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中歐之旅 奧地利篇 3 教堂雕像建築,記錄城市的前世今生

本文內容已被 [ 林間溪 ] 在 2019-09-10 11:16:19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聖斯蒂芬大教堂(Stephansdom)

第二天清晨我們繼續頭一天沒有看到的景點。出旅館門右拐行走100-200米,我們來到聖斯蒂芬大教堂(Stephansdom)。 教堂高達137米,高高的塔尖直衝雲霄,其高度僅次於德國科隆大教堂和烏爾姆教堂,位居世界第三。 斯蒂芬大教堂位於老城的中心,有“維也納心髒”之稱。教堂始建於12世紀末,最初是一座仿羅馬式教堂,後來兩場大火將教堂徹底摧毀。我們今天看到的哥特式風格是十四世紀重建的產物,曆經四個多世紀才完工。因而整個教堂的建築風格呈奇特的混合式:朝西的正門是羅馬風格,尖塔是哥特式,而聖壇是巴洛克風格。南北兩塔高度不一,風格不同,南塔為哥特式,北塔具有文藝複興的格局。彩色屋頂由兩萬三千多個彩磚拚成哈布斯堡王朝的雙頭鷹家徽。曆史上斯蒂芬大教堂躲過了多次戰爭的威脅:1683年土耳其人兵臨城下,1809年拿破侖破城而入,教堂都得以幸存。然而在1945年二戰結束前的最後幾天,它終究沒有逃過戰爭的浩劫。教堂遭到炮火襲擊起火,屋頂、銅鍾、管風琴、大部分玻璃窗畫毀於一旦。戰後奧地利開始了重建家園的工作,修複大教堂由全國九個聯邦州共同擔當,每個州負責修複大教堂的一部分,終於在1984年完成重新開放。走進大門,立刻感到教堂的雄偉和古樸,兩排哥特式的柱子將教堂分為三部分。光線從頂部射下來,照在地麵上隱約出現幾排文字,為教堂增添了一些神秘感。

教堂的屋頂用兩萬三千多個彩磚拚成圖案,圖案中有哈布斯堡王朝的家徽,還有象征意義的年代字樣。在教堂的北塔中有一座稱為普默林(Pummerin)的大鍾,銅鍾重二十噸,原是1683年戰勝奧斯曼帝國後用繳獲的土耳其人的青銅大炮溶化鍛鑄而成。原鍾在二戰的大火中掉下摔得粉碎,現在這座是戰後收集殘骸重新鑄造的。每年元旦新舊交替的時刻,普默林鍾會敲響,人們聆聽著渾厚的鍾聲,相互祝福,迎接新年。

教堂內部樸實莊嚴,兩排哥特式的柱子將教堂分為三部分,有大小不一18個祭壇,其中以高壇和維也納新城祭壇最為有名。

光線從頂部射下來,照在地麵上隱約幾排文字,為教堂增添了一些神秘感

高壇(High Altar)位於教堂的正麵,是教堂巴洛克風格部分的代表,完成於1641-1647年。高壇采用波蘭的紅色大理石建造。有教堂的主保人聖斯蒂芬、聖徒利奧波德、弗格裏安、塞巴斯蒂安、羅克斯以及聖母瑪麗亞的形象。最頂端描繪耶穌正等待聖斯蒂芬升天。

維也納新城祭壇(Wiener Neustadter Altar)位於北殿,1447年受皇帝弗裏德裏希三世旨意修建。這裏有一套精美的壁畫裝置,其設計巧奪天工。圖案的上方依稀可見弗裏德裏希三世生前的經典銘誌:A.E.I.O.U.,這是德文“ Alles Erdrich ist Österreich Unterliegt”的縮寫,翻譯成英文就是“ All the world is subject to Austria”——全世界臣服於奧地利。由此可見這位皇帝的雄才大略。如今這座祭壇也成為弗裏德裏希三世墓碑的墓銘誌。                    

教堂的布道壇上雕刻著4個布道師的半身雕像,他們是四位著名的拉丁教父:安布羅斯、哲羅姆、格列高利和奧古斯丁。布道壇由教堂建築師安東尼·皮爾格蘭姆(Anton Pilgram)1515年雕刻,4個神父的形象頗具個性。建築師還將自己的形象塑進布道壇底部。他將石基開一扇窗,自己半倚在窗前,手裏還拿著心愛的刻刀。人們將這座雕像稱為倚窗眺望人(Fenstergucker)。           

一大清早,虔誠的信徒們就開始了晨禱                                  

維也納國家歌劇院(Wiener Staatsoper)

維也納國家歌劇院素有“世界歌劇中心”之稱。全世界最著名的作曲家、指揮家、演奏家、歌唱家和舞蹈家,都以能夠為在國家歌劇院演出而感到榮幸。這是一棟高大的方形羅馬式建築,仿造意大利文藝複興時期大劇院的式樣,全部采用意大利出產的淺黃色大理石修築而成。高大的門樓頂上兩端屹立著騎在天馬之上的戲劇之神的雕像。正麵門樓上有五個拱形的窗台,窗口樹立著五個歌劇女神青銅雕像,分別代表:英雄主義、戲劇、想象、藝術和愛情。門樓內的壁畫是莫紮特的最後一部歌劇《魔笛》的精彩場麵。它原是皇家宮廷劇院,始建於1861年,曆時8年完工。據說當年建造歌劇院時,維也納想建造一個具有裏程碑式的建築。可是落成以後不盡人意,新聞界批評不斷,認為這座歌劇院看上去不夠氣派,不夠巍峨。兩位建築師因此羞愧不已,思想壓力太大,結果一位自殺,另一位心髒病發作也死了。然而自從1869年5月,莫紮特的《唐璜》為歌劇院揭開了序幕,跳躍的音符為建築灌注靈魂精魄,使得維也納國家歌劇院成為當之無愧的世界最著名的歌劇院之一。我們本想在這裏聽一場歌劇,可是陰差陽錯計劃落空,隻能歎息一聲,下次再來吧。

氣派的維也納歌劇院                                 

夜幕低垂,光影下的歌劇院更為迷人           

卡爾教堂(St.Charls’Church)

卡爾教堂又稱查理教堂,位於卡爾廣場南側,與金色大廳隔環城大道相望。它是阿爾卑斯山以北最為人矚目的巴洛克風格教堂,為紀念戰勝鼠疫而建。1713年維也納黑死病猖獗,卡爾六世皇帝(Karl VI)發願建造一座教堂獻給守護生靈抵禦瘟疫的前米蘭總主教聖波羅梅歐(St.Charls Borromeo)。教堂完工於1737年,是一座華麗又不失典雅的建築。綠色圓頂和門廊仿造古希臘和古羅馬建築風格,正麵山牆的浮雕描繪1713年維也納遭受黑死病侵襲的情景,中間是聖波羅梅歐雕像。正門台階前有兩尊天使雕像,左邊象征舊約聖經,右邊代表新約聖經。山牆前屹立兩隻仿羅馬的圖雷真圓柱(Column of Trajan),柱麵的螺旋形圖案刻著聖波羅美歐的一生,左邊代表信念,右邊代表勇氣。教堂內部裝飾華麗莊嚴,主祭壇的灰泥浮雕描繪聖波羅美歐在一群小天使的伴隨下升天。穹頂的宗教壁畫十分逼真,可以坐電梯登上穹頂,近距離瞻觀華美的穹頂壁畫。卡爾教堂門口有一個很大的噴水池,水池旁邊是個公園,有許多小的咖啡館,人們坐在這裏聊天,看書,休息。

卡爾教堂是一座仿造古希臘和古羅馬風格的建築       

主祭壇的灰泥浮雕描繪聖波羅美歐在一群小天使的伴隨下升向天堂   

街頭雕像

維也納除了各種風格的建築,精美的雕像也是隨處可見。這些雕像代表奧地利曆史上的重要人物,有哈布斯堡王朝皇室成員,有奧地利的民族英雄,有政治家、藝術家、科學家等等,一尊尊記載著曆史的雕像將這個城市的前世今生展現給遊人。

弗朗茨·約瑟夫一世(Franz Joseph I)奧地利帝國第一任皇帝

施瓦岑堡元帥(Schwarzenberg)騎像,施瓦岑堡元帥是拿破侖戰爭中的奧地利英雄。他是歐洲反法聯軍總司令,並帶領聯軍大敗拿破侖,占領巴黎,迫使拿破侖退位。

歌德(Goethe),德國著名的思想家、詩人,歐洲啟蒙運動後期最偉大的作家

約瑟夫·波普爾(Josef Popper-Lynkeus),奧地利著名作家和發明家

卡爾·倫納(Karl Renner),奧地利社會黨的政治家,被稱為“共和國之父”。曾於1919年擔任第一奧地利共和國的首任總統。1945年二戰之後,建立第二共和國,並擔任第一屆總統以及第四屆總統。

愛德華·休斯(Eduard Suess)奧地利著名地質學家

約瑟夫·瑞塞爾 (Isopho Ressel)奧地利發明家、冒險家,他是螺旋槳的發明者

維也納科技大學主樓外科學家們的頭像環繞

維也納科技大學                              

蘇聯戰爭紀念碑(Russendenkmal)又稱紅軍紀念碑,建於1949年,以紀念在二戰解放維也納的攻勢中陣亡的17000名蘇聯紅軍戰士。高高的石碑上屹立著一位蘇聯紅軍戰士,他手持旗幟和盾牌,兩眼看向遠方。環形拱廊上用俄文刻寫:為歐洲的獨立解放,在反法西斯戰場上犧牲的紅軍戰士永垂不朽!紀念碑前有一座宏偉的噴泉 (Hochstrahlbrunnen),雖說相鄰,但噴泉與紀念碑卻無半點關係。噴泉的建造是為了慶祝1873年從施蒂裏亞阿爾卑斯山到維也納的第一條輸水管道的建成。然而噴泉和紀念碑一起,組成施瓦岑貝格廣場上一道雄偉的景色。

勞動者                                                                      

百水公寓 (Hunderwasser House)

我們在維也納市內的最後一站是參觀這座奇怪的房子,百水公寓。百水公寓外表塗得花花綠綠,坐落在維也納滿街的古典建築群裏,看上去有些格格不入。由於它特奇的外觀,打破常規的建築設計理念,使得它從“出生”以來就倍受爭議,然而卻吸引了不少的遊人前來參觀。百水公寓是由素有“奧地利的高第”之稱的奧地利建築設計師百水先生(Friedensreich Hundertwasser)設計並參與建造的一座示範公寓。公寓的外牆麵上大塊大塊鮮豔的顏色拚在一起,讓人目不暇接。整個建築看不到一條直線,窗戶也是形狀各異,平台和陽台上都種滿了植物,充滿生機。熱愛自然強調環保的百水先生是維也納著名的藝術家,他原名 Friedensreich Stowasser,因認為水為萬物之源,故改名為Hundertwasser,中文直譯為百水。後來娶了個日本太太,又給自己取了個日本名字“豐和百水”。百水先生厭惡直線、對稱的規則,以曲線、圓球、童趣、絢麗、抽象作為設計風格,並在建築中揉入環保、生態理念,百水公寓就是他這一理念的代表作。1977年百水先生受維也納市長的委托建造一座公寓。公寓於1983年開工,他采用大膽的用色、充滿衝突和不規則的建築風格,使得這座建築具有生命力。建築的一樓是一個熱鬧非凡的市場,裏麵有各色各樣的小商店,擠滿了熙熙攘攘的人群,他們中間有慕名前來的遊人,但大多數是來此地閑逛的本地人。建築的上層是公寓,住客大多是藝術家,但因是私人住宅,內部並不開放。

由素有“奧地利的高第”之稱的百水先生所設計jian建造的百水公寓與旁邊的古典建築群看上去有些格格不入

百水公寓的一樓是一個市場,裏麵擠滿了客人       

所有跟帖: 

謝謝分享 -cliffwood- 給 cliffwood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9/10/2019 postreply 20:55:00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