統的幼兒。在莎士比亞出生前,他家已失去了兩個女嬰。他母親後來帶著他到祖父母的鄉下住,他才幸存下來。

 

房間蠻多,室內的擺設簡樸,完全是英國16世紀的習慣和風格,你能感受到當時英國殷實商人,即中產階級的生活狀態。

 

參觀上樓時,木板樓梯發出“嘎嘎”的響聲,就像是一種曆史的回聲。

 

回看曆史,英國從被古羅馬帝國稱謂的野蠻人,到率先完成工業革命,成為“日不落帝國”,直到今天,日落餘暉,仍然耀眼。在這過程中,貴族文化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這幾天參觀的牛津、劍橋大學,及大教堂裏保存的《大憲章》等,也都讓人感受到英國人對貴族文化的傳承。

 

同樣重要的是,平民,主要是新興資產階級得以登上曆史舞台,他們的智慧、勇氣和創新精神得到充分發揮。沙士比亞就是一個光彩奪目的代表。出生市民階層,隻受過小學教育的他,因家境日蹙,不得不外出謀生,憑天才和努力,創作了37部劇作,154首十四行詩等;且成功運營戲劇團,他的悲劇和喜劇接續了古希臘古羅馬的傳統,不僅贏得廣大都市和鄉鎮民眾的喜愛,女王也成他的粉絲。他對歐洲,以乃至世界文壇產生巨大影響,曆久不衰。我想,莎士比亞作為英國文化的象征,他的作品融合了貴族和平民的文化精神。

 

 

去前就知道,在故居的花園裏,會“遇見”中國戲劇家湯顯祖。當看到這尊塑像時,覺得沒想像的大。這尊來自湯顯祖故裏江西撫州市,由中國美術學院楊奇瑞教授創作的雕塑,讓中國的戲聖,穿越時空,與莎士比亞相會。

 

莎士比亞與湯顯祖是同時代人,且像結拜發誓過一樣,死在同一年:1616。當莎士比亞的《亨利四世》《羅米歐與朱麗葉》…在倫敦盛況空前上演時,遙遠的東方,湯顯祖的《牡丹亭》,也讓中國民眾著迷。莎翁所處的時代,正是西方文藝複興時代,而中國的明朝,也是小說、戲曲等俗文學昌盛的時期。他們各自在戲劇文學與劇場藝術上,突破對人性的桎梏,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峰。

 

 

在莎翁故居花園裏,我們不期“遇到”另一位東方文學泰鬥。這裏矗立著孟加拉/印度詩人拉賓德拉納特·泰戈爾的半身像。1916年,這位偉大的詩人為莎士比亞逝世三百周年寫了一首詩。這首詩就刻在半身像的底座。

 

泰戈爾是一名有天賦的劇作家、詩人、哲學家,多才多藝,出身皇室,曾留學倫敦。難怪與徐誌摩,林徽音是朋友。他最被人記住的是他的詩歌劇,就像威廉·莎士比亞的許多作品一樣,用無韻詩寫成。

 

不複存在的莎士比亞新居 (Shakespeare’s New Place

 

 

莎士比亞新居,指的是他成名之後的居住地。那棟建築始建於1483年,是當時斯特拉特福最大的房子,有30多間房間。莎翁於1597年買下這座宅邸,這是他的衣錦還鄉的住所,終老之地。

 

但,那所房子已不複存在,18世紀時被拆除。所謂的莎士比亞新居,是在那棟房子曾經矗立的遺址上,建立了一個注冊花園,類似紀念館,讓來自全世界的遊客,多個“朝聖”的場所。

 

從“莎翁新居”的花園,可見斯特拉特福的聖十字公會教堂。這是一座起源於13世紀的古老教堂。

 

 

在那棟房子遺址的後麵,是個大花園。這個寧靜而美麗的花園曾經是莎士比亞莊園的一部分。

 

 

 

 

最吸引我們的,是花園裏美國之友讚助的雕塑小徑。這裏,美國雕塑家格雷格·懷亞特(Greg Wyatt) 的八座青銅雕塑,錯落有致地豎立在植物中。每座雕塑的主題都是莎士比亞戲劇人物,詮釋他的八部戲劇:

 

 

《李爾王》(King Lear)是不看下麵的字,也能認出來的。

 

 

《尤利烏斯·愷撒》(Julius Caesar)

 

 

《法斯塔夫》(Falstaff)也比較容易認出來。

 

 

《亨利四世》(Henry IV)

 

 

《冬天的故事》(The Winter’s Tale)

 

 

《麥克白》(Macbeth)

 

 

《暴風雨》(The Tempest)。

 

 

《哈姆雷特》(Humlet),比較難懂。這個王子確實很複雜,難為了雕塑家。

 

 

 

 

安妮·海瑟薇農舍(Anne Hathaway's Cottage)

 

 

從莎翁新居出來,繼續去參觀他的妻子安妮·海瑟薇的家。

 

 

 

 

這所有500年曆史的英式茅草屋,古樸而帶有童話色彩。 安妮·海瑟薇在這裏出生和長大。年輕的莎士比亞,在他們關係的早期,常來此拜訪她。也是在這裏向她求婚。

 

 

在這裏,走走看看,了解400-500年前,英國鄉村的風貌。

 

 

 

 

科茨沃茲(Cotswolds)鄉村風光

 

一直聽說科茨沃茲,這次終於領略了它的美。這個區域被譽為“英格蘭的心髒”,覆蓋格洛斯特郡(Gloucestershire)和牛津郡(Oxfordshire)。它是與法國的普羅旺斯、意大利的托斯卡納齊名的三大“世界最美鄉村”。

 

 

從斯特拉福德出來,回牛津的路上,老董讓我們沿途在小鎮下車,隨處看看科茨沃茲地區風景。

 

 

 

 

我們來到水上伯頓小鎮(Bourton on the Water),這裏有科茨沃茲版的威尼斯之稱。

 

 

 

 

 

這是維多利亞水上伯頓村大廳, 1897年為紀念維多利亞女王的鑽石禧年而建造。

 

 

 

 

 

 

 

 

這是前幾天去的拜伯裏 (Bibury)拍的照片。這個小鎮,因受知名英國藝術家威廉·莫裏斯(William Morris)的讚譽,成為科茨沃茲地區最火紅的小鎮。

 

 

 

 

 

 

照片集成的視頻。

 

 

 

五月的科茨沃茲,蜜蠟色的石頭排屋,與田園山水融合,別有風情:淡然、嫻靜、與世無爭而又優雅多彩。難怪,林語堂會這樣說: “世界大同的理想生活,就是住在英國的鄉村,屋子裏裝著美國的水電煤氣管子,請個中國廚子,娶個日本太太,再找個法國情人。”

 

 

2022年五月,世界疫情仍盤桓。這,正是一次難得的老知青文學朝聖+英格蘭鄉間遊!

末了,引幾句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

When I consider every thing that grows

Hold in perfection but a little moment,

That this huge stage presenteth nought but sho

Whereon the stars in secret influence comment

我琢磨著所有成長著的東西,

它們都隻有那麽短的全盛時期,

這巨大舞台上演的

隻是一幕幕的戲,早已被上蒼的星宿安排完畢。

(原文和譯文均來自網絡http://m.yuwenmi.com/yulu/youmeijuzi/982108.html)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