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Bodrum: 古希臘文明與中世紀騎士文化的碰撞

Bodrum: 古希臘羅馬文明與中世紀騎士文化的碰撞

顧劍

(本文發表於2015年8月世界遺產地理雜誌)


最 初決定專程前往博德魯姆Bodrum,是為了追尋古代世界七大奇跡的遺址。作為一個“好事者”,經常為了一個書裏傳說中的古代遺跡,不遠千裏萬裏地跑去, 隻為了在那一堆黃土,殘垣斷壁前懷古。古典時代七大奇景,除了金字塔,都已灰飛煙滅,但隻要有一絲一毫的廢墟存世,我又怎會輕易錯過?2014年6月的希 臘-土耳其之旅,就是為此,所以行程也就順理成章地確定下來:我將飛到希臘首都雅典,北上阿波羅神的主祭壇,德爾斐神廟,之後到號稱“天石修道院”的 Meteora,懸崖修道院群。再經希臘第二大城市薩洛尼卡Thessaloniki,坐飛機到羅德島,Rhodes。七大奇跡之一的羅得島港口巨像,曾 經矗立在那裏。羅得島還擁有十字軍時代,醫院騎士團大團長宮,城堡等一係列宏偉建築。從羅得島,隻需要坐1小時快船輪渡,就能登上土耳其小亞細亞半島海 岸,租車自駕3小時北上來到第二處七大奇跡的遺址,哈利卡納索斯陵墓Halicarnassus。它所在的土耳其小城叫作博德魯姆Bodrum。這是個非 常美麗的海濱度假小鎮,除了哈利卡納索斯陵墓的遺跡,在港口還有一座醫院騎士團建造的宏偉城堡,拱衛著海港入口。從博德魯姆繼續駕車北上3個小時,就到以 弗所Ephesus,這裏是羅馬帝國時期小亞細亞行省的首府,羅馬人建造的塞爾休斯Celsius圖書館正立麵至今看去,仍然美輪美奐。更重要的是,以弗 所附近有古代七大奇跡中阿忒彌斯神廟,遺存下來的最後一根石柱。從以弗所北上2個半小時,來到另一處聯合國文化遺產,柏加蒙衛城,Pergamon,土耳 其地名叫作Bergama。一路繼續北上,到博斯普魯斯海峽邊,參觀特洛伊戰爭的古跡,還有一次大戰中加裏波利登陸戰的戰場,從這裏渡過博斯普魯斯海峽, 回到歐洲,以伊斯坦布爾作為此次古代文化遺產之旅的終點。

地中海東岸6月的天氣,幹爽而明媚,路況出奇地好,小亞細亞半島的西南角,沒有北麵從博斯普魯斯海峽到伊茲密爾那麽嘈雜的一路喧囂,高速公路上車非常少,我想,甚至應該租一輛敞篷車,盡情地享受一路豔陽下海風的吹拂。

1。世界奇跡又如何?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博 德魯姆是座海邊小鎮,背靠大山,麵對地中海,有個停滿遊艇的漂亮港灣。所以,從內陸來的大路,首先要從附近一處較低的山口翻山,從鎮子背後繞進來,然後再 從海岸最低處的鎮中心,之字形爬上半山腰。哈利卡納索斯陵墓的遺跡,就在半山腰的老街上,一處非常不起眼的入口,夾在連排的水果店跟紀念品店之間,以至於 我在入口之前之後,兩次停車問當地人,還是錯過了兩次。

買票進入遺址,主體是一個低於地麵的大坑,到處堆疊著橫七豎八的石柱,柱頭,整塊 的白色大理石料。這個大坑的地麵,估計是沉降之後的古代地平麵,所以比現在的地麵差不多要低2米的樣子。所有的廢墟石料散落於四周,甚至看不出這裏原本是 個建築遺跡,倒更象是采石場。就連被燒毀的圓明園,後來還留下直立的拱門立柱殘跡,而這座曾經的世界建築奇觀,卻被推平得如此徹底。

但廢 墟終歸有廢墟的獨特魅力,6月的地中海沿岸,九重葛,三角梅都在熱熱鬧鬧地開放著,這些熱帶才有的花,茂盛而繁複,讓人覺得生命力就在這古代已死的廢墟上 蓬勃地延續。天藍得透徹,廢墟的大理石料純白,草坪碧綠,罌粟花和九重葛殷紅。這麽多純粹的顏色強烈地對比著,大撞色,喧鬧,一切都和這座五百年前就已廢 棄的遺址和諧地共存。此時此刻,我想到劉禹錫的這句詩,“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當 然,遺跡並非隻有這些廢棄的石料。在遺址的側麵,有座簡單的博物館,裏麵介紹了哈利卡納索斯陵墓的來由,有個很漂亮的模型,來幫助訪客想象它當年完整的樣 子,這裏有一些稍為完整的建築構件,小型裝飾性石雕。古代世界七大奇跡之一,當年是一座高高墊坐在矩形石台上的柱廊建築,頂上冠以駟馬戰車雕塑。如果這個 形製讓許多人看上去眼熟,那是因為世界建築史上,從古到今,很多紀念性建築,都采用這種高台上建造矩形主樓,周圍立柱拱廊的形式,其中大多數是陵墓,但也 有些現代派建築高樓的屋頂,用這種方式處理。這座陵墓的墓主是波斯帝國駐此地的總督,名叫莫索拉斯Mausollos,於是他的陵叫做 Mausoleum,後世就借用這個詞,來指代所有的大型紀念碑式墓葬建築。



形製類似的例子,我們可以信手拈來。2011年3月,我在伊朗的古波斯首都波斯波利斯附近,看到的波斯開國皇帝,居魯士大帝陵墓。它的基本輪廓,今天尚保持完整,外形極似這座陵墓。



現代建築中,紐約曼哈頓的百老匯大街26號,標準石油公司大廈,是經典的1920年代摩天大樓,頂部處理完全仿照哈納卡利索斯陵墓。我這張照片拍攝的地點,就在去自由女神像島的南炮台碼頭,華爾街大銅牛雕塑附近。



參觀古代廢墟,最能考校觀者的曆史功底:對於不了解背景的人來說,那就是一堆亂石,最多拍一張照片,半分鍾之內可以掉頭就走,但是如果你懂得這座遺跡的曆史背景,而且懂得要遠遠多過牆上說明牌那些簡短的介紹,那就能細細琢磨出不少有意思的東西來。

這 是6月上旬一個晴朗的午後,在陵墓遺址內,隻有我一個參觀者,我在廢墟側麵小博物館的敞開門廊裏坐下來,舒舒服服地呆在蔭涼中,麵對著耀眼陽光下的古代廢 墟,靜靜地想些事情,把之前有關的片段,全都串聯起來:首先,仔細想想這座陵墓的曆史和位置,它由一位波斯帝國的總督遺孀,雇用希臘設計師督造,今天卻坐 落在穆斯林的土耳其居民區當中。今天土耳其絕大多數古跡都是這樣:至少跨越了曆史上互相衝突,曾經強盛的兩到三個帝國文明,大碰撞,無限混搭。這也是土耳 其古跡的魅力所在。

今天的土耳其人,在小亞細亞這片土地上,其實是非常晚的後來者和占領者。土耳其人屬於突厥種族,是亞洲草原上的遊牧部 落,故鄉在中亞,今天新疆西北部阿爾泰山脈裏,在南北朝時期,是一個專門為北亞柔然帝國打鐵的小部落。柔然人和後來的蒙古人是近親。當時突厥部被柔然蔑稱 為“鍛奴”。到南北朝晚期,突厥突然強大起來,滅亡了柔然,控製中原以北的整個草原地帶,對同樣是剛剛勃興的中原王朝,隋與唐,都構成重大安全威脅,直到 唐太宗,高宗,和武周三朝決定性地擊敗突厥。西突厥各部西遷,進入當時已經征服西亞的阿拉伯帝國,為阿拉伯哈裏發服兵役。這些突厥人是草原上的雄鷹,武勇 善戰,逐漸掌握了阿拉伯帝國的軍權,其中一個強大的突厥部落,塞爾柱人,在名義上承認巴格達的阿拉伯哈裏發這個前提下,甚至建立了自己的西亞帝國,帝國的 首腦稱蘇丹,是帝國的世俗領袖,而同時期,阿拉伯帝國的巴格達哈裏發仍然存在,是整個伊斯蘭世界名義上的共主。所以,塞爾柱突厥帝國蘇丹,跟阿拉伯哈裏發 的關係,有點類似於中國曆史上,春秋五霸跟周天子的關係。

就是塞爾柱突厥帝國,在1071年的曼齊克特戰役中,決定性地擊敗了東羅馬/拜 占庭帝國,幾乎占領整個小亞細亞半島。這是突厥人擁有小亞細亞的肇始。但是不久,塞爾柱突厥帝國分裂,被契丹人西遷建立的西遼帝國所滅。西遼被中亞的花剌 子模帝國所滅,而剛剛興盛起來的花剌子模帝國,還有阿拉伯的阿裏發,在成吉思汗的蒙古西征中,被統統推平。

在整個中世紀這段兩三百年的西 亞混亂中,有一個小小的突厥部落,叫做奧斯曼部,遷徙到小亞細亞半島東部,在那裏悄悄地繁衍生息,即便在同族的塞爾柱部建立帝國最得意的時候,奧斯曼部也 不顯山露水。直到13世紀,奧斯曼突厥部突然強大起來,首先征服小亞細亞半島,向東平定西亞,向西滅亡了拜占庭帝國,占領君士坦丁堡,改名伊斯坦布爾,繼 續西進,占領東南歐,甚至三次圍攻維也納。這,就是今天我們所熟知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

所以,今天的土耳其人,血統上屬於中國南北朝和唐 史上的突厥,他們最早控製小亞細亞半島是在塞爾柱突厥時期,差不多相當於中國曆史上的北宋,算是相當晚近的事情了。而今天土耳其的直接祖先,奧斯曼土耳其 帝國的興盛則更晚,大致相當於中國元末明初。在突厥人到來之前,小亞細亞這片土地的曆史和文明更為複雜:土耳其征服之前,小亞細亞是東羅馬/拜占庭帝國的 核心地帶,再往前,東羅馬帝國脫胎於羅馬帝國,羅馬人在這裏,留下了行省首府以弗所的圓形競技場,Celsus圖書館這些偉大的建築遺跡。羅馬人征服之 前,這裏屬於希臘馬其頓帝國的領土。馬其頓帝國是亞曆山大大帝東征,滅亡了波斯的成果,所以在馬其頓之前,小亞細亞在希臘波斯戰爭期間,由波斯帝國占領。 但波斯帝國的占領時期是短暫的,之前,整個小亞細亞半島西部有很多希臘殖民地,所以小亞細亞半島在古希臘的黃金時期甚至更早,主體文化是希臘化的,那些小 亞細亞半島上的希臘城邦,統稱“愛奧尼亞”地區。今天我們知道,希臘古典建築中的三種柱式之一,“愛奧尼亞柱式”,就來源於此。有一個愛奧尼亞的古代希臘 城邦非常著名,那就是荷馬史詩中的特洛伊,特洛伊戰爭的年代,大致相當於中國史上的殷商晚期。甚至在希臘文化在小亞細亞半島占統治地位之前,這裏最早的文 明,是由一個本土帝國,赫梯帝國創造的。赫梯帝國曾經南下滅亡兩河流域的古代亞述和早期巴比倫,進而在黎巴嫩以色列一帶,跟古埃及帝國拉美西斯大帝打了個 不分勝負。它是人類曆史上最早發明煉鐵的文明。赫梯時代,大致相當於中國史籍中的夏代。

所以,小亞細亞這塊土地上的文明和帝國,先後經曆 過赫梯--希臘文化愛奧尼亞時代--波斯占領時期--希臘馬其頓帝國--羅馬帝國--東羅馬/拜占庭帝國--塞爾柱突厥帝國--蒙古統治--奧斯曼土耳其 帝國。以上都是人類曆史上,地中海世界煊赫一時的帝國文明,難怪今天的土耳其古跡,呈現如此多姿多彩,層次豐富的狀態----而且似乎大多數古跡,都不屬 於土耳其伊斯蘭文明的範疇。

我在哈利卡納索斯陵墓旁邊冥想古代文明,呆坐了大約半個小時,最終也沒有想出,它究竟算波斯文明,還是希臘文 明的產物。這座陵墓的主人莫索拉斯,是波斯占領時期的總督,他死後,他的遺孀下令建造了這座紀念性建築。而所用的設計師,是兩個希臘人。當時是公元前 350年前後,波斯皇帝薛西斯遠征希臘,早已失敗,撤回亞洲。希臘本土諸城邦仍然四分五裂,伯羅奔尼撒戰爭讓希臘本土幾大強權兩敗俱傷,此時也已經偃旗息 鼓。希臘北部的馬其頓正在冉冉升起,還沒有統一希臘,千古一帝的亞曆山大大帝此時尚在童年,他的父親菲利普二世當朝,虎視眈眈地計劃著統一希臘。亞曆山大 東征波斯,還是20多年之後的事情。考慮到波斯占領小亞細亞的時間不算太長,在這之前,整個半島西部的愛奧尼亞各城邦,都屬於希臘文化圈,陵墓本身,從建 築的和諧比例,柱廊,三角門楣這些重要元素來看,我覺得象雅典衛城巴台農神廟,遠多過象同時期正在興建的波斯首都波斯波利斯宮殿,而且似乎看不到雙頭鷹獅 之類波斯帝國的象征性雕塑。那麽這座陵墓應該算是希臘古典式建築。

但是且慢:我在伊朗設拉子附近,看到的波斯居魯士大帝墓,比這裏早了 180年,形製卻幾乎一模一樣,隻是規模較小,少了一圈柱廊。那麽,誰能說,哈利卡納索斯陵墓,不是上承古代波斯的陵墓建築而來的呢?也許,真實的答案, 在兩者之間,就像今天土耳其土地上大多數古跡一樣,哈利卡納索斯陵墓,也是兩種甚至更多古代文明,碰撞融合的產物吧。

這座陵墓之祖,至少 從複原模型上看起來,結構下大上小,敦敦實實地坐落在地,極為穩固,地震的損害,恐怕隻能是頂部和邊角掉些石料而已,不容易整個垮塌。盡管維基百科上說它 毀於多次地震,我並不全信:看看擁有類似穩定結構,時代更古,而規模小得多的波斯居魯士大帝墓,至今基本麵貌猶存,伊朗的地震未必就比土耳其少,為什麽哈 利卡納索斯陵墓到今天,所有磚石全都散落在地,連一個站住的構件都找不到呢?

直到我看見景點的解釋牌才知道:其實,哈利卡納索斯陵的確如我所料,它在古代世界七大奇跡中,除了金字塔之外存世最久,直到一千八百年後的15世紀,雖經多次地震,基本麵貌依然完整。

----直到十字軍騎士團來這裏,為了修築防禦工事,把這座陵墓當作采石場,拆了陵墓,用現成的石材,在海邊港口建築城堡,這座古代世界七大奇跡之一的建築,才消失得如此徹底。

2。經典涅槃,海邊古堡

15 世紀,是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勃興的時期。三百年間,十字軍在聖地建立的基督教諸侯國,一個接一個地被消滅,十字軍三大騎士團,亦被迫節節後撤。其中條頓騎士 團撤往東歐,跟波羅的海各族,和波蘭立陶宛作戰。而曆史最悠久,規模最大也最富有的聖殿騎士團,因富招忌,撤回法國之後,被法國國王勾結教皇,宣布為異 端,一夜之間全數剿滅,財產被沒收,大團長被燒死。最後隻剩下醫院騎士團(又稱聖約翰騎士團),還在小亞細亞半島上苦苦支撐,繼續與土耳其大軍作戰。當 時,博德魯姆這裏是醫院騎士團在亞洲大陸,最後的據點之一。在這種背景下,騎士團出於軍事需要,徹底拆毀古代陵墓,用它的石料,建築海邊城堡,防衛港灣。

原 本,我對這種毀壞古文明遺跡,無異於焚琴煮鶴的行為,是痛心疾首的。我甚至認為,當年的醫院騎士團,幹這件事的時候,跟今天的伊斯蘭國邪教沒有什麽區別。 後來,當我驅車下山,到鎮中心港口區,真正登臨這座城堡的時候,居然發現,這是我在整個歐洲和中東,看過的風景最美的中世紀城堡----沒有之一!

博 德魯姆港口的正麵,是繁榮的商業街,密集排布著商店和餐館酒吧。白天豔陽當空的時候遊人稍少,夜幕降臨,這裏成為最熱鬧的夜生活場所。而港灣裏,密密麻麻 停滿地中海周邊各國開過來的豪華遊艇,帆檣如林,比之當年港口裏戰船密布的森嚴壁壘,自是另一番繁華氣象。而十字軍城堡,就坐落在港灣入口處側翼的小山 上。



今 天的土耳其當地政府,對城堡景觀進行過精心維護,所有的高塔都可以登臨,整個城牆防禦體係都能步行到達。城堡裏還種了很多花,空中飄揚著土耳其大紅色的星 月國旗,而地中海的水,一向是那種深湛的藍色。站在城牆垛口,放眼四望,周圍的風景,很難讓我聯想起當年這裏曾經是火與劍交織,血與肉橫飛的古戰場。





我 見過萊茵河畔的德國城堡,幾乎全都是廢墟,而蘇格蘭北部湖區的城堡,在陰沉的北方天空下,也有類似的肅殺。應該說,那才是古城堡應有的本來氣象。在博德魯 姆,土耳其人用花團錦簇來裝飾古堡,看上去過於柔媚,很難讓人有“金戈鐵馬,氣吞萬裏如虎”的戰爭聯想。但是,這裏是地中海。陽光太明媚,美食太誘人,天 好得過分,海藍得驚豔。這樣花團錦簇的古堡,也就是在這山明海媚的地中海邊,才顯得如此搭調,融合得如此完美。







那 麽,以拆毀古代文明燦爛結晶為代價,建造的這座海邊城堡,後來究竟有沒有為騎士團起到應有的作用,阻止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步步緊逼呢?很遺憾,醫院騎士團 最終還是沒有守住博德魯姆,1522年,奧斯曼帝國大軍經過半年激戰,迫使騎士團放棄羅德島上的總部城堡,撤往馬耳他。這樣,亞洲大陸上的博德魯姆城堡後 路被包抄,孤懸海外,騎士團被迫未經一戰,就放棄了小亞細亞半島上的所有據點。

3.海外遺蹤

哈那卡利索斯陵墓的石料,除 了方方正正的石頭被用作城堡建築材料之外,還有很多的希臘古典雕塑,無法作為建材,有很多被保存在騎士團城堡的地下室裏。19世紀中期,英國駐土耳其大使 經土耳其政府同意,買下了城堡裏原屬於陵墓的一批石雕運往英國。4年以後,大英博物館的考古工作隊來發掘陵墓遺跡,又挖出一批被遺棄的石雕。這兩批石雕在 英國會合,構成了今天在倫敦大英博物館第21展廳中的哈那卡利索斯陵墓雕塑收藏。

所以,其實我初次見到哈利卡納索斯陵墓的遺物,遠早於今天。2007年1月,我第一次造訪倫敦大英博物館,在那裏看到大英館藏的哈利卡納索斯陵墓雕塑,當年高踞陵墓屋頂上,駟馬戰車的馬頭,今日仍在。





就 這樣,希臘古典時期,世界最著名的建築奇跡,完全湮滅了,但是構成它的材料,並沒有消失,而是化身為中世紀十字軍騎士團的古堡,直到今天。這兩座博德魯姆 著名古跡的命運,也暗合了土耳其這塊土地上,古往今來各種燦爛文明的命運:古老的文明會消失,強大的民族會滅亡,但是其實它們從來不曾完全死亡,隻是漸漸 隱沒。它們會換一個麵貌,變一種方式,融合進後來的民族和文明中,存在於今天我們的身邊。

這正如我們自己的曆史:消亡的的鮮卑人,契丹人,湮滅的三星堆文明,西夏文明,也許從來沒有真正消失過,它們隻是融合進了今天中華民族的血脈中,成為中華文明的一個小小的,不易覺察的部分而已。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