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法罕的三座宮殿分別是:阿裏卡普宮,四十柱宮和八重天宮。
阿裏卡普宮(Ali Qapu Palace),阿裏卡普的意思是“高門樓”,位於伊瑪目廣場西側,謝寺的對麵,是十六世紀末十七世紀初阿巴斯一世為自己修建的宮殿。建築的前半部分是一座門樓和上麵的觀禮台,是國王閱兵觀看馬球的場所。後半部分是一座六層的宮殿,是阿巴斯接見外國使節和平時起居的寢宮。
1. 阿裏卡普宮。這座建築從前麵看是三層,從側麵看是四層,從後麵看是五層,實際上有六層。
2. 阿裏卡普宮的正麵,是一座兩層的門樓和上麵帶頂棚的觀禮台。門樓為阿巴斯一世所建,觀禮台則是他的孫子阿巴斯二世修建的。
3. 雕花裝飾的觀禮台頂棚。
4. 頂棚由18根這樣的梧桐木立柱支撐。
5. 門樓內部的大廳。
6. 瓷磚裝飾的樓梯通向上層的宮殿。
7. 覲見大廳的牆壁和天花板上都裝飾著壁畫。
8. 壁畫是由阿巴斯一世的宮廷畫家禮薩·阿巴西(Reza Abbasi,1565 - 1635,伊斯法罕畫派細密畫畫家)和他的學生創作的,各種裝飾性的花鳥魚蟲。
9. 也有傳統的波斯仕女圖。
10. 還有歐洲風格的西式繪畫。
11. 第六層音樂大廳的穹頂,以描金彩繪裝飾。
12. 音樂大廳是國王招待來賓和臣屬欣賞音樂的場所。
13. 最神奇的是天花板和牆壁上的裝飾:Tong-bori,一種鏤空的模壓石膏板。
14. 鏤空的形狀有的好像花瓶,有的像酒壺,有的像人頭像,有的像樂器。鏤空的功用主要是裝飾,也有人猜測是用來減少回音。
15. 瓷磚裝飾的窗台。
第二座宮殿是四十柱宮(Chehel-Sotoun Palace),在伊瑪目廣場的西邊。四十柱宮位於一座占地67000平方米的花園內,花園為阿巴斯一世所建,宮殿則是阿巴斯二世於1647年建造,用於接見宴請外國使節。宮殿正麵有二十根柱子,加上水池的倒影,一共是四十根,故而得名。波斯語裏,“四十”意味著“眾多”。大殿內有多幅薩法維時期的壁畫,精美絕倫。原建築毀於十八世紀的火災,目前看到的是後來重建的。四十柱宮與亞茲德的道拉塔巴德花園、卡尚的費恩花園等九座波斯園林一同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16. 四十柱宮正麵。
17. 花園內的石雕噴泉。
18. 宮殿呈長方形,除了正麵的20根柱子,兩側各有四根。
19. 兩側的外牆上繪有歐洲風格的壁畫。
20. 宮殿正麵的巨大門廊的屋簷。
21. 門廊由20根柱子支撐。
22. 雕梁畫棟。
23. 大殿正門上方有一座拱頂。
24. 整個拱頂用許多鏡片裝飾。
25. 拱頂的細節。
26. 一部分天花板也是鑲著鏡麵的。
27. 大殿內部的牆壁、天花板和穹頂都裝飾著描金圖案和大大小小的壁畫。其中六幅大型壁畫記錄了薩法維王朝時期的曆史事件,是卡紮爾時代(十九世紀)繪製的。另外有多幅表現日常生活題材的小型壁畫,是薩法維朝阿巴斯二世時期伊斯法罕細密畫派的作品。這些壁畫,長時間以來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壞,從上個世紀開始,修複工作一直在進行。
28. 天花板上的描金裝飾圖案。
大型壁畫之一:波斯土耳其的查爾迪蘭戰役(Battle of Chaldoran)。
十六世紀初,伊斯梅爾一世(Ismail I)創立了薩法維王朝,重新統一了伊朗,希圖恢複昔日波斯帝國的疆域,在西進的過程中與另一個強國土耳其奧斯曼帝國發生衝突。1514年,在今伊朗西北部阿塞拜疆省的查爾迪蘭,爆發了一場戰役,由於伊斯梅爾一世的薩法維軍隊還是中世紀冷兵器時代的落後裝備,在配備了火槍大炮的奧斯曼軍隊麵前不堪一擊,被蘇丹塞利姆一世(Selim I)擊敗。得勝奧斯曼軍隊一鼓作氣,攻占了當時薩法維王朝的首都大不裏士。雖然之後薩法維又收複了失地,但是在軍事上對奧斯曼一直處於守勢。奧斯曼軍事上的威脅,最終導致薩法維王朝兩次向東遷都,先是加茲溫,之後是伊斯法罕。
29. 查爾迪蘭戰役。
30. 查爾迪蘭戰役(局部):奧斯曼軍隊的大炮。
大型壁畫之二:波斯與烏茲別克的梅爾夫戰役(Battle of Merv)。“東方不亮西方亮”,薩法維在西麵打不過強大的奧斯曼,在東方卻可以欺負比它更弱的烏茲別克。當時中亞烏茲別克的首領穆罕默德·昔班尼(Muhammad Shaybani Khan),先是在1500年攻下帖木爾帝國的首都撒馬爾罕,被打敗的帖木爾帝國將領巴卑爾輾轉南下(最後跑到印度建立了莫臥兒帝國)。之後於1506年,昔班尼又率軍攻占布哈拉,建立布哈拉汗國。1510年,東進的伊斯梅爾一世與昔班尼的布哈拉軍隊在呼羅珊遭遇,爭霸中亞。在梅爾夫戰役中,布哈拉軍大敗,昔班尼兵敗被殺。伊斯梅爾一世將昔班尼首級砍下,貼上金箔,製成骷髏杯,送給另一個對手奧斯曼蘇丹巴耶齊德二世。屍體則被分成數塊,送往波斯各地示眾。
31. 梅爾夫戰役。
32. 梅爾夫戰役(局部):伊斯梅爾一世揮刀劈開昔班尼的盾牌和頭顱。
大型壁畫之三:塔赫馬斯普一世接見胡馬雍(1548),講的是薩法維的塔赫馬斯普一世幫助流亡的莫臥兒皇帝胡馬雍複位的故事。
塔赫馬斯普一世(Tahmasp I,1514 - 1576),伊斯梅爾一世之子,薩法維王朝第二代君主,1524至1576年在位,是薩法維朝統治時間最長的君主。他在位期間,長期與奧斯曼帝國和烏茲別克布哈拉汗國兩線交戰,並與奧地利的哈布斯堡王朝結盟,共同對抗奧斯曼帝國。雖然薩法維王朝最終與奧斯曼帝國締結了和約,但是為了防患未然,塔赫馬斯普還是將首都從大不裏士遷到加茲溫。據說塔赫馬斯普學習過繪畫,對波斯細密畫藝術十分關注和扶植。在他任內完成的《塔赫馬斯普插圖本列王記》,配有大不裏士的多位細密畫大師精心繪製的258幅插圖,是所有《列王記》插圖本中最精美的版本。這部精美的抄本,在完工後不久,即被作為兩國締結和約的禮物送到奧斯曼帝國首都埃迪爾內,後來一直收藏在伊斯坦布爾的托普卡皮宮,直到二十世紀才流落到私人收藏家之手。後來被拆分成散頁出售,流散到世界各地,其中78頁被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收藏。
塔赫馬斯普在位期間,曾經收容過兩位重要的流亡人士,以為是奧斯曼帝國蘇萊曼大帝的兒子,與塞利姆二世爭位失敗的巴耶齊德(Bayezid);另一位是莫臥兒第二任皇帝胡馬雍。前者以悲劇收場,後者則皇位失而複得。胡馬雍(Humayun,1508 - 1556),莫臥兒帝國創始人巴卑爾大帝之子,1530年繼承父位。胡馬雍征服了古吉拉特邦,但被比哈爾的統治者舍爾沙擊敗,不得不逃亡伊朗。塔赫馬斯普收留了胡馬雍,答應幫他複國,但是提出了兩個條件,一是胡馬雍必須改信什葉派,二是將坎大哈城割讓給波斯。寄人籬下的胡馬雍別無選擇,隻能答應。在波斯軍隊的幫助下,胡馬雍於1555年打敗了舍爾沙的繼承人之一紮吉達爾汗,重新占領了德裏,成功複位。
33. 塔赫馬斯普一世接見胡馬雍。
34. 塔赫馬斯普一世接見胡馬雍(局部):左邊的是薩法維沙阿塔赫馬斯普一世,右邊的是胡馬雍。
35. 塔赫馬斯普一世接見胡馬雍(局部):表演舞蹈的宮廷藝人。
大型壁畫之四:阿巴斯一世接見瓦裏·穆罕默德汗(1621)。
瓦裏·穆罕默德汗(Vali Mohammad Khan)是烏茲別克布哈拉汗國阿斯特拉罕王朝的第二位君主,1605至1611年在位。之後在內亂中失去汗位,流亡波斯。阿巴斯一世收留了他,並借給他一支軍隊回國平叛。但是他沒有胡馬雍的運氣,最後兵敗而亡。
36. 阿巴斯一世接見瓦裏·穆罕默德汗。
37. 阿巴斯一世接見瓦裏·穆罕默德汗(局部):阿巴斯一世向瓦裏·穆罕默德汗敬酒。
38. 阿巴斯一世接見瓦裏·穆罕默德汗(局部):據說前麵那兩位是女同,當年的波斯真的很開放。
大型壁畫之五:阿巴斯二世接見納狄爾·穆罕默德汗(1658)。
納狄爾·穆罕默德汗(Nadir Mohammad Khan),茲別克布哈拉汗國阿斯特拉罕王朝第四位君主。和瓦裏·穆罕默德汗的情況類似,納狄爾·穆罕默德汗1645年流亡波斯,請求阿巴斯二世幫助他複國。
39. 阿巴斯二世接見納狄爾·穆罕默德汗。與前兩幅壁畫不同的是,主人坐在右邊,而非左邊。
40. 阿巴斯二世接見納狄爾·穆罕默德汗(局部):伶人的舞蹈。
41. 阿巴斯二世接見納狄爾·穆罕默德汗(局部):宮廷樂師在奏樂。
大型壁畫之六:波斯和莫臥兒帝國的卡爾納爾之戰(1739)。
卡爾納爾之戰(Battle of Karnal)是1739年繼薩法維王朝之後統治波斯的阿夫沙爾王朝的開國君主納迪爾沙(Nader Shah Afshar,1688 - 1747)入侵印度,與莫臥兒皇帝穆罕默德·沙(Mohammad Shah)的軍隊在印度德裏北部的哈裏亞納邦的卡爾納爾進行的一場戰役。納迪爾沙是波斯曆史上最能爭慣戰的統治者之一,他出身寒微,曾淪為奴隸,後來落草為寇又受招安,在薩法維軍隊裏步步高升。由於他驍勇善戰,屢立軍功,逐漸手握重兵,權傾朝野。1736年,納迪爾沙廢掉薩法維末代沙阿阿巴斯三世,自立為沙阿,創立了阿夫沙爾王朝。卡爾納爾之戰,納迪爾沙大破莫臥兒軍隊,進而攻陷德裏,掠走財寶無數,包括莫臥兒皇帝的孔雀寶座和鎮國之寶的幾顆大鑽石。納迪爾沙馬上的天下,卻不懂得馬上不能治天下,常年征戰不休,勞民傷財,加上本人生性殘暴,虐殺無度,最終為部下刺殺。
42. 卡爾納爾之戰。
43. 卡爾納爾之戰(局部):納迪爾沙。
除了這六幅大型壁畫,四十柱宮裏還有很多小型的壁畫,絕大部分是風花雪月,詩酒流連的日常生活場景。從這些壁畫可以看出,當年的波斯人十分熱愛世俗生活,醇酒婦人是司空見慣的主題,完全沒有今天那麽多的宗教束縛。這些壁畫的風格大部分屬於禮薩·阿巴西(Reza Abbasi)開創的伊斯法罕細密畫派。
44. 將進酒。
45. 杯莫停。
46.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側耳聽。
47. 回眸一笑百媚生,唯有飲者留其名。
48. 南側殿。
49. 南側殿壁畫:列王記故事,波斯王子霍斯魯路遇月光下沐浴的席琳公主。在皇家宮殿裏竟然有這樣的裸體畫,可見當年風氣之開放。出自阿巴斯二世宮廷畫家之手。
50. 南側殿壁畫:這幅由阿巴斯二世宮廷畫家繪製的壁畫描述了印度一個古老的習俗Sati:妻子殉夫。這幅壁畫的畫風受到歐洲繪畫的影響。
51. 八重天宮(Hasht-Behesht),波斯語裏的意思是八個天堂,所以叫做八重天宮。這座宮殿建於薩法維時期的1669年,風格與四十柱宮近似,但規模較小,一度損毀嚴重,至今重修工作尚未結束,但仍然保存了一批壁畫、灰泥飾件等內部裝飾。
52. 八重天宮外形是一座方方正正的建築。
53. 外牆上有多幅七彩瓷磚燒製的壁畫,基本上是動物花鳥圖案。
54. 投鼠忌器:一隻寵物熊舉起一塊大石頭,朝主人的頭上砸去,隻是為了打死主人臉上的蒼蠅,看了讓人忍俊不止。
55. 宮殿側麵的門廊。
56. 門廊地上的石刻花紋。
57. 宮殿內鱗瓣式的穹頂。
58. 大穹頂中央還有一座凸起的小圓頂。
59. 尚未完全修複的房間。
60. 房間內的壁畫。
61. 斑駁的彩繪圖案色調古舊。
62. 屋頂上八角形的圖案(象征八重天宮?)。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