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作一篇:天津那些老牌學校之間錯綜複雜的淵源

來源: 顧劍 2008-02-23 12:16:03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5890 bytes)
這是我5個月以前,在西xi河上看到我大學的同班同學,在寫她的高中母校耀華中學,我就想起來回了個帖子,講講天津其他一些學校之間淵源和曆史的文章,也算關於天津文脈的一點資料吧。

************

采薇寫她的高中母校耀華中學的帖子出來有一段時間了,本來想再寫個回複,後來越寫越長,越來越雜,索性重新開一帖,聊聊天津幾個老牌學校之間的淵源關係。

大概很多人都知道我和采薇,村長在大學都是同校同級的,在南開大學跟采薇同班,村長是同校不同係。高中呢,我跟村長都是新華的,理科班,他2班我3班。

要說南開大學呢,實事求是地講,也沒必要把校史吹得多悠久如何如何,南開係列學校最厲害的是南開中學,不是大學,係列學校裏麵是先有中學,後來才辦大學部的。周總理作為南開大學的首屆學生,那才是1919年的事情,曆史不算長,而且總理在南開大學呆了一年都不到,就出國了。他正經是南開中學的校友。現任總理溫家寶也是南開中學畢業的。

不過說句實話,南開中學在天津中學裏獨占鼇頭也不是牛在這兩個總理上,采薇是耀華的,我們那年高考天津文科狀元,我和村長都是新華的,同屬天津“五大重點校”,可是對南開中學,還是服氣的。二三十年代有句老話“北南開,南揚中”,那時候就已經很牛了(揚中不是那個縣,是揚州中學,胡喬木郝柏村江澤民都是那兒出來的),南開兩個創辦人之一的張伯苓,除了是教育家,還有官方身份:30年代當過國民政府參政會的副議長,48年還短期幹過考試院長----懂點民國常識的就會知道,“考試院”可不是教育部,那是跟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監察院平行的五院之一。張伯苓先生還曾經是北洋水師的一員,參加過甲午海戰,不是一般的牛。

新華中學最早是聖功女中,1914年先有聖功小學,3年以後才開始師範部,後來發展成中學。注意是“聖功”不是“聖公”,這點連我自己上學的時候都以為學校前身是“聖公會女中”,其實差得很遠,“聖公會”就是安利甘教會的中譯名,也就是英國國教會,那屬於新教。而聖功是稱頌功德的詞,不是指教會名稱,論教會背景的話,聖功女中是舊教(羅馬天主教)教會辦的學校,辦學的修女,屬於天主教“聖母無染原罪修會”。最早聖功女中的校址,就是今天的濱江道小學,在西開教堂附近,西開教堂是羅馬天主教天津教區的總部,天主教在天津前後兩個總部,最初在海河邊的望海樓(1870年天津教案火燒望海樓),後來遷到西開教堂。這西開教堂,就是現在濱江道頭上,南京路那裏,國際商場旁邊的那座羅曼式教堂了。

聖功女中在30年代校址跟小學部分家,搬到現在新華中學的地方,馬場道上。為什麽後來有段時間是河北大學附中呢?最早聖功女中跟河北大學也有淵源:河北大學原來是法國人辦的天津工商大學,也屬於天主教會,是耶穌會辦的。新華中學直到60年代,還是女中,河北大學附屬女中。工商大學原本有一所附中,工商大學男附中,就是今天天津五大重點校裏的實驗中學。五所學校裏麵,隻有一中建立之初就是公立的,今年才六十周年,相對來說校史弱了一些,或者換個說法,叫後起之秀。

采薇說耀華中學(我們上學那陣頭幾年還叫天津十六中)最早校址在湖北路,是英國公學。這又跟我初中的學校有淵源了:我初中是二十中學,就是在耀華中學最初那個校址,追溯校史,也是追溯到英國公學那裏,它應該不算教會學校,而是住在天津的英國人集資辦的外僑子弟學校。在英租界,當時的路名不叫湖北路,叫怡豐路。二十中學那個主樓,大概是天津市所有中學裏麵最氣派的了,中央大樓梯上去二樓的主入口,兩側伸出的大平台多裏克式柱廊。看上去是石頭建築,其實是外貼麵,大樓還是磚混結構,不是全石頭的。二十中學論整體名氣,肯定不如天津五大重點校(南開耀華一中實驗新華),在市重點校裏麵,我們叫“市屬十二所”,跟第二南開,海河中學算同一級別。現在中學的重點校越來越多,很多我上中學時候叫“區重點”甚至“片首校”現在也是市重點了,象我這樣的“老人”呢,在重點校裏還認第一級的“市五所”,第二級的“十二所"。不過二十中學的初中,可能是天津最好的了,從我上學的時候直到今天還是這樣,而且有蒸蒸日上的趨勢。

其實天津最老的天主教教會學校,還是法漢學堂,1895年法國修士辦的,跟“北洋大學堂” 的曆史居然一樣長,它就是今天天津的二十一中。隻是論今天的名望,可惜二十一中和五大重點,不是一個級別上的了。如果不限於舊教,那麽美國新教美以美會The Methodist Episcopal Church創辦的匯文中學,比法漢學堂還要早幾年,最早叫成美學校,後來叫匯文中學,我上中學那陣叫天津十八中,現在又叫匯文了。二十一中和匯文,80年代的時候都是和平區的區屬重點。

因為天津這些重點校之間互相都多少有些淵源,如果前後差不多同年,尤其又是同一區的,幾乎都會認識“朋友的朋友,同學的同學” 。曾經問過采薇小學甚至幼兒園的學校:西寧道小學在西開教堂後麵,最初應該也是天主教會小學吧,隻是不知道是若瑟小學還是西開小學。我妹妹跟采薇上的還是同一個幼兒園,當然我妹妹上的時間晚幾年了,前段時間出事倒台的那位天津市政協主席(長期的天津公安局長和政法委書記)的女公子,和我妹妹在幼兒園還是小學是同班(記不清了),她後來大學本科,則是跟我和采薇在同係同專業,晚三年,不過她中學是天津一中的。

而那所和平區五幼呢,最早是解放前天津私立燕達小學的幼兒部,解放後改叫和平區第5幼兒園。燕達小學本身,後來改稱昆明路小學,是我上的小學。

這些舊學校之間的淵源,再摻雜上個人經曆之間的淵源,說出來還真能透出些文化氣息。天津作為一個城市的曆史不長,當初的輝煌,得益於對外開放----晚清民國時候的對外開放,當年天津跟上海一樣,十裏洋場的地方,所以留下很多教會學校,洋樓建築,舊租界。現在也成了文化積澱了。

跟上海和後來的深圳一樣,這樣的城市基本上是移民城市,真正的天津本地人,上海本地人,或者深圳本地人,其實很少。我自己原籍也不是天津,不過從小在天津長大,已經早把自己當作天津人了,有時候也喜歡考證一些老天津的掌故,比如前幾年寫過馬歇爾將軍在天津當團長時候的牌坊,而且2005年我去佐治亞州的本寧堡步兵學校玩,還親眼見過這座二十年代天津市民送給美軍的牌坊,對這事感興趣,就是因為當初美軍大院,就在我們新華中學的校址附近。

馬歇爾中校在天津的掌故

因為我家從小學到大學在天津五大道地區住了15年,那一片幾乎全都是洋樓和名人舊居,去年和今年暑假回國的時候,特意背個相機,騎個自行車,一條街一條街地逛,把小時候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那些小樓,和那些說明銘牌,全都拍下來,小時候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現在有了這些銘牌,知道那些樓是哪些人的故居了,等以後整理出來,也是篇挺好的文化曆史加建築藝術的文章。隻是我還沒拍全,今年在天津隻呆了2天,隻能等明年暑假回去把相片拍全了,才能整理成文。由於相當多的前清遺老和民初下野的大人物在天津置宅置地作寓公,同時並伴有大量的與民初北京權力中心相關的政治活動和事件的發生,天津遂成為研究中國近代史的一座極為重要的城市。那租界中的一座座小洋樓,就是一個個近代曆史事件的坐標。

所有跟帖: 

看的我腰酸背痛!打了回去加圖片再上!(我的膽子也蠻大的:)) -天蓬大元帥- 給 天蓬大元帥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2/23/2008 postreply 12:37:07

好多字呀,收藏明天上班讀吧。下次咱倆騎車掃街吧。哈哈。 -艾米莉的幻想世界- 給 艾米莉的幻想世界 發送悄悄話 艾米莉的幻想世界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2/23/2008 postreply 13:48:08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