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城濟南(組圖)

來源: 鬥轉星移 2005-11-07 16:17:37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2833 bytes)

濟南市是中國東部沿海經濟大省--山東省省會,全省政治、經濟、文化、科技及教育中心,也是國家批準的副省級城市和沿海開放城市。全市總麵積8177平方公裏,市區麵積3257平方公裏。濟南地形複雜多樣,南為泰山山地,北靠黃河,地勢南高北低。濟南地處中緯度,屬於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日照充分,年平均氣溫13.6℃,1月最冷,平均氣1.9℃,7月氣溫最高,平均氣溫27℃。年平均降雨量614毫米。

濟南曆史悠久,是國務院公布的曆史文化名城。濟南風景秀麗,泉水眾多,被譽為"泉城"。濟南的市樹是柳樹,市花是荷花。

濟南具有2000多年的曆史,是聞名世界的史前文化-龍山文化的發祥地,區域內新有石器時代的遺址城子崖,有先於秦長城的齊長城,有現在中國最古老的地麵房屋建築漢代孝堂山郭氏墓,單層古塔四門塔,有被譽為“海內第一名塑”的靈岩寺宋代彩塑羅漢等。濟南山靈水秀,人才輩出,曆代文人墨客多聚於此,唐代著名詩人曾在這裏寫下了“濟南名士多”的佳句。

濟南自然風光秀麗,自古素有“泉城”之美稱。尤以趵突泉、黑虎泉、五龍潭、珍珠泉四大名泉久負盛名,自古享有“家家泉水,戶戶垂楊”之譽。濟南擁有的泉水之多,流量之大,景色之美,獨步天下.這些泉,縱橫分布,錯落有致,既有趵突、黑虎、珍珠、五龍潭四大泉群,又有郊區泉群,譽稱72名泉.趵突泉為72名泉之首,泉水分三股而淌。泉北有宋代建築“濼源堂”,西南是明代建築“觀瀾亭”,池東為“來鶴橋”,橋南立木牌樓,橫額上書“洞天福地”、“蓬山舊跡”。清高宗乾隆南下遊覽,觀趵突泉後大為興奮,當即題“遊湍”,封“天下第一泉”,留《趵突泉遊記》石刻碑文。趵突泉東北側有金線泉。泉中金線忽 隱忽現,彎曲多變,明亮有光,奇妙有致。金線泉以東為漱玉泉,綠柳飄指,清水碧波,金魚戲水,十分優美。泉北,有幽雅恬適、翠竹婆娑的“李清照紀念堂”。漱玉泉東北,峽壁下奇石峭立中,馬跑、淺井、洗缽泉等,似綠帶攜為一體。黑虎泉在金線泉東,深凹如洞穴,泉水汩汩上湧,幽深清澈,綠如翡翠,清似瓊漿,叮咚過洞前石雕虎頭三個,飛濺於方池。附近有琵琶泉,常年流水淙淙,似琵琶樂聲不斷,又有九天泉,似九天仙女梳洗,花蓮泉,似亭亭玉立出水芙蓉等14處美泉。72名泉,千百年來,有的新生,有的湮沒,眾泉如翡翠,濟南大綠毯上鑲嵌,日夜叮咚,光彩閃耀。眾泉匯流成的大明湖周圍千佛山、五峰山、靈岩寺雲山等構成了“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獨特風光。山光水色在這裏得到了最好的結合,這就是有“泉城”之稱的濟南。

濟南交通便利,濟南機場開通了通往全國各主要城市的航線,並開通了香港,泰國,新加坡,韓國等國際航線。濟南也是鐵路運輸的重要樞紐。濟南的公路也是四通八達,濟泰、濟德、濟聊、濟青等高等級公路使濟南成為山東的重要出入口。

近幾年來,濟南高度重視旅遊業的發展,現在,濟南旅遊業“吃、住、行、遊、購、娛、”六大要素日趨配套。全市旅遊涉外賓館已達35家,其中星級賓館15家,總接待能力達到4000餘間客房;各類旅行社50餘家;定點購物場所13處。

1997年,山東省委、省政府作出了把濟南建成全省旅遊中心的決策,這為濟南旅遊業發展提供了絕佳的機遇。濟南市旅遊業已開始步入一個大發展的春天。

曆史和文化:濟南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中國有一位原始部落的首領——舜(約公元前22世紀)就誕生與生活在濟南一帶。濟南東郊的城子崖是中國新石器時代晚期以黑陶為標誌的龍山文化(距今4600—4000年)的發現地。濟南已有4000多年的曆史。濟南文物古跡眾多,有舜文化遺址(公元前22世紀)舜耕山,有先於秦長城的齊長城(公元前3世紀),中國最古老的地麵房屋建築——漢代孝堂山郭氏墓石祠(公元前1世紀),中國最古老的石塔——隋代柳埠四門塔(公元7世紀)和被譽為“海內第一名塑”的靈岩寺宋代彩塑羅漢(公元11世紀)濟南誕生了許多中國曆史上的著名人物,像中醫科學的奠基人扁鵲,陰陽五行學派大師鄒衍,唐代(公元618-907年)開國元勳房玄齡、秦瓊,中國著名文學家李清照、辛棄疾、張養浩、李開先,中國公共圖書館的首倡周永年,著名建築師魏祥等。另外,李白、杜甫、蘇軾、曾鞏等曆代傑出的作家學者,都先後在濟南生活遊曆,故有“濟南名士多”的佳譽。
 秦始皇建立郡縣製時,今天的濟南地區屬於濟北郡。漢初,設立濟南郡,濟南由此得名。自明清以來,濟南一直是山東省省會。1929年7月設立濟南市。

濟南市區的三大名勝
大明湖:
大明湖公園是濟南的三大名勝之一,位於濟南市中偏東北部,1958年正式辟為公園。大明湖公園風光旖旎,湖光浩渺,冬泛冰天,夏抱荷浪,秋容蘆雪,春色揚煙,景色四季不同。大明湖公園有“淫雨不漲,久旱不涸”的特點。清代著名書法家鐵保題寫了“四麵荷花三麵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名句對此進行讚譽。
大明湖是一天然湖泊,最早見於文字記載是北魏酈道元《水經注》:“城西南有濼水……北為大明湖。”隋唐時名蓮子湖,曆水波,宋時曾名西湖,到金元時始稱大明湖。湖畔楊柳依依,湖上荷葉連連,清人劉劉鳳誥寫聯讚到:“四麵荷花三麵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大明湖還是曆代名人聚集薈萃之地,13世紀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馬可.波羅曾發出“園林美麗,堪悅心目,山色湖光,應接不暇”的感歎。
濟南號稱“泉城”,有泉水百餘處,其中名泉七十二處。明湖即由眾泉匯流而成的天然湖泊。泉水由南岸流入,水滿時從宋代修建於北岸的北水門流出,湖底由不透水的火成岩構成,因而湖水“恒雨不漲,久旱不涸”,常年保持較固定的水位。公園麵積86公頃,其中湖麵46公頃。湖上有曆下亭、匯泉堂、湖心島等大小島嶼六處,公園自然景觀優美宜人。湖水波光粼粼,鳶飛魚躍,遊船穿行。大明湖自古遍生荷蓮,湖畔垂柳依依,花木扶疏,“四麵荷花三麵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是她風景的最好寫照。公園的人文景觀十分豐富,曆下亭、鐵公祠、南豐祠、北極廟等三十餘處名勝古跡掩映於綠樹繁花之間,展現出悠久的曆史文化。
公園內碑刻石碣較多,著名者有杜甫詩句:“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為清代何紹基書寫,另有鐵保書對聯,何紹基、翁方綱等的碑記,皆具深厚文化內涵和藝術水平。
公園主要遊覽點有牌坊、遐園、稼軒祠、鐵公祠、曆下亭、北極廟、南豐祠、匯波樓、明昌鍾亭、明湖寶鼎、曾公畫壁、湖心百米大型噴泉等,其中曆下亭、鐵公祠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公園每年舉辦多種遊園活動,有春節文化廟會、新春花展、荷花展及民俗文化活動和花卉盆景展覽、奇石展等。
明湖湖心曆下亭島為著名海右古亭。唐代詩人杜甫於天寶四年(公元745年)與書法家李邕在此歡宴,杜甫即席賦“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詩句,曆下亭以此而名播天下。北岸鐵公祠為紀念明兵部尚書鐵鉉而建,他曾固守濟南,抵抗燕王,後兵敗不屈被殺。南豐祠為紀念宋代文學家曾鞏而建。曾鞏字子固,江西南豐人,於熙寧五年(公元1072年),任齊州(即濟南)知州,他修北水門,治理明湖水患,政績卓著,深得民心。加之園內有“遐園”、“稼軒祠”、“北極閣”等景點綴其間,令遊客賞景之餘不忘記懷古,極受海內外遊客好評。


大明湖的佛山倒影



大明湖 湖麵


明湖荷香



趵突泉公園位於濟南市西門橋南,是一座以泉水為主的民族形式的自然山水公園。濟南素以泉水多麵著名,有“濟南泉水甲天下”的讚譽。趵突泉則為濟南72名泉之冠,被譽為“天下第一泉”。趵突泉泉池呈長方形,東西長30米,南北長20米,中間3個泉眼晝夜噴湧,浪花飛濺,勢如鼎沸,“趵突騰空”是濟南八景之一。
趵突泉公園是一座以泉水為主的民族形式的自然山水園林,風光秀麗,內涵豐富。名列濟南七十二泉之冠的趵突泉被譽為“天下第一泉”,泉水分三股並發,水花四濺,噴射數尺,壯如白雪三堆,稱“趵突騰空”,蔚為奇觀。泉水質潔甘美,用來沏茶,色清、味醇、爽口、坐在泉東端的“望鶴亭茶社”飲泉品茗,令眾多遊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趵突泉還是曆代唱戲說書的場所。春夏秋雙休日上午在白雪樓戲劇舞台有專場京劇演出,以“釣金龜”、“望江亭”等經典劇目為主,還可以看到山東特色戲劇呂劇、柳子戲,以及曲藝等節目,遊人還可以與演員聯歡、聯唱,自娛自樂。萬竹園占地18畝。萬竹園之名始建於元朝,當時麵積很大,因竹林成片,環境優美而得名。園內有望水泉、東高泉、白雲泉等名泉,還有4亭、5橋、1處花園。1985年,李苦禪紀念館建於此園內。現萬竹園已歸趵突泉公園。
趵突泉,三窟並發,聲如隱雷,“泉源上奮”,“水湧若輪”稱“趵突騰空“。“雲霧潤蒸”是趵突泉一景。泉水一年四季恒定在攝氏18度左右,到了嚴冬早晨,水麵上水氣嫋嫋上升,象一層薄煙,一邊是泉池幽深,波光粼粼,一邊是樓閣彩繪,雕梁畫棟,這一切與淡淡的薄霧,構成一幅奇妙的人間仙境.奇特景觀為濟南八景之一,曆代著名文學家、哲學家、詩人多有讚美。諸如宋代曾鞏、蘇軾、金代元好問,元代趙孟府、張養浩,明代王守仁,清代王士禎、蒲鬆齡、何紹基等都有吟泉佳作。康熙、乾隆皇帝都曾在趵突泉邊寫詩刻石,頌揚名泉,當代文豪郭沫若等也都有讚頌的美文 趵突泉東西之間的這座南北向的小橋,名曰來鶴橋,原為木橋,明代萬曆初所建,天啟末年重修,濟南解放後擴建公園時將其改建為石橋。橋南首的彩繪木牌坊是原來的樣子,牌坊匾額朝南的一麵上刻“洞天福地”;朝北的一麵是“蓬山舊跡”,“蓬山”指傳說中東海神山的蓬萊、方丈、瀛州三座神山,趵突泉為何稱“蓬山舊跡”?意為東海神山不過傳說而已,誰也沒有見過,但趵突泉的三股水其狀如山,但不可攀,好象神話中的蓬萊仙山一般,所以稱其為“蓬山舊跡”。泉池西側伸入水中的小亭叫觀瀾亭,此亭建於明朝天順五年(1461),至今已有500多年曆史,亭西牆壁上嵌刻的兩塊石碑,一塊“觀瀾”兩個大字,取自<<孟子.盡心>>“觀水有術,必觀其瀾”,為明代書法家張欽的墨跡。另一“第一泉”的石刻,是清朝同治年間王鍾霖的手筆。亭東泉池中這塊半浸水中的石碑,上鐫三個雄健大字:趵突泉,為明代山東巡撫胡纘宗所寫,細心的遊客有的可能會發現突變成了“突”,缺了兩點,傳說勁挺柱湧的三股水把“蓋子”頂掉了,才使“突”字變成了現在這個樣子,當然這隻是形容泉水勢強,人們的一種遐想。泉池南岸透窗臨池榭廊是解放後所建,近年來成了“閑時墨客會名優”京劇名流演出的舞台。趵突泉東池北岸,依水而著,窗明幾淨的建築就是有名的蓬萊茶社,又稱望鶴亭茶社,清代文人施閏章曾寫詩歌曰:“仰而見山之青,俯而見泉之潔,清流激湍兮,孰浚其源?潛蛟出蟄兮,飛虹蜿蜒”。說明這個地方在當時是極目遠眺,俯首凝視,觀賞領略遠近山水之美的絕妙境地。據說當年康熙、乾隆兩個皇帝都曾在這裏臨水靜坐,品茗賞泉,領略趵突泉的萬般風韻。當品嚐到趵突泉水後,竟將南巡中攜飲之北京玉泉水全部換為趵突泉的水,故有“潤澤春茶味更真”,不飲趵突泉的水,空負濟南遊之說。趵突泉池北岸的大殿叫“濼源堂”,緊挨濼源堂的兩座大殿,統稱呂祖廟,也叫“呂仙祠”、“呂公祠”、“呂祖閣”。這三座大殿坐北朝南,在同一中軸線上,自成院落,是一組較大的古建築群。解放前,第一大殿祀道教八仙之一的呂洞賓,稱“呂祖閣”,第二大殿祀呂洞賓的教師鍾離權,稱“鍾離宮”,上層祀文昌,第三大殿是鬥母殿。最南的大殿濼源堂,三間兩層,歇山飛簷,古色古香,楹柱上的木刻楹聯,“雲霧潤蒸華不注,波濤聲震大明湖”是趙孟府的泳泉句,由當代著名書法家金榮先生書寫。一大殿始建於北宋熙寧年間,南殿臨濼水的源頭,故稱“濼源堂”,北殿麵對曆山故稱“曆山堂”,解放後恢複為“濼源堂”。遊客們看到中間這座殿堂叫娥英祠,娥英祠是紀念大舜的兩妃娥皇和女英而建,據<<水經注>>記載:“濼水穀謂之娥薑水。以泉源的娥英祠故也”足以證明在1500年前就建有此祠。現在的祠是明代建築。娥英祠後麵的“三聖殿”是清代建築。在院落內花格透牆鑲嵌著的30餘方石刻都是明清時名人的泳泉佳作,院內這尊石碑,前書“激湍”二字,後<<再題趵突泉作>>出自康熙和乾隆之手,兩個皇帝在同一石碑題詞作詩,在國內極為少見,這些碑文,石刻文物不僅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也是研究泉水文脈不可多得的史料。
專家認定,趵突泉南大門堪稱中國園林第一門。是濟南又一重要景觀。
萬竹園是趵突泉的園中園,位於公園西鄰,是一座環境清幽、景色宜人的園林勝景,它占地18畝,以13個不同院落組成,園內外有白雲、白龍、東高、望水、登州、杜康諸名泉,是一處獨具風格的私人庭園。萬竹園之名始見於元朝,明代隆慶四年(1570)宰相殷士儋歸隱濟南,居萬竹園易名為“通樂園”,又名“川上精舍”,清朝康熙年間,濟南著名詩人王蘋購得此園,又易名為“二十四泉草堂”,取園內望水泉居濟南二十四位之意。到了民國初年,軍閥張懷芝占據該園,曆經數年修建方成今日規模,一九八四年正式對外開放,一九八六年,著名國畫大師李苦禪紀念館設在園內,李苦禪珍藏的書畫、文物及本人作品共400餘件長期展出,供遊人觀賞,萬竹園也稱李苦禪紀念館。萬竹園由四部分組成,前、東、西三園成品字形排列,在北方四合院的基礎上,揉合了江南古典園林的特點和風格,利用牆、廊、溪、橋等對空間進行分割,構成了層層迭迭的院落。這個園子現有186間房舍,各院廳房都在一條中軸線上,曲廊環繞,院院相連,樓、堂、亭廡參差錯落,梁、額枋等處彩繪和雕刻的人物、鳥獸巧奪天工,細膩逼真。進門假山為清末民初遺物,萬竹園以竹為基調,各色名貴花木繁多,如玉蘭院、石榴院、海棠院、木瓜院等。萬竹園是個不可多得的園林,一九九三年被收入<<中國傳統民居圖集>>,它無論從園林藝術,還是從曆史文物來說,都是一份寶貴的文化遺產。


趵突泉觀湧

趵突夜色

垂柳與胡

黑虎泉雪霽



千佛山公園位於濟南市中心以南2. 5公裏,是濟南市三大名勝之一,海拔284米,是泰山山脈的餘脈,東與佛慧山相連,西與馬鞍山相接,翠峰連綿,重巒疊蟑,似濟南市的天然屏障。千佛山秀景獨勝,“佛山賞菊”為濟南八景之一。
千佛山位於濟南市區南部,海拔258米,占地166公頃,為濟南三大名勝之一。千佛山,古時稱曆山,相傳虞舜(舜是我國原始社會晚期著名的賢君之一),曾耕稼於此,故又稱舜耕山。隋開皇年間(581-600),佛教盛行,依山勢雕鑿,雕刻了數千佛像,並建“千佛寺”,漸有千佛山之稱。唐貞觀年間,重新修葺,將“千佛寺”改為“興國禪寺”。自元代始,“三月三”、“九·九”重陽節均舉辦廟會。後遭戰火,被毀,明清重修。建國後,1959年辟建為公園。
千佛山,東西橫列如屏,風景秀麗,山北側有登山盤路三條,蜿蜒回環,鬆柏夾道,濃蔭蔽日。如行走不便,也可乘車從山東側環山盤路上山,山上名勝眾多。興國禪寺居千佛山山腰,內有大雄寶殿、觀音堂、彌勒殿、對華亭。南側千佛崖,存有隋開皇年間的佛像130餘尊,山崖上,由西向東,依次有龍泉洞、極樂洞、黔婁洞、呂祖洞。曆山院在興國禪寺的東側,是儒、道、佛三教合一的大雜院。內有舜祠、魯班祠、文昌閣、一覽亭。在千佛山北麓建有集四大石窟於一體的萬佛洞。遊人至此,可一瞻北魏、唐、宋造像之豐采。山東辛亥革命烈士陵園在千佛山東麓,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此外還散落著“唐槐亭”、“齊煙九點”、“雲經禪關”古坊等名勝。在此登高遠眺,山下泉城美景盡收眼底。
千佛山曆史悠久,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容,記載著眾多的曆史典故:如唐朝段成式在《酉陽雜久且》中記載了曆山的來曆:“齊都接曆山,上有古鐵鎖,大如人臂。繞其峰兩浹。相傳,本海中山,山神好移,故海神鎖之,鎖斷,飛來此矣。”黔婁洞內石刻也有一則美麗的傳說:“黔婁先生死時,他蓋了一方白布,白布甚小,蓋上了頭則露出了腳,蓋上腳則又露出了頭,孔子的弟子曾參之孫曾西說:“把布斜著蓋,不就蓋嚴了嗎?”黔婁的妻子韋叢說:“斜著蓋有餘,不如正著蓋不足。先生在世的時候,非常正直,死後卻讓他歪斜,這哪能是先生的本意呢?”這則故事至今傳為佳話。
近年來,千佛山公園有了長足發展,先後增添了桃花園、遊覽索道、瀛芳園、奇能滑道、十八羅漢、臥佛、高爾夫球場、大舜石圖園、梨園、瀑布等。1995年被列為全省七大風景區之一,成為一處曆史悠久、風景秀麗,以舜文化和佛教文化為特色的規模宏大的旅遊勝地。
千佛山民風淳樸,每逢“九九”重陽節都舉辦山會,這種風俗已沿襲了好幾個朝代,至今仍存。屆時,商家都來進行經貿活動,當地各種土特產,如山楂、柿子、花生等也都上市,場景熱烈。

千佛之門


千佛山於冬日


其他景觀。。。
秋染紅葉穀

忽如一夜春風來


跑馬嶺野生動物世界——望嶽亭


白石泉

天賜碧水醉煞人

泉城廣場是省會濟南的中心廣場,地處山、泉、河、城懷抱之中。環顧四周,北覽舊城區古風新貌,西觀趵突泉噴湧潺湲,南眺千佛山青翠綿亙,東望解放閣清雅如畫,是市民休憩盤桓之勝地。泉城廣場東西約780米,南北寬約230米,麵積16.96公頃。設計以貫通趵突泉、解放閣的邊線為主軸,以榜棚街和爍文路的延續為副軸而構成框架

泉城廣場位於市區中心,是濟南的中心廣場,也是一座集文化娛樂、綠化休閑和商業購物為一體的大型現代化廣場。廣場西臨趵突泉、南望千佛山、北靠護城河,將城市的輪廓線集中展現給遊人,將最能集中體現泉城特色的幾大景點納入廣場視覺內。廣場呈長方形,東西長約780米,南北寬約230米,占地16.7公頃。自西向東主要由趵突泉廣場、濟南名士林、泉標廣場、下沉廣場、頤天園與兒童樂園、濱河廣場、四季花園、荷花音樂噴泉、文化長廊、科教文化中心、銀座購物廣場等部分組成。泉城廣場集中體現了“山、泉、湖、城、河”的泉城特色。站在廣場上,無論是近看廣場四周繁華的商業區、現代化的建築,還是遠眺濟南東部、南部在千佛山的背景中襯托下的高樓林立的現代化城市麵貌,都能讓人感受到欣欣向榮、蓬勃發展的城市脈搏。廣場設計方案也著重強調了“泉文化”,東部有荷花音樂噴泉,能變換出數種造型;西部的泉標下有四組噴泉,寓意濟南的“四大名泉”,七十二個小湧泉,寓意“七十二名泉”,並釘有濟南“七十二名泉”的名牌,遊人在這裏可以了解到泉城的“泉文化”。荷花音樂噴泉在泉城廣場東部,是廣場的主要景觀之一。在圓形水池中,"盛開"著一朵巨大的金屬荷花,水自水池及荷花中噴射而出,形成大小無數個噴泉,最高的達數十米,蔚為壯觀。四季花園在泉城廣場南、北兩側。南側花園以草本和宿根花卉為主,春、夏、秋三季繁花盛開,五彩紛呈;北側花園花、草、樹相結合,一年四季都綠色蔥鬱。文化長廊在荷花音樂噴泉東側,以噴泉為圓心呈半圓弧狀,長150米,分三層。長廊內設有大舜、管仲、孔丘、孫武、墨翟、孟軻、諸葛亮、王羲之、賈思勰、李清照、戚繼光、蒲鬆齡等12位山東名人的塑像及由14幅浮雕組成的《聖賢史跡圖》。登上文化長廊頂層,可將泉城廣場全貌盡收眼底。銀座購物廣場在泉城廣場地下一層,經營麵積3萬多平方米,分為大型超市區、精品區和餐飲娛樂區。遊人在遊覽泉城廣場後,可到此休息、購物、娛樂。

濟南的現代


一城山色半城湖



泉城廣場:濟南城市的大客廳


城市建設日新月異


城郊大交通










所有跟帖: 

miss home -143249- 給 143249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1/08/2005 postreply 16:21:40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