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伊斯坦布爾(4)新城區和亞洲區

本帖於 2024-09-17 16:33:04 時間, 由普通用戶 林間溪 編輯

1. 新城區

一條金角灣將伊斯坦布爾的歐洲部分隔成為老城區(Sultanahmet)和新城區(Beyoglu),兩邊以加拉塔石橋相連,如果說老城區是伊斯坦堡的曆史中心,那麽新城區就是這座城市的商業和娛樂中心。獨立大道是新城區最主要的街道,兩旁商店雲集:精品店、服裝店、書店、美術館、電影院、咖啡廳、餐館要有應有,歐洲的名牌商店、精品店都喜歡落腳於此。這裏少了清真寺的圓頂尖塔,多了巴洛克風格的建築,洋溢著濃鬱的歐式風格。雖說叫新城區,其實早在拜占庭時代,這一帶就有人居住。19世紀,這裏成為外國人的活動中心,集聚傾心於西方文化的知識分子、以及拉丁基督徒。德國、意大利、奧地利、法國、英國等在這裏建立了領事館和學術研究機構。1923年土耳其共和國成立,這條街道重新命名為獨立大道,以紀念土耳其的獨立戰爭。來到新城區最主要的任務就是逛街,獨立大道號稱伊斯坦布爾的香榭大道,不僅觀光客,這裏也是當地土耳其人的購物天堂。大道的兩端,一頭是新城區中心塔克辛廣場(Taksim Squire),另一頭連接古老的加拉達石塔(Galata Tower),共同組成了新城區的核心區域。

加拉達石塔(Galata Tower)

加拉達石塔最早稱為基督塔,是君士坦丁堡防禦工事的一部分,用作了望台,也是封鎖金角灣大鐵鏈的北端所在。基督塔於1203年在第四次十字軍東征中被毀,現在的這座塔建於1348年,塔高67米,幾百年來一直是伊斯坦布爾的最高建築。時代不同賦予加拉達石塔不同的功能:如燈塔、監獄、瞭望塔等等,如今的石塔是餐廳,是俯瞰城市的好地方。1632年,一位土耳其牛人從塔頂一躍而下,利用身上的滑翔翼成功飛越到對岸的亞洲區域。我們跨過加拉達大橋來到新城區,爬上陡陡的斜坡,氣喘籲籲來到石塔前。原本打算登上塔頂在餐廳用餐並俯瞰伊斯坦布爾全景。可是塔前排著長長的的隊,都是等著上去的。我們打消登塔的打算,在附近街道逛逛。

加拉達石塔坐落在山上,從加拉塔橋方向過來,要走過一個長長陡坡

終於抵達加拉達石塔了                                                                        

石塔前排著長長的隊,都是等著上去觀風景的                                          

這座建於1348年的石塔高67米,曾經很長時間是伊斯坦布爾的最高建築               

我們放棄了蹬塔,開始在周圍閑逛                                                   

獨立大街(Istiklal Avenue)

加拉達石塔前是新城區最主要的街道,獨立大街(Istiklal Avenue),號稱伊斯坦布爾的香榭大道。大街長1.4公裏,兩旁商店雲集:精品店、服裝店、書店、美術館、電影院、咖啡廳、餐館等等。這裏是伊斯坦布爾本地人和遊客逛街的好去處,每天來這裏觀光遊覽、購物餐飲的人絡繹不絕,最多時一天可達近300萬人。相較於大巴紮,這裏的商品現代時髦。

走在獨立大道上,不時可聽到叮叮咚咚的電車鈴聲,這是懷舊的老式電車,在大道上緩慢走過。此電車路線是僅次於倫敦地鐵,世界第二古老的交通線路,總長2.6公裏。老電車是本地人和遊客的代步工具,也是人們懷舊的古董,更是遊客獵奇所在,它是大道上移動的文化遺產。

獨立大道洋溢著濃鬱的歐式風格,大道以及旁邊的小巷中有不少歐式建築,例如教堂,高級飯店等等

佩拉宮飯店(Pera Palace Hotel)是最老牌的五星級酒店,由喬治·納吉麥克(George Nagelmackers)1892年建造,他開通了從巴黎到伊斯坦布爾的豪華東方快車(Express d’Orient),飯店最初用來接待來自歐洲的客人。這裏是除皇宮外最早擁有電力和熱水係統的建築,飯店內有著134年曆史的老電梯至今還在使用。

聖安東尼教堂(Church of St. Antony of Padua),伊斯坦堡最大的羅馬天主教堂。由意大利移民建於1725年。如今所見的這座威尼斯新哥特式建築(Venetian Neo- Gothic)為1906年重建。

塔克辛廣場(Taksim Squire)

獨立大道的另一頭連接塔克辛廣場,又被稱為伊斯坦布爾的時代廣場,是伊斯坦布爾最大的公共廣場。Taksim 在阿拉伯語中有分配的意思,塔克辛廣場前身是分水中心。1732年馬哈茂德一世下令興建石頭水庫,將來自貝爾格萊德森林的水引水入城,在這裏分配給伊斯坦布爾城市其他地方使用。如今這裏是新城區最熱鬧的地方,廣場中間矗立著土耳其共和國紀念碑,另一邊是塔克辛清真寺(Taksim Mosque)。街頭藝人、各種小吃攤充斥,商店、餐館雲集,周邊還有畫廊和博物館等等。塔克辛廣場和獨立大道是新城區的核心區域,最熱鬧的地方。塔克辛廣場不時會舉辦各種活動,也是民眾舉行抗議集會的地方。

共和國紀念碑建立於1928年。如前篇所述,一戰以後,奧斯曼帝國作為戰敗國土崩瓦解。西方勢力侵入,土耳其麵臨被瓜分的危險。土耳其共和國的奠基人阿塔圖爾克(Ataturk)領導土耳其人民進行反抗外國侵略和推翻蘇丹的封建統治的民主革命,終於在1923年成立了土耳其共和國,阿塔圖爾克也被人民稱之為國父。

紀念碑的另一邊是塔克辛清真寺                         

2. 亞洲區

大部分觀光景點都在歐洲區,而亞洲區主要是住宅區,可以看到比較真實的土耳其人生活。歐洲區到亞洲區之間的公共交通方式可以坐輪渡,也可以乘坐馬爾馬拉海底地鐵,Marmaray。我們打算去亞洲區轉轉,看看當地人的生活狀態。伊斯坦布爾公共交通最好的方式是買一張伊斯坦布爾卡(Istanbul kart),卡中可按需要充值,用於市內任何形式的交通。來到Marmaray海底地鐵車站,找到自動售票機,我倆正準備figure out怎樣買票,走來一位當地人,非常熱情地問我們買什麽票,並指著機器上的數字說70裏拉一人,讓我們付給他140裏拉。然後叫來另一個人,讓他用手上的日票卡為我們刷票過閘口。就這樣我倆稀裏糊塗的過了閘,口裏還在稱讚土耳其人真熱情。但是很快我反應過來,不是要買伊斯坦布爾卡嗎?錢花了卡在哪兒?原來有這樣一批人,終日行走在地鐵站等地,賺遊客車票的差價錢:車票單價70裏拉,但使用任何一種交通卡則隻需要付30裏拉。見識到當地人的小小狡猾,不由自嘲地笑了笑。

僅僅一站便到達對岸的亞洲區,走出地鐵站,眼前是開闊的中心廣場和海峽。這一帶屬於於斯屈達爾區(Uskudar),是伊斯坦布爾最古老的住宅區,最早由拜占庭城時代的古希臘人建立。於斯屈達爾有180多座清真寺,其中許多是古老的奧斯曼建築。奧斯曼帝國時期,於斯屈達爾位於伊斯坦布爾城區以外,屬於城市郊區。20世紀下半葉,伊斯坦布爾對亞洲區進行了大規模城市建設和發展。由於這一地區發展較晚,基礎設施更好,城市規劃更為整齊。相較於對岸老城區的擁擠不堪,這裏較為寬鬆,而且房價較為便宜,因此許多人選擇在歐洲一側上班或上學,卻在這裏生活居住。中心廣場上有人在喂鴿子,“Istanbul”紅色大字引來遊人拍照。不過這邊遊人明顯減少,我們在廣場呆了一陣,也隻看見一對遊人拍照。如果是在海峽的另一邊,恐怕就要排長隊了。廣場兩側各有一個清真寺,較大的一座為米赫利馬赫蘇丹清真寺(Mihrimah Sultan Camii),由蘇萊曼大帝的獨生女所建,另一座是謝姆西帕夏清真寺(Shemsi Ahmet Pasha Camii),由蘇萊曼的宰相謝姆西帕夏所建,兩座清真寺都是由奧斯曼帝國的首席建築師米馬爾·希南所設計。眺望對岸,高樓大廈之間穿插著清真寺的圓頂尖塔,一幢幢建築排列緊促鱗次櫛比。我們沿著海岸線慢慢向前走,不一會兒來到女兒塔小島前。過了小島,海麵變寬,那裏便是馬爾馬拉海。

亞洲區的城市規劃比較整齊、寬闊                                           

街上行走的婦女個個頭上裹著頭巾。不由想起2011年來到土耳其,那時裹頭巾的婦女在伊斯坦布爾非常少見,隻有在鄉下才偶爾可以看見。想想土耳其天天吵著要加入歐盟,可是人們的服裝卻越來越保守,即使對待遊客也要求婦女進入清真寺要裹上頭巾,不知是進步了,還是退步了。                                                  

中心廣場上“Istanbul”紅色大字是拍照打卡的好地方

廣場也是市民們休閑的首選                              

米赫利馬赫蘇丹清真寺是於斯屈達爾的地標之一,由蘇萊曼大帝的女兒建於1546年

眺望海峽另一邊,高樓聳立、鱗次櫛比,清真寺的圓頂尖塔點綴其中

不遠處是連接歐亞大陸的博斯普魯斯大橋                          

我們沿著海岸線慢慢向前走                                          

蘇丹艾哈邁德雷達塔(Sultanahmet Radar Tower),該塔是土耳其海峽船舶交通服務8座塔中的一座,整個係統指揮著進出海峽的船隻。                                                                                                              

1923-2023,馬路上仍可見慶祝土耳其共和國成立100年的橫幅

國父阿塔圖爾克(Ataturk)雕像,他領導土耳其人民進行反抗外國侵略和推翻蘇丹的封建統治的民主革命,終於在1923年成立了土耳其共和國                                                                                       

很快來到女兒塔小島前,女兒塔如今是一家餐館,必須乘坐輪渡才能上島吃飯

過了女兒塔,前方進入馬爾馬拉海                                 

女兒塔前,對岸的景色更加漂亮,聖索菲亞大教堂和藍色清真寺就在眼前

當然還有托普卡匹皇宮                                                                            

蘇萊曼清真寺高高地坐落在山坡上                          

海邊一個巨大的露天餐館,正值星期天,餐館裏坐滿了客人,他們大多為本地人。鄰桌一家三口,小姑娘大約十來歲。起初我們並沒有留意,突然爸爸開口和我們說起話來,問我們是不是韓國人,並告訴我們小女孩喜歡看韓劇。我們告訴他是中國人,他又說也喜歡中國人,就這樣攀談起來。原來他是本地的一個警察,周末帶著妻子孩子出來玩。警察的英語不太好,但是結結巴巴也可以表達清楚。話題圍繞著小女孩,她因為喜歡韓劇和中國的電視劇而積極學習英語,希望長大後去韓國和中國看看。看上去五大三粗的漢子說起女兒,眼睛裏滿滿都是愛意。我們與小女孩交談了幾句,小女孩也不膽怯,大聲回答我們的問題。警察應該算是中產階級吧,看來土耳其人的生活還是不錯的。

當地人吃飯,遊客看風景                                                        

亞洲區逛了一圈,準備坐輪渡回歐洲。伊斯坦布爾的交通係統沒有人工服務,大家都是在自動售票機上購票。黃色機器前圍滿了人,我們再次企圖購買伊斯坦布爾卡,試了幾次老是不能通過。無奈隻好放棄,返回到Marmaray車站,與來時一樣,在二道販子手上買了單程票,回到歐洲區。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