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行(四)丨倫敦塔、倫敦橋、倫敦塔橋,別再搞混了!

自認為此次的倫敦行,已經做足了功課,但是我們第一次去倫敦塔橋時,還是傻傻的乘地鐵到了倫敦橋。後來查閱資料時發現,把這兩個地方搞混的可是大有人在。

 

倫敦橋(london bridge)位於倫敦塔橋上遊,主要連結倫敦都會區內的倫敦市南華克兩個行政區。橋的南岸是倫敦橋站,它是世界上曆史最久的鐵路車站之一,現在是英國全國鐵路和倫敦地鐵的共構車站,也是倫敦的主要交通樞紐之一,每年的乘客數多達4,200萬人。

但是,大家熟悉的英國童謠《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裏唱的並不是現在這座大橋,而是公元50年左右,羅馬人在此地用木頭搭建的橋梁,這也就是最初的倫敦橋。不過這條橋很短命,五年後就毀於戰亂;後來在原址又建起了一條以磚為材料的大橋,1014年,為了將英國一分為二,阻斷兩地的交通,當時侵略英國的維京王Olaf拆毀該橋。這首歌據說就是那時開始流傳的。之後,倫敦橋又經曆過數次的塌、毀、修和重建。

在相當長的時間裏,倫敦橋是溝通泰晤士河南北兩岸的唯一通道。1968年,因無法再適應日益繁重的交通,英國人決定將倫敦橋拍賣。據說,就連它的新主人在付款之後的很長時間,也一直以為自己買的是倫敦塔橋。

這座橋就在被拆卸的同時,各個構件又被逐一編號,然後被它的新主人用巨輪運到了美國亞利桑那州的哈瓦蘇湖城,再按原樣在哈瓦蘇湖上把它重新砌築起來,周圍點綴以英式房舍,成為一個別開生麵的旅遊點——“小倫敦”。

相比命運波折的倫敦橋,位於其東麵的倫敦塔橋(Tower Bridge)可算四平八穩。

倫敦塔橋始建於1886年,於1894年6月30日對公眾開放,是一座上開懸索橋,也是倫敦的象征,它將倫敦南北區連接成整體。橋塔和橋身的鋼鐵骨架外鋪設花崗岩和波特蘭石來保護骨架和增加美觀,並使用了維多利亞時代的新哥特式的裝飾。塔橋兩端由4座石塔連接,兩座高塔,高約60米,方正厚重,風格古樸,遠望如兩頂皇冠,雄奇壯偉。夜晚觀賞,則又是另外一番景象。

塔橋分上下兩層。上層支撐著兩岸的塔,下層橋麵可讓行人通過,也可供車輛穿行。橋內設有商店、酒吧,即使在雨雪天,行人也能在橋中購物、聊天或憑欄眺望兩岸風光。

如果巨輪鳴笛而來,下層橋麵能夠自動往兩邊翹起,此時行人可改道從上層通過。眾多遊客都是查好了時間,來塔橋上等著觀看橋麵升起。

而塔橋正是因為靠近倫敦塔而得名倫敦塔橋,所以這兩個景點可以一並遊覽。倫敦塔的城牆外的河邊,是遠觀塔橋的極佳位置。那天我在倫敦塔附近的旅遊用品商店,買了英國國旗的T恤換上,一時高興就踏上一根圓柱,保持了一分鍾的平衡留影紀念。其實後來回想,還是不太安全,請大家切勿仿效。

倫敦塔的官方名稱是“女王陛下的宮殿與城堡,倫敦塔”(Her Majesty's Palace and Fortress, The Tower of London),盡管詹姆士一世以後,就再沒有君王把這作為宮殿居住過。這裏的一些工作人員還穿著古代的衣服,混在人群中,很搶眼。

倫敦塔修建於11世紀,是諸多曆史事件發生地,1988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它曾作為倫敦的軍事要塞、軍械庫、國庫、鑄幣廠、宮殿、刑場、公共檔案辦公室、天文台、避難所和監獄,特別是關押皇室、貴族等重要人物的監獄。最有名的囚犯當屬亨利八世的第二任王後安·柏林(關於亨利八世和他的五個王後。伊麗莎白一世在其姐姐瑪麗一世統治時曾在此入獄一段時間;倫敦塔最後一次作為監獄使用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關押魯道夫·赫斯。

倫敦塔的庭院還經常會有一些小型曆史演出、或者舉辦一些爬梯。遊客散去之後,這裏呈現出來的就是一個夜間娛樂場所的麵貌。

晚上不出門時,我們就會去旅館的前台借電腦,轉存相片。前台主要由一個叫阿布的穆斯林年輕人負責,從早到晚他都在,似乎吃住也在這裏,聽說他是旅館老板的親戚。他對住客的態度還不錯,我們的回程的機票也是請他幫忙打印的。但是,這天晚上回去,他卻告訴我們,後麵幾天可能要給我們換房間,問他原因,他支支吾吾不肯說,我們以為他開玩笑也沒當回事。

夜晚,疲憊的我們伴著地下酒吧的狂歡聲,聊著天就睡著了。明天還得早起去牛津。

未完待續

喜歡我的原創圖片,或者需要在國內閱讀文章的朋友,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  書閑時間  或直接微信:58508994

 

所有跟帖: 

謝謝掃盲! -aChineseBostonian- 給 aChineseBostonian 發送悄悄話 aChineseBostonian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5/23/2017 postreply 13:46:20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