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布紮比盧浮宮別具一格地將文物和藝術品展覽分為12章不同的主題和理念,講述了引人入勝的人類故事。每章展品來自多種文明,跨越不同年代,但體現一個共同的主題和理念,展現出人類曆史上的普世性主題、想法、以及共同聯係。阿布紮比盧浮宮內展品內容豐富,年代涵蓋廣泛,橫跨人類曆史,從史前文物到現代藝術品都有展出。觀賞博物館裏的展品使我讚歎人類祖先的聰明智慧,在技術那麽落後條件下的精美創作;閱讀這些展品的介紹使我對世界文化文明的多樣性有了進一步了解,對不同文化多了一份接納,同時,也加深了我對世界不同文化文明之間緊密互聯的認識。
在《初訪中東阿聯酋(6):阿布紮比盧浮宮--展品(上)》,簡介了展品主題第1章“The First Villages” (原始村落)和第2章“The First Great Powers” (原始權威)中令我印象特別深刻的文物和藝術品。在《初訪中東阿聯酋(7):阿布紮比盧浮宮--展品(中)》,簡介展品主題第3章“Civilisations and Empires”(文明與帝國)和第4章“Universal Religions” (普世宗教)中令我難忘的文物和藝術品。在此,將簡單記錄另外8章中的文物和藝術品。
參觀阿布紮比盧浮宮的前一天晚上,我忘記了給我的手機充電;隨著第3主題展的結束,不幸的是我的手機電池也沒電了。在接下來的參觀期間,我借用先生的手機拍攝展品,但必須遵守他的許多規定。為了不使他的手機電池也被我玩完,先生規定盡量少拍展品,並且不可浪費電池拍攝展品說明:-(((。因此,除了那些我記憶中在巴黎盧浮宮、奧塞美術館、橘園美術館、凡爾賽宮等處見過的多件熟悉的藝術品以外,在這篇雜記中隻有拍攝的展品圖片,沒有相關介紹。
音樂《Relaxing Arabic Music》
照片1:主題展5“Asian Trade Routes”(亞洲貿易線路)。
照片2-4:一部分來自上千年前中國、伊朗等國的貿易文物。欣賞著這些展品,我讚歎人類的聰明智慧,在技術那麽落後的時代能做出這麽精美的物品。
照片5:主題展6“From the Mediterranean to the Atlantic”(從地中海到大西洋)。
照片6-7:在這個主題展中,除了陳列在大廳的展品,還專門有一個房間展示了上千年前的編織的珍寶。其中,有一幅一千多年中國唐朝時期的絲綢畫(照片7)。
照片8-9:在這個主題展中,還欣賞到來自不同年代、不同國家的地球儀,航海和探索發現新大陸等相關的文物和藝術品。其中,包括這個17世紀的意大利地球儀(照片8)和比利時畫家阿貝爾·格裏米爾(Abel Grimmer)16世紀在木頭上創作的油畫Tower of Babel(巴別塔,照片9)。
照片10:主題展7“The World in Perspective”(透視世界)。
照片11-12:這個主題的展品仿佛包羅萬象,用不同的文物和藝術品從不同的角度對世界作明晰的觀察。其中,包括不少歐洲文藝複興時代的文物和藝術品。
照片13:在不遠之處看到這幅畫,尚未走到它麵前時,我眼睛一亮,對先生說:“真開心與這幅畫第三次見麵。不用看作品介紹,我就知道是誰畫的,也知道這幅畫的名稱。”先生好奇地考問了我,我告訴他:“這是達芬奇的名畫《費隆妮葉夫人肖像》。我們前兩次帶女兒參觀巴黎盧浮宮時,都見過這幅畫。它雖不如《蒙娜麗莎》那麽著名,但也是達芬奇的主要作品之一。” 達芬奇幾乎家喻戶曉,無需介紹。因為法國與阿聯酋之間的協議,此畫離開了巴黎盧浮宮,將被阿布紮比盧浮宮租憑30年。
照片14:在這個主題展,我還見到了其它幾幅名畫,其中包括提香(Titian)的《女人與鏡子》。我們也是第三次與這幅作品見麵。它也是被收藏在巴黎盧浮宮的名畫之一。提香是意大利文藝複興後期威尼斯畫派的代表,被人們稱為西方油畫之父。
照片15:主題展8“The Magnification of the Court”。
照片16:這個主題展也有多種多樣的文物和藝術品,這是其中之一。
照片17:主題展9“A New Art of Living”(新的生活藝術)。
照片18:雖然是第一次見到這幅畫,但我也猜到了它的作者,因為曾經在英國倫敦見過類似作品。這是十八世紀著名英國畫家柯特斯(Francis Cotes)的名畫《Welby夫婦下棋肖像》。弗朗西斯·柯特斯是英國柔和畫的先驅畫家之一,也是皇家藝術學院的創始人之一。
照片19:第一次見到這幅畫,看了作品介紹得知這是十八世紀至十九世紀美國著名肖像畫家Gilbert Stuart的作品《美國第一任總統喬治·華盛頓》。
照片20:《拿破侖領軍穿過阿爾卑斯山》,十八至十九世紀著名法國新古典主義畫家雅克路易·大衛(Jacques-Louis David)的名畫之一。我們第二次見到這幅畫,曾經在法國凡爾賽宮見過它。這是一幅歌頌英雄主義的油畫作品,先生在這幅畫前站了比較長的時間。當他與我分享他欣賞這幅油畫表現出了拿破侖的王者之氣時,我告訴他我的腦海中出現的卻是托爾斯泰在《戰爭與和平》中描述的拿破侖的法國侵略軍被俄國民族英雄庫圖索夫將軍指揮的俄國軍隊打破擊敗,傖惶寒酸、灰溜溜地從俄國撤退。先生被我的分享逗笑了,我認真地說,我不喜歡拿破侖,侵略別人的家園總是不好的。
照片21:這是一件中國古代皇帝穿的龍袍,忘記了是哪個朝代。(感謝網友WritrItOut留言分享"龍袍是清朝的,馬蹄袖。")
照片22:主題展10“A Modern World?”(現代世界?)。在這個主題展見到了多幅來自巴黎奧塞美術館和橘園美術館的藝術珍品,其中包括莫奈(Claude Monet)、梵高(Vincent van Gogh)、德加(Edgar Degas)、塞尚(Paul Cezanne)、高更(Paul Gauguin)、柯羅(Camille Corot)、羅丹(Auguste Rodin)等既是古典主義時期(舊時期)末、也是現代主義時期(新時期)的藝術家們的作品;我仿佛理解了為什麽本主題展後麵加了問號。欣賞此主題展的珍品時,也使我回想起三次探訪法國的美好時光以及尚未寫完的2017年6月《三訪法國雜記》係列。在2017年有6次國際旅程,我隻完成其中一個旅程的雜記,其它5個旅程的雜記都是正在進行時,爭取在2018年的行程開始前完成:-)))。
照片23:莫奈的《聖拉紮爾火車站》。我們第三次與這幅作品見麵,它是被收藏在奧塞美術館的名畫之一。著名法國畫家莫奈是印象派代表人物,印象派的理論和實踐大部分都有他的推廣。這幅畫具有鮮明的時代印記,火車是那時代的一個偉大科學發明,火車站的頂棚是極具現代氣息的產物。在這幅畫中,莫奈用火車站的金字塔形玻璃頂棚作為畫麵主輪廓,陽光下火車頭噴出的煙霧輕柔迷朦。。。。。。莫奈改變了古典派陰影和輪廓線的畫法,在他的畫作中看不到非常明確的陰影,也看不到突顯或平塗式的輪廓線;光和影的色彩描繪是他繪畫的最大特色。
照片24:梵高的《自畫像》。梵高可能是通過看鏡子中的像畫自己,自畫像中的右臉是他的左臉。我們也是第三次與這幅作品見麵,它也是被收藏在奧塞美術館的名畫之一。梵高是荷蘭人,但長年生活在法國, 後印象派畫風的傑出代表,也是表現主義畫風的先驅。他的畫強調用色彩突出主題,是一片色彩和筆觸的狂歡,表現出旺盛的生命力。
照片25:德加的《歌劇院的管弦樂團》是印象派初期首幅具有現代感和成熟期風格的劇院作品。我們也是第三次與這幅作品見麵,它也是被收藏在奧塞美術館的名畫之一。著名法國畫家德加既是印象派畫家,又是現實主義巨匠;他的將傳統精確素描與印象派色彩結合的畫風被人們稱為“古典的印象主義”。
照片26:塞尚的《紅岩》。在這幅風景畫中,樹木和岩石混合組成厚厚的森林景觀。我們第二次見到這幅畫,曾經在巴黎橘園美術館見過它。著名法國畫家塞尚是後印象畫派的代表人物,是印象派到立體主義派之間的重要畫家。塞尚的畫追求和表現物體的體積感,重視色彩視覺。他被人們推崇為“新藝術之父” 、“現代藝術之父” 、或“現代繪畫之父”。
照片27:高更的《摔跤的孩子們》。這幅畫描繪了孩子們在自然環境中玩耍(摔跤是那個地區的傳統),一片祥和。高更是著名的法國後印象派畫家和雕塑家,他的創作采用色彩平塗,注重和諧而不強調對比。高更與梵高和塞尚被並稱為後印象派三大巨匠。
照片28:柯羅的《在楓丹白露森林: 鬆樹和樺樹之間的岩石》。與山水畫中經常出現的廣闊景觀不同,柯羅的鬆樹、樺樹、和岩石是一幅緊密的、壓縮的自然景觀。柯羅是著名的法國寫實主義風景畫和肖像畫家,他的創作技法對印象主義有一定的影響。
照片29:在這個主題展,專門有一間小屋展示著名法國雕塑藝術家羅丹的一些作品。羅丹被認為是19世紀和20世紀初最偉大的現實主義雕塑家。他偏愛悲壯的主題,以紋理和造型表現他的作品,從殘破中發掘出力與美,具有博大精深的心理影響力。
照片30:主題展11“Challenging Modernity”(挑戰現代性)。
照片31-32:這個主題展廳的作品比較不容易理解,讀相關作品說明用了不少時間。
照片33:主題展12“A Global Stage”(全球舞台)。這個主題展有好幾幅海外華人藝術家的作品。
照片34:隻記得當時忙著好奇讀畫中人物身上的中文字,忘記了這幅作品的名稱和創作者。
照片35:海外華人藝術家艾未未的《光的噴泉》。據相關解說,艾未未用10個水晶吊燈創作了這個作品,形狀是一個從未建成的蘇聯烏托邦紀念碑,也參照了巴別塔的形狀。這個作品質疑現今世界的全球化和多樣化。
照片36:另一個令我印象深刻的作品由11個鍋組成,題為“Food for Thought",由一位沙特阿拉伯藝術家創作。我忘記了這位藝術家的名字,但我記住了相關作品解說。這些鍋是阿拉伯人用來燉傳統食物山羊肉;鍋底火薰燒的黑斑講述著阿拉伯人的傳統和故事;藝術家將這些鍋轉化為一首獻給阿拉伯古詩的視覺詩。我覺得閱讀作品賞析比看這些鍋的組合更有趣。
[後語]:
阿布紮比盧浮宮展覽的許多文物和藝術品是從巴黎盧浮宮、奧塞美術館、凡爾賽宮、橘園博物館等十多家法國著名藝術文化曆史單位借來的,這樣的安排是阿布紮比市與法國政府達成的30年協議中的一部分。這份30年藝術珍品租憑協議在法國頗受爭議,支持者認為這樣的做法有助於藝術品的欣賞傳播和交流,並且由此協議帶來的大量資金能更好地幫助法國這些著名藝術文化曆史單位的發展。反對者認為這樣的30年藝術珍品租憑協議是一種變相的出賣,向金錢低頭,見錢忘藝。參觀阿布紮比盧浮宮時,我們見到了記憶中在巴黎盧浮宮、奧塞美術館、橘園美術館、凡爾賽宮等處見過的多件熟悉的藝術品,心中能理解為什麽在法國有不少人反對30年藝術珍品租憑協議,也為如今和將來30年之內參觀那些法國著名博物館的遊客感到一些可惜。然而,看到阿布紮比盧浮宮有這麽多的遊客,特別是來自阿聯酋附近中東國家的遊客,覺得30年藝術珍品租憑協議的支持者的想法也是挺有道理的。不管如何,我們非常感恩在阿布紮比盧浮宮剛開放10天有機會瀏覽參觀。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