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戰場遊記之五十二:四渡赤水,貴州,雲南、四川(中)

本帖於 2018-02-10 15:08:08 時間, 由普通用戶 小百臉 編輯

古戰場遊記之五十二:四渡赤水,貴州,雲南、四川(中)


     3月30日中午紅一師主力渡過烏江,占領南岸的新場、流場(今流長鎮)。過江後全軍基本擺脫了蔣軍的第一線包圍圈,獲得中心戰場主動地位。繼續向東南朝息烽、開陽前進。9軍團佯攻打鼓新場牽製王家烈部,完成任務後沒能按時趕上隊伍,隻好奉命繼續在烏江以北偽裝主力活動以迷惑蔣軍。
      據當時重慶出版的《嘉陵江日報》報道,蔣介石和宋美齡3月24日一起從重慶乘福特號專機下午四時飛抵貴陽西麵70華裏的清鎮縣平遠哨機場(現在是貴州省體育局訓練基地)。"貴陽各市街,皆懸國旗,一般民眾,歡迎熱烈。"據此報道可知:1,蔣宋赴築是公開的;2,紅軍15天後,即4月8日由北向南穿過貴陽東麵30多裏的簸箕堡、水田壩、天星寨一帶,根本不可能威脅貴陽通往平遠哨機場道路。說蔣如何因通向機場道路被紅軍切斷而將孫渡指揮的滇軍緊急東調保衛蔣夫婦的生命安全,是吹鼓手們後來編造的演義。事實上蔣早在3月31日就已兩次向孫渡下的東調命令,限次日(4月1日)抵鎮西衛(今貴陽市清鎮縣衛城鎮)堵截。該天紅軍剛全軍渡過烏江:


4月4日蔣下令犒賞滇軍,此舉鹹認為拉攏孫渡、挖龍雲牆角的胡蘿卜。這天紅軍前鋒一軍團還在開陽底窩壩繼續向東麵的清水江流域疾進:

   一軍團5日挺進到羊場區龍崗鎮、杠寨、高寨、平寨清水江一帶,佯裝要渡江向東與2、6軍團匯合。4月6日突然轉向西南朝貴陽奔襲。這是一個十分大膽果斷的行動。如果它真是毛的主意,這才是他老人家在四渡赤水期間的一個得意之筆。4月8日紅軍穿過經過貴陽與龍裏之間的湘黔公路,一舉突破第二線包圍圈。9日到達青岩鎮南門外。因鎮牆高大堅固,無法攻入,隻好擦城而過。倒是5年後抗戰期間周恩來的父親就在青岩鎮居住。這是青岩鎮牆今貌:


青岩鎮街今貌:


周恩來的父親故居:
 

    此後,紅軍一路西進,穿過基本上沒有國民黨正規軍阻擋的黔南地區。此時周渾元、吳奇偉縱隊也早已南渡烏江從北逼近,企圖將紅軍迫入廣西:


    4月13日,在黔中腹地廣順(又名夜郎國都,當時是縣城,現為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長順縣廣順鎮)的彭、楊致電軍委,提出西渡北盤江襲取平彝(因此縣名有違中共少數民族政策,解放後改為富源縣,在雲南省)、盤縣。此建議首次在黨內提出進入雲南戰略設想,但未得到軍委及時回應,導致彭德懷4月26日責怪中央錯失良機,有與林彪合夥逼宮之嫌。後來的會理會議、甚至廬山會議,毛都將此作為彭的野心證據:


     軍委為什麽沒有表態接納彭、楊建議呢?因為中央政治局此時仍死抱"赤化貴州,與川北張國燾,湘西賀龍鼎足呼應"的目標,沒有計劃在雲南腹地立足,更不打算跨過金沙江上遊進入四川:


   然而此期紅軍的方向仍是向西,每天行軍50至80華裏左右,4月下旬進入雲南境內。由於急行軍數百公裏,減員也非常嚴重。據史載,紅軍渡過雲南金沙江的時候,全軍大約剩下2萬5千人,但是紅軍在雲南並沒有和滇軍有過什麽戰鬥。也就是說,四渡赤水的七十天內,紅軍損失了大約1萬多人。其中戰鬥傷亡之外,估計不少於4千人都是在高強度的急行軍中逃亡、掉隊或是累斃於途中。因而林彪在4月23日再次向軍委發電要求"不要再走弓背路"。這時孫渡的滇軍和周渾元、吳奇偉的中央軍一路緊隨(各懷鬼胎),保持一至兩天距離。雖然在雲南境內沒有大的戰鬥,但空襲卻給紅軍造成一些損傷。賀子貞就是在平彝被炸傷的。軍委4月23日曾布署在平彝、沾益伏擊滇軍:

      但孫渡非常謹慎,不肯上鉤。紅軍在這一帶徘徊(又走弓背路),企圖與蔣軍"決戰"又不能得逞,導致林、彭等高級將領強烈不滿。一個類似遵義會議前的逼宮危機正在蘊釀。黨中央不得不在4月25日出麵通電解釋(表明中央對新三人團的支持),要求大家擱置分歧,一致對敵。此電口氣極其堅決而又委婉,可能是張聞天的手筆:“最近時期將是我野戰軍同敵人決戰爭取勝利以轉變戰局的緊急關頭。中央相信你們對於中央與軍委所提出的意見,決不會妨礙我們內部的團結一致與保障軍委命令的堅決執行。這種上下的團結一致與軍委命令的堅決執行,是我們爭取決戰勝利的先決條件,中央相信,在目前的緊急關頭你們必須充分發揚你們的果敢機動與布爾什維克的堅定性,領導全體紅色指戰員奮勇殺敵,並糾正部隊一切不正確的傾向,來完成中央與軍委所給予你們的神聖任務。”:
  

    同一天軍委也下達在白水地區"決戰"殲滅滇軍安恩溥旅的命令。解釋說“我們現在爭取了有利地位,使我們現在爭取了一個新的有利地區,即雲南東北地區,並在這一地區內消滅敵人取得新的發展局麵的可能。這一地區是戰略機動的樞紐,背靠西北天險,便利我們向東及向南作戰。在不利與必要時,亦便於向北向西轉移。但嚴重的任務是消滅敵人,開展局麵”:


   但是林彪並不買帳。當天晚上就複電軍委,反駁在當地決戰以"消滅敵人,取得新的發展局麵"的主張。他指出滇東北根本不是什麽"新的有利地區","我軍即令能消滅他一兩個師,但仍無法轉變形勢。敵必繼續進攻我軍,其時(我軍)成強弩之末,而不能取得最後勝利。又因河流阻隔,我軍回旋地域甚窄,在敵分進合擊時,極難回避所不欲打之戰鬥"。並高瞻遠矚地提出:"目前戰略上已起了重大變化","因此,我野戰軍應立即變更原定戰略,而應迅速脫離此不利形勢,先敵占領東川,應經東川渡過金沙江入川,向川西北前進,準備與四方麵軍會合”:

    應該說,這是遵義會議後第一個最富遠見而又極現實可行的根本意見。彭德懷立即表態支持:“爭取滇黔邊各個擊破敵人的可能極少,因我軍行動錯失爭取平藜盤縣的良機,使戰略陷於不利地位。因而明日應繼續向西北前進渡到東洪口(小百臉注:東洪江即現在的牛欄江。過了東洪江就是滇北腹地,絕無退路,渡金沙江已不言而喻)"。他甚至要求中央:"爭取休息幾天,解決一切刻不容緩的事件。"這和黎平會議決定"在適當的時候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也就是後來的遵義會議),以便總結第五次反圍剿以及長征以來軍事指揮上的經驗教訓"異曲同工:


    就在兩位主力軍團長抗命不打白水戰役、堅持要西進渡金沙江北上的關鍵時刻,奇跡出現了。深夜12點,天上掉下一塊大餡餅,幫助中央和軍委暫時解決了這個危機。
(待續)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