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倫比亞大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以魔幻現實主義的代表作《百年孤獨》獲得1982年諾貝爾文學獎,他用現實與虛幻結合的手法給這個南美國家蒙上一層神秘的麵紗。哥倫比亞給外界的印象似乎也是遊離在魔幻和現實之間。
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哥倫比亞曾是全球毒品的主要源頭,毒梟當道,暴力凶殺橫行;幾座城市更是令人談虎色變。但近十幾年來哥倫比亞人似乎從魔幻中蘇醒,重新開始營造自己的家園。多元的曆史文化遺產和美麗迷人的自然風光也重新在吸引世人的眼光,好奇的遊客也陸續前來打探。
首都波哥大 (Bogota) 坐落在中部安第斯高原,離赤道不遠,海拔2600多米,氣候溫和宜人,被譽為四季長春之城。
城中區的玻利瓦爾廣場是哥倫比亞的政治和精神中心。四周有議會大廈,國務院,總統府,還有波哥大大教堂和市政府。廣場寬闊,建築宏偉,和平鴿成群,在高原的藍天白雲的襯托下光彩奪目。
廣場周邊是殖民地時期的老城區。西班牙殖民者在16世紀上半葉來到這裏建立了城市,留下了深深曆史文化印記。西班牙南部風格的街區,多彩的房屋,石塊鋪地,仿佛就在西班牙的安達魯西亞地區。
老城區裏許多庭院有著明顯的北非阿拉伯風格,這都是因為在十五世紀以前北非的穆斯林摩爾人占領過西班牙半島五百多年,給西班牙留下了建築業的文化遺產,又被帶到了南美洲。
街頭的小商販又是典型的南美特色,多為白人和當地印第安人的混血兒,膚色紅褐,都是由高原紫外線塗抹。
在老城區有座400多年的聖巴巴拉天主教堂保持著當年早期移民的質樸。西班牙人把天主教傳到了南美洲,哥倫比亞人大都是虔誠的信徒。
老城區大約有兩平方公裏,匯聚了許多色彩斑斕的西班牙巴洛克風格的建築和石塊鋪路的小街,商鋪林立,餐館遍布;遊客漫步其中,慢慢欣賞,可以輕鬆的消耗掉大半天的時光。
值得一提的是老城區的幾座博物館都是免費;展品豐富,藝術品風格獨特,是了解哥倫比亞人民精神世界的窗口。
哥倫比亞大藝術家費爾南多·波特羅 (Botero) 譽滿全球;其作品特色:人物都是豐乳肥臀,大腹便便,魔性十足。
在波哥大大劇院的門口停了一部很有氣派的“紅旗”轎車,在街上也能看到一些中國品牌的車,像長城,BYD,奇瑞和一汽等等。看來中國經濟發展的觸角也向南美洲延伸。
雖然近年來哥倫比亞城市街頭的治安改善很大,主要街頭都有警察,但在有些地方還是要小心提防。出租車司機提醒前麵老城區以南的區域最好別去。
本人在老城區旁邊的(Plazoleta Del Rosario)廣場附近就遇到幾個家夥試圖搶劫。他們在我前麵突然掉了幾枚硬幣,假裝蹲下去撿,乘機拽我的腿,想將我絆倒。好在我有所防範,閃開了,並大聲嗬退了他們。這就發生在人群眾多的街道上,可見歹徒有多囂張。雖然毒梟集團已經瓦解,但餘孽犯罪的魔影一時不會消散。
老城區的北麵是波哥大現代化的新商業區,高樓林立,街道寬闊。自從幾個毒梟集團解體,近一,二十年裏許多商貿企業回歸,帶來經濟活力。
波哥大城區沿著安第斯高原的穀地和山坡延伸,高低起伏,景色變換;想看城市的全貌最好乘纜車登上城東的的蒙塞拉特山 (Monserrate) 。
海拔3200米山頂上的蒙塞拉特教堂是波哥大城的地標,遊人必到。山頂上公園裏綠樹成蔭,鮮花怒放,也是年輕人談情說愛的最佳地方。
回頭觀景你會被城市的規模震撼,波哥大已經發展成一座八百多萬人口的南美超大城市。高樓大廈主導著繁華商業區的天際線,而雜亂的貧民窟則爬滿了城市四周陡峭的山坡;交通擁擠,貧富反差,一幅典型的南美發展中國家的圖畫。
小城錫帕基拉(Zipaquirá)位於首都波哥大以北約50公裏,七千多萬年前滄海造地成就了這裏豐富的地下鹽礦。早期土著印第安人在這裏定居和采鹽。入城口立有一座印第安采鹽礦工的雕像以表紀念。
1600年西班牙入侵者者占領鹽礦也建立了殖民點,繼續采鹽三百年多年幾乎把山都挖穿,留下上千米的地下巷道。
在上世紀九十年代藝術家和工匠把千年的鹽礦巷道打造成地下兩百多米的天主教堂,表現基督耶穌受難的曆程。匠心設計,彩燈變幻,營造出美輪美奐,卻又肅穆莊嚴,被稱為哥倫比亞第一奇跡,引來數百萬的信眾和遊客來參觀。
小城錫帕基拉本身也是早期西班牙殖民點之一,老城區匯聚不少經典建築,有許多看點。在中央大廣場一角的市府大樓是座法國宮廷式建築,氣度不凡,可見當年小城的地位非同一般。
廣場另一麵的羅馬天主教堂是典型的西班牙風格,古樸大方。但其實是近期的作品,重建於1951年,卻給人以曆史久遠的形象,沒有破壞小城的曆史韻味。安第斯高原的藍天白雲也為其添光加彩。
小城的大街小巷近年來為發展旅遊業修茸一新,店鋪林立,餐館美食誘人。
街邊一杯咖啡,消磨時光,欣賞路上行人,很是愜意。
麥德林 (Medellin) 是哥倫比亞第二大城市,位於西北部的 Aburrá 山穀。在上世紀的八,九十年代這裏惡名昭著,是毒梟埃斯科瓦爾(Pablo Escobar)的老巢;街頭毒販當道,凶殺爆炸頻發;毒販火並,襲擊警察;一度被稱為世界上最危險的城市。看過美國電視劇《毒梟》就知道這段曆史。
埃斯科瓦爾可以說是哥倫比亞的傳奇,一度控製了80%輸入美國的可卡因毒品,積累了高達三百多億美元的財富,成為當時世界前十位的首富,是當之無愧的可卡因之王。可他在家鄉麥德林被認為是位劫富濟貧的羅賓漢式的英雄。他捐建學校,救濟窮人,修建醫院,資助球隊,又買通官員,大半個麥德林都是他的天下,還曾被選上了國會議員,可謂魔法通天。
但他的張狂激怒了美國政府,幾屆總統連續施壓哥倫比亞政府對其圍剿。埃斯科瓦爾最終在1993年12月2日在窩藏點的屋頂被擊斃。哥倫比亞大畫家波特羅(Botero) 的作品表現了當時的場景。
麥德林也是大畫家費爾南多·波特羅(Botero) 的家鄉。他的作品遍布全球,風格獨樹一幟,認知度極高;被譽為南美洲最著名的藝術家,也為家鄉贏來無上榮光。(畫家的自畫像)
在市中心區的安蒂奧基亞省博物館裏收藏了不少這位藝術家的精品。在博物館門前就有座波特羅廣場,也陳列了幾十尊藝術家的銅雕作品。廣場也成為了城市的會客廳。
在毒梟埃斯科瓦爾被擊斃後販毒集團也土崩瓦解。麥德林開始複蘇,正常經濟活動重新回歸。城市麵貌也更新升級,藝術家們捐獻出自己的作品為家鄉增光添彩,連街頭的塗鴉也在裝點市容。
市政府沿河流規劃修建了城市輕軌係統,疏解這座河穀城市嚴重堵塞的交通。輕軌係統不僅僅輸送上百萬人上下班,也成為麥德林一抹亮麗風景線。
周圍山坡上的貧民窟曾今是毒販滋生的溫床,城市的瘡疤;房屋違章搭建,道路崎嶇蜿蜒。城市規劃者將平時用作觀光的纜車修到山上,提供貧民下山工作的交通。這靈活的創新解決了山上交通的難題,釋放出貧民窟巨大的經濟活力。
高空纜車也是遊客從上麵遊覽貧民區的手段,畢竟在底下走還是有些風險。
在纜車上也可以鳥瞰麥德林全景,已成為吸引遊客的一大亮點。關鍵是價位非常低廉,大約人民幣五塊錢。
麥德林也花大力氣提高市民教育素質,新建了科學博物館,水族館和植物園;普及科學知識,讓孩子們親近自然。
市政府的新城區規劃在一,二十年裏使麥德林逐漸脫胎換骨,出現由裏向外的改變。國際商貿公司的回歸給城市帶來資金,人才的引入提高城市的競爭力。高檔商業區裏摩天大樓林立,總數已超過了首都波哥大。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在街道和廣場上隨處可見的雕塑品,大大提升了城市的藝術品味。在市府大樓前的一尊巨大的雕塑講述了安蒂奧基亞省的曆史,從遠古的印第安人祖輩到預示城市的未來。
在馬路另一邊的 Cisneros 廣場上立著三百隻燈柱,寓意點亮麥德林;在夜晚流光溢彩,提振城市的創新精神。
這裏實施的城市規劃也得到了世界的認可,為解決許多發展中國家的大城市病開出了一劑有效的藥方,許多國外城市也派人參觀效仿。麥德林在2014年被評為全球最具創新力的城市。
麥德林的殖民曆史可以追溯到17世紀。1616年西班牙人來到這裏河穀地帶來淘金,沒有多大收獲,卻發現這裏氣候溫和,土地肥沃,種什麽都長,便安營紮寨建立定居點。在城市南部的 El Poblado 區有座淘金女雕塑以紀念這段曆史。
後麵的聖約瑟夫教堂也是麥德林早期的教堂之一。
麥德林最繁華的購物街區 (Junin) 在市中心輕軌站 (Parque Berrio) 前麵。石塊鋪底的步行街上遊人如織,熙熙攘攘,兩旁的商鋪多為有西班牙風格的現代建築。空氣中飄過餐館烤肉的香味,街頭巷尾充斥著商販的吆喝;老人們坐在街邊悠閑地觀察著匆匆的過客。
步行街的盡頭是玻利瓦爾廣場。西蒙· 玻利瓦爾 (Simón Bolívar) 被譽為南美解洲放者,比為南美的華盛頓。受華盛頓領導美國獨立的鼓舞,玻利瓦爾帶領南美洲殖民地要從西班牙獨立,南征北戰終獲成功。但獨立後的南美殖民地沒有聯合成一個他所夢想的大國,卻分裂成五,六個小國;但都尊他為國父。
在南美各國看到的玻利瓦爾雕像大都是馬背戎裝;據說他在馬背上騎行了數十萬公裏,獲得“鐵屁股”的美譽。
玻利瓦爾雕像後麵的麥德林都市大教堂是座羅馬式的建築,百年的磚木結構教堂宏偉壯觀。據稱此教堂有著用磚數最多的世界紀錄,一共用了一百一十萬塊磚頭。這座大教堂是麥德林市羅馬天主教大主教的所在地,地位最高。
小城瓜塔佩 (Guatapé) 位於麥德林以東80多公裏,是哥倫比亞最著名的風景區之一。景區的形成是由於一座電站水庫的淹沒區,和中國浙江的“千島湖風景區”異曲同工。神奇之處是中央一塊200多米高的整塊巨石,如同天外來物。
揮汗攀爬659級台階,登頂後對勝利者的獎賞是沁腑的習習涼風和360度的美景。
湖光山色盡收眼底,也被譽為哥倫比亞第一美景。遊人感慨這人造的湖麵不僅給國家提供了電能也給人們帶來了視覺的享受。
小城的居民多為庫區搬遷移民,他們把西班牙殖民風格和土著印第安人的文化融入新的建築,打造出一座多彩童話般的小城,為美麗的山水湖區錦上添花。
這裏民居的一大特點就是外牆的裝飾,花色圖案表明了主人的職業,靠什麽吃飯。
小街蜿蜒,商鋪裝點,生活節奏緩慢,遍布旅店和餐館;遊客流連忘返。
北部的加勒比海岸城市卡塔赫那(Cartagena)是哥倫比亞最著名度假旅遊勝地,被稱為哥倫比亞的“邁阿密”。也是西班牙在南美洲最早的殖民地和通商港口。
十一公裏長的高城牆護圍著500年的老城,幾十門火炮保護著殖民統治者的財富。這裏曾是西班牙皇家的錢袋子和聚寶盆,一度極度繁榮;南美的黃金和白銀從這裏運到歐洲,非洲黑奴又在這裏上岸補充勞工。
老城門 (Plaza del Reloj) 見證了巨額的財富流出,也迎來了無數戴鐐銬的黑奴。今日的城門廣場已是遊客的觀景平台,入夜又進入狂歡節的氣氛。
老城區裏是一派熱帶加勒比海地區風格,與哥倫比亞內地安第斯山脈高原明顯不同。街麵色彩豔麗,房屋裝飾個性誇張。
人口膚色構成也區別很大。卡塔赫那是南美洲最早解放黑奴的地區,許多黑奴的後代在這兒紮根,一股濃濃的非洲的風味。服飾豔麗的黑人婦女頭頂水果販賣更是街頭一景。
老城的街區積澱了五百年的殖民曆史,幾座小廣場記載了昔日的輝煌。Plaza de la Aduana 廣場周圍是重要的政府建築,在殖民時期有皇家稅務局大樓。廣場上曾舉行閱兵典禮,炫耀西班牙殖民軍威力。
在廣場的一角立著一尊哥倫布的雕像,紀念這位發現美洲大陸的傳世英雄。
綠樹成蔭的玻利瓦爾廣場顯得很悠閑,老人們聚集在一起乘涼聊天。但這位南美解放者雕像旁邊的一座博物館記載了一段很不輕鬆的曆史。
宗教法庭博物館講述了殖民時期黑暗的宗教迫害。西班牙殖民者把羅馬天主教帶到了新大陸,強迫所有當地土著人和黑奴返依,違者被迫害。宗教法庭的建立就是為了維護天主教的唯一權威。博物館裏展出折磨異教徒的各種刑具,在天主教堂的陰影下還有斷頭台。
天主教堂是南美洲城市最顯著的地標,在卡塔赫那自然不能少。每個廣場和街頭都有教堂裝點,風格多樣,都是精彩看點。
卡塔赫那老城區已被列為聯合國曆史文化遺產,小街小巷的曆史原貌得以保護,留給後代。
老城區裏大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的故居也值得一看。這裏雖不是他的故鄉,但馬爾克斯也出生在加勒比海岸。這裏的大街小巷似乎都有他筆下的魔幻世界的影子,悠久且充滿神奇故事的老城也給了他魔幻現實主義表現手法的靈感。
在老城區旁邊小山頭上的聖費利佩城堡 (The Castillo de San Felipe) 是為保護卡塔赫那城而建,居高臨下,俯視加勒比海岸線。經曆過幾百年新老殖民列強的爭奪戰,城堡曾屢屢彌漫硝煙。現在是遊客登高環視卡塔赫那全城的最佳觀景點。
老城區南邊的半島是卡塔赫那的新區 Bocagrande。這裏高檔公寓酒店樓林立,是另一番景色,反差巨大;與老城區的時空相差好幾個世紀。
加勒比的陽光海灘吸引了八方遊客,自然少不了人肉曬場。
與新區隔海相望的鐵巴巴島 (Tierra Bomba Island) 的沙灘更為細膩,適合悠閑度假,消除旅途疲勞。
哥倫比亞最著名的兩樣物產是可卡因(毒品)和咖啡。可卡因使人產生飄飄欲仙的魔幻,而咖啡能讓人從夢幻中清醒回到現實。這或許就是寓意這個國家的經曆。但願哥倫比亞將魔幻留給昨天,清醒的迎接現實的未來。
結束旅程回國不妨帶些哥倫比亞的優質咖啡,醇美的香味會常常喚起這一段魔幻現實的旅遊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