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曹禺天津情

來源: 李叔同 2004-12-10 12:09:31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3838 bytes)
感受曹禺天津情





??1986年,我作為天津市文聯《劇壇》編輯部的編輯,為創刊五周年活動趕赴上海,請曹禺先生題詞是我此次赴滬任務之一。

??那是5月17日的上午,太陽和煦。我走進靜謐寬敞的複興中路的一個弄堂,索號按響門鈴,一位五十開外的婦人開門告訴我:李玉茹去醫院了,隻有老先生(指曹禺先生)在家。當告訴她我是專程從天津來訪時,她熱情地讓我進屋,並徑直上越層樓梯奔二樓書房。

??進到不太大的書房,隻見曹禺先生行動緩慢,上身穿著半舊,幾乎透亮兒的白的確良襯衣;下身也穿著半舊、洗得發白了的灰色秋褲,光腳穿著舊拖鞋。這位大師級藝術家的裝束如此儉樸,真讓我肅然起敬!

??我連忙鞠躬致意自報家門、說明來意,並探問先生身體好嗎?曹禺先生一邊示意我坐下,一邊回答:“最近身體不好,正犯心髒病,連走路都困難。”我這才注意到先生的臉色蒼白倦怠,嘴唇青紫,確實正病著。

??這時,隻見先生緩慢地坐在靠窗的寫字台前,慢慢地往舊雜誌上粘貼《光明日報》登載的“裴豔玲的舞台藝術”的剪報。我剛坐在曹禺先生右側的椅子上,就聽先生開門見山爽朗地說:“天津好哇!”他喘了口氣接著說:“我們天津可有個大人物,他叫李,李……”說著他躬身要起來到身後的書架,我見先生吃力的樣子,也不知哪來的勇氣脫口而出:“李叔同!”他驚異地坐下說:“對!你也知道他?”我說:“祖父在世時信奉佛教,常給我們講弘一法師;上中學看過一些資料,才知道他是一位了不起的大藝術家。”先生說:“是啊,我崇拜他!”他深深地吸了口氣,興奮地說:“天津應該給這位大人物立一尊雕像,這是一位真正的天津人!雖說他祖籍是浙江平湖,現在不是講出生在哪兒,就是哪兒的人嗎?”稍作停頓,先生激動地說:“真正的,是他第一個把西方的文化傳入中國的,而絕不是劉海粟……”這時,先生嗓音洪亮,臉色微紅。我趕緊示意莫激動、要鎮靜,先生意會後平靜了一些,繼續說:“人們把他遺忘了,是因為他後來出家了。可是他出家後對佛教律宗的貢獻也是不小的,就是出家了,還是很偉大的。這個人不僅懂戲劇,還第一個男扮女裝演《茶花女》,還會作畫,懂西洋音樂,字寫得也好,豐子愷、劉質平都是他的學生。他既介紹外國文化藝術,又熟悉中國文化,這麽一個大人物真不簡單,是天津少有的人物。對他從前的東西需要挖掘,要全力合作挖掘。”

??曹禺先生滿懷敬仰地述說著,手還一直緩慢粘貼著剪報。稍稍停頓後,曹禺先生平靜地說:“我生在天津、長在天津,對天津我是有感情的!天津人好哇!心熱、樸實,遇到問道的,他告訴你該這麽走、那麽走,那叫詳細,真恨不得陪著送你走一程……”先生輕輕地點著頭,想往著、回憶著。冷不丁先生又問:“天津現在還有鍋巴菜嗎?”

??“有,食品街‘大福來’還專門賣鍋巴菜呢。”

??“煎餅果子呢?”先生又問。

??“有,到處都有賣的。”

??“還吃貼餑餑熬小魚嗎?”先生瞅著我問。

??“吃,隻不過魚變大了,玉米麵比白麵還貴,還不好買呢……”曹禺先生聽著哈哈大笑,還一個勁地咂著滋味似的地說:“唉,你別說,還真好吃,真香啊!”我們都會心地大笑著。

??之後,曹禺先生又問:“娘娘宮還在嗎?那棵大幡杆還有嗎?望海樓呢?”我隨聲回答著:“有,而且娘娘宮前的大幡杆又粉刷一新了。”他高興地直說:“好,好!”

??曹禺先生接著又問:“中街還有嗎?”我說:“有,還是以金融為主。”先生說:“這本來就是殖民地嘛,就要正視它。哦,法國教堂呢?這可是一寶啊!”我說:“教堂還保存完好,隻是它前麵的民房拆了,準備建一個商場,市裏要求它的建築風格、色調,要與教堂諧調。”(此信息是1985年2月7日我在市電影公司禮堂,聽時任天津市副市長李嵐清報告得知)曹禺先生直點頭,高興地說:“好!這就好,作為一個天津人很自豪哇!”

??這時,李玉茹先生端著水碗進屋來遞給我,我連忙站起問候、寒暄了幾句,便向二位先生告辭了。

??返津後,我即向領導匯報轉達了曹禺先生的意思,並寫了一篇文章,寄給曹禺先生過目,同時說明拙文沒有涉及“誰是第一個將西方文化傳入中國”的原因:“我以為這屬於學術研究範疇,不應由我首先披露。為此,我也曾拜訪過研究撰寫“李叔同年譜”的朱經畬先生,朱先生稱:曹禺先生講得有道理。

??不久,我就收到曹禺先生寄還的稿件,雖附病中寫的一封長信。信中先生殷切、詳細地說明了七個問題,還建議李叔同的雕像最好是出家前的青年或中年便裝像。

??之後,守信的曹禺先生又從上海為《劇壇》創刊五周年寄來了題詞:“天地萬物顯於戲,精神文明行於劇。”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