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中東曆史文化宗教遊6 - 伊斯坦布爾

本帖於 2014-03-14 22:37:52 時間, 由版主 嘉崚子 編輯



伊斯坦布爾是地跨歐亞的大都市,人口超過1500萬。在中世紀早期,伊斯坦布爾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在其大部分曆史中,都是世界上最大、最重要的城市之一。博斯普魯斯海峽把城市一分為二,東部為亞洲部分,西部為歐洲部分。在漫長的曆史中,伊斯坦堡曾經是羅馬帝國(330–395)、拜占庭帝國(395–1204,1261–1453)、拉丁帝國(1204–1261)、奧斯曼土耳其帝國(1453–1922)與土耳其共和國建國初期的首都,至土耳其獨立戰爭期間遷都至安卡拉。


公元前600前後,希臘在此建立城邦。公元330年,君士坦丁大帝將羅馬帝國的首都遷往博斯普魯斯海峽的君士坦丁堡,此處是貿易要道和軍事要地,擁有防範異族入侵的屏障。君士坦丁大帝是世界曆史上第一位尊崇基督教的羅馬皇帝,於公元313年頒布米蘭詔書,承認基督教為合法且自由的宗教,使基督教在其後轉變為在歐洲占統治地位的宗教起了重大的曆史作用。在君士坦丁大帝於公元313確立基督教合法並逐漸發展為國教和在公元330年將帝國的首都遷往君士坦丁堡後,於公元360年建造了第一座索菲亞教堂,毀於404年。但由於遷都,卻在宗教上使得教會分裂更加確定,同時也因為政治權力減縮,不再輕易受到管轄。羅馬失去首都的政治重要。另一方麵,遷移政府使權力真空,令羅馬主教得以增加其在世俗和屬靈事物上的影響。羅馬的宗主教和後來的教宗逐漸得到強大的政治權力。而在宗教方麵,羅馬的教皇和君士坦丁堡的大主教亦互爭權力。公元395年,最後一名羅馬帝國統一皇帝狄奧多西一世立下遺言,把帝國照戴克裏先的分法分給自己的兩個兒子,東部分給長子阿卡狄烏斯,西部分給幼子霍諾裏烏斯,分別治理。西羅馬帝國定都梅蒂奧拉努(Mediolanum,今米蘭)。東羅馬帝國(後稱拜占庭帝國)則定都君士坦丁堡(今伊斯坦布爾)。自此之後統一的羅馬帝國不複存在。第二座索菲亞教堂建於公元415年,毀於公元532年的尼卡暴亂。拜占庭帝國皇帝查士丁尼大帝(Justinian )於公元537年耗時五年建造了第三座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教堂 - 索菲亞大教堂。


公元七世紀,伊斯蘭教阿拉伯民族在阿拉伯半島興起,不斷騷擾拜占庭帝國。雙方持續了多年的戰爭。拜占庭阻止了伊斯蘭教向歐洲的擴張. 1053年,君士坦丁堡牧首馬格爾.賽魯拉留斯(Michael Cerularius)指責羅馬教宗篡改聖經內容以及教義,以各種禮儀問題質問羅馬,如安息日齋戒問題、四旬大齋期不唱阿肋路亞等等。1054年教皇良九世派了紅衣主教亨拜(Humbert)至東羅馬協調,但隨即雙方談判失敗,亨拜取出了教皇的敕書,把賽魯拉留斯逐出教會。賽魯拉留斯也不甘示弱,當眾把教皇送來的敕書點火燒了,也宣布把羅馬教皇逐出教會。史稱“東西教會大分裂”。標誌著基督教正式分裂為羅馬公教(天主教)和希臘正教(東正教)。1204年的第四次十字軍東征,但十字軍卻轉而攻占君士坦丁堡,該市被洗劫和褻瀆,建立了一個羅馬天主教的拉丁帝國。十字軍希望以這個國家代替東正教的拜占庭帝國。1261年重奪君士坦丁堡,恢複了希臘文化的傳承的東正教的中心。在幾個世紀的衰落之後,君士坦丁堡被新興的是奧斯曼土耳其人包圍。1453年5月29日,“征服者”蘇丹穆罕默德二世,在53日的圍城之後進入了君士坦丁堡,該市很快就成為奧斯曼帝國的新首都。千年帝國壽終正寢,東羅馬帝國滅亡。默罕默德二世下令在索菲亞大教堂原有的建築上增加了宣禮塔,米哈拉布,敏拜耳等伊斯蘭教的元素,將索菲亞大教堂改為清真寺,並將基督教題材的馬賽克鑲嵌畫塗上了一層泥灰。對於東正教和基督徒,默罕默德二世采取了懷柔的政策,保留了東正教教會和君士坦丁堡牧首,允許基督徒保留信仰。其時,東正教派教會分布的埃及受到信奉伊斯蘭教的馬木留克王朝的穆斯林的控製。但是正教派教會在俄國卻非常強大;故時稱第三羅馬的莫斯科成了新的東正教會中心。奧斯曼帝國的君主蘇丹視自己為天下之主,繼承了東羅馬帝國的文化及伊斯蘭文化,因而東西文明在其得以統合. 奧斯曼帝國位處東西文明交匯處,並掌握東西文明的陸上交通線達六個世紀之久。在其存在期間,不止一次實行伊斯蘭化及現代化改革,使得東西文明的界限日趨模糊。奧斯曼在征服了阿拉伯世界承襲了哈裏發的頭銜之後,君士坦丁堡也成為伊斯蘭世界的中心,建立起橫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帝國。東羅馬帝國在將經典知識傳遞給伊斯蘭世界的過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最重要的影響卻是他的教會。早期東羅馬帝國的傳教士將東正教傳給了許多斯拉夫人。到今天為止,大多數斯拉夫人以及希臘人信奉東正教。東羅馬帝國的建立年代和滅亡年代——395年和1453年,被定義為中世紀的開始和結束。君士坦丁堡的陷落,對基督教世界和歐洲,特別威尼斯,熱那亞等城邦是一個沉重的打擊,意味著通往東方的貿易通道落入穆斯林手裏。不得不尋找從海上到東方的航道,達伽瑪和哥倫布分別向南向西航行,從而導致了航海的地理大發現及西班牙和葡萄牙在西方崛起。十六世紀末,英法取代西班牙和葡萄牙成為霸主,奧斯曼帝國開始衰落,版圖不斷縮小。一次世界大戰中奧斯曼帝國戰敗,戰後被協約國瓜分。1923年,奧斯曼帝國末代蘇丹退位,土耳其共和國成立,遷都安卡拉,結束了君士坦丁堡近五百多年奧斯曼帝國首都的曆史。土耳其共和國成立之後,實行接近西方的政策。索菲亞由清真寺改為博物館,原來覆蓋在牆上的那層泥灰被考古學家細心地剝離,基督教題材的馬賽克鑲嵌畫得以重現,兩種宗教同處一室。



博斯普魯斯海峽(Bosphorus)是連接黑海和馬爾馬拉海之間的水道,長約30公裏,是歐亞大陸的分界線。


 

君士坦丁堡城牆




索菲亞 Hagia Sophia)博物館, 在君士坦丁大帝於公元313確立基督教合法並逐漸發展為國教和在公元330年將帝國的首都遷往君士坦丁堡後,於公元360年建造了第一座索菲亞教堂,毀於404年。第二座建於公元415年,毀於公元532年的尼卡暴亂。拜占庭帝國皇帝查士丁尼大帝(Justinian 耗時五年於公元537年建造了第三座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教堂 - 索菲亞大教堂。




索菲亞博物館





索菲亞博物館


索菲亞博物館古蘭經書法圓盤和半圓形穹頂上的聖母聖嬰壁畫,兩種宗教同處一室。




索菲亞博物館中聖母聖嬰壁畫


索菲亞博物館內部前側


索菲亞博物館
內部後側





索菲亞博物館
中三聖像中的耶穌像




索菲亞博物館
三聖像,從左到右分別是聖母,耶穌和施洗者約翰



索菲亞博物館中的中世紀基督教題材的馬賽克鑲嵌畫。


 

索菲亞博物館中的中世紀基督教題材的馬賽克鑲嵌畫。

 

索菲亞博物館


索菲亞博物館穹頂高56米,直徑31


索菲亞博物館



索菲亞博物館朝向麥加的米哈拉布(祈禱壁龕)。


索菲亞博物館和敏拜爾

 
索菲亞博物館和涼


索菲亞博物館


藍色清真寺建於16091616年,由蘇丹阿赫麥德一世出資,建築大師錫南的弟子默罕默德·阿伽設計。 土耳其人稱蘇丹艾哈邁德清真寺。




藍色清真寺




藍色清真寺





藍色清真寺





藍色清真




藍色清真寺內部


藍色清真寺藍色清真寺內部裝貼使用了兩萬多塊伊茲尼克出產的彩色瓷磚。


藍色清真寺


藍色清真寺內庭一側





古埃及吐特莫西三世方尖碑



 

三頭蛇青銅柱




君士坦丁方尖碑



Topkapı Palace老皇宮建於1459年。

老皇宮正門





老皇宮侯見廳



 

老皇宮侯見廳內部



老皇宮二重門



 

老皇宮




老皇宮





老皇宮

 


老皇宮後側



老皇宮書房




老皇宮麵向金角灣的觀景台



 
塔克西姆
(Taksim)廣場,共和國紀念碑建於1928


從塔克西姆向南是伊斯坦布爾最熱鬧的商業步行街。



古老的街車


伊斯坦布爾的大巴紮是土耳其規模第二大的室內市場,共占地六十幾條街道,有22座入口,三千多家店鋪。最大的大巴紮在伊茲密爾。




大巴紮



 


埃及市場 (Spice Bazaar)





金角灣市場



 

橫跨金角灣的加拉塔大橋和熱那亞人建造的加拉塔塔樓(Galata Tower)




伊斯蘭國家,到處是清真寺。




土耳其甜品



 

土耳其大餐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